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用冰點火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作為一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用冰點火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用冰點火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忖、媚、博、忖、墜、凸”;積累詞語“陽光明媚、博士、控制、下墜、荒蕪人煙、思忖、如愿以償、合適、凸透鏡”;能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失控、失靈、思忖、如愿以償”等詞語的意思。
2.能在教師的引導(dǎo)下理解“仿佛一道靈光閃過”這句話的含義;能常識模仿文中的句子用關(guān)聯(lián)詞“既……也……”句。
3.了解課文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敘述;能流暢地朗讀課文。
4.初步了解“用冰點火”中包含的科學知識,引導(dǎo)學生學習用科學知識解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重點:
積累好詞好句,進行語言文字訓練。了解比爾博士在困境中,如何如愿以償?shù)財[脫困境。
教學難點:
理解比爾博士身上所具備的品質(zhì):擁有淵博的科學知識;善于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遇事冷靜。引導(dǎo)學生認識到用科學知識可以解決在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準備:
預(yù)習作業(yè)
1.詞語:
思忖:“忖”的字音,并為“思忖”找近義詞。
失控:從文中劃出相對應(yīng)的短語
如愿以償:“償”查字典
銀裝素裹:“素”查字典
2.問題:
誰在什么情況下用冰點火?結(jié)果怎樣?
你有什么最想問的問題?
3.通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dǎo)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平時我們是用什么工具點火的嗎?(火柴、打火機)
2.那么你們有沒有看過用冰點火呢?
3.揭示課題,齊讀
●板書:用冰點火
說明: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設(shè)置懸念,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二、反饋預(yù)習情況初步感知課文
1.昨天回家,大家已經(jīng)預(yù)習了課文,課文講了誰用冰點火?
學生交流的同時教師適時板書
●板書:比爾博士(隨機指導(dǎo)“博”的字形)
2.那比爾博士在什么情況下用冰點火?又是為什么?
●板書:(情況?)(目的?)
3.打開書本,默讀課文思考:比爾博士在什么情況下用冰點火?為什么?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適時板書
●板書:失控失靈身處困境擺脫困境
4.辨析“失控、失靈”的不同:“失控”就是指——“失去了控制”,那“失靈”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聯(lián)系這段話來說說嗎?
失控:機器或一起的運行不受外力的控制。分頁標題#e#
失靈:機器或一起的零件、部件或身體的某些器官變得不靈敏或完全不起應(yīng)起的作用。
5.你能借助板書連起來說一說比爾博士在什么情況下用冰點火?為什么?
6.教師總結(jié)出示:
比爾博士在去實驗室的路上,因操縱桿失靈,飛機失控,被迫跳傘,落在荒山中,為了擺脫困境,他巧妙地用冰點火,向人們發(fā)出求救信號,人們看到了火光把營救比爾博士。
學生自讀、齊讀。
說明:在教學中滲透字詞的教學,尤其是“博”字學生很容易寫錯。教師可讓學生在桌子上書空,加深記憶。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獨立說出在什么情況下用冰點,為什么,可能有些困難,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我給出一些關(guān)鍵詞語,這樣可以降低難度,最后出示完整的句子讓學生讀,這樣使整個練習有坡度。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進一步了解比爾博士身陷絕境
1.在當時的情況下,比爾博士最大的愿望是擺脫困境?那他究竟身處怎樣的困境呢?用括號找到有關(guān)句子。
出示:天!他真是太不走運了,居然處在群山的包圍之中。放眼望去,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在這荒無人煙的山里,惟一的生命痕跡,就是那些枯枝落葉。
2.播放視頻,感受困境。
3.體會比爾博士處境的危險和艱難
。1)理解和讀好“銀裝素裹”和“荒無人煙”這兩個詞語
i. 銀裝素裹:出示卡片,齊讀。
通過查字典,我們知道了“素”這個字在這個詞中的意思是指——白色。而“裹”這個字的字形我們也特別要注意,是一個“衣”中夾個“果”。
你們看,這就是那銀裝素裹的世界,被冰雪覆蓋,一片白色。
再讀這個詞,讀好它。
ii. 荒無人煙:出示卡片,齊讀
荒無人煙指十分荒涼,沒有人家。
。2)請同學再讀讀這句句子,并結(jié)合“銀裝素裹”和“荒無人煙”這兩個詞來說說為什么說比爾博士身處困境?
。3)請同學想想,如果不離開,可能會有怎樣的后果?誰能說一說?
出示:如果不離開,即使不(),也會()。
。4)再讀句子,讀出當時的'情況的危險。
是啊,看來比爾博士當時的情況真是太危險了,再讀句子,讀好這些詞。
●指名讀
●女生讀
●男生讀
●齊讀
4.此時,比爾博士想要擺脫困境的愿望是如此強烈,他不斷的——(生)思忖
出示:思忖(正音,開小火車讀)
找個近義詞分頁標題#e#
5.他想到了那惟一可利用的生命痕跡——枯枝落葉,想用它們來燒一堆火,這樣——,可是那一天,他真是太不走運了,他發(fā)現(xiàn)——身邊既沒有火柴,也沒有打火機。
出示:他想用枯枝落葉燒一堆火。這樣,人們看見火光,就會來救他?墒,他身邊既沒有火柴,也沒有打火機。
指導(dǎo)朗讀,讀好“既……也…….”
●板書:既……也…….
你能不能用“既……也…….”說一句話。
6.看來,比爾博士真是身處絕境。
●板書:絕境
7.師生配合讀句子
出示:
天!他真是太不走運了,居然處在群山的包圍之中。放眼望去,一片銀裝素裹的世界。在這荒無人煙的山里,惟一的生命痕跡,就是那些枯枝落葉。
他想用枯枝落葉燒一堆火。這樣,人們看見火光,就會來救他?墒,他身邊既沒有火柴,也沒有打火機。
說明:因為課文中描述的那種困境,可能離學生的實際生活比較遙遠,因此讓學生觀看當時環(huán)境的錄像可以有效地讓學生感到身臨其境。因為學生可以通過觀察生動、形象的畫面,再加上閱讀語言文字,這樣就可以更好地感受比爾博士身處的困境,在指導(dǎo)朗讀困境的語言時就顯得水道渠成。朗讀指導(dǎo),是最好的語感訓練,而語感訓練的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感悟語言文字魅力的最好途徑。
四、深入理解比爾博士是如何“用冰點火”的,體會他善于思考,巧用科學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感受他的聰明才智。
1.比爾博士因飛機失控被迫降落在冰天雪的山里,那里荒無人煙,只有枯枝落葉,比爾博士想點燃枯枝落葉向外界發(fā)出求救信號,可是他身邊既沒有火柴,也沒有打火機。那比爾博士怎么會想到“用冰點火”,從而擺脫困境的呢?讀4~~7節(jié),找找有關(guān)句子。
出示:此時,金色的陽光照射在晶瑩的冰面上,明晃晃的。
齊讀
2.正是這一現(xiàn)象給了比爾博士啟發(fā)。此時,比爾博士的腦中仿佛——一道靈光閃過。
出示:比爾博士的腦中仿佛一道靈光閃過:陽光!冰塊!有辦法了!
師適當補充說明“靈光”的意思(這里的“靈光”就是指靈感,指他在腦中突然產(chǎn)生的想法)
齊讀句子。
3.在這樣的絕境下,居然能夠想出這個好辦法,真可謂是——絕處逢生(出卡片)
那比爾博士心情會怎樣?
再讀比爾博士的想法,讀出內(nèi)心的興奮和狂喜。分小組讀。
4.有辦法了,比爾博士的辦法是什么呢?請同學再讀課文4~~7小節(jié),然后根據(jù)老師給你的提示填一填。
出示:比爾博士的腦中仿佛一道靈光閃過:陽光!冰塊!有辦法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
但比爾博士看到陽光和冰塊時,他會想些什么呢?
5.從比爾博士的辦法中,從他的表現(xiàn)中,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人?
1)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
2)能聯(lián)系身邊的實際情況進行思考
3)遇到問題可以沉著、冷靜
可以說他使用知識和智慧擺脫了困境。
6.比爾博士希望用用冰點火的方法擺脫困境,而這一辦法終于成功了,真可謂是——如愿以償。
出示卡片:如愿以償
再讀詞,理解“如愿以償”
說明:語言實踐訓練對三年級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因此,我設(shè)計了這樣的聯(lián)系:當比爾博士看見陽光和冰塊時會想些什么呢?這樣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在讀懂的基礎(chǔ)上回答。這樣的設(shè)計可以使教學過程揉捏地更加流暢與緊湊。
五、總結(jié)課文
1.通過學習課文,你知道了課題中的“冰”指的是什么嗎?
原來比爾博士是把冰磨成了“凸透鏡”,課題中的“冰”其實就是指用冰磨成的凸透鏡。
●板書:“凸透鏡”(指導(dǎo)“凸”的字形)
當然這并不是真正的凸透鏡,所以在這加上了雙引號。
2.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了什么啟發(fā)?
說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置是為了檢查、反饋學生在本堂課的學習情況,如果時間允許應(yīng)該讓學生落筆寫一寫,學習了課文后,自己有什么啟發(fā)。
六、布置作業(yè)
你們能不能用第一人稱向人們敘述自己是怎樣想辦法在困境中用冰點火,使自己獲救的經(jīng)過。
說明:讓學生把了解的科學知道用流暢的語言表達,寫下來。這樣既可以避免機械地抄寫,又可以讓學生借助課文內(nèi)容勤練筆,讀寫結(jié)合,促使學生在寫話的過程中鞏固字詞。
附:
板書:
44.用冰點火
。ā巴雇哥R”)
比爾博士 失靈 失控 擺脫困境
淵博的科學知識 身處絕境
善于觀察周圍事物
沉著、冷靜
參考資料:
注釋:
失控:機器或一起的運行不受外力的控制。
失靈:機器或一起的零件、部件或身體的某些器官變得不靈敏或完全不起應(yīng)起的作用。
失重:物體失去重量。是由于物體在高空中所受地心引力變小或由于物體向地球中心方向作加速度運動而引起的。如升降機開始下降時的狀態(tài)。
思忖:細細思索、考慮。
如愿以償:愿望終于實現(xiàn)了。
課后反思
一、激發(fā)興趣是課堂教學立足之本
在教學過程中,導(dǎo)課時激發(fā)學生興趣顯得尤為重要,讓學生做好上課準備,尤其是思想上的準備。這是老師會選擇一些語言、圖片、影象資料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于上課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在《用冰點火》中,老師會選擇接近學生實際生活的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于課文內(nèi)容的資料選用同樣可以讓學生產(chǎn)生興趣。針對課文內(nèi)容,老師可以選擇一些內(nèi)容進行補充,如:文字、圖片、影象等資料。在《用冰點火》中,老師選用在冰雪世界的影象資料,讓學生感悟當時的情況,感受當時比爾博士所處的困境。
興趣是成功完成任何事情的基礎(chǔ),只有想做,只有對內(nèi)容本身感興趣,才可能用心去完成任何事情,才可能取得成功。
二、關(guān)注語言文字,品位語言魅力
語文學習是什么?應(yīng)該就是讓學生品位語言文字的魅力。我認為作為小學階段的學生,老師應(yīng)該關(guān)注的不僅是教會學生品位語言文字,還不能忽略最基本的字、詞的教學。
1.字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基礎(chǔ)
三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知水平,但是由于認知水平有限,在部分字詞的學習上也會遇到一些困難,而如果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忽略字詞教學,那么 這些易錯詞將會在學生的筆下一直被寫錯。
因此,在課堂上老師設(shè)計的幾個字詞的教學則顯得尤為有效!安弊值钠圆渴资呛苋菀妆恍∨笥褜懗蓸湫呐。右上部分也常常會寫成橫折鉤;“裹”字的字型很有特點,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可以有所點撥,效果則會大不一樣。
然而,這樣的教學所需要的時間僅僅只有1、2分鐘,效果則會很不錯。
2.品位文字,感悟內(nèi)涵
在教學中,老師應(yīng)該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細細品位文本中的語言。先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再通過老師的指引,理解文字中的內(nèi)涵。在《用冰點火》中,老師先讓學生品位詞語“銀裝素裹”“荒蕪人煙”,通過反復(fù)朗讀,品位主人公的困境。在“既……又……”的句型訓練,老師也安排學生更進一步地讓學生感悟到比爾博士當時處在的重重困境。
文字的品讀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通過平時的教學,要讓學生懂得文字背后的內(nèi)涵。老師也可以給學生一些名言警句進行積累,這樣的話,學生會在一定的時間“爆發(fā)”
用冰點火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正確認讀和書寫本課的生字新詞,如 “煤炭、凸透鏡、熔點” 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知道用冰點火的原理和方法。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閱讀、思考、討論和實驗,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作者通過具體事例說明科學道理的寫作方法,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fā)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敢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yīng)用,增強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dǎo)學生理解用冰點火的原理,掌握課文中出現(xiàn)的生字新詞;通過閱讀和討論,理清文章的寫作思路,學習作者說明科學道理的方法。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深入理解用冰制作凸透鏡并利用其點火的過程,以及其中涉及的科學原理;培養(yǎng)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講解生字新詞的讀音、寫法和含義,介紹用冰點火的相關(guān)科學知識,讓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有初步的了解。
閱讀法:指導(dǎo)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閱讀把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討論法:組織學生就用冰點火的原理、實驗過程等問題進行討論,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語言表達能力。
實驗法: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用冰點火模擬實驗(如果條件允許),或者播放相關(guān)實驗視頻,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加深對科學原理的理解,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
問題引導(dǎo)法: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一系列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如 “為什么用冰能點火?”“制作冰凸透鏡需要注意什么?” 等,引導(dǎo)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學生對火和冰有一定的生活常識,了解一些常見的點火方法;具備初步的閱讀和理解能力,能夠在教師的引導(dǎo)下進行思考和討論。
物質(zhì)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包含用冰點火的實驗視頻、相關(guān)圖片、文字資料等)、實驗器材(如冰塊、放大鏡、易燃物等,如果進行課堂實驗)、小獎品(如書簽、貼紙等,用于獎勵積極參與的學生)。
五、教學過程
導(dǎo)入部分(5 分鐘)
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與火相關(guān)的圖片,如燃燒的篝火、點亮的蠟燭等,提問學生:“同學們,火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作用,那你們知道常見的點火方法有哪些嗎?” 引導(dǎo)學生積極回答,如用打火機、火柴等點火。
接著,教師神秘地說:“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種非常奇特的點火方法 —— 用冰點火。” 然后展示一塊冰塊的圖片,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提問:“你們覺得用冰怎么能點火呢?這是不是很不可思議?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尋找答案吧!
生字新詞學習部分(10 分鐘)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帶領(lǐng)學生認讀生字,如 “煤、炭、凸、鏡、熔、點” 等,強調(diào)易錯字的讀音和寫法,如 “凸” 的筆畫順序。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生字在詞語和句子中的運用,幫助學生理解字義。例如,“煤炭” 是一種燃料;“凸透鏡” 是一種特殊的鏡片。
讓學生進行生字的書寫練習,教師巡視指導(dǎo),糾正學生的書寫姿勢和筆畫錯誤。
開展 “開火車” 讀詞語的游戲,鞏固學生對生字新詞的掌握。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學生依次讀出詞語,讀對的小組得一分,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組獲得小獎品。
課文講解部分(15 分鐘)
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讀完后,引導(dǎo)學生回答問題,總結(jié)出課文講述了探險隊員在南極遇到困難,利用用冰點火的方法獲得火種的故事。
引導(dǎo)學生分段閱讀課文,理解每一段的主要內(nèi)容。在閱讀過程中,提出問題引導(dǎo)學生思考,如 “探險隊員遇到了什么困難?”“他們是怎么想到用冰點火這個辦法的?” 等。
結(jié)合多媒體課件,展示用冰制作凸透鏡的過程圖片和動畫,詳細講解用冰點火的原理:將冰塊打磨成凸透鏡形狀,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能把太陽光會聚在一點,使該點溫度升高,達到易燃物的熔點,從而點燃易燃物。讓學生分組討論,加深對原理的理解。
實驗演示或視頻觀看部分(8 分鐘)
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在講臺上進行簡單的用冰點火模擬實驗。準備好冰塊、放大鏡(模擬冰凸透鏡)和易燃物(如紙張),按照課文中描述的方法進行操作,讓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在實驗過程中,向?qū)W生強調(diào)實驗安全注意事項。
若無法進行現(xiàn)場實驗,則播放用冰點火的實驗視頻,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實驗過程和結(jié)果。觀看結(jié)束后,提問學生:“在實驗中,你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這說明了什么?” 引導(dǎo)學生進一步理解用冰點火的原理。
討論與拓展部分(8 分鐘)
組織學生討論:“在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凸透鏡會聚光線的原理?” 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如放大鏡用于觀察微小物體、望遠鏡和顯微鏡中也有凸透鏡等。
提出問題:“如果在野外沒有打火機和火柴,你還能想到哪些方法點火?” 引導(dǎo)學生拓展思維,如利用鉆木取火、利用電池和鐵絲產(chǎn)生電火花等方法。
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fā)言,分享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和總結(jié),給予肯定和鼓勵。
總結(jié)與作業(yè)布置部分(4 分鐘)
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回顧用冰點火的原理和方法,強調(diào)科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回家后,給家人講述用冰點火的故事,并和家人一起討論生活中的科學現(xiàn)象;查閱資料,了解更多有趣的科學知識,下節(jié)課與同學們分享。
用冰點火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3
一、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生能夠理解課文《用冰點火》中所講述的科學故事,掌握用冰點火的科學原理和具體操作方法;認識并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如 “探險、燃料、凸透鏡、聚焦” 等。
能力目標:通過閱讀課文、分析問題和參與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實驗(或觀看實驗視頻),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引導(dǎo)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xiàn)象,提升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和熱情,培養(yǎng)學生勇于嘗試、不怕困難的科學精神;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的神奇和實用,增強學生對科學的熱愛和敬畏之情。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dǎo)學生深入理解用冰點火的科學原理,這是理解課文的關(guān)鍵;幫助學生掌握課文中的生字新詞,能夠正確讀寫并理解其含義;通過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清晰地了解用冰制作點火工具的過程。
難點:如何將抽象的科學原理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給三年級的學生,讓他們易于理解;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dǎo)學生將所學的科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三、教學方法
情境教學法:通過創(chuàng)設(shè)與課文相關(guān)的情境,如模擬南極探險的場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探險隊員面臨的困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
問題驅(qū)動法:在教學過程中,提出一系列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如 “為什么在南極不能用普通方法點火?”“冰怎么能變成點火的工具?” 等,引導(dǎo)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如在討論用冰點火的原理和生活中的應(yīng)用時,讓學生分組交流、討論,共同完成學習任務(wù)。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溝通能力。
直觀演示法: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用冰點火的實驗視頻、圖片,以及冰凸透鏡的實物模型(如果有條件準備),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實驗現(xiàn)象和冰凸透鏡的形狀、特點,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學知識。
實驗探究法:如果條件允許,安排學生進行簡單的實驗探究,如用放大鏡聚焦陽光點燃易燃物(模擬冰凸透鏡點火),讓學生親身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對科學的興趣。
四、教學準備
經(jīng)驗準備:學生對火和冰有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知道火可以用來取暖、做飯等,冰在常溫下會融化;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基礎(chǔ),能夠初步理解簡單的記敘文。
物質(zhì)準備:多媒體課件(包含南極探險的圖片、用冰點火的實驗視頻、課文相關(guān)的動畫演示等)、生字卡片、小獎品(如卡通貼紙、小書簽等)、實驗器材(放大鏡、紙張、火柴等,如果進行課堂實驗)。
五、教學過程
情境導(dǎo)入(5 分鐘)
教師播放一段南極冰雪世界的視頻,展示南極寒冷、荒蕪的景象,然后提問學生:“同學們,假如你是一名探險隊員,來到了南極,這里到處都是冰雪,天氣非常寒冷。在這種環(huán)境下,你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呢?” 引導(dǎo)學生思考并回答,如寒冷、食物短缺、找不到火源等。
接著,教師引出課題:“在南極,探險隊員們就遇到了一個大難題 —— 沒有火源。可是,他們卻想出了一個神奇的辦法,用冰點燃了火。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用冰點火》去一探究竟!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10 分鐘)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詞多讀幾遍。
教師出示生字卡片,采用指名讀、開火車讀等方式,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讀情況。重點指導(dǎo) “探、燃、凸、鏡” 等生字的讀音和寫法。例如,“凸” 字的筆畫較多,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示范書寫,強調(diào)筆畫順序。
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生字在詞語和句子中的用法,幫助學生理解字義。如 “探險” 一詞,通過展示探險隊員在野外探險的'圖片,讓學生理解其含義。
開展 “詞語接龍” 游戲,鞏固學生對詞語的掌握。教師說出一個詞語,如 “南極”,讓學生用最后一個字作為開頭,說出新的詞語,如 “極地”,依次類推。
精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15 分鐘)
教師引導(dǎo)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中探險隊員遇到了什么問題?他們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學生讀完后,組織小組討論,然后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發(fā)言。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梳理出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探險隊員在南極遇到了燃料不足、無法點火取暖和做飯的問題,他們通過將冰塊打磨成凸透鏡,利用凸透鏡聚焦太陽光的原理,成功點燃了火。
結(jié)合多媒體課件,詳細講解用冰制作凸透鏡的過程和凸透鏡聚焦光線的原理。播放動畫演示,讓學生清楚地看到光線通過凸透鏡后會聚在一點,溫度升高,從而點燃易燃物。教師提問:“為什么要把冰塊打磨成凸透鏡的形狀呢?” 引導(dǎo)學生理解凸透鏡對光線的會聚作用。
組織學生再次閱讀課文,找出文中描寫探險隊員心理變化的句子,體會他們在遇到困難和解決困難過程中的心情。例如,“隊員們絕望了” 表現(xiàn)出隊員們遇到困難時的無助;“大家的心里充滿了希望” 則體現(xiàn)了他們找到解決辦法后的喜悅。
實驗探究或視頻觀看(8 分鐘)
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帶領(lǐng)學生到室外進行實驗。給每個小組發(fā)放一個放大鏡和一張紙張,讓學生嘗試用放大鏡聚焦太陽光點燃紙張。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提醒學生注意安全,不要用放大鏡對著眼睛,同時觀察光線聚焦的位置和紙張的變化。實驗結(jié)束后,讓學生分享自己的實驗感受和發(fā)現(xiàn)。
如果無法進行現(xiàn)場實驗,教師播放用冰點火的實驗視頻,讓學生仔細觀看實驗過程和現(xiàn)象。觀看結(jié)束后,教師提問:“在視頻中,你看到了什么?冰是怎樣變成點火工具的?” 引導(dǎo)學生回顧實驗內(nèi)容,加深對用冰點火原理的理解。
拓展延伸(7 分鐘)
教師引導(dǎo)學生思考:“在生活中,除了用冰點火,還有哪些有趣的科學現(xiàn)象或發(fā)明利用了光的原理?” 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每個小組匯報討論結(jié)果。例如,學生可能會提到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光加熱水、汽車的反光鏡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等。
讓學生課后查閱資料,了解更多關(guān)于光的知識和有趣的科學實驗,下節(jié)課與同學們分享。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科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觀察身邊的事物,發(fā)現(xiàn)更多的科學奧秘。
課堂總結(jié)與作業(yè)布置(5 分鐘)
教師對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進行總結(jié),回顧用冰點火的原理和探險隊員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diào)科學知識的重要性和探索精神的可貴。
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完成課后生字的書寫和詞語的抄寫,加深對生字新詞的記憶;寫一篇短文,介紹自己在本節(jié)課中學到的最有趣的科學知識;和家長一起做一個簡單的科學小實驗,并記錄實驗過程和結(jié)果。
【用冰點火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相關(guān)文章:
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09-25
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03-18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1-26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2-20
點火棒實驗08-10
三年級教案語文上冊教案12-28
三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4-08
三年級語文上冊 語文園地一教案03-03
三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三》教案04-09
語文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通用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