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视频在线观看,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在线,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手机版,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 <sup id="fgl9g"></sup>
      <legend id="fgl9g"><abbr id="fgl9g"><thead id="fgl9g"></thead></abbr></legen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老年的童話散文

      時間:2022-09-27 21:46:50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老年的童話散文

        一、陪父親看戲

      老年的童話散文

        人的喜好跟吃飯一樣,小時候吃慣了什么就一輩子都喜歡吃什么。小時候沒有電影電視,村子里誰家過事請戲班子唱戲,那就是最好的精神享受,會讓全村人跟過節(jié)一樣的快樂一個晚上。戲,起到了文化傳承和倫理教化的作用。沒有進過學堂的人往往是從戲曲里面認識歷史并得到人生的啟蒙教育,進而有了對文化傳統(tǒng)的基本認同甚至于自己的理想,也形成了自己的道德價值觀念,影響自己一生。

        父親就沒有讀過多少書,卻看過不少戲,不管正在熱播什么電視劇,到了那個點,一定會切換頻道看戲。我愿意陪著父親看戲,不是我喜歡看戲,而是覺得父親孤單。看著他沉醉癡迷的樣子,我知道他很享受。因此,我也愿意讓他知道我分享了他的快樂。這就跟有人吃到了一個東西覺得十分美味,就想請你也嘗嘗分享一下,你若說真的很美味,那他一定很高興、很滿足;如果你說并不好吃,那他一定會很失落的。這就是快樂分享會放大,痛苦分擔會減輕的道理。

        不過,我也不全是口是心非的。有一回陪著父親看了眉戶戲《張連賣布》,就覺得很有趣。

        故事很簡單,就是四姐紡花織布,讓丈夫張連去集市上賣,順便再買一些棉花回來繼續(xù)紡紗織布,維持再生產(chǎn)。張連家境原本也算殷實,但張連好賭,四姐十八歲嫁給張連時,家境已經(jīng)開始敗落。張連把妻子織的布是賣了,但路上遇到了賭友把他拉去又賭去了,輸?shù)镁,回家路上也很懊悔,不知道怎么跟妻子交代,只好硬著頭皮回去瞎編吧。四姐很賢惠的,見丈夫回家,又是遞煙又是倒茶,又問賣布的錢和買回的棉花呢?張連嘴上說著有!有!有!但就是把錢拿不出來,逼得沒辦法了就說把錢借給別人了。四姐知道張連又在騙她,罵他強盜呀!數(shù)落他這些年敗家的事情。這張連倒是個油嘴,能說會道,把這些年賣東賣西的原因都歸到了四姐家里,總之是錢都花到了四姐爹娘和妹子身上,怪四姐不會過日子,說得有根有據(jù)、頭頭是道。唱腔挺好聽,也很熱鬧,有幾句聽起來忍不住發(fā)笑:

        四姐唱:強盜呀!你把咱的大澇池賣了做啥?

        張連唱:我嫌它不養(yǎng)魚光長蛤。

        四姐唱:你把咱的大鐵鍋賣了做啥?

        張連唱:我嫌它打起攪團光起疙瘩!

        四姐唱:你把咱的尿盆子賣了做啥?

        張連唱:我嫌你尿得尿來溝子撅哈!

        ……

        我小時候不喜歡看戲,尤其不喜歡看老戲。不是不喜歡里面的唱段,而是覺得節(jié)奏太慢,一句話、一個意思需要用那么長的拖腔才能表達,還有一些南方戲更是聽不懂。后來讀了元曲,忽然發(fā)現(xiàn)戲曲的戲文還是寫得很好的,《牡丹亭》里“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賞心樂事誰家院?朝云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唱詞至今讀來仍然醉美其間。

        進入中年后,不知為什么漸漸的也喜歡陜西的地方戲秦腔、眉戶戲、碗碗腔了,每每徜徉在護城河邊,聽自樂班演唱,雖然不知道劇情也記不住戲文,但誰唱的好,誰唱的不好,包括板胡拉得好壞都能聽出來了。雖然只是偶爾的駐足聽一段、聽幾句,也覺得挺美好的,挺享受的,因此也寫下幾句:“南郭秋雨晚初晴,護城河邊唱秦聲。十三王朝多少事,都在弦歌暮鼓中!庇袝r還會問旁邊懂行的戲迷唱的什么,人家告訴我是《梁秋燕》或《銀燈結(jié)彩》,回來打開電腦在網(wǎng)上看一看,就想起曾聽母親說過“聽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飯”的話,當時體會不到是怎樣的一種感覺,現(xiàn)在想來,可能就跟孔子所說的聽了韶樂三天不知肉味是一樣的吧!

        網(wǎng)絡(luò)和電視媒體對戲曲的沖擊還是很大的,讓人們感覺到戲曲的發(fā)展空間越來越小,有些走向沒落的危機,喜歡唱、喜歡聽戲曲的還是老年人居多,有時候想,如果有一天老年人都不在了,戲曲是不是也要后繼無人了?張嘉譯演的電視劇《前妻回家》,里面就多少表現(xiàn)出了戲曲行當眼下的尷尬處境,好像又跟舊時代一樣了。仍然有一些以此為事業(yè)的人還在堅持著、努力著,包括在舞臺背景、音樂、聲光等方面都有一些新技術(shù)的應(yīng)用,力求適應(yīng)現(xiàn)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與感官享受。然而“無可奈何花落去”,現(xiàn)在人們的文化生活已經(jīng)很豐富了,可以做出的選擇很多,每一種文化形式都有特定的受眾。記不清是誰說過“戲曲是老年人的童話”。年輕人不看了,總有一些老年人還在看。何況年輕人在生活的風塵中一路走來,經(jīng)歷了歲月滄桑之后也會變成老年人,也一定會有人走進這個童話世界。戲曲人的困窘迫使一些有才華的人逃離,這也影響了戲曲的出新。舞臺上畢竟不能總是演出老的戲文、總是帝王將相才子佳人,人們的精神世界不能總停留在舊的時代。一邊是傳承,一邊是創(chuàng)新。新的生活、普通人的生活也需要表現(xiàn),就如《梁秋燕》一樣。

        二、永遠的秋燕

        晚上聽了《梁秋燕》的唱段,心里想象著陽春三月天,秋燕在田間挖野菜的情景。舞臺戲的現(xiàn)場感和電視劇還是不一樣的。

        查了一下這部戲的資料,原來這出戲的作者是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的院長黃俊耀。故事是有原型的,就是陜西華縣高塘鎮(zhèn)朱張村的梁梅葉。1951年中央司法部到西北調(diào)查新婚姻法的實施情況,黃俊耀參加了西北工作組在渭南一帶幫助工作,這期間聽到了許多案例,其中就有梁梅葉抗婚的故事,并據(jù)此寫成了眉戶戲劇本《梁秋燕》,由渭南地區(qū)文工團演出走紅。后來又由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編排,李瑞芳主演,晉京演出,在西北地區(qū)很轟動,有著“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飯”的說法。

        可惜梁秋燕的生活原型梁梅葉過得并不好,婚姻自主和戀愛自由并沒有給她帶來幸福。作為一個時代謳歌的典型和戲曲人物的生活原型,舞臺形象和現(xiàn)實的反差是很大的,并且很快就被淹沒了。生產(chǎn)隊時不知怎樣,改革開放以后日子仍然很貧困,生了6個子女,過得也都不好,家里住的還是破窯洞,連房子也蓋不起。2007年陜西電視臺有一個《周姐幫你》的欄目采訪了梁梅葉,回去后,編導讓李瑞芳看采訪錄像,李瑞芳并不知道是誰,只是覺得改革開放20多年了,還有生活如此貧困的人,很吃驚!當編導告訴她這就是她唱了幾十年的《梁秋燕》生活原型梁梅葉時,李瑞芳又激動又難過的大哭一場,隨后召集當年劇組的人員前去看望,給予了一些幫助。此后華縣政府方面也有關(guān)注,幫其蓋了房,日子應(yīng)當是好過了些。再后來的事情就不清楚了。

        梁秋燕的故事發(fā)生在華縣高塘,這個,父親講過,那個地方他也去過。但后面的事情他沒有聽說過,他心里的秋燕還是戲曲里面的那個秋燕,應(yīng)該是幸福美滿的。春節(jié)期間我給父親講了秋燕后面的境遇,父親沉默了很長時間,我能看見他的眼里噙著的淚花。

      【老年的童話散文】相關(guān)文章:

      話說老年散文(精選5篇)03-03

      老年樂隊06-28

      老年父親07-02

      老年活動的標語01-26

      游老年公園05-24

      老年人04-29

      老年的活動策劃01-05

      老年科心得09-22

      老年健康宣傳的標語01-26

      我的老年生活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