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视频在线观看,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在线,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手机版,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 <sup id="fgl9g"></sup>
      <legend id="fgl9g"><abbr id="fgl9g"><thead id="fgl9g"></thead></abbr></legen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成語故事分享-按圖索驥

      時間:2021-04-01 17:33:15 素材 我要投稿

      成語故事分享-按圖索驥

        導(dǎo)語:今天小編為大家分享以下的成語故事,歡迎閱讀!

      成語故事分享-按圖索驥

        孫陽,春秋時秦國人,相傳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相馬專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馬的好壞。因為傳說伯樂是負責管理天上馬匹的神,因此人們都把孫陽叫做伯樂。春秋時期相馬專家孫陽(伯樂)根據(jù)自己的相馬經(jīng)驗寫了《相馬經(jīng)》,他的兒子很想把相馬的絕技學(xué)到手,熟讀《相馬經(jīng)》,根據(jù)經(jīng)書上的標準選出的“千里馬”——一只癩蛤蟆回家向其父報喜,伯樂看后哭笑不得

        成語資料

        【成語形體】按圖索驥

        【漢語注音】àn tú suǒ jì

        【成語釋義】按照畫像去尋求好馬。比喻辦事機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線索去尋求。索,找;驥,良馬。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做事拘泥教條,墨守成規(guī)。現(xiàn)在指順著線索去尋找。

        【感情色彩】貶義詞

        【語法結(jié)構(gòu)】偏正式

        【相近詞】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反義詞】不落窠臼、出奇制勝

        【押韻詞】東道之誼、敝蓋不棄、沈聲靜氣、焮天鑠地、熏蕕同器、兩雄不并立、崇論谹議、回心轉(zhuǎn)意、殷天震地、通都大邑

        【燈 謎】悲鴻畫馬,伯樂來相(打一成語)

        【歇后語】伯樂兒子找馬

        【出 處】東漢·班固《漢書·梅福傳》:“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時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騏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成語典故

        原文

        伯樂《相馬經(jīng)》有“隆顙(sǎng)(1)蛈(跌)日(2),蹄如累麴(qū)(3)”之語,其子執(zhí)《相馬經(jīng)》以求馬,出見大蟾蜍,⑷謂其父曰:“⑸得一馬,略與相同,但蹄不如累麴爾!”

        伯樂知其子之愚,但轉(zhuǎn)怒為笑曰:“此馬好跳,不堪⑹御⑹也。” 注釋 (1)隆顙(sǎng):高高的額頭。

        (2)蛈日:眼睛鼓起,也有人認為是跌日。

        (3)累麴(qū):疊起來的酒藥餅子。

       、戎^:告訴,對....說。

       、傻茫赫业剑玫。

        ⑹ 堪 :能夠,可以。

       、 御 :駕馭,控制。

        譯文

        伯樂的`《相馬經(jīng)》說高高的額頭眼睛鼓起,蹄子像酒藥餅子的是千里馬,他的兒子拿著《相馬經(jīng)》尋找好馬。出門看見癩蛤蟆,告訴父親說:“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外形和《相馬經(jīng)》所言大致相同,只是蹄子不像酒藥餅子罷了。伯樂知道兒子愚笨,只是從憤怒變?yōu)樾φf:“這馬喜歡跳,不能駕馭。”

        成語寓意

        因為伯樂的兒子把一只癩蛤蟆誤認為是一只可行千里的好馬,所以鬧了一個大笑話。但是這只是寓言作者的夸張寫法。在學(xué)習(xí)和工作中,死背教條,生搬硬套,會鬧出笑話,招致?lián)p失的事例,確實是經(jīng)常見到的。前人傳下來的書本知識,應(yīng)該努力學(xué)習(xí),虛心繼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實踐,在實踐中切實驗證、牢固掌握,并加以發(fā)展,這才是正確的態(tài)度。”按圖索驥”這句成語現(xiàn)在既用來比喻辦事機械、死板,廣泛用于貶義詞,也用來比喻按照線索尋找。后一種用法不含貶義。

      【成語故事分享-按圖索驥】相關(guān)文章:

      按圖索驥成語故事08-04

      按圖索驥的成語故事04-01

      按圖索驥經(jīng)典成語故事05-25

      按圖索驥的成語故事07-14

      成語故事:按圖索驥的故事05-04

      成語故事之按圖索驥07-29

      寫按圖索驥的成語故事02-08

      兒童經(jīng)典的成語故事分享10則06-04

      按圖索驥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