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戴望舒《雨巷》名作賞析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約作于政治風云激蕩、詩人內心苦悶彷徨的1927年夏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戴望舒《雨巷》賞析,希望大家喜歡。
戴望舒《雨巷》名作賞析 篇1
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行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的
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支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靜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名作賞析
《雨巷》寫于1927年的夏天,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其時革命失敗的陰云籠罩著中國大地,詩人只能在惶惶之中看著理想和現(xiàn)實的極端背離;另一方面,詩人居住在好友施蟄存的家中,他深愛著施的妹妹,卻得不到對方任何的回應。壓抑的外部環(huán)境和沉郁的內部心境的交互影響,使詩人唱出了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絕唱。
巷子大多在江南,長長的、曲折的,有說不盡的風情,不盡的纏綿。江南的雨更美,柔柔的、迷蒙的,或帶著淡漠的愁緒,或含有濃濃的溫情。詩人在這樣的雨巷中走著,獨自“撐著油紙傘”,品味這雨、巷子和寂靜帶來的愁緒、感傷。詩人彷徨著:
……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姑娘來了,帶著丁香般的顏色、丁香般的芬芳和丁香般的憂愁。姑娘和詩人共同走在這寂寥的雨巷,都撐著油紙傘,在彷徨,都帶著說不出的`愁怨,說不出的冷漠、凄清和惆悵。姑娘近了,投來一聲莫名的太息,又漸行漸遠了。
這一切都如同夢一樣,凄清迷茫。姑娘離去了,離開這可能產(chǎn)生愛情、產(chǎn)生溫暖的雨巷。雨仍在下,巷子仍是悠長寂寥的雨巷。丁香也逝去了,太息也消散了,連惆悵也變成冰冷、枯寂的惆悵了。
詩人仍在撐著油紙傘,在獨自彷徨。剛才的一幕,是夢還是詩人的情緒,是詩人的想象還是詩人心中的祈愿?在詩的結尾,詩人沒有用“希望逢著”,而是用了“希望飄過”。那飄過的一瞬在詩人的心中升華了,成為一種境界:美。
這首詩將象征的手法發(fā)揮到了極致,詩的意象濃而不結、繁而不亂,可謂環(huán)環(huán)相扣、絲絲在理:雨的凄清愁怨和巷子的幽微動人、丁香和姑娘、姑娘的惆悵和詩人的彷徨相得益彰。這些共同奏出了低沉而優(yōu)美的調子,唱出了詩人濃重的失望和彷徨的心緒?梢哉f,《雨巷》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個標志,標志中國現(xiàn)代派詩歌的成熟;是一個成功的實驗,既很好地吸收了西方詩歌中成功把握和表達現(xiàn)代社會的手法技巧,又很巧妙地融入了中國古典的詩情畫意。
作者介紹: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丞,浙江杭州人,中國現(xiàn)代派詩人的代表人物。幼年患有天花,容貌因此被毀。1928年發(fā)表詩歌《雨巷》震動文壇,獲得“雨巷詩人”美譽。但這并沒有使詩人得到他苦戀的意中人——施蟄存的妹妹施絳年的心。幾經(jīng)輾轉,施絳年雖同意和他訂婚,但也提出了條件:戴望舒必須留學回來才能結婚。1932年詩人去法國,1935年回國,此時施絳年已嫁作他人婦。詩人痛苦之下,找到施絳年,以一個巴掌結束了自己長達8年的苦戀。1936年戴望舒與穆時英的妹妹相識并結婚?箲(zhàn)爆發(fā)后不久,詩人全家去了香港,詩人一邊做抗日宣傳工作,一邊主編文學雜志。1941年被捕入獄,因此致病。1950年于北京逝世。有詩集《我的記憶》、《望舒草》、《災難的歲月》及譯著等留世。
戴望舒《雨巷》名作賞析 篇2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作者: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縣人,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學學習法文,開始受到法國象征派的影響。1926年參加共青團。1928年后成為水沫社和其后的《現(xiàn)代》雜志的作者之一,創(chuàng)作現(xiàn)代派詩歌。1932年后留學法國、西班牙。1941年底香港淪陷,被日軍抗日罪名下獄,在獄中保持了民族氣節(jié),次年春被營救出獄?箲(zhàn)勝利后回上海教書,1949年春北上至解放區(qū)。1950年因病逝世。詩集有《我底記憶》、《望舒草》、《望舒詩稿》和《災難的歲月》。早期詩歌多寫個人的孤寂心境,感傷氣息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響,意象朦朧、含蓄。后期詩歌表現(xiàn)了熱愛祖國、憎恨侵略者的強烈感情和對美好未來的熱烈向往,詩風顯的明朗、沉摯。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詩歌發(fā)表后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詩人也因此被人稱為“雨巷詩人”。詩歌描繪了一幅梅雨時節(jié)江南小巷的陰沉圖景,借此構成了一個富有濃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賞析:
戴望舒的詩深蘊中國古典詩詞中婉約、清麗詩風的韻致,但又受到法國象征詩歌派的影響,因而他的早期詩作總體上表現(xiàn)出一種孤獨、抑郁和消沉的特點。
《雨巷》寫得既實又虛,朦朧恍惚。“我”似乎有著滿腹的心事,無限的煩憂,但又不愿明說,或者是說不出來。“我”似乎在期待什么、追求什么,而期待和追求的目標又顯得那樣遙遠而渺茫!八背霈F(xiàn)了,這或許是在幻覺中,或者是真的,但“她”的出現(xiàn)是那樣地快,逝去也那樣地快,一剎那間擦肩而過,消失在前方,“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薄!拔摇敝挥凶栽棺园员試@。詩中的“姑娘”,我們可以認為是實指,是詩人心中期待已久的美麗、高潔而憂郁的姑娘。但我們也可以把這位“姑娘”當做詩人心中朦朧的理想和追求,代表了詩人陷入人生苦悶時,對未來渺茫的憧憬。
《雨巷》的開頭一節(jié)“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
姑娘!睂懙氖敲酚昙竟(jié)江南小巷中的一個場景。細雨蒙蒙中,“我”懷著一種落寞、惆悵的情緒和一絲微茫的希望,撐著油紙傘在悠長寂寞的小巷中踽踽獨行,“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的/結著著愁怨的姑娘”。詩開頭點明了《雨巷》的主旨是抒寫詩人追尋的“希望”。被蒙蒙細雨籠罩的“雨巷”“悠長、悠長”,沒有盡頭,暗示希望的迷蒙渺茫!蔼氉浴薄ⅰ凹帕取卑凳玖嗽娙酥綦y覓,孤獨彷徨。希望是什么?希望是那個“丁香一樣的結著愁怨的姑娘”。那么,這“姑娘”是誰?詩人心目中的“姑娘”結著什么樣的愁怨?這是寫詩人對人生理想的追求嗎?這是寫詩人對愛情的渴盼嗎?也許都是,也許都不是。那么,就讓我們循著詩人在雨巷行進的足跡,躲在一旁,悄悄地窺視吧。
第二節(jié)“她是有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詩人反復地拿丁香來比喻姑娘。丁香,是我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意象。我國古詩里有好些吟詠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結雨中愁”,“丁香體柔弱,亂結枝欲墜”,“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丁香開花在仲春時節(jié),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顏色都不輕佻,常常贏得潔身自好的詩人的青睞。總之,丁香是美麗、高潔、愁怨三位一體的象征。詩人筆下的丁香一樣的姑娘,容貌像丁香一樣姣好美麗,品格像丁香一樣高雅圣潔,心緒也像丁香一樣憂愁惆悵。她愁什么?莫非是憂愁那負心的夫君,莫非是想望如意的郎君,也許是,也許都不是,她的愁就象她的容貌,就像她的心靈,高雅而圣潔,美麗而動人。
第三節(jié)“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撐著油紙傘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默默彳亍著,冷漠,凄清,又惆悵!边@丁香一樣的姑娘,在“我”的長久的期待中,終于姍姍走來了。她 “像我一樣,像我一樣”,讀到這里,我們恍然有所領悟:原來這丁香姑娘就是“我”,“我”就是這丁香姑娘,我也有姑娘一樣的美麗,也有姑娘一樣的高潔,也有姑娘一樣的憂愁。彼心即我心,姑娘就是“我”的心。姑娘是我的心上人?姑娘是我的追求和理想的化身?也許是,也許都不是。我們不必追問得那么具體,也不必回答得那么確切。因為詩畢竟是詩,正如前人所說:“詩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庇绕涫谴魍嬖缙诘脑姡蠖疾皇侵苯訉ΜF(xiàn)實的摹寫,而往往是一種隱蔽靈魂的宣泄。正如一位詩家所說:“一個人在夢里泄露自己的潛意識,在詩作里泄露隱蔽的靈魂,然而也只是像夢一般朦朧的。從這種情境,我們體味到詩……是在于表現(xiàn)自己與隱藏自己之間。”
第四節(jié)“她靜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飄過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薄八刈呓,——看來“心有靈犀一點通”,兩顆心靈已經(jīng)接近、貼近,互相理解了,然而又終于從身邊飄然而過,令“我”失望,她也“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兩人的距離又重新拉開。這兩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種抑郁病,不忍相離,又不得不相離,因而同病相憐;然而又正因為病癥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們就是這樣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著,追求著……“她飄過/像夢一般的,/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薄拔摇迸c姑娘的相遇,是一段真實的人生際遇,是“我”思之深切而出現(xiàn)的'一種幻境,還是這簡直就是寫的一場夢?
第五節(jié)“像夢中飄過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飄過這女郎;她靜默地遠了,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薄拔摇蹦克椭∠愎媚镲h然遠去,她走到了雨巷的盡頭,“到了頹圮的籬墻”!邦j圮的籬墻”給人的心靈以巨大的震撼,丁香姑娘那么美,美好的事物理所當然應該生長在美好的環(huán)境、圣潔的土壤,但丁香姑娘卻“到了頹圮的籬墻”,這巨大的反差,激起人們多少聯(lián)想!那破落衰敗的籬墻莫非竟是姑娘的歸宿?莫非丁香姑娘處境艱險?莫非丁香姑娘命途多舛,遭受了沉重打擊?這是感傷姑娘的不幸遭際,還是哀嘆自己的生不逢時?
第六節(jié)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边@一節(jié)從字面看寫姑娘的消失,實際是寫美的毀滅,希望的毀滅。在“頹圮的籬墻”里,“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悵。”姑娘的一切都“消散”了,美被徹底地毀滅了!詩人追尋著的希望也徹底地毀滅了!這毀滅的希望,是詩人圣潔的愛情,還是詩人高尚的理想?
第七節(jié)“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惫媚锵Я,希望毀滅了,但是“我”仍然沒有放棄追求!队晗铩返哪┪才c首節(jié)回應,我依然獨自在悠長、寂寥的雨巷中彷徨,失望中又期待希望。“逢著”改為“飄過”,讓詩一般的故事在更加朦朧迷茫的夢幻中結尾。
戴望舒《雨巷》名作賞析 篇3
原文介紹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著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圯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寞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戴望舒的雨巷賞析
《雨巷》一詩的音樂感很強,我們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緩、低沉而又優(yōu)美的旋律和節(jié)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發(fā)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悵。詩一開篇,詩人就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梅雨季節(jié)江南小巷的圖景:白墻黑瓦的建筑物之間,小巷曲折而悠長;正是梅雨季節(jié),天空陰沉沉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個不停。小巷里空蕩蕩的,只有詩人
撐著油紙傘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詩人一人在雨巷中獨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態(tài)則分明透露著他內心的孤寂和苦悶之情。小巷、細雨、撐著油紙傘的孤獨詩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態(tài)──這就是這首詩的開頭幾句所展示給我們的鏡頭。在上述鏡頭過后,詩中出現(xiàn)了一段詩人的內心獨白: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這個“丁香一樣的姑娘”并非現(xiàn)實世界中的真實人物,而是詩人幻想出來的(他希望碰上的)一個虛擬人物。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姑娘呢?詩中接著寫道: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丁香花開在仲春時節(jié),花色或白或紫,給人柔弱、嬌美而又純潔、莊重的感覺。丁香花嬌美卻易凋謝,中國古代的詩人們對著丁香往往傷春,說丁香是引愁之物。中國古代的詩歌中有不少吟詠丁香的名句,如:“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南唐李璨《浣溪紗》詞);“丁香體柔弱,亂結枝猶墜”;“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等等。由于中國古代詩人們的反復吟詠和廣泛傳唱,在中國人(尤其是文人)心中,丁香逐漸成為美麗、高潔、柔弱、愁怨之類性質或具有這類性質的事物的'象征。《雨巷》中出現(xiàn)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國古代詩人賦予丁香的上述性質的一個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丁香的美麗姿態(tài)和顏色,又具有丁香的高潔和芬芳,還具有(古代詩人賦予)丁香的憂愁與哀怨的特點。
這樣一個宛如丁香魂魄所花的“姑娘”,一經(jīng)詩人的想象而創(chuàng)造出來之后,也就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在詩中,她也象一個現(xiàn)實人物一樣活動起來: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詩中所寫的雨巷里,本來只有詩人一個人獨行;自“丁香姑娘”出現(xiàn)后,就有兩個人在其中行走了;而且,那個姑娘的步態(tài)、表情乃至手上的油紙傘都與詩人一樣。這樣一個人的出現(xiàn),顯然使詩人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希望。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現(xiàn)在有兩個各自孤獨的青年男女在活動了,那么,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呢?這是我們想知道的,(我們可以推想,這)也正是詩人當時所想知道的。詩中接著寫道: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她終于向詩人走近了,(我們可以想見詩人這時的心跳),可是,她卻沒有向詩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詩人投出了一道嘆息的目光,然后,像夢一般輕盈而不著痕跡地飄過去了。ㄎ覀冊谛牡桌锝校簽槭裁粗皇沁@樣?)當她從詩人身邊飄過去的時候,詩人看到她的表情是一臉的凄婉迷茫。這表情分明透露著:她心里實際上是不愿意與詩人分離的。但因為某些(說不清楚的)原因,她卻不得不與詩人失之交臂!俗話說得好:人生難得一知己!這兩位心靈相通(甚至連表情和步態(tài)都那么一致)的青年男女在雨巷中不期而遇后,竟然又失之交臂,這是多么令人遺憾的事啊!眼睜睜地看著一段可能的美好姻緣就這樣失之交臂,(我們可以想見,)詩人是何等的痛心!在戀戀不舍而又深感無奈的情緒狀態(tài)中,詩人目送著"丁香姑娘"在雨巷中漸行漸遠: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女郎;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等到走過一道“頹圮的籬墻”──這“頹圮的籬墻”正是詩人想與“丁香姑娘”相聚相守這一較為具體的希望破滅的象征──,“丁香姑娘”終于消失在雨巷的盡頭。但這時的詩人還是處在魂不守舍的狀態(tài)中,即使不能再看到“丁香姑娘”,他還是在感受著“丁香姑娘”遺留在雨巷的黯淡光線和清冷空氣中的顏色和芳香,并為這種顏色和芳香的不斷消散而傷感不已: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我們可以想見:)詩人一個人呆立在雨巷中,久久地回味著剛才與“丁香姑娘”相逢時所感受到的她的色彩、芬芳,甚至她的滿含嘆息和惆悵的目光。但殘酷的現(xiàn)實卻容不得美好的愛情或理想。在詩的最后,我們看到: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中,又只剩下了詩人在獨自彷徨: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在詩的末尾,詩人似乎又將詩的開頭所出現(xiàn)的那個鏡頭又重放了一遍。首尾兩節(jié)的詞句幾乎全部相同,只是將其中的“(我希望)逢著”改成了“(我希望)飄過”。這一改,一方面表明詩人并沒有完全放棄希望,另一方面卻讓人感到詩人的希望越來越渺茫了。因而,讀到詩的最后一節(jié),我們不禁感到:詩中所渲染的那種理想破滅而又無法挽回的苦悶、哀怨而又無奈、惆悵的情感又加深了一層。
【戴望舒《雨巷》名作賞析】相關文章:
戴望舒《雨巷》賞析10-08
戴望舒《雨巷》全文07-21
戴望舒詩歌《雨巷》03-23
戴望舒《雨巷》原文及鑒賞05-17
戴望舒《雨巷》中的凄美愛情10-19
高一語文《雨巷》 戴望舒03-23
經(jīng)典詩歌賞析《雨巷》10-10
高一語文雨巷原文及賞析03-24
雨巷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