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教案(通用10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yè)業(yè)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教案 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認識新偏旁“田”,讀寫并理解“自言自語、思考、吸引、現象、世界、著名、科學家”等新詞語的意思。
2、學會用“為什么”提問。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4、了解牛頓從蘋果落地這一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進行研究、發(fā)現地球有吸引力的事。學習善于觀察、愛動腦筋、專心研究的科學精神。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學習13個生字和相關詞語。
3、正確朗讀課文,學第一自然段,學會用“為什么”提問。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你們看到過東西落地的情境嗎?(交流)是呀,都是往下落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小朋友看到蘋果落地后就從中有了重大發(fā)現,這是怎么回事呢?(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確自學要求: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劃出帶生字的詞;給課文段落標上序號。
2、檢查自學。
(1)看卡片認讀生字、正音。
(2)完成課后習題2,第一讀,連一連。(注意平翹舌)
。3)新詞教學
a、學生自提問題。
B、交流討論:“而”這個詞的運用(讀文理解,仿照說句)
三、讀通課文,了解大意。
1、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2、回答:主要講誰?發(fā)生了什么事?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自讀課文第一段。
(1)讀懂句子,理解“動腦筋、遇到”得詞義。
A、總的告訴我們什么?
B、說說動腦筋的具體表現。換詞法理解“遇到”的詞義。
。3)用“總要、為什么”說話。
2、堂練習: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
(1)分析例句。
。2)完成課堂作業(yè)3。
3、再讀課文,說說你有幾個為什么?
五、鞏固生字詞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了解“蘋果落地”這件事的經過,從而對學生進行科學精神的啟蒙教育。
2、理解”吸引、現象”等詞語的意思。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蘋果落地》,齊讀。
2、看拼音寫詞語。
3、(實物投影)展示學生作業(yè),其他學生自己批改。
4、講明本教時的教學目標.
二、深入學習第2-5自然段。
1、看蘋果落地的課件展示,自讀課文思考:牛頓怎么想,怎么做?
2、劃出牛頓心里想的和自言自語說的話。
。1)連起來讀一讀。
(2)說說自己的理解。
。3)落實重點詞遇“奇怪、自言自語、拋落、思考”
3、你能回答牛頓的問題嗎?
。1)小小組討論交流。
(2)一問一答說說內容。理解“掉、吸引力”的意思。
4、牛頓是怎么做的?交流后理解“認真思考、專心研究”的意思。
5、說說你有不理解的地方嗎?(運用“為什么”句式)
6、有感情的'朗讀2-5段。
三、總結
1、了解蘋果落地的整個過程,你有何想法?
2、交流后齊讀課后練習5的句子。
3、完成句子的抄寫。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復習鞏固生字新詞。
2、懂得課文所講述的道理,并指導言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生字新詞。
2、填空。
。1)蘋果落地時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頓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發(fā)現了萬有引力。
二、揭示原因。
1、個別讀最后一段,小小組討論:學懂了什么?
2、交流(主要引導學生理解蘋果落地與成為科學家之間的關系)。
3、齊讀最后一段。
三、用詞說句。
1、出示詞語:動腦筋、遇到、總要、奇怪、認真思考、專心研究。
2、小小組交流介紹牛頓。
3、同學評說。
四、課外作業(yè)選擇
1、抄寫課文總自己喜歡的句子。
2、說說牛頓小時候的故事。
4、運用“為什么”提出生活中奇怪的問題,自找答案交流。
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教案 2
教學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要善于觀察,勤于鉆研。
激發(fā)學生對自然現象產生興趣,主動探究。
學習生字新詞,練習有感情朗讀。
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好奇心”是多么重要,進而懂得要善于觀察、勤于鉆研的道理,激發(fā)學生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
教具準備
一個蘋果、錄音機、生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我松開手,會怎么樣呢?
學生演示蘋果落地的現象。
揭示課題:普普通通的蘋果落地現象,卻引發(fā)了牛頓的思考,從而發(fā)現了世界著名的萬有引力定律。(板書課題)
簡介牛頓:牛頓是英國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他在天文學、物理學、數學、光學方面都有很大的成就。
二、老師范讀。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提出要求:請小朋友們自由朗讀課文,圈出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生初讀課文,師巡視指導,注意導優(yōu)輔差。
檢查初讀情況:
重點檢查幾個字的讀音。牛頓、自言自語、拋開、反復、專心、研究。
按自然段輪流讀課文,注意糾正。
小結:牛頓看到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覺得很奇怪。為了弄明白,他反復觀察,專心研究,終于發(fā)現了蘋果落地的秘密。
指導書寫“世、言”。學生練習書寫。
理解內容,深入體會。
過渡導語,朗讀課文。挑選喜歡的段落來讀。讀給同桌聽,讀得好的夸一夸,讀得不好的幫助他。齊讀。
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看到蘋果落地,牛頓想了什么?(用直線畫出),做了什么?(用曲線畫出)你還有什么疑問嗎?
匯報交流。
理解“奇怪、自言自語”,說話造句。
為什么以前沒人注意的現象牛頓會去注意、去研究?(好奇心是發(fā)明的動力)
比較句子,體會帶點詞的用法。
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他觀察、研究,發(fā)現了蘋果落地的秘密。
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他又反復地觀察,專心地研究,終于發(fā)現了蘋果落地的秘密。
指導讀出語氣,突出重點詞語。自己練讀——生范讀——指名讀——齊讀。
總結拓展。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呢?你覺得要向牛頓學習什么?
師:其實,牛頓小時候,除了數學,其他功課都不好,老師認為他是個差生,但是他勤奮好學、善于觀察、愛動腦筋,終于成為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四人小組交流:在日常生活中你發(fā)現了什么奇怪的現象?有什么弄不明白的問題嗎?
交流匯報。
師:小朋友們真
是太棒了!世界上很多偉大的發(fā)明都是因為充滿好奇、善于觀察、愛動腦筋而產生的。我相信,不久以后,在座的很多小朋友也會成為偉大的發(fā)明家。在這里,洪老師要向大家介紹一本好書——《發(fā)明發(fā)現的故事》,希望小朋友們能夠多看好書、多觀察、多思考,以后也成為偉大的科學家。
布置作業(yè)
請小朋友們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把你的發(fā)現寫下來,或者畫下來,下節(jié)課進行展評、交流。
教學后記
本課的一個重點是引導學生像牛頓那樣,對世界充滿好奇、善于觀察、愛動腦筋,課后設置的作業(yè),讓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把自己的發(fā)現寫下來、畫下來,有利于學生進行綜合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
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教案 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認讀15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理解詞語“、自言自語、吸引力”等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養(yǎng)成敢于提問的習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字卡
教學重難點:
學習生字,通過學習課文培養(yǎng)好奇心。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過程:
(一)板題示標,激趣導入
小朋友都吃過蘋果,蘋果紅紅的圓圓的。我們今天要學習《蘋果落地》,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齊讀課題。出示教學目標
(二)引導
輕輕打開書到26頁,自讀課文給課文標段,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讀生字。
(三)交流釋疑
1、現在老師請一位小朋友讀課文的1-2段(評價)剛才在讀的過程中出現了這幾個字誰認識?
出示“科、習、!敝该x,從書中找到相對的詞語,齊讀、指名讀
把字寶寶放回課文中再讀課文男生讀
2、出示“熟、言”誰認識,指名讀
它們在課文的'第幾段呢?指名讀準字音。理解詞語“自言自語”
3、出示“題、反、觀、察、研、究、秘、密、吸、引”會讀的自己讀一讀
這些字寶寶都出現在那一段呢?指名讀課文第4段(認讀生字同桌認讀、指名讀)
給字寶寶組詞出示詞語齊讀、男女讀理解“吸引力”,女生讀第4段
4、把所有的字寶寶、詞寶寶放回課文中再讀課文并思考:這篇課文講了誰的什么事?
(四)、學習生字
看到同學們把課文讀得這么好,有幾個字寶寶想和大家交朋友了,你們看它們是誰(出示:蘋、落、件、習)
(1)觀察說字的結構,口頭組詞
(2)師指導“落”的寫法和結構
(3)生書寫其它的字
(五)鞏固
你由蘋果落地還能想到什么?
(六)課堂檢測
給生字標序號
三、布置作業(yè)
1、聽寫生字(必做)
2、給字組詞(選做)
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教案 4
一、激情揭題
師:(出示牛頓在蘋果樹下沉思的幻燈片)發(fā)揮你的想象,你認為牛頓在樹下想什么?
生1:我認為,牛頓是在想怎樣把樹上夠不著的蘋果全都摘下來。
生2:我認為,牛頓是在想蘋果摘下來以后,怎么運回家?
生3:牛頓在想蘋果熟了為什么往地下掉,而不向天上飛?
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牛頓,共同學習《蘋果落地》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悟,自主識字
1.初讀課文,整體感悟
(1)師:請同學們自己試讀課文,想一想,怎樣才能把課文讀通順?
生1: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查認字表、查字典,也可以問同學、問老師。
生2:還可以看上下文猜一猜。
生3:讀課文時,要看準了再讀,不能隨便添字,漏字,讀不好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2)檢查初讀情況,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后,開始討論匯報:自己讀明白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牛頓是世界的科學家,他發(fā)現了蘋果落地的秘密。
生2:牛頓遇到好奇的問題善于觀察和思考,我以后要向牛頓學習。
2.自主識字,合作交流
(1)現在,老師已經給每個學習小組準備了一套生字卡片。請你們先想一想:用什么辦法才能使小組中的每一個同學都能把這些生字讀準。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教師巡回,了解各小組活動的情況。
(3)檢查生字:老師可指名讀生字卡片,也可檢查學習小組認讀生字的整體情況,教師及時評價。
(4)做鞏固生字。
具作:黑板上畫有一棵蘋果樹,樹上貼著許多蘋果,蘋果的背面藏著生字,學生搶著讀生字并。
(在識字過程中,“秘”和“密”在口頭組詞時有難度,教師應適當點撥,拓寬學生思路,除“秘密”外,“秘”還可以組“秘書”、“秘方”、“秘訣“等。 “密”可以組“密碼”、“密切”、“嚴密”等。)
三、讀好課文,深化感悟
1.認識了生字,我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好。請自由讀課文。
2.學生自由讀后,提出不明白的問題。
生1:蘋果成熟后落到地上,這是很正常的現象,牛頓為什么感到好奇?
生2:在牛頓以前,為什么沒有人研究蘋果落地的原因?
生3:老師,我不明白“自言自語”“習以為!笔鞘裁匆馑?
3.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小組討論,集中大家的智慧想辦法解決。
4.匯報交流,教師指導。
5.看了牛頓的表現,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引導學生對好奇的`問題或現象,多觀察,多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
四、自問自答
1.學完了這篇課文,你還有什么疑問?
生1:地球有吸引力,是不是地球內部有一塊巨大的磁鐵?生2:如果地球沒有吸引力,我們會飛走嗎?
生3:地球有吸引力,為什么不會把太陽、月亮和星星吸過來?
2.學生能回答的,讓學生回答,不能回答的,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走出課堂,想辦法查閱資料,尋找問題的答案。
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教案 5
【原文】
牛頓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一天傍晚,牛頓坐在蘋果樹下乘涼。忽然,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落在他的身邊。這件事人們習以為常,他卻感到好奇。心想:“蘋果為什么會掉下來呢?”
“一定是因為它熟透了,”他自言自語,“可是,為什么蘋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飛,也不向左、向右跑呢?”
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他又反復地觀察,專心地研究,終于發(fā)現了蘋果落地的秘密。原來,這是因為地球有吸引力。
【教材簡說】
《蘋果落地》是一個有趣的小故事,講的是年輕的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的現象感到很好奇,經過反復觀察,專心研究,終于發(fā)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故事說明了好奇心的重要性。重難點在于指導學生會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遍的現象中提出問題,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情感。
【學習目標】
1、學會13個生字,讀寫“自言自語”等11個詞語,會用“思考、吸引力”說話。
2、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會讀經過改編的課文句子。
3、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yǎng)成敢于提問的習慣。
【教學方案一】
一、誦讀激趣,導入故事
1、誦讀兒歌《我想知道》。
2、孩子們對大自然中的一切是那樣感興趣。今天,我們要來讀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翁又對什么感興趣呢?看!這是什么?(出示蘋果實物,指名認讀)
我們要讀的故事就和它有關。誰會寫“蘋”字?(生說,師范寫并相機強調“蘋”上面是“艸”,下面是“平”,“丷”壓住橫中線,最后一畫“︱”壓著豎中線,全班書空。)
3、(實物演示,理解“落地”)蘋果怎么了?(生說)“掉在地上”也可以說成“l(fā)uò地”,誰來讀這個詞?(師相機正音:“落”是三拼音節(jié)),它也是我們認識的字,誰會寫?(生說,師范寫并相機強調“落”上面是“艸”,左下是“氵”右下是“各”,全班書空。)
從你的回答中,我們清楚地知道“落”是個上下結構的字,你是從哪兒學會寫這個字的?(生答)一定要特別注意這個字的結構,我們再寫一次。(全班書空)
4、揭示課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讀的故事:什么怎么樣?(齊讀)
[設計意圖:整合語文天地中的兒歌,誦讀激趣。復習“蘋”“落”的字音,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學習“蘋”“落”兩個字的書寫。同時采用直觀演示法,讓學生直接觀察蘋果掉在地上這一具體形象,幫助理解“落地”的意思。]
二、自讀課文,初知故事
1、生按建議自由小聲讀課文
請孩子們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用我們學過的方法讀準它們的字音,讀得不太好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盡量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同桌互讀課文
課文中還藏著好多詞語,請大家小聲地再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勾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勾完后把詞語讀給同桌聽一聽,如果他讀得好就夸夸他,還有困難,就幫幫他。
3、反饋讀課文,相機解決字音
逐段讀課文,隨文認讀詞語:“科學家”“熟透了”“觀察”“研究”,相機正音,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或運用所學方法識記“題”字。
4、默讀課文,邊讀邊思
接下來,我們再讀讀課文,這一次,我們要很小聲很小聲,只讓自己聽到,默默地讀,邊讀邊想:課文講了誰的故事,他發(fā)現了什么的秘密?(抽生說)
蘋果落地的秘密是什么?(抽生說)誰能把這三個問題連成一句話來說一說。(引導學生按“誰發(fā)現了什么,原來是因為什么?”說說課文主要意思),相機認讀詞語:“秘密”“吸引力”,并區(qū)別“秘”和“密”的字形。
5、用復習詞語的方法回顧課文內容(出示詞卡)
這真是個有趣的故事,主人翁牛頓是一位(科學家)。當樹上的(蘋果)(熟透了),就會(落地),這件事人們都(習以為常),他卻感到(好奇)。他(自言自語)提出了(問題),經過他的(反復)(觀察),專心(研究),終于發(fā)現了蘋果落地的(秘密)。原來,這是因為地球有(吸引力)。
[設計意圖:四次不同要求的讀引導學生在一遍遍朗讀的過程中,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同時,隨文學習生字、新詞。最后用復習詞語的方法既回顧了課文內容,又幫助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復習詞語,正確認讀。]
三、細讀部分課文,感知故事
。ㄒ唬⿲W習第一自然段,用換詞法理解“著名”
1、通過幾次讀書,我們已經知道牛頓是一位科學家。他是怎樣的科學家?(出示CAI:牛頓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齊讀。
2、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這兒有些詞(出示CAI:有名、出名、姓名、聞名),先看看,是不是都認識,試著選一選,把你認為合適的詞語放進句子里讀給大家聽一聽。(生選擇詞后讀句子)
3、小結:“著名”可以換成:有名、出名、聞名,就是不能換成“姓名”。這幾個詞語的意思差不多(生再讀第一自然段)。請從這些可以換的詞語當中,選一個寫在“著名”的頭上(生批注)。
[設計意圖:借助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通過選詞填空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著名”和“聞名”“有名”“出名”這些詞語的意思差不多,滲透近義詞的教學,同時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批注能力。]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理解牛頓看到蘋果落地是怎么想的。
1、牛頓在他年輕時發(fā)現了蘋果落地的秘密,他是怎么發(fā)現的呢?我們先來讀讀第二、三自然段(生齊讀)。
2、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人們和牛頓的態(tài)度是什么樣的?(出示CAI:這件事人們都習以為常,他卻感到好奇。)齊讀句子。
3、創(chuàng)設情景,體會“習以為常”
人們看到蘋果落地會怎么想?怎么做?(生聯系生活自由說,師小結:大家對蘋果落地這種現象看習慣了,都不覺得奇怪,太平常了,這就叫“習以為!,認讀詞卡),再讀句子。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象當人們看到蘋果落地時會怎么想,怎么做?再加上老師的相機小結使得“習以為常”這個學生平時很少接觸的詞語的學習水到渠成。]
4、引導想象,體會“好奇”
引讀:牛頓的態(tài)度呢?(板書:好奇),相機強調“好”是個多音字,在這里讀作“hào”。牛頓的態(tài)度和別人不一樣,句子中間用了一個“卻”字把它們連起來。讀讀這句話,體會人們和牛頓的不同態(tài)度(齊讀句子)。
[設計意圖:比較面對蘋果落地這個現象,人們和牛頓的不同態(tài)度,引導學生在齊讀中感受“卻”字的用法,體會句子內各部分的關系,滲透思維訓練。]
牛頓好奇的是什么?(生讀:他想……)這是他心里想的,想一想該怎么讀?(引導讀好“他想……”句,個別讀、小組讀、齊讀)。牛頓對自己不知道的事情真是太感興趣了!
5、角色扮演,理解“自言自語”
他還怎么想?現在,你就是牛頓,自己讀讀第三自然段(CAI出示:第三自然段)。學生自由試讀,交流讀,在交流中比較,體會“自言自語”。
6、整體朗讀第二、三自然
看到蘋果落地,好奇的牛頓就是這樣想的(板書:想),我們再把第二、三自然段連起來讀一讀。(生齊讀)
[設計意圖:緊扣“好奇”,引導想象,角色扮演,學生自由試讀,交流讀,在交流中比較,不斷讀好句子。同時,在引導學生一遍遍讀好句子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詞語“自言自語”。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與作者傾注在文中的感情產生共鳴,達到理解內容,感受牛頓對蘋果落地的好奇心的目的。]
7、小結學習,預告下課時內容
他是這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生齊讀第四自然段)牛頓到底做了什么才發(fā)現蘋果落地的秘密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細細品讀第四自然段。
四、練習寫字
。ǔ鍪拘『诎澹禾O、落、件、習、奇、言),“蘋、落”已經寫過了,仔細觀察另外的4個字,要想把它們寫好,要特別注意哪些地方呢?(生自讀字帖,提醒伙伴,教師相機范寫)
生練寫。
五、離文認讀,小結課文
。–AI出示:《蘋果落地》的故事很有意思,真是太有吸引力了。
[設計意圖:離文認讀,既總結課文,鞏固所學生字,還為下課時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教學方案二】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瞧!老師今天為小朋友們帶來了什么禮物?(出示:一個大蘋果。)
2、誰能說一說這個蘋果的味道會是怎樣呢?
3、其實我們吃的蘋果就是從蘋果樹上摘下來的,那小朋友想過沒有,要是不摘,蘋果熟透了,會怎樣呢?
。ǔ鍪菊n件:蘋果落地的畫面,并出示課題《蘋果落地》)
4、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蘋果落地》,請小朋友齊讀課題。
5、有一位小朋友卻從蘋果落地這個現象中發(fā)現了問題,并進行研究,最后成了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想知道他是誰?他的問題是什么嗎?
6、答案就在課文中,讀讀課文你就知道啦!老師相信你初讀課文的時候一定會想辦法讀準字音,開始吧!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大屏幕出示整篇課文,聽錄音范讀,學生聽讀識字。
2、自讀課文,解決不認識的字。
3、同桌互讀,合作識字。同桌合作,互相檢查課文讀得是否準確、流利
4、學生.匯報讀,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評議。
三、以讀促悟,合作探究
1、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出示課件:)牛頓發(fā)現了什么?
2、請小朋友們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3、請小朋友們再讀課文,想一想,牛頓看見蘋果落地,他開始怎么想?后來他又是怎么想的?請劃出牛頓心里想的句子。(生自由讀課文)
4、請小朋友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5、牛頓在想問題的時候,還自己對自己說話了呢!書上用了一個新詞你發(fā)現了嗎?
“自言自語”
6、那自言自語的話該怎樣讀出語氣?學生試著來讀一讀!
7、小朋友肯定對牛頓這位大科學家有了新的認識,假如牛頓在咱們面前,你想對他說點什么?
8、讓學生練習能用“為什么”說個句子。
9、小朋友提出了這么多“為什么”,說明我們小朋友非常愛問問題。希望我們同學都成為小牛頓。
四、課堂小結,課外延伸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大科學家牛頓小時候的故事,課后,請大家去收集一下其他科學家的故事,看看你看到他們的故事,會有哪些想法呢?
【教學方案三】
一、激發(fā)興趣,揭示課題:(5’)
。薄⑿∨笥讯汲赃^蘋果,蘋果紅紅的,圓圓的?墒,你看到過蘋果長在樹上的樣子嗎?
。ǔ鍪菊n件:幾棵結滿紅蘋果的蘋果樹)看圖說說成熟蘋果的樣子。
。病⑽覀兂缘奶O果就是從蘋果樹上摘下來的,要是不摘蘋果熟透了,會怎樣呢?
(出示課件:蘋果落地的畫面,并出示課題《蘋果落地》。)
。、齊讀課題,說說你看到蘋果落地有什么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卻從蘋果落地這個現象中發(fā)現了問題,并進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學家。
二、自學課文:(6’)
要求: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想想意思。
。、標上節(jié)號,想想課文講了誰,什么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三、檢查:(5’)
。薄⒅该侄巫x課文,并正音。
2、討論課文講了誰,什么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四、學習第2-4段:(20’)
。、那么,牛頓看到蘋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課文是哪幾節(jié)?找出來讀一讀,想一想。自由讀課文2-4節(jié)。
2、交流學習:
。保、師邊敘述,邊出示課件: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忽然發(fā)現……
2)、出示句式說話:
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休息,忽然發(fā)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準備,指名說,并同桌互相說一說。
。常、朗讀課文第2節(jié)。
。矗⿲W習生字“掉”。
3、再讀課文,思考:牛頓看見蘋果落地,他開始怎么想,后來,他又是怎么想的?劃出牛頓心里想的句子。
。、交流:
1)、按要求說話:
他想:
他又想:
同桌互說,指名說一說。
2)、讀一讀3、4兩節(jié),說說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結合學習生字“言、而”,說說怎么樣是“自言自語”,齊表演。劃出自言自語說的話,指導朗讀。
。、指導朗讀這兩節(jié)。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教案 6
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1、能夠對課前觀察到的現象提出猜想和假設、采用簡單的儀器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驗證、感覺重力的存在,做好簡單的記錄。
2、能用測力計對物體進行定量觀察,并作簡單記錄;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力-----重力,會使用測力計測量物體的重力。理解重力與人們生產生活的關系。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善于猜想,樂于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探索過程中體現學生的樂于合作、積極交流、敢于質疑、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問題
1、教師提出問題:同學們,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春天)你喜歡春天嗎?誰能來說一說春天有什么變化?
師:看來大家都是愛觀察的好孩子,善于觀察是進行科學探究的良好習慣,許多科學家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都是從觀察中得到啟示。例如,(出示課件)中國古代科學家魯班觀察到帶齒的野草發(fā)明了鋸;英國科學家瓦特觀察到熱水汽頂起壺蓋的現象,創(chuàng)造發(fā)明了蒸汽機;美國科學家萊特兄弟觀察到在空中自由飛翔的蜻蜓,發(fā)明了飛機,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希望同學們在這節(jié)課中,像科學家那樣用思索的眼睛去觀察,去探究,好不好?
探索體驗解決問題
(一)認識地球引力:
1、提出問題:
師:同學們回憶一下秋天是什么樣子呢?讓我們一起到秋天的蘋果園里去看看吧,(出示課件)你看到什么現象?(蘋果落地了)(板書:蘋果落地)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ǔ鍪菊n件)三百多年前,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也曾看到過這種現象,并且進行了深入探究。
師:其實,生活中類似的“蘋果落地”現象還有很多,你知道嗎?來,把你知道的說給大家聽一聽。生匯報。今天老師也帶來一些圖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出示圖片,邊看邊解說)
師:看到這么多現象,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它們?yōu)槭裁绰涞?)(補充板書課題)
同學們真聰明,偉大的科學家牛頓也曾思考過這個問題,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也像科學家牛頓那樣來探究這個問題。
2、猜想假設
為什么它們會落到地上,而不落向天空呢?請同學們大膽猜一猜是什么原因?
學生分組討論、匯報。(它們都受到一種向下的力)
3、設計實驗方案
(1)、老師給同學們準備好了一些實驗器材,請同學們利用這些材料,設計出實驗方案。
(2)、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制定出可行實驗方案。組長把各組的實驗方案記錄下來。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交流實驗方案。
4、實施探究:
教師巡視指導,并參與學生實驗。
5、匯報交流
(1)、組長展示實驗記錄表并匯報。
(2)、師:剛才各組匯報了自己的發(fā)現,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科學家牛頓的發(fā)現是什么:在地球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體都會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出示課件)
。ㄔ趯W生匯報的基礎上教師板書:地球引力)
。ǘ⒄J識重力:
1、同學們,還想不想再親自感受一下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面,請大家提一提小桶,舉一舉啞鈴(師演示),看看有什么感覺?做這個實驗時一定要注意安全!
2、組長領取實驗器材。
3、學生匯報感受。
4、師生小結:我們提的小桶、舉得組長領取實驗器材。
啞鈴受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受)正是由于它們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才使我們的手感覺有一種力在向下拉一樣,我們把這種力叫做重力。確切地說:“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重力!保ǔ鍪菊n件)(板書:地球引力重力)
。ㄈ⑻骄恐亓Φ姆较颍
1、教師:通過剛才的交流,老師發(fā)現我們班同學非常聰明,下面,讓我們來做個游戲好不好?這是游戲裝置,游戲規(guī)則是:(出示課件)每人兩粒綠豆,分別放進漏斗里,不準撿掉落的`綠豆,全部放完后請坐端正,表明你們的游戲已結束。哪組的綠豆落進錐形瓶最多,哪組就獲勝。
2、組長領取游戲裝置。
3、教師提出要求:做游戲之前,老師還有幾個問題要說,請聽好:大家要一邊玩游戲一邊認真觀察、思考,注意玻璃器材要輕拿輕放,另外,不要碰到漏斗。
4、做游戲,師巡視。
師:好,請組長匯報你們組一共放進去多少綠豆?
組長匯報
5、聽取獲勝組的匯報,讓他們談有什么啟發(fā)?
6、師小結:同學們真了不起!通過實驗又發(fā)現了重力的方向(板書:豎直向下)箭頭
7、讓學生重做以上實驗,深刻認識了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
拓展延伸應用創(chuàng)新
1、提出問題: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地球上的任何物體都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但是假如有一天地球引力消失了,世界將會怎樣?
2、猜想假設。請同學們大膽猜一猜。(多生說)
3、生自由猜想。(跑步:人會飄浮起來。睡覺:站著睡覺和躺著睡覺感覺一樣。踢足球:足球會飛離地球。寫字:假如用地球上的習慣姿勢寫字,整個身體就會被筆尖支撐起來,如果用力過度,也會使你不由自主的轉換角度。交通:現有的交通秩序被打亂,如汽車一開就飄走了,會發(fā)生許多交通事故。)
4、師:同學們,重力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我們吃飯、喝水、走路,任何一件事情都離不開重力。但是有的時候人們又要克服重力的作用。課下請同學們查閱資料,了解:
(1)人們是怎樣利用和克服地球引力的?
(2)了解有關失重方面的知識。
板書設計:20蘋果為什么落地
地球引力重力
方向:豎直向下
教學反思:
本課主要是通過孩子的探究活動認識生活中常見的力——重力。本課設計力求突出以下幾點:
1.課前感知常見的力。
本課課前活動安排讓學生玩紙飛機,在玩前先讓學生思考:怎樣讓飛機飛得高,飛的遠?引導學生在發(fā)言中意識到:要想使飛機飛的高需要給它一個向上的力,要想使飛機飛的遠,需要給它一個向前的力,從而為學生課上探究蘋果落地的原因做了鋪墊。
2.探究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
無論是地球引力還是重力,都是非常抽象的。就是由于孩子天天生活在地球的引力中,才對身邊的現象習以為常,認為就應該是這樣,而忽略了對現象的思考。在和學生的接觸中發(fā)現學生對蘋果落地的現象有所了解,也知道是地球引力的緣故,但地球引力究竟是怎么回事卻解釋不清楚。
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教案 7
目標教學:
1、知識與技能:能舉例說明重力的普遍存在,知道重力是如何產生的。
2、過程與方法:經歷實驗、觀察、搜集資料的過程,能夠運用多種方法認識和研究重力問題。會描述和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能夠與同伴交流自己的觀察結果。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了解牛頓的貢獻,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敢于大膽想象,學習像牛頓一樣思考。
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的授課內容選自蘇教版《科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無處不在的力”中的第三課“蘋果為什么會落地”。
教材的設計意圖是通過組織學生研究“大科學家牛頓曾經研究的蘋果落地現象”,使學生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我們也能像牛頓那樣成為“科學家”。
由此實現課程標準上制定的目標——通過科學教育使小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于探索,熱愛科學,樹立初步的社會責任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教學準備:分組材料:直尺,裝大半瓶水的大可樂瓶(瓶口穿好繩)
演示材料:神六發(fā)射及衛(wèi)星繞地飛行的視頻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問號提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精心準備了一份禮物,想送給大家,猜猜它是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同學們都沒有猜對,到底是什么呢?看。ǔ鍪締柼枠酥荆┫矚g不喜歡?
師:老師就把這份禮物送給大家。(貼黑板上)想一想,老師為什么要給大家這份禮物?(生答略。)
師:真不錯,我們想到一塊了。我希望你們大膽想象,積極思考。
因為提出疑問,解決疑問就是科學探究。許多科學家的科學探究就是從問號開始的。
(出示牛頓像)你們認識這位科學家嗎?牛頓從小就注意認真觀察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他非常善于問問題。(出示牛頓樹下思考圖)同學們猜一猜,他想到了什么問題?
師:同學們,老師要恭喜你們邁出了科學探究的第一步,提出了一個非常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知道嗎,你們的問題和牛頓的問題背后蘊涵的道理是一樣的。我們這節(jié)課就重點研究蘋果為什么會落地。
。ò鍟n題)
2、聯系生活談現象。
你們能說出生活中一些類似蘋果落地的現象嗎?為什么所有的物體都要落到地上?學生討論、交流。
二、認識重力
解釋蘋果為什么會落地想知道大科學家牛頓是怎么解釋蘋果落地的現象嗎?
出示牛頓的第一個解釋:是某種看不見的力把蘋果拉向地面,這種力使其他東西掉下來時,也都落向地面,這個力來自地球。它使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
我們來做個小游戲好嗎?
出示游戲方法:一個同學拿著一根長尺,從高處往下丟落,另一個同學在下面接住。同座位相互合作來玩這個游戲,比比看誰抓住尺子的次數多。
但要怎樣才能保證比賽公平呢?
學生交流后提出:丟尺子的同學,拿尺子的位置要一致,否則不公平。
老師補充:玩的時候還要思考,尺子怎么運動的,你玩的過程中有什么體會?同坐學生進行游戲,并注意觀察尺子的運動。
交流:尺子是怎樣運動的?你能用簡單的示意圖畫畫嗎?(引導學生學畫尺子重力的方向示意圖)
在游戲的過程中,你有怎樣的體會呢?(引導學生感受到重力使物體下落的速度)
那么使尺子下落的力是誰給的呢?(地球)
其實尺子下落的.原因來源于地球對尺子的引力,這種力使尺子豎直向下運動直落地面是不是只有尺子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呢?(地球上的萬物都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使它們形成了豎直向下的重力)
我們把物體受到地球吸引而產生的力叫重力。
板書:重力你們現在能解釋為什么所有的物體都要落到地上了嗎?
三、解釋月亮為什么不掉下來(認識離心力)
1、牛頓想:如果月亮就是一個大蘋果,它為什么不落下來呢?難道它不受地球引力的影響嗎?
2、大家都知道,將大瓶傾斜,里面的水會潑灑到地面上,說明水也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了,產生了豎直向下的重力。可是有沒有辦法能讓大瓶在傾斜的情況下,水仍然不潑灑出來呢?
3、想做這個實驗嗎?好,大家來看看究竟是怎么做的?(出示實驗方法)
4、學生動手實驗。
5、交流發(fā)現。
思考:為什么水沒有潑灑出來呢?
A、有繩子拉著大瓶,所以大瓶不會甩飛。
B、在大瓶飛速旋轉的情況下,水沒有潑灑出來。
6、這個游戲的道理就是牛頓的第二個解釋,你能試著說一說這個道理是什么,并解釋月亮不掉下來的原因嗎?月球圍繞地球轉動和剛才的旋轉小桶有什么聯系呢?小組討論討論,并進行交流。
(揭示:大瓶在飛速旋轉時有一種向外甩出去的力,我們能感覺到拉住大瓶的繩子繃得緊緊的,只要一松手大瓶就肯定飛出去。這種使大瓶向外甩出去的力,叫離心力。)
那么月球在圍繞地球旋轉時,會產生離心力,使月球不會落到地球上。
而地球的引力也象根看不見的繩子緊緊拉住月球,不讓月球甩出運轉軌道。今天的航天事業(yè)離不開這個解釋。
7、播放神六發(fā)射成功的錄像。
提問:為什么宇宙飛船可以飛出地球到太空遨游呢?
四、總結提升。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在今天這節(jié)課中,老師也有收獲,同學們送給我一份珍貴的禮物,那就是大膽猜想,積極動腦。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保持與發(fā)展這種良好。
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教案 8
1、教學設計學科名稱
《蘋果落地》教學設計
2、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學生對物體落地是司空見慣、非常熟悉的事,正因為如此才更難去發(fā)現并思考這個問題,所以導入中我插入了“宇航員的太空生活”片段,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對于抽象的地球引力,學生理解起來是有困難的,所以我想到讓學生通過磁鐵來認識地球引力,以解決這個教學難點。
3、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以“蘋果為什么落地”為載體,引入本課學習探究的目標,向學生滲透地球引力的知識,并認識生活常見的力——重力,通過觀察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物體受到地球引力作用而發(fā)生的現象,讓學生感受地球引力的存在,啟發(fā)學生提出和思考一些關于地球引力方面的問題,同時讓學生了解重力及重力的方向,培養(yǎng)學生深入思考、廣泛聯想的習慣及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
4、教學目標
5、教學難點分析
【教學目標】
1、學會13個生字,讀寫“自言自語”等11個詞語,會用“思考、吸引力”說話。
2、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會讀經過改編的課文句子。
3、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4、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yǎng)成敢于提問的習慣。
【教學重點】
1、會用“思考、吸引力”說話;會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重難點】
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養(yǎng)成敢于提問的習慣;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
6、教學課時
3課時
7、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細讀課文2-4段,憑借課文內容練習說話。學會相應的生字。
教學過程
一、激發(fā)興趣,揭示課題:(5’)
。薄⑿∨笥讯汲赃^蘋果,蘋果紅紅的,圓圓的?墒牵憧吹竭^蘋果長在樹上的樣子嗎?
。ǔ鍪菊n件:幾棵結滿紅蘋果的蘋果樹)看圖說說成熟蘋果的樣子。
。病⑽覀兂缘奶O果就是從蘋果樹上摘下來的,要是不摘蘋果熟透了,會怎樣呢?
。ǔ鍪菊n件:蘋果落地的畫面,并出示課題《蘋果落地》。)
。场R讀課題,說說你看到蘋果落地有什么想法?
有一位小朋友卻從蘋果落地這個現象中發(fā)現了問題,并進行研究,成了一位大科學家。
二、自學課文:(6’)
要求: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記住字形,想想意思。
。、標上節(jié)號,想想課文講了誰,什么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三、檢查:(5’)
1、指名分段讀課文,并正音。
。病⒂懻撜n文講了誰,什么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四、學習第2-4段:(20’)
。、那么,牛頓看到蘋果落地,他是怎么想的呢?課文是哪幾節(jié)?找出來讀一讀,想一想。自由讀課文2-4節(jié)。
。、交流學習:
。保、師邊敘述,邊出示課件: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忽然發(fā)現……
。玻、出示句式說話:
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休息,忽然發(fā)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準備,指名說,并同桌互相說一說。
3)、朗讀課文第2節(jié)。
。矗⿲W習生字“掉”。
3、再讀課文,思考:牛頓看見蘋果落地,他開始怎么想,后來,他又是怎么想的?劃出牛頓心里想的句子。
。、交流:
。保匆笳f話:
他想:
他又想:
同桌互說,指名說一說。
2)、讀一讀3、4兩節(jié),說說有沒有不懂的地方。
結合學習生字“言、而”,說說怎么樣是“自言自語”,齊表演。劃出自言自語說的話,指導朗讀。
。、指導朗讀這兩節(jié)。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五、指導抄寫生字,并評議。(4’)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繼續(xù)學習課文1-5節(jié)。
。病⒛苷_流利地朗讀這幾節(jié)課文,學習生字“總、思、考、吸、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6’)
。、卡片讀生字,并找朋友。
。、讀一讀2-4節(jié)課文,說說主要講了什么?
。场⒅笇瓿勺鳂I(yè)本題目4,并讀一讀。
二、學習課文第一節(jié):(10’)
1、再讀一讀2-4節(jié)課文,說說你從這件事中看出牛頓是個怎樣的人/
。病⒄n文哪一節(jié)告訴我們的,自己讀一讀。
。、為什么說“牛頓從小愛動腦筋”呢?
出示句式說話:
。保、牛頓從小愛動腦筋,因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由練說,后指名說。
。玻⑦@句話還可以怎么說?
。常⒕毩暎阂驗榻裉煜掠辏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并換一種說法說一說。
。础⑴nD遇到問題總要問個為什么,說明他
5、學習生字“總”,練習用總要說話。
牛頓遇到問題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丁丁見到老師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做完作業(yè),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作業(yè)本題目6。
。贰R讀課文第一節(jié)。
三、學習課文第五節(jié):(10’)
。、導入:牛頓真會動腦筋,遇到問題總要問個為什么。那蘋果為什么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飛,也不向左右拋落呢?這個問題你們想過嗎?牛頓想了以后,又怎樣呢?請小朋友讀課文第五段。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病⒔涣,結合指導作業(yè)本題目5。
3、朗讀這一段課文。說說你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础⒔Y合學習生字“思、考、吸、引”,理解“地球有吸引力”的意思。
四、朗讀課文1-5節(jié),說一說你有什么想法?(4’)
五、復習生字:(10’)
1、卡片認讀生字,并說一說注意點。
2、指導抄寫生字,并評議。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會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題。
2、學習課文第六段,感受牛頓從非常普通的現象中提出問題,初步培養(yǎng)敢于提問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10’)
。、自由讀一讀1-5節(jié)課文,說一說你懂得了什么?
2、學習用“為什么‘提問。
1)、齊讀第一段。
師:牛頓從小遇事總要問個為什么,我們也來學習用“為什么“提問。
通過上一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地球有-吸引力-----。對這句話,我們可以問:地球為什么會有吸引力?并板書。你們會這樣問嗎?
2)、出示練習提:蘋果掉下來。蘋果不向天上飛。請小朋友任選一句話練習說話。自由說,指名說。
。常、誰能說一句話,讓其他同學照樣子用“為什么“提問呢?
二、學習第六段:(12’)
。、自由讀一讀,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交流:結合學習生字:世、界、著、名、科
。保R讀最后一句,誰能給“牛頓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一句提問?
2)、誰能根據課文內容回答這個問題?
牛頓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后來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學家。
。、請你再讀一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結合理解:
“非常普通的現象”在文中指什么?
4、按句式說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普通現象。
。怠⒅笇Ю首x這一段。
三、齊讀課文,小結:(8’)
。薄⒆杂勺x一讀課文,說說你有什么體會或想法。
。病⒆x一讀課后第五題。師小結課文。
。场⑻岢霾欢膯栴},并釋疑。
板書設計:
蘋果落地
人們 牛頓
習以為常 感到好奇
反復觀察-----地球有吸引力 著名
專心研究
8、課堂練習
一、出示句式說話:
一天傍晚,牛頓坐在一棵蘋果樹下休息,忽然發(fā)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填空。
。1)蘋果落地時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頓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發(fā)現了萬有引力。
9、作業(yè)安排
。、抄寫生字,并評議。
。病⒆x拼音,寫詞語。
。场⒄諛幼影言~語分成三類。
。、書面完成課后題目2、3。
10、附錄(教學資料及資源)
CAI課件、
11、 自我問答
無
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教案 9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
2、能夠利用器物模擬出月球圍繞地球轉的原理。
科學知識:
1、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豎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愿意主動提供自己的想法,聽取其他同學的看法和意見。
2、體會到任何科學認識都來源于科學實踐,科學認識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3、感受科學活動和探究的樂趣,愿意像科學家牛頓那樣大膽想象,熱愛科學研究。
教學重點:
1、認識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物體重力是由于地球引力引起的。
2、初步體驗到物體間存在著相互吸引的萬有引力,天體的圓周運動可以產生離心力而克服地球引力。
教學難點:
1、通過實驗感受到物體重力的方向。
2、能夠用水杯做模擬萬有引力的實驗。
教學具準備:
米尺,裝大半杯水的一次性塑料水杯(杯口穿好繩),畫重力方向記錄圖。
教學過程:
一、生活現象揭示物體都要落地
1、談話:生活中,我們常?梢钥吹竭@些現象。(出示動畫:雨點落到地上、樹葉飄落、杯子里的水打翻留向地面、書從桌子上掉下來、水龍頭打開水流下來、球扔出去后掉下來)
2、雨點、樹葉、杯子里的水、書、自來水、球,它們最終都會怎么樣?(板書:落地)
二、感受物體重力的存在
1、(出示米尺并提起)談話:如果老師松手,米尺會怎樣?(演示)怎樣讓米尺不掉到地上呢?(用手抓)
2、下面我們就來做一個抓尺子的游戲。
出示游戲規(guī)則,邊講解邊請學生上臺演示。
。1)游戲由甲乙兩個同學相互配合來完成;
(2)甲同學將右手抬起與腰齊平,張開右手虎口;
。3)乙同學提起米尺,將米尺的一半放于甲同學右手虎口中(注意米尺不能碰到甲同學的手);
。4)當乙同學放下米尺時,甲同學迅速捏緊右手虎口去抓米尺。
。5)完成兩次游戲后,甲乙同學相互交換再做兩次游戲。
(6)甲乙同學完成游戲后,將米尺交給另外兩個同學玩。
注:
。1)沒有輪到游戲的同學請仔細觀察,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甲同學的右手會向哪個方向運動?
。2)甲同學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你手里有什么感覺?
3、學生游戲,觀察手的運動方向,體會手里的感覺。
4、游戲后交流。
(1)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甲同學的右手會向哪個方向運動?
。2)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你手里有什么感覺?
5、師生演示,加深感受重力存在。
(1)老師請一位同學上來抓老師手里的尺子,其他同學仔細觀察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甲同學的右手會向哪個方向運動?
。2)在抓住尺子的一瞬間,你手里有什么感覺?
(3)這股力來自哪里呢?
6、揭示:我們把物體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板書:地球吸引→重力)
7、老師這里的一桶水受到重力嗎?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水桶受到的重力。
8、小組輪流提桶,并思考:提起水桶時,你手里有什么感覺?
9、指名說說:提起水桶時,你手里有什么感覺?如果你放手,水桶會怎樣?
10、小結:不管是離開地面的物體,還是在地面上的物體,它們都會被地球吸引產生重力。
三、認識重力的方向
1、談話:重力使物體向哪個方向落的呢?我們可以用箭頭來表示重力的方向。(板畫↓)
2、出示尺子下落和提起水桶的圖。
它們受到的重力方向又是怎樣的呢?
。2)學生畫重力方向。
(3)畫后交流。
A.指名學生在實物投影儀展示畫的'重力方向。教師及時記錄學生畫的情況。
B.物體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怎樣的呢?(指向地心)
。4)小結:地球表面的任何物體,都具有重力。重力的方向都是指向地心的。我們把這個都指向地心的重力方向叫做豎直向下。(板書:豎直↓)
5、出示下雨、樹葉飄落、水打翻、書掉下來、水龍頭滴水、扔球圖,讓學生畫畫這些運動的物體受到重力的圖。
。1)談話:掉落的雨點、飄落的樹葉、掉落的書本、流下來的自來水、扔出去的小球,它們受到的重力方向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畫一畫。
。2)學生畫重力方向。
(3)畫后交流。
A.指名學生在實物投影儀展示畫的重力方向。教師及時記錄學生畫的情況。
B.物體受到的重力的方向是怎樣的呢?
C.為什么這些物體都會落向地面?你能作出怎樣的解釋呢?
四、解釋牛頓的第一個問題
1、談話:蘋果熟了落向地面,跟雨點從天上落到地上、樹葉從樹上飄落下來一樣,非常平常。大科學家牛頓看到了蘋果落地會想些什么呢?你知道牛頓和蘋果落地的故事嗎?
2、邊介紹邊出示牛頓與蘋果落地的故事(出示到第一個問題)。
3、牛頓在300多年前提出的問題,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作出怎樣的解釋呢?(板書:蘋果為什么會落地)
4、牛頓是怎么解釋的呢?(出示牛頓的第一個解釋:是某種看不見的力把蘋果拉向地面,這種力使其他東西掉下來時,也都落向地面,這個力來自地球。它使地球上的萬物都具有垂直向下的重力。)
5、小結:牛頓說的“垂直向下”和我們說的“豎直向下”是一樣的意思。同學們的解釋和大科學家牛頓的解釋基本是相同的,真了不起。生活中我們只要對一些現象加以注意并思考,也能像牛頓一樣有偉大的發(fā)現。
五、嘗試解釋牛頓的第二個問題
1、看到蘋果落地,你會想到些什么呢?
2、牛頓還想到了什么呢?(出示牛頓想到的第二個問題)你沒有想到吧?
牛頓思考問題的深度比我們更深,想到的問題更具有探究性,這就是大科學家牛頓比我們高明的地方,我們應該向牛頓學習。
3、對于牛頓的第二個問題,你能作出怎樣的解釋呢?(學生討論,說說)
4、在解釋這個問題前,讓我們先來做個“滴水不漏”的小游戲,好嗎?
5、講解游戲規(guī)則,教師演示,請一個學生演示。
。1)用手緊緊握住系著水杯的繩子。
。2)把水杯快速地旋轉。
6、學生游戲。
7、談話:當我們把水杯傾斜甚至倒過來的時候,水會怎樣?為什么會掉下來?
當水杯快速旋轉時,水有沒有掉下來?水為什么沒有掉下來?
提示:剛才我們是把水杯向哪里甩?水杯是怎樣運動的?
。ò瀹嫞核@手圓周運動軌跡圖)
8、你能對牛頓提出的第二個問題“月亮為什么不掉下來”的作出解釋了嗎?
(提示:月球是圍繞地球轉動的。那么月球圍繞地球轉動和剛才的旋轉水杯有什么聯系呢?)
9、可以說,沒有牛頓對“月亮為什么不掉下來”的解釋,就沒有今天的航天事業(yè)。
請看——(播放神五載人飛船發(fā)射的視頻)
六、課堂總結
(時間充裕)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產生了“蘋果為什么會落地”的疑問,并帶著這個疑問進行大膽地假設、實驗、分析、總結,并圍繞“蘋果為什么落地”作出了兩個非常科學的解釋,為人類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同學們在生活中也會對一些現象產生疑問嗎?(請學生說說)
你有過像牛頓一樣,對這些疑問去大膽地假設、實驗、分析、總結?
你愿意像牛頓一樣,對這些疑問去大膽地假設、實驗、分析、總結?
。〞r間不足)任何科學認識都來源于科學實踐,科學認識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科學實踐是充滿樂趣的,愿你們能像科學家牛頓那樣大膽想象,熱愛科學研究。相信你也能像牛頓一樣有偉大的發(fā)現!
板書:
20、蘋果為什么會落地
地球吸引→重力垂直向下(↓)
教學反思: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保持與發(fā)展對身邊自然事物是好奇心,培養(yǎng)興趣,善于猜想,樂于合作交流。認識了生活中常見的力重力。
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教案 10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發(fā)展估算意識以及實際應用的能力,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3.感受數的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
學習目標:
1、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2、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教學重點:
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法:
引導探究
學法:
交流探究
教具:
小黑板
學具:
小棒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1.出示情境圖。
引導學生理解圖意,說說圖中都有哪些數學信息。
2.估一估,這個箱子裝得下嗎?
學生試著估一估,并說一說自己的估算方法。
學生可能的方法:
。1)把兩個數中的一個數看成整十數。
、侔17估成20,38不變,20+38=58,58<60。
②把38估成40,17不變,40+17=57,57<60。
。2)把兩個數都看成整十數:把17估成20,把38估成40,20+40=60,60=60。
二、探究學習,體會算理。
1.嘗試解決“一共有多少個蘋果?”
(1)列式計算。
。2)全班交流算法。說算法同時借助小棒說明自己是怎么想的。
(3)問題:這道題,在豎式計算時從哪位開始更方便呢?為什么?
(4)總結提升。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請學生把幾種算法進行小結。
2.算一算,說一說。
。1)學生試著計算,并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用豎式計算時應注意什么問題。
(2)師生一起進行小結。
。胸Q式計算要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滿十向前一位進1)
三、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小結,今天我們學到了什么?
第二課時(練習)
教學過程:
一、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完成課本第72頁“練一練”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
估一估,哪兩袋珠子合起來夠穿一條項鏈?
2、完成課本第72頁“練一練”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
用小棒或計數器做一做,算一算。
3、完成課本第72頁“練一練”第3題。
用豎式計算
4、完成課本第72頁“練一練”第4題。
森林醫(yī)生
二、拓展練習。
完成課本第72頁“練一練”第5題。
。1)學生準備6張寫有班級和人數的卡片,先嘗試把能坐一輛車的兩個班安排在一起。
。2)交流想法:學生可能會說把人數最多的和最少的班級安排在一起。問:還有不同的想法嗎?
。3)把班級人數抽象出來,讓學生試著用線連一連。
作業(yè)布置:回家考考爸爸、媽媽列豎式要注意什么?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是在新課程標準理念指導下,依據教材特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的。從實施情況來看,本節(jié)課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初步建立了估算意識,并掌握了兩位數進位加法的計算及實際應用。大部分學生課堂情緒高漲、興趣盎然。
1.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稊祵W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與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庇捎谟嬎阏n比較抽象單調,為了讓學生緊跟課堂節(jié)奏,我將整節(jié)課全部設計在“摘水果”的情境之下,這一情境的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學生的興趣非常濃厚。在教學中又通過獎勵貼紙、水果、做游戲等形式,不斷吸引學生,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學習活動中來。
2.注重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由于之前沒有接觸過估算,所以大部分學生不知道估算為何物。因此我提出問題:“他們大約摘了多少個蘋果?圖中的箱子能裝得下嗎?”并強調不要動手,只動腦想一想,并讓有想法的學生在小組內積極討論。因為學生之前有整十數加減法的計算經驗,所以我逐步引導學生分析出將兩位數看做和它最接近的整十數計算更簡便,不僅建立了估算意識,而且掌握了初步的估算方法。
3.采用自主開放的探究嘗試教學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在學習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計算時,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擺小棒、撥計數器等操作活動中感受“滿十進一”的計算原理。在操作活動中學生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對新知識有了直觀而深刻的認識。這一認識的取得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學生自己通過探究嘗試體會到的,這樣的學習活動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關注了學生的個體差異。
課后,名師工作室的'各位教師針對本節(jié)課做出了全面細致的評價,提出了寶貴的改正意見,使我受益匪淺,如:強調遇到哪種問題才用估算解決,真正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在課堂教學中還需加強實踐操作與豎式計算的有機融合;在師生交流的基礎上,注重生生交流的創(chuàng)設和指導,使全部學生都參與到探究交流的活動中來;不強加給學生知識,而是啟發(fā)學生在課堂中發(fā)現矛盾,探索驗證后得到正解;加強對學生參與活動的組織和引導;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他人意見的學習習慣等。
在以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一直牢記名師工作室的老師給我提出的寶貴建議,我會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使自己的教學能力逐步提高。
【小學二年級語文蘋果落地教案】相關文章:
落地07-07
落地的希望07-07
塵埃落地作文09-30
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案11-15
小學語文二年級教案01-09
小學二年級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8-31
蘋果小學作文02-04
我家的落地鐘05-05
落地生根作文06-10
小學二年級語文備課教案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