《示兒》這首詩寫出了詩人陸游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教學時,應緊扣詩眼“悲”字,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詩文,讀出詩中的“味兒”。
【2017五年級下冊語文《示兒》教學反思1】
古詩《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之作:“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簡短的幾句話,飽含著詩人至死不渝的愛國情懷。讀這樣的詩,讓我們真切的感受到一位愛國詩人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教學時,我采用的古詩教學方法是:情境導入,了解詩人;讀通全詩,理解詩意;想象意境,感悟詩情。課前我認真制作了多媒體課件,以便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
整首詩,我在朗讀指導上做了精心設計。我著眼一個“悲”字,運用拓展,感悟詩境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詩文,讀出詩中的“味兒”。我還是以這一個“悲”,把詩串起來,把學生的情感串起來,把我們的課堂串起來。我用了很感性的教師引導語言,為的是抓住學生已有的情感,來提升感悟。如:“因為陸游的愛國,看不到大宋統(tǒng)一,陸游遺憾啊!”“因為陸游的愛國,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陸游悲痛啊!”“因為陸游的愛國,想著那些花天酒地,茍延歲月的南宋權貴們,陸游悲憤啊!”有了這樣的教師語言,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華。同時也自然的把內容歸結在了我們的詩句:但悲不見九州同。這時,學生的情緒還在激昂之中,所以繼續(xù)教學后兩句詩:王師被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因為陸游的愛國,他還是放心不下自己的國家,于是他對兒子千叮萬囑,我們的課也在一次又一次的叮囑中,一次又一次的抒發(fā)陸游愛國感慨的朗讀中結束。
教學本課后,我也發(fā)現(xiàn)了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首先對寫作背景的介紹過于簡單,使學生對詩意的理解不夠透徹;其次,學生對偉大詩人陸游的愛國思想的理解僅僅局限于書中的詩句,還有當時的歷史事件。在對學生進行思維拓展延伸時,我雖多方引導,但學生聯(lián)系實際、自身談現(xiàn)在學習這首詩的意義時,部分學生的回答不能令人滿意。如能聯(lián)系當前國家形勢談出愛國主義對與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重要意義,中心就會得到再一次升華。還有,我對多媒體教學的操作不夠熟練,影響了課堂教學的順暢進行。
通過此次教學,我進一步了解了自己,雖然已經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并努力把它們應用與自己的課堂教學之中。但學習是無止境的,今后我還必須深挖教材,課前認真?zhèn)湔n、對學生的了解上做到細致入微,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2017五年級下冊語文《示兒》教學反思2】
《示兒》這首詩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說出了畢生的心事和無限的希望,表達了作者渴望收復失地,統(tǒng)一祖國的強烈的愛國熱情。
全詩字句發(fā)自肺腑,如血,如火,如哭泣,如訴,悲憤交集,真摯感人。
教學時,我緊扣詩眼"悲"字,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詩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這一課前,我讓學生上網(wǎng)搜集了有關陸游的生平事跡和南宋的歷史,讓學生對時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上課時,我讓學生初讀詩文后,學生簡介有關背景,讓學生了解詩人的"悲愁"心事。
教學時我讓學生再讀詩文,思考“詩人臨終前悲愴的不是個人生死,而是什么?哪句詩寫明了這一點?”等問題,引導學生找出詩句“但悲不見九州同”進行精讀、理解。此句詩意是作者向兒子們交代他至死也無法排除的極大悲痛的心境,那就是沒有親眼看到祖國的統(tǒng)一而深深感到遺憾! 〉谌洹巴鯉煴倍ㄖ性铡,我使學生了解到作者以熱切期望的語氣表達了渴望收復失地的信念。作者生前來不及看到北定中原,但對最后的勝利懷著不可動搖的信念,堅信總有一天能收復失地,實現(xiàn)祖國的統(tǒng)一! 〉谒木洹凹壹罒o忘告乃翁”,我使學生了解這是作者對兒輩們的囑咐:家祭的時候,你們一定不要忘記把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使學生理解三、四句詩文所表達的作者堅定的信念和“悲壯”的心愿,充分體現(xiàn)了年邁衰老的陸游愛國、報國之情,從中受到感染,加深熱愛祖國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