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孟子》二章教案
教學重點
辨析重點字詞句意;在朗讀中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結構、理解課文蘊涵的思想觀點
教學方法
1、讀議結合法
2、分層教學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準備
熟讀課文,思考問題
教學用具
幻燈機、錄音機
教學步驟
課前活動
生進行課前活動
師有針對性簡析
一、引入
有一個成語,它比喻違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這個成語叫做——拔苗助長,這個成語出自哪本書?——《孟子》、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孟子》中的文章。孟子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仁政”、我們今天要學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也體現(xiàn)了這種精神。
二、齊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
2、注意斷句、標點符號停頓要讀出來
3、體會排比句的好處
。ü膭睿耗信浂紕龠^1班的)
生讀后教師簡評
三、討論質疑與解疑歸納補充
。ㄒ唬、討論
學生形成4人討論組討論,時間8分鐘、幻燈機提示可討論的內容、教師巡視,適當解疑,提醒少言寡語者,提示討論的時間,要求各討論組A層次負責人注意把握進度。
(二)、質疑解疑與歸納補充
學生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提交到班上討論。
1、虛詞
之:
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環(huán)而攻之:指城郭
而:
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前,表承接;后,表轉接、
夫:
發(fā)語詞,表示下面要發(fā)表議論
2、古今義
然而不勝者,……:這樣卻
親戚畔之:內外親屬
3、實詞
去
委而去之
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域:限制,名詞作動詞。
畔:通”叛”、
4、句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的時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環(huán)境,有利的地理環(huán)境比不上人心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擁有仁義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缺少仁義道德的人就會很少人幫助、
5、理解課文結構及孟子思想
、疟疚恼擖c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還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確: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段:提出論點
第二段:分析論點
第三四段:總結論點
⑵治理國家主要靠高壓政策還是事實仁政?
通過我們對字詞的理解,通過我們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我們都知道孟子很重視人和,不可否認,天時和地利都具與一定的重要性,但是最重要的還是人和,要做到人和,就要重視實施仁政,而不可靠“封疆之界”、“山溪之險”、和“兵革之利”.
四、朗讀訓練
1、聽錄音
2、熟讀成誦,要求BC層次的同學也要能背
作業(yè)
1、背誦
2、分類積累詞句
3、拓展:結合學習生活實際,理解名言警句
板書設計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理解常見虛詞、
2、找出疑難語句、
3、判斷中心論點、: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還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如何劃分段落?
5、理解孟子的思想:治理國家,主要靠實施高壓政策,還是實施仁政?
教學反饋
課件教案試題論文圖書中考高考新課標
提供中小學全科課件、教案、論文、中高考試題、新課標資源、電子圖書搜索與下載服務。
【八年級語文《孟子》二章教案】相關文章:
《孟子》九年級語文教案08-22
孟子九年級語文教案05-22
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孟子》教案08-31
九年級語文孟子兩章教案12-24
人教版高一語文莊暴見孟子教案08-25
九年級語文下冊《孟子》兩章教案05-08
九年級下冊語文《孟子兩章》教案12-31
高三孟子語文作文04-24
《孟子》孟子序說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