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上冊《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達標測試,歡迎同學們過來做一做,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
達標訓練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或根據(jù)拼音寫漢字。
(1)根深dì( )固 (2)zī zī( )( )不倦
(3)汲( )取 (4)鍥( )而不舍
2.解釋下列加粗詞的意思。
(1)汲取( ) (2)不言而喻( )
(3)持之以恒( ) (4)鍥而不舍( )
3.選詞填空。
(1)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________(汲取、吸收、學習)知識,使自己________(學識、學問、才學)淵博,從古代史到現(xiàn)代技術,從數(shù)學到插花,不精通各種知識就一無所成。因為這些知識隨時都可能進行組合,形成新的________(創(chuàng)造、創(chuàng)意、創(chuàng)造性)。
(2)知識就是形成創(chuàng)意的________(材料、素材、原始材料),但這并不是說,光憑知識就擁有________(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
能力提高
閱讀下面的語段,回答問題。
認為“我不具備創(chuàng)造力”的人當中,有的覺得創(chuàng)造力僅僅是貝多芬、愛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亞他們的,從而進行自我壓制。不言而喻,在創(chuàng)造的宇宙里,貝多芬、愛因斯坦、莎士比亞是光輝燦爛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即便是他們,也并非輕而易舉就能獲得如此非凡的靈感。相反,這種非凡的靈感,往往產(chǎn)生于這樣的過程: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并對它反復推敲,逐漸充實。
由此看來,區(qū)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chuàng)造力,主要根據(jù)之一是,擁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即使他們不知道將來會產(chǎn)生怎樣的結果,但他們很清楚,小的創(chuàng)意會打開大的突破口,并堅信自己一定能使之變?yōu)楝F(xiàn)實。
1.解釋下面兩個詞語。
(1)不言而喻________ (2)推敲________
2.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這兩段文字的主要內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這兩段文字主要運用了________論證方法。
4.分析上述文字,下列觀點不屬于作者的觀點是
( )
A.要有創(chuàng)造力,關鍵是要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
B.要有創(chuàng)造力,就不能滿足于一個答案,而要去探索新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
C.一旦產(chǎn)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并鍥而不舍地把它發(fā)展下去。
D.并非任何人都擁有創(chuàng)造力。
開放探究
閱讀《最后一課》,回答問題。
最后一課
一位哲學家?guī)е囊蝗簩W生漫游世界,十年間,他們游歷了許多國家,拜訪了許多有學問的人,現(xiàn)在他們回來了,個個都滿腹經(jīng)綸。在進城之前,哲學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說:“十年游歷,你們都已是飽學之士,現(xiàn)在學業(yè)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后一課吧!”
弟子們圍著哲學家坐下來,哲學家問:“現(xiàn)在我們坐在什么地方?”弟子們答:“現(xiàn)在我們坐在曠野里!闭軐W家又問:“曠野里長著什么?”弟子們答:“曠野里長著雜草!闭軐W家說:“對,曠野里長滿雜草,現(xiàn)在我想知道該如何除掉這些雜草!钡茏觽兎浅s@愕,他們都沒有想到,一心在探討人生奧妙的哲學家,最后一課問的竟是這么簡單的一個問題。
一個弟子首先開口,說:“老師,只要用鏟子鏟掉就夠了!闭軐W家搖搖頭。
另一個弟子接著說:“用火燒也是很好的辦法!闭軐W家微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第三位弟子說:“撒上石灰就會除掉所有的雜草!
接著講的是第四個弟子,他說:“斬草要除根,只要把根挖出來就行了!
等弟子們都講完了,哲學家站了起來,說:“課就上到這里,你們回去以后,按照各自的方法除一片雜草,一年后,我們再來相聚。”
一年后,他們都來了,不過原來相聚的地方不再是雜草叢生,它變成了一片長滿谷子的莊稼地。弟子們圍著谷地坐下,等待哲學家的到來,可是哲學家始終沒有來。
幾十年后,哲學家去世了,弟子們在整理他的言論時,私自在最后補了一章:要想除掉曠野里的雜草,方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在上面________;同樣,要想讓靈魂凈潔,惟一的方法就是________去占領它。
1.根據(jù)文意,在最后一段的兩處橫線上填上恰當?shù)脑~語。(每處4個字以內)
2.對哲學家“如何除掉這些雜草”的提問,為什么弟子們的回答都不正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據(jù)上下文的提示,該怎樣正確地回答哲學家“如何正確地除掉雜草”的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說原來相聚的地方已變成了一片莊稼地。它是怎樣“變成一片長滿谷子的莊稼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年后,哲學家為什么始終沒有來赴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自己的語言簡潔準確地概括這篇短文的中心論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達標訓練】
1.(1)蒂 (2)孜孜 (3)jí (4)qiè
2.(1)從下往上打水(2)明白(3)恒心(4)雕刻
3.(1)汲取 學識 創(chuàng)意(2)素材 創(chuàng)造性
【能力提高】
1.(1)不用說就可以明白。(2)比喻斟酌字句,反復琢磨。
2.創(chuàng)造力是怎樣形成的。
3.道理
4.D
【開放探究】
1.種上莊稼 用美德
2.無論是從表面上除去雜草,還是連根挖出雜草,都只是暫時性的,而不能徹底永久地除掉這些雜草。
3.要徹底永久地除掉這些雜草,就要把它改變成良田,種上莊稼。
4.是因為哲學家用一年時間把荒地開墾成農(nóng)田并且種上谷子而形成的。
5.因為哲學家把曠野改造成農(nóng)田,已用行動和事實給學生們作了回答,所以他不再赴約去口頭回答了。
6.要除掉頭腦中錯誤的、骯臟的思想,只有用正確的、美善的思想去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