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视频在线观看,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在线,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手机版,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 <sup id="fgl9g"></sup>
      <legend id="fgl9g"><abbr id="fgl9g"><thead id="fgl9g"></thead></abbr></legen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新元史》卷五十一·志第十八

      時間:2021-08-16 09:50:40 新元史 我要投稿

      《新元史》卷五十一·志第十八

        ○地理六

        湖廣等處行中書省,領路三十二、府二、州十三、安撫司十五、軍三、屬州十五、屬縣一百四十二。蠻夷土官府州縣等,不在此數(shù)。

        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

        武昌路。上。宋鄂州,屬荊州北路。至元十一年,歸附,置安撫司。十四年,置湖北宣慰司,改安撫司為鄂州路總管府。十八年,移宣慰司于潭州。十九年,本路直隸行省。大德五年,以鄂州為世祖親征之地,改武昌路。戶一十一萬四千六百三十二,口六十一萬七千一百一十八。至元二十七年抄籍數(shù)。領司一:

        錄事司。至元十三年置。

        縣七:

        江夏,中。倚郭。咸寧,下。嘉魚,下。蒲圻,中。崇陽,中。通城,中。武昌。下。宋武昌縣,升為壽昌軍,后復為縣,又再為軍。至元十四年,升散府。大德五年,裁府,仍改縣為武昌。

        岳州路。上。宋岳州,屬荊湖北路。至元十三年,升岳州路總管府。舊領巴陵、華容、平江、臨湘四縣。元貞元年,升平江為州。戶一十三萬七千五百八,口七十八萬七千七百四十三。領司一:

        錄事司。

        縣三:

        巴陵,上。倚郭。臨湘,中。華容。中。

        州一:

        平江州。下。宋平江縣。元貞元年。升平江縣。常德路。上。宋常德府,屬荊湖北路。至元十二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常德路總管府。十五年。置荊湖北道宣慰司于本路。未幾罷。舊領武陵、桃源、龍陽、沅江四縣。元貞元年,升桃源、龍陽為州,又析沅江縣隸龍陽。戶二十萬六千四百二十五,口一百二萬六千四百二。領司一:

        錄事司。

        縣一:

        武陵,上。

        州二:

        桃源州。中。宋桃源縣。元貞元年,升為州。

        龍陽州。下。宋龍陽縣,改辰陽,又復舊。元貞元年,升為州。領縣一:

        沅江。下。

        澧州路。上。宋澧州,屬荊湖北路。至元十四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澧州路總管府。延祐三年,又改為安定軍民府。舊領澧陽、安鄉(xiāng)、石門、慈利四縣。元貞元年,升慈利為州。戶一十萬九千九百八十九,口一百一十一萬一千五百四十三。領司一:

        錄事司。

        縣三:

        澧陽,上。倚郭。至正十六年,倪文俊陷澧陽,元帥孫毅遷縣治于新城。石門,上。安鄉(xiāng)。下。

        州一:

        慈利州。中。宋慈利縣。元貞元年,升為州。

        土州二:

        安定州。

        柿溪州。辰州路。下。宋辰州,屬荊湖北路。至元十四年。升辰州路總管府。戶八萬三千二百二十三,口十一萬五千九百四十五。領縣四:

        沅陵,中。辰溪,下。盧溪,下。敘浦。下。

        土州二:

        上奚州。

        施容州。二州皆溪洞地,元初置。沅州路。下。宋沅州,屬荊湖北路。至元十二年,置沅州安撫司。元貞元年,升沅州路總管府。戶四萬八千六百三十二,口七萬九千五百四十五。領縣三:

        盧陽,下。黔陽,下,麻陽。下。興國路。下。宋興國軍,屬江南西路。至元十四年,升為興國路總管府。舊隸江西行省。至元三十年,改隸湖廣。戶五萬九百五十二,口四十萬七千六百一十六。領司一:

        錄事司。至元十七年置。

        縣三:

        永興,下。倚郭。大冶,下。通山。下。漢陽府。下。宋漢陽軍,屬荊湖北路。至元十年,宋守將王儀以城降。十四年,升為府。至元二十九年,割湖廣省之漢陽隸河南省。其還隸本省年分闕。戶一萬四千四百九十二,口四萬八百六十六。領縣二:

        漢汨。至元二十年。升中縣。有陽羅堡。至元十六年,改隸鄂州路。尋復舊。

        漢川。下。舊治大赤,至正二十二年,移治長城鄉(xiāng)。《翰墨全書》:“漢陽、漢川二縣,俱隸岳州路。”至元十二年,取岳州。十四年,已置漢陽府,不容隸岳州為縣。今不取。

        歸州。下。宋故州,屬荊湖北路。至元十二年,置安撫事。十四年。升歸州路總管府。十六年,降為州。至正十五年,改隸四川行省。戶七千四百九十二,口一萬九百六十四。領縣三:

        秭歸,下。倚郭。巴東,下。興山。下。靖州路。下。宋靖州,屬荊湖北路。至元十二年。置安撫司。元貞元年,沅州升為路,以靖州隸之。延祐四年,升靖州路總管府。后至元四年,以湖廣行省元領新化洞,古州潭溪、龍里,洪州諸洞來屬。九年,罷總管府,改立靖州軍民安撫司。戶二萬六千五百九十四,口六萬五千九百五十五。領縣三:

        永平,下。會同,下。通道。下。

        湖南道宣慰司都元帥府。至元十五年,置治衡州。十八年,移治潭州。至正十年,以宣慰使司兼都元帥府。嶺北湖南道肅政廉訪司。天臨路。下。宋潭州,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潭州路總管府。十六年,遷行省于鄂州,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天歷二年,以潛邸所幸,改天臨路。舊領長沙、湘潭、益陽、湘陰、醴陵、瀏陽、攸、衡山、安化、湘鄉(xiāng)、寧鄉(xiāng)、善化十二縣。元貞元年,升醴陵、瀏陽、攸、湘鄉(xiāng)、湘潭、益陽、湘陰并為州。戶六十萬三千五百一,口一百八萬一千一十。領司一:

        錄事司。宋置兵馬司。至元十四年改?h五:

        長沙,上。倚郭。善化,上。倚郭。衡山,上。宋改屬衡州,后又屬潭州。元初因之。后又改屬衡州。寧鄉(xiāng),上。安化。下。

        州七:

        醴陵州。中。宋醴陵縣。元貞元年,升為州。

        瀏陽州。中。宋瀏陽縣。元貞元年,升為州。元初遷州治于居仁鎮(zhèn)。

        攸州。中。宋攸縣。元貞元年,升為州。

        湘潭州。下。宋湘潭縣。元貞元年,升為州。

        益陽州。中。宋益陽縣。元貞元年,升為州。

        湘陰州。下。宋湘陰縣。元貞元年,升為州。

        衡州路。上。宋衡州,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衡州路總管府。舊領衡陽、茶陵、耒陽、常寧、安化、酃六縣。至元十九年,升茶陵、常寧、耒陽為州。后至元二年,分衡陽界置新城縣。戶一十萬三千三百七十三,口二十萬七千五百二十三。領司一:

        錄事司。宋立兵馬司,分城中民戶為五廂。至元十三年改置。

        縣四:

        衡陽,上。倚郭。安仁,下。酃縣,下。宋隸茶陵軍。元初改隸本路。新城。下。舊為衡陽東鄉(xiāng),后析置。

        道州路。下。宋道州,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道州路總管府。戶七萬八千一十八,口一十萬九百八十九。領司一:

        錄事司。

        縣四:

        營道,中。倚郭。寧遠,中。江華,中。元統(tǒng)二年,立濤墟巡檢司。永明。下。舊治在瀟水南。元初移今治。元統(tǒng)二年,立白面墟巡檢司。

        永州路。下。宋永州,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永州路總管府。戶五萬六千六百六十六,口一十萬五千八百六十四。領司一:

        錄事司。

        縣三:

        零陵,上。倚郭。東安,上。祁陽。中。郴州路。下。宋郴州,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郴州路總管府。戶六萬一千二百五十九,口九萬五千一百一十九。領司一:

        錄事司。宋置兵馬司。至元四年改。

        縣六:

        郴陽。中。倚郭。宋郴縣。至元十三年,改郴陽縣。宜章,中。永興,中。興寧,下。宋資興縣,后改興寧。桂陽,下。桂東。下。宋析桂陽置桂東縣,治上猶寨。

        全州路。下。宋全州,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全州路總管府。戶四萬一千六百四十五,口二十四萬五百一十九。領司一:

        錄事司。宋置兵馬司。至元十五年改。

        縣二:

        清湘,上。倚郭,灌陽。下。寶慶路。下。宋邵州,升寶慶府,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二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寶慶路總管府。至正十一年,置湖南元帥府,分府寶慶。戶七萬二千三百九,口一十二萬六千一百五。領司一:

        錄事司。

        縣二:

        邵陽,上。倚郭。新化。中。

        武岡路。下,宋武岡軍,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四年,改武岡路總管府。戶七萬七千二百七,口三十五萬六千八百六十三。領司一:

        錄事司。宋置兵馬司。至元十五年改。

        縣三:

        武岡,上。倚郭。宋舊縣,后廢。元復置。新寧,下。宋廢武岡縣,置新寧于水頭江北。元因之。綏寧。下。宋蒔竹縣,屬邵州。后改隸本路。

        桂陽路。下。宋桂陽軍,屬荊湖南路。至元十二年,置安撫使。十四年,改桂陽路總管府。戶六萬五千五十七,口一十一萬二千二百四。領司一:

        錄事司。

        縣三:

        平陽,上。臨武,中。藍山。下。

        茶陵州。下。宋茶陵縣,屬衡州,后升縣為軍,復為縣。至元十九年,升為州。戶三萬六千六百四十二,口一十七萬七千三百二。

        耒陽州。下。宋耒陽縣,屬衡州。至元十九年,升為州。戶二萬五千三百一十一?谝皇蝗f一千。

        常寧州。下。宋常寧縣,屬衡州。至元十九年,升為州。戶一萬八千四百三十一,口六萬九千四百二。

        廣西兩江道宣慰使司都元帥府。至元十四年,置廣西道宣撫司。是年,改宣慰司。元貞元年,并左右兩江宣慰司為廣西兩江道宣慰司,仍分司邕州。至正二十三年,改廣西等處行中書省。

        嶺南廣西道肅政廉訪司。

        靜江路。上。宋靜江府,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五年,升靜江路總管府。至正二十三年,置廣西等處行中書省。戶二十一萬八百五十二,口一百三十五萬二千六百七十八。領司一:

        錄事司。

        縣十:

        臨桂,上。倚郭。興安,下。靈川,下。理定,下。宋遷治上津驲。元初又遷治上權塘。義寧,下。修仁,下。荔浦,下。陽朔,下。宋舊縣!端问·地理志》漏之。永福,下。古縣,下。

        南寧路,下。宋邕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邕州路總管府,兼左右兩江溪洞鎮(zhèn)撫。泰定元年,改南寧路。舊領丹行等處長官司,后廢。戶一萬五百四十二,口二萬四千五百二十。領司一:

        錄事司。

        縣二:

        宣化,下。武緣。下。

        梧州路。下。宋捂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四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梧州路總管府。戶五千二百,一萬九百一十。領縣一:

        蒼梧。下。

        潯州路。下。宋潯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潯州路總管府。戶九千二百四十八,口三萬八十九。領縣二:

        桂平,下。平南。下。宋屬龔州,紹興中州廢,以縣隸本州。

        柳州路。下。宋柳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柳州路總管府。戶一萬九千一百四十三,口三萬六百九十四。領縣三:

        柳城,下。倚郭。舊治龍江。元初移治龍江東。馬平,下。宋柳州,治馬平。元初徙治柳城。洛容。下。

        慶遠南丹溪洞等處軍民安撫司。宋為慶遠府,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慶遠路總管府。大德元年,并南丹州安撫司為慶遠南丹漢洞等處軍民安撫司。戶二萬六千五百三十七,口五萬二百五十三。領縣六:

        宜山,下。忻城,下。天河,下。思恩,下。河池,下。荔波。下。宋荔波州。元初,降為縣。

        土州四:

        南丹州。宋元豐三年置,管轄諸洞蠻酋。元初置安撫司,后并入慶遠。舊領丹平等處蠻夷長官司,后廢。

        東蘭州。宋蘭州,命土人韋氏為知州。元初,改東蘭州。

        那州。蠻徭所居,舊名那地。宋置那州。元初因之。

        地州。宋故州,又析置孚州,后省。元初因之。

        平樂府。宋昭州,屬廣南西路。大德五年,升為平樂府。戶七千六十七,口三萬三千八百二十。領縣四:

        平樂,下。倚郭。恭城,下。立山,下。龍平。下。

        郁林州。下。宋故州,舊治興業(yè)縣,后徙治南流,屬廣南西路。至元十四年,仍行州事。戶九千五十三,口五萬一千五百二十八。領縣三:南流,下。倚郭。興業(yè),下。博白。下。

        容州。下。宋故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八年,改容州路總管府。大德五年,降散州。戶二千八百九,口七千八百五十四。領縣三:

        普寧,下。北流,下。陸川。下。

        象州。下。宋故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五年,改象州路總管府。大德五年,降散州。戶一萬九千五百五十八,口九萬二千一百二十六。領縣三:

        陽壽,下。來賓,下。武仙。下。

        賓州。下。宋故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賓州路總管府。大德五年,降散州。戶六千一百四十八,口三萬八千八百七十九。領縣三:

        嶺方,下。倚郭。上林,下。宋舊屬邕州,后來屬。遷江。下。

        橫州。下。宋故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橫州路總管府。大德五年,降散州。戶四千九百四十八?谌f一千四百七十六。領縣二:

        寧浦,下。倚郭。永淳。下。宋永安縣,后改永淳。

        融州。下。宋故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四年,置安撫司。十六年。改融州路總管府。二十三年,降散州。戶二萬一千三百九十三,口三萬九千三百三十四。領縣二:

        融水,下。懷遠。下。

        藤州。下。宋故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三年,仍行州事。戶四千二百九十二,口一萬一千二百一十八。領縣二:

        鐔津,下。倚郭。岑溪。下。

        賀州。下。宋故州,屬廣南東路,后改屬西路。至元十三年,仍行州事。戶八千六百七十六,口三萬九千二百三十五。領縣四:

        臨賀,下。倚郭。富川,下。桂嶺,下。懷集。下。宋屬廣州。至元十五年,改隸本州。

        貴州。下。宋故州,屬廣南西路。元初因之。舊領郁林縣,大德九年廢縣,止行州事。戶八千八百九十一,口二萬八百一十一。

        田州上思等處宣撫使司都元帥府。

        左右兩江溪洞。至元二十八年,置左右兩江宣慰司都元帥府。元貞元年罷。

        思明路。宋思明州,屬邕州永平寨。至元二十三年,置思明路。戶四千二百二十九,口一萬八千五百一十。領土州七:

        上思州。宋故州,屬邕州,遷隆寨。元初,改隸本路。泰定元年,黃勝許致仕,其子志熟襲為上思州知州。

        志明州。宋故州,屬遷隆寨。元初,改隸本路。

        祿州。宋故州,屬邕州永平寨。元初,改隸本路。領縣一:

        武黎。

        西平州。宋故州,屬永平寨。元初,改隸本路。

        思明州。宋故州,屬永平寨。元初,改隸本路。天歷二年,思明州土官黃思永貢方物。

        上石西州。宋故州,屬永平寨。元初,改隸本路。

        下石西州。宋分石西州為上、下二州。元初,改隸本路。

        江州。宋故州,屬古萬寨。元初,改隸本路。領縣一:

        羅自!逗材珪匪济髀酚兄抑荩I縣一:寧福,又有遇隆州。當為大德后所省并。

        太平路。宋平嶺南,于左右二江溪洞立五寨。其一曰太平寨,與古萬、遷隆、永平、橫山四寨各領洞溪州縣,屬邕州。元初,仍為五寨。后廢,置太平路于麗江,以控制左江溪洞州縣。戶五千三百一十九,口二萬二千一百八十六。領縣四:

        陀陵,宋舊名駱陀縣,后改名。隸古萬寨。崇善,宋舊縣,隸古萬寨。永康,宋舊縣,隸遷隆寨,后升為州。羅陽。宋名福川縣,后改隸遷隆寨。

        土州十六:

        太平州。舊名瓠陽,為西原農峒地。唐波州。宋為太平州,隸太平寨。元初,改隸本路。

        思誠州。本西原地。宋分上思誠、下思誠二州。至元中,并為一,隸太平寨。元初,改隸本路。

        安平州。舊名安山,亦唐波州地。宋置安平州,隸太平寨。至元十四年,知州李惟屏以所屬溪洞來附。

        養(yǎng)利州。宋故州,隸太平寨。

        萬承州。舊名萬陽。唐置萬陽、萬杉二州。宋省為一州,隸太平寨。

        左州。舊名左陽。宋故州,隸古萬寨。

        全茗州。舊名連岡谷,西原地。宋置州,隸邕州。

        鎮(zhèn)遠州。舊名古隴,宋置州。

        思同州。舊名永寧,為西原地,宋置州。

        茗盈州。宋故州。泰定三年,全茗州土官許文寇茗盈州。

        龍英州。宋龍英洞,隸太平寨。元初,升為州,省上懷思州入之。

        結安州。舊名營周,亦西原地。宋置結安洞,隸太平寨。元初,升為州。

        結倫州。宋結倫洞,隸太平寨。元初,升為州。

        都結州。宋都結洞,隸太平寨。元初,升為州。

        上、下凍州。舊名凍江,宋置凍州,隸太平寨。元初,分上凍、下凍二州,隸本路。尋合為一,改隸龍州。

        田州路軍民總管府。宋田州,隸邕州橫山寨。元初,升田州路。戶一千九百九十一,口一萬六千九百一。領縣一:

        上林。

        土州七:

        上隆州。宋故州,隸橫山寨。元初,改隸本路。

        恩誠州。宋故州,隸橫山寨。元初,改隸本路。

        歸德州。宋故州,隸橫山寨。元初,改隸本路。

        果化州。宋故州,隸橫山寨。元初,改隸本路。

        泗城州。宋故州,隸橫山寨。元初,改隸本路。

        向武州。宋故州,錄梭山寨。元初。改隸本路。

        領縣一:

        富勞。

        都康州。宋故州,隸橫山寨。元初,改隸本路。

        軍民府一:

        思恩軍民府。宋隸邕州遷隆鎮(zhèn)。元初,改隸木路。

        利州,宋故州,隸邕州橫山寨。元初,改隸本路。

        奉議州。宋故州,隸廣西行省安撫司。元初,錄廣西兩江道宣慰司。

        龍州。宋故州,隸太平寨。元初,改太平路。大德中,升為龍州萬戶府。王圻《續(xù)通考》田州路下有思恩府,功饒、懷德、婪鳳、兼下、隆武、龍歸、朝歸、辰等州,羅波、船帶、唐興、強山、咸德、永寧、都陽、古帶、南海、武林、順陽、華陽等縣。與《翰墨全書》合,疑亦大德后所裁并。

        來安路軍民總管府。宋來安軍。至元十三年,知來安軍李維屏、知來安軍兼知凍州事岑從義降,升為來安路!独m(xù)通考》來安路有程縣、上林長官司、安隆長官司、羅博州、俟州、龍川州、安德州、歸仁州、樂歸州、順隆州、昭假州、訓州、路城州!逗材珪酚钟衅咴粗荨⑻苹鹬、回城州。延祐六年,來安路總管岑世興叛,據(jù)唐火州。

        鎮(zhèn)安路軍民總管府。宋鎮(zhèn)安洞,置右江軍民宣撫司。元初,改為鎮(zhèn)安路。至元十八年,召鎮(zhèn)安州嶺從毅入覲。二十九年,從毅始降,以老疾,詔其子斗榮襲佩虎符,為本路軍民總管。

        海北海南道宣慰司都元帥府。

        海北海南道肅政廉訪司。至元三十年,置。后罷。大德三年,復置。

        雷州路。下。宋雷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五年歸附,置安撫司。十七年,為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治所,改安撫司為雷州路總管府,隸宣慰司。戶八萬九千五百三十,口一十二萬五千三百一十。領縣三:

        ?,中。徐聞,下。遂溪。下。

        化州路,下。宋化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五年,置安撫司。十七年,改化州路總管府。戶一萬九千七百四十九,口五萬二千三百一十七。領縣三:

        石龍,下。吳川,下。石城。下。

        高州路。宋高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五年,置安撫司。十七年,改高州路總管府。戶一萬四千六百七十五,口四萬三干四百九十三。領縣三:

        電白,下。茂名,下。信宜。下。

        欽州路。下。宋欽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五年,置安撫司。十七年,改欽州路總管府。戶一萬三千五百五十九,口六萬一千三百九十三。領縣二:

        安遠,下。倚郭。靈山。下。宋欽州治此。元初,徙治安遠。

        廉州路。下。宋廉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七年,升廉州路總管府。戶五千九百九十八,口一萬一千六百八十六。領縣二:

        合浦,下。倚郭。石康。下。

        乾寧軍民安撫司。宋瓊州,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五年,隸海北海南道宣慰司。元統(tǒng)二年,以潛邸所幸,改乾寧軍民安撫司。戶七萬五千八百三十七,口一十二萬八千一百八十四。領縣七:

        瓊山,下,倚郭。澄邁,下。臨高,下。文昌,下。樂舍。下。會同。下。至元二十九年,敕以海南新附四州洞寨五百一十九,民二萬余戶置會同、定安二縣,隸瓊州。按王圻《續(xù)通考》,至元三十年析樂含縣置會同,二十九析瓊山置定安。疑誤也。定安。下。天歷二年,升為南康州。

        南寧軍。宋昌化軍,又改南寧軍,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五年,隸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戶九千六百二十七,口二萬三千六百五十二。領縣三:

        宜信,下。昌化,下。感恩。下。

        萬安軍。下。宋萬安州,改為軍,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五年,隸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戶五千三百四十一,口八千六百八十六。領縣二:

        萬安:下。倚郭。陵水。下。

        吉陽軍。下。宋朱厓軍。后廢為縣,又復為吉陽軍,屬廣南西路。至元十五年,隸海北海南宣慰司。戶一千四百三十九,口五千七百三十五。領縣一:

        寧遠。下。

        八番順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督浭来蟮洹罚喉樤T蠻,又名亦奚卜薛。至元十五年,羅殿國主羅阿察、河中府方蕃主韋昌盛皆納土。十六年,西南八番等同臥龍番主龍昌順、大龍番主龍延三、小龍番主龍延萬、武盛軍番主程延隨、遏蠻軍番主龍羅篤、太平番主石延賢、永順軍番主洪延暢、靜海軍番主盧延陵皆來降。其部曲有龍文貌、龍文求等,朝廷立八番宣慰司以統(tǒng)之。至元十六年,潭州行省招降西南諸番洞寨一千六百二十有六、戶十萬一千一百六十有八,西南五番千一百八十六寨、戶八萬九千四百。又西南番三百一十五寨、大龍番三百六十賽。二十二年,改隸西川行省。二十六年,置八番、羅甸二宣慰司,隸四川行省。是年,改隸湖廣行省。二十八年,復隸四川。是年,析八番洞蠻隸湖廣。二十九年。又以羅甸宣慰司隸云南。是年,合八番、羅甸二宣慰司都元帥府為一,改八番頎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三十年,復改隸湖廣行省。至治二年,置八番軍民安撫司,改長官所二十有八為州縣。

        羅番遏蠻軍安撫司。唐番酋龍應召之后,世據(jù)羅番。至元十六年,歸附。

        程番武勝軍安撫司。唐末程元龍平溪洞,世據(jù)程番。至元十六年,歸附。

        金石番太平軍安撫司。唐番酋石寶之后。至元十六年,歸附。

        臥龍番南寧州安撫司。唐番酋龍德壽之后。至元十六年,歸附。

        小龍番靜蠻軍安撫司。盾番酋龍方靈之后。至元十六年,歸附。

        大龍番應天府安撫司。唐番酋龍昌宗之后。至元十六年,歸附。

        洪番永盛軍安撫司。至元十六年,歸附。

        方番河中府安撫司。唐番酋方德恒之后,以征討九蠻授土官。至元十六年,歸附。

        盧番靜海軍安撫司。唐番酋盧君聘之后。至元十六年,歸附。以上二十一年并授安撫使懷遠大將軍,佩虎符。

        韋番蠻軍民長官,唐番酋辛四海之后。按大小龍番合為一部,故曰八番方番之長。韋氏又析其族,分設長官與盧番同。

        木爪犵狫蠻軍民長官。元初,番酋石朝璽歸附,設長官司。木爪犵狫,亦作水東犵狫。此金石番之分族。

        盧番蠻軍民長官。又作簽盧番。

        安遠府。至元二十九年,析盧番安撫司西北境,置八番宣慰司;撫定光蘭諸州洞蠻,置定遠府,領桑州。至元二十七年,桑州總管黃布蓬,那州長羅光寨安,郡州長閉光過內附。

        章龍州。

        必化州。宋寶化州,訛必化。

        小羅州。

        思同州!逗材珪酚邪矐c州、東灤州、曾州、知山州,那州、郡州、洪池州、龍里州。

        朝宗縣。

        上橋縣。又作上馬橋。唐番酋方定遠授土官,歷宋,至元初因之。

        新安縣。

        麻峽縣。

        小羅縣。

        章龍縣。

        島山縣。

        華山縣。

        都云縣。

        羅博縣!逗材珪酚钟袝h、必際縣、鴨水縣、高縣、伯汭縣、龍里縣。疑大德后所裁并。

        管番民總管府。至元二十一年,罷西南番安撫司,置總管府。二十五年,改隸四川行省。按番族甚多,八番設安撫司,又別立定遠府及管民總管府以統(tǒng)之。領:

        小程番。以下各設蠻夷長官。

        獨塔等處。

        客當客地。又作各營各迪。

        天臺等處。

        梯下。

        黨兀等處。

        勇都、朱砂、古筑等處。《翰墨全書》:“金竹府所稽蠻夷長官曰:勇都宋砂古筑等處,大小化等處,浴甲洛屯等處,低當?shù)徒绲忍,百眼佐等處,獨石寨,重州,阿孟州,上龍州,峽江州,羅賴州,乘州,向州,阿島州,羅邦州。”多為管番民官總管府轄地,附著以備參考。

        大小化等處。

        洛甲洛屯等處。

        低當?shù)徒绲忍帯?/p>

        獨石寨。

        百眼佐等處。至治二年,百眼等處蠻夷長官司言:康佐寨王等殺巡檢王忠以叛,宣慰司討平之。

        羅來州。

        那歷州。

        重州。宋勛州,廢為重州長官司。

        阿孟州。

        上龍州。本桑州上隆寨,元初置上龍州,后降為長官司。

        峽江州。

        羅賴州。木爪犵狫地。

        桑州。至元二十九年,斡羅斯招撫桑州生苗,詣關貢獻。

        白州。

        北島州。

        羅那州。

        龍里等寨。

        六寨等處。

        帖犵狫等處。

        木當三寨等處。

        山齋等處。即山寨之訛。

        羨塘帶災等處。

        都云桑林獨立等處。

        六洞柔遠等處。

        竹古弄等處。至元二十七年,金竹府土官言:招降竹古弄、古魯花等處三十余寨。

        中都云板水等處。

        金竹府。唐蠻酋金密定,授金竹寨土官。至元二十六年,改四川金竹寨為金竹府。二十七年,置金竹府大隘等處四十二寨蠻夷長官。二十九年,金竹知府臊驢言:“招諭平岱山齋寨主,今有百眼佐阿冒谷各營各迪等久欲內附。”招從之。

        都云軍民府。至元二十八年,洞蠻爛土立定云府。后至元元年,平伐都去定云酋長等來降,即其地復立宣撫司!逗材珪范荚贫ㄔ瓢矒崴舅犥娒窆,曰萬朝平壩焦溪江水望城等處,吳黎當溪等處,中都云板水等處,大洞干真等處,李殿李稍等處,上都云等處,八千寨樓等處,丹竹楊西等處,上官溪厓斗厓尾銅鼓等處,黎波重端等處,周色竹明等處,上水洞等處,平珠平駝等處,所轄蠻夷長,日安化洞長官,安化中州等處,卯雄中團等處,曰安化下州只隆思丹歸仁各丹五寨長官,曰銅人大小江等處古州八萬等處,容江八黃等處,十利合水等處,新化等處,寶安等處,湖耳洞提溪等處,省溪等處,務溪等處,黃寨等處,萬灰等處,平岳溪等處,施溪等處,武龍?zhí)断ち帚~左五開賴寨地西七洞邦厓等處。其中都云板水、李殿李稍等地名,已見上下文。附著以備參考。

        萬平等處。

        南寧丹州。至元二十九年,諭平伐等部詔書:南順丹州北懷金竹。舊志州誤竹。

        陳蒙爛士等處。至元二十六年,中下爛士等處洞長忽帶等,以洞三百寨一百一十來降。二十八年,改陳蒙洞為陳蒙州。二十九年,置陳蒙爛士軍民安撫司。

        李稍李殿等處。

        陽安等處。

        八千蠻。

        恭焦溪等處。

        都鎮(zhèn)。又作都鎮(zhèn)馬乃等處。

        平溪等處。

        平月。

        李璮。

        陽并。

        盧山等處。

        乖西軍民府;蕬c元年置。二年,又隸播州宣撫司。

        上都云等處。《明一統(tǒng)志》:上都云等處、中都云板水等處,并元置。

        順元等路軍民安撫司。至元二十年,討平四川九溪十八洞,大處為州,小為縣,分立總管府,聽順元路宣慰司節(jié)制。宣慰司改安撫司年分闕。二十八年,改隸湖廣行省。

        雍真乖西葛蠻等處。唐蠻酋楊立信之后;蕬c元年,改乖西等處軍民府,隸播州宣慰司。

        葛蠻雍真等處。大德五年,葛蠻雍真土官宋隆濟叛。七年,討平之。

        曾竹等處。大德七年,順元同知宣撫事宋阿重,嘗為曾竹蠻夷長官,以其叔宋隆濟叛,上言宜深入烏撒、烏蒙。至水東,招木樓苗,擒隆濟以獻。

        龍平寨。王圻《續(xù)文獻通考》作把平塞,《明一統(tǒng)志》同。

        骨龍等處!督浭来蟮洹纷鼾埞情L官。蠻酋宋國,以征南功。授士官。

        底寨等處。屬蠻酋蔡氏,以討黑羊功授底寨土官,子孫世據(jù)其地,宋隆濟反,達魯花赤也思干避于底窩揚若寨,即底寨。

        茶山百納等處。

        納壩紫江等處。唐紫姜縣,后訛江。至元二十九年,安撫使宋子賢招諭平伐大甕眼、紫江、皮陵、潭溪、九堡等處蠻夷,皆降。

        磨波雷波等處。

        漕尼等處。

        青山遠地等處。至元二十六年,青山苗以不莫臺卑包等三十三寨內附。

        木窩普沖普泥等處。

        武當?shù)忍帯?/p>

        養(yǎng)龍坑宿征等處。唐番酋蔡崇隆,以征九洞革老,授養(yǎng)龍土官。

        骨董龍里清江木樓甕眼等處。

        高撟青塘鴨水等處。

        落邦札佐等處。大德五年,犵狫阿□寨,去落邦札佐長官司十里。

        平遲安得等處。

        六廣等處。

        貴州等處。

        施溪樣頭朵泥等處。宋丹川縣。

        水東寨。

        市北洞。

        平月。

        中曹百納等處。又作中嶆。舊志管番民總管府下。復出中嶆百納及底窩紫江甕眼納八二處,今刪。

        龍里寨!睹饕唤y(tǒng)志》:“龍里長官司與湖耳洞、亮寨、歐陽、新化、中林驗洞、示溪湳洞六長官司,均元置,隸思州宣撫司。”湖耳等四寨,均見思州安撫司下,惟中林驗洞不見舊志。

        思州軍民安撫司。宋思州。元置安撫思,原轄:樂敦洞、上黎平、水從、潭溪、八丹、洪州、曹滴、古州、新化、湖耳、亮寨、歐陽十二長官司。至元十八年,改安撫司為宣慰司,兼管內安撫使,自龍泉坪徙司治于清江。二十一年,省宣慰司,以思、播二州隸順元路宣慰司。后復置。二十九年,改思州宣慰司為軍民安撫司,領婺川縣。宋務川縣,所屬蠻夷洞官曰:明溪甘細甕甸古州八萬龍團橫坡得明地野新坑歐陽

        鎮(zhèn)遠府婺州楠木洞。至元二十一年,白厓洞、楠木洞蠻侵辰州,討平之,立為一府、九州。鎮(zhèn)遠府當置于此時。厓白為施溶州,亦此時。

        古州八萬洞。宋鎮(zhèn)遠州。至元十八年,置鎮(zhèn)遠沿邊溪洞招討司。二十年。立總管府,以五開洞屬之。至治二年,府廢,五開洞改為上黎平長官司。

        偏橋中寨。宋蠻酋安崇誠,以功授偏橋長官司。至元二十年,來附。

        野雞坪德勝寨。

        偏橋四甲等處。

        思印江等處。元初,蠻酋張恢以功授印江長官司。

        石千等處。

        曉愛瀘洞赤溪等處。又作亦溪湳洞。

        卑帶洞大小田等處。

        黃過溪。宋丹陽縣。元為雞坪黃道溪地。

        省溪壩場等處。

        金容金遠等處。鎮(zhèn)遠府附郭。元初。置鎮(zhèn)安縣。尋又改安夷縣。后改金容金遠及楊溪公俄兩長官司。

        臺蓬若洞住溪等處。思州附郭。

        洪安等處。

        葛章葛商等處。

        平頭著可通達等處。

        溶江芝子坪等處。

        亮寨。

        沿河。

        龍泉平。思州舊治龍泉平,及火,其城移治清江。至元十七年,敕安撫事還舊治。蠻酋張坤元,以功授龍泉坪長官司。

        祐溪。

        水特姜。

        楊溪公俄等處。鎮(zhèn)遠府附郭。

        麻勇洞。

        恩勒洞。

        大萬山蘇葛辦等處。元初,蠻酋田谷以功授大萬山長官司。

        五寨銅人等處。

        銅人大小江等處。初隸都云都安撫司,后改隸思州。

        德明洞。

        烏羅龍干等處。唐蠻酋楊通祿,以功授烏羅長官司。

        西山大洞等處。

        禿羅。

        浦口。

        高丹。宋蠻酋何永壽,以功授高丹洞長官司。

        福州。

        永州。

        迺州。

        鑾州。

        程州。

        三旺州。

        地州。

        忠州。

        天州。

        文州。

        合鳳州。

        芝山州。

        安習州。

        茆■〈艸難〉等團。

        蘇枝安化上中下蠻。

        曹滴等洞。

        洛卜寨。

        麥著土村。亦日麥著黃洞。

        衙迪洞。

        會溪施容等處。

        感化州等處。

        契鋤洞。

        臘惹洞。

        勞巖洞。

        驢遲洞。

        來化州。

        客團等處。

        中古州。

        樂墩洞。后至元四年,古潭溪龍里洪州諸洞三百余處洞民六萬余戶,分隸清州、中古州、洪州。均隸思州安撫司。龍里則隸管民總管府。至治二年,置中古州樂墩洞長官司。

        上里坪。即上黎平。至元二十年,立古州八萬軍民總管府。至治二年,改總管府為上黎平長官司。

        洪州泊李等洞!睹饕唤y(tǒng)志》:洪州泊里與潭溪蠻夷長官司、八丹蠻夷長官司,俱宋置市民長官司,元因之。

        張家洞。

        朗溪洞。

        旋秉前江等處。至元二年置。

        提溪等處。

        石阡等處。元初,蠻酋楊九龍,以功授百阡副長官司。

        歐陽寨。

        新化。

        湖耳洞。

        溶江芝子平茶。

        溶漢芝麻子平!逗材珪酚钟袝园碌旅魃霞渍卵浪擅鞫葱〗髑f寨毛柵等處,金容金洞等處,葛安葛齊等處。

        沿邊溪洞宣慰使司。宋蠻酋田二鳳,以功授沿邊溪洞軍民宣撫司,子孫世襲其職。元初改宣慰司。

        播州軍民安撫司。宋播州安撫司,本隸四川省。至元十六年,改播州為播南路。二十八年,從播州萬戶楊漢英之請,以播州等處管軍萬戶楊漢英為紹慶、珍州、南平等處宣慰使,行播州軍民宣撫使,播州等處管軍萬戶。二十九,改隸湖廣行省,領播州軍民都鎮(zhèn)撫司。播州宣慰使楊鑒降明,所領安撫司二:曰草塘,日黃平。是黃平、草塘一處俱設安撫司。舊志略。所領長官民事六。曰真州,即珍州,曰播州,曰余慶,曰白泥,曰容山,曰重安。惟重安不見舊志。

        播川縣。附郭。宋鼎山縣。至元十五年,以鼎山仍隸播州。十六年改鼎山為播川縣。

        黃平府。至元二十八年置。至治三年,罷播州長官所,徙其民隸黃平府。

        平溪上塘羅駱家等處。

        水車等處。

        石粉羅家永安等處。

        錫樂平等處。

        白泥等處。元初,蠻酋楊正寶,以功授泊泥司副長官。

        南平綦江等處。宋以南川縣銅佛頂?shù),置南平軍?/p>

        珍州思寧等處。唐之播川鎮(zhèn)。后改鎮(zhèn)為珍州。至正未,改為真州。

        水煙等處。

        溱洞涪洞等處。宋廢溱州溱溪寨。

        洞天觀等處。

        葛浪洞等處。

        賽壩埡黎焦溪等處。

        小孤單張倒柞等處。

        烏江等處。

        舊州草塘等處。

        恭溪杳洞水囤等處。

        平伐月石等處。

        下壩。

        寨章。

        橫坡。

        平地寨。

        寨勞。

        寨勇。

        上塘。

        寨坦。

        口岑奔。

        平模。

        林種密秀。

        洞河祐溪等處。元初,蠻酋張坤義以功授沿河祐溪長官司。

        余慶州。唐蠻酋毛巴,以功授余慶州刺史,子孫世有其地。

        容山等處!逗材珪罚汉橄R峽等處,清江、中平、三都、望浦、仁懷、古磁、俱隸播州軍民安撫司。

        新添葛蠻軍民安撫司。唐蠻酋宋景陽以功授太萬谷落總管,子孫世有其地。至元二十八年來降,置安撫司。大德元年,授葛蠻驛券一。南宋時,蠻酋宋永高攻麥新城蠻,克之,改日新添城,別號新添,為遏蠻軍。后又訛為葛蠻。

        南渭州。宋羈縻州,屬荊湖路。元初后新添葛蠻安撫司。

        落葛谷鴟橋等處。自落葛谷鵝等處至麥傲,《翰墨全書》皆為八番順元宣慰司所屬。

        昔不粱駱拓密約等處。又作駱杯密約。有洛白河,駱拓即洛白。

        乾溪吳地等處。

        噥聳古平等處。宋隆濟作亂,自貴州至新添界噥聳波甕城都朵等處,都朵又作都桑。

        都鎮(zhèn)馬乃等處。

        坪普樂重?奧等處。又作落重頓。

        落同當?shù)忍。又作落重同?/p>

        獨祿。

        三陂地蓬等處。

        小葛龍洛邦到駱豆虎等處。

        羅月和。

        麥敖。

        大小田陂帶等處。

        都云洞洪安面劑等處。

        谷霞寨。至大三年,谷霞寨主洛卜傍來降。

        刺客寨。

        吾狂寨。至大三年,吾狂寨主的鴟來降。

        必郎寨。

        必郎寨。

        谷底寨。

        都谷部寨。至大三年,都谷部寨主只驗來降。

        犵狫寨!睹饕唤y(tǒng)志》:犵狫寨,亦元置,并隸平越指揮司。

        平伐等處軍民安撫司。大德元年,平伐九寨來降,立長官司。至大三年,升軍民安撫司。后至元元年,復改宣慰司。三年,又為安撫司。

        安刺遠。

        思樓寨。元貞初。宣慰使呼魯國圖招降思樓、浴暮、梅求諸蠻。

        浴暮寨。

        梅求望懷寨。

        甘長。

        桑州郎寨。

        永縣寨。

        平里縣寨。

        鎖州寨。

        雙隆寨。

        思母寮。

        歸仁寨。

        各丹洞。自各丹至光州,《翰墨全書》為永順、保靜、南渭三州安撫司所屬蠻夫軍民長官。

        木當寨。

        雍郎、客都等處。

        雍門犵狫等處。

        棲求等處。

        伴客蠻婁水等處。又作仲家婁水。

        樂賴、寨囊、吉利等處。

        華山谷津等處。

        青塘、望懷、甘長、不列、獨良等處。

        光州。宋功州,聲轉為光州。至元三十年,光州蠻光龍等入貢,授蠻吏長官。

        者者察。

        安化思云等洞。

        北遐洞。

        茅難、思風、北郡、都變等處。《翰墨全書》屬永順等三州安撫司。

        必證縣

        清樂盈等處。

        誠州富盈等處。

        赤畬洞。

        羅章特團等處。

        福水州。

        允州等處。

        欽村。

        硬頭三寨等處。

        顏村。

        水歷吾洞等處。

        順東六龍圖。

        推寨。

        橘叩寨。

        格慢等處。

        客盧寨。

        地省等處。

        平魏。

        白厓。唐以宋沱洞、烏引洞、蘆荻洞、村望洞、白厓洞五寨,命田氏世官其地。宋因之。至元二十一年,升為施溶州。后仍為白厓長官司。

        雍門、客當、樂賴、蒙囊、大化、木瓜等處。

        嘉州。

        分州。

        平石朱。大德元年,平石朱六洞蠻及十部洞蠻皆來降。二年立平石朱石洞三蠻夷長官司,設士官二十四員。

        洛河洛腦等處。

        寧溪。

        甕除。

        麥穰。

        孤頂?shù)猛忍帯?/p>

        邑甕。

        陂控州。

        南平。

        獨山州。至大三年,獨山州土官蒙天童款附,置獨山州窖洞木洞都谷部等處諸軍民司。

        木洞。

        瓢洞。

        窖洞。

        大青山骨計等處。

        百佐等處。

        九十九寨蠻。

        當橋山齊朱谷列等處。

        虎列谷當?shù)忍帯?/p>

        真除杜珂等處。

        楊坪楊安等處。

        棣甫都城等處。

        暢友閬。

        百也客等處。

        阿落傳等寨。

        蒙楚。

        公洞龍木。

        三寨貓厓刺等處。

        黑土石。

        洛濱洛咸。

        益輸沿邊蠻。

        割和寨。

        王都谷浪寨。

        王大寨。

        只蛙寨。

        黃平下寨。

        林拱章秀拱江等處。

        密秀丹張。丹張即前單張,各郎酉即前葛浪洞,草堂即前草塘,恭溪、焦溪、林種俱見前。疑諸地前屬播州,后屬平伐,遂重復如此。

        林種拱幫。

        西羅剖盆。

        杉木筲。

        各郎西。

        恭溪、望城、崖嶺等處。

        孤把。又名孤把當。

        焦溪篤住等處。

        草堂等處。

        上桑置。

        下桑直。元初置桑直縣安撫司,至正末廢。

        米坪。

        今其平尾等處。

        保靖州。宋羈縻州,元因之。

        待團等處。

        西北地附錄。太祖長子術赤、次子察合臺及太祖孫旭烈兀分封之地,為西北三藩。稱篤來帖木兒、月祖佰、不賽因位下者,文宗至順三年《經世大典》成書,據(jù)當時藩王位下載其封地,故不稱術赤諸王。舊志采自《經世大典》,今因之。其地名與《經世大典圖》互有出入,則纂修《大典》者之疏也。

        篤來帖木兒位下。察合臺大王五世孫。

        途魯吉!督浭来蟮鋱D》在可失哈耳北,阿力麻里西南。本西突厥之地,后屬西遼。太祖滅西遼,以其地封察合臺。

        柯耳魯!洞蟮鋱D》在阿力麻里西北,本突厥三姓葉護葛邏曾之地。太祖六年,其酋阿爾思蘭來降。后帖木耳附馬對其子沙哈普于其地。

        畏兀兒地。本高昌地,唐置交河郡,又為回鶻所椐,后自號畏兀兒。太祖六年,其亦都護來朝,置達魯花赤監(jiān)之。

        哥疾寧。城名!洞蟮鋱D》作嘎自尼。唐漕國之鶴悉那城。后為貨勒自彌屬城。太祖十六年,取之。

        可不里。城名。《大典圖》在哥疾寧城東,貨勒自彌屬地。

        巴達哈傷。城名,亦部落名。本西遼地。哲別克西遼,其酋將近入巴達克山,即此地。

        忒耳迷。城名。本唐之喝密!秷D》貨勒自彌屬地。太祖十五年,自將大軍攻下之。

        不花刺。城名。唐安國地。本西遼屬部,后為貨勒自彌所并。太祖十五年,取之。

        那黑沙不。城名。唐那色波國地。太祖十七年,駐兵此地。英宗以后元人稱其地曰咳而什。葛葛兒克汁建宮殿于其地。國語稱宮殿曰咳爾什。

        的里安。城名!洞蟮鋱D》作的`安里,在不花剌、柯提之間。

        撒麻耳干。城名。本唐康國地,后為回紇所據(jù),貨勒自彌復取之。太祖十六年,攻拔其城。憲宗置阿梅河等處行尚書省。治此。后為附馬帖木兒都城,東有養(yǎng)夷沙鹿梅牙、塞藍、塔什干、西有渴石、迭里迷諸城,皆隸焉。

        忽氈。地名!洞蟮鋱D》在察赤南。撤麻耳干東。本唐俱戰(zhàn)提國地。太祖十五年,征貨勒自彌,使別將攻克忽氈。

        馬耳亦囊。城名。

        可失哈耳。城名。本西遼屬地,太祖十三年取之。

        忽炭。城名!秷D》在倭赤之西。可失哈耳之東南。本兀丹部,又曰斡端。至元中,置宣慰司都元帥府。未幾罷。

        柯提。城名。《大典圖》在貨勒自彌東南,為貨勒自彌舊部。

        兀提刺耳。《圖》在撒麻耳干之北。城名。蒙古人稱為卯危巴里克。譯言惡城,以攻城多傷士卒。

        巴補。城名!洞蟮鋱D》在忽氈東。

        訛跡邗《大典圖》作訛跡,即舊史本紀之養(yǎng)吉干。

        倭赤。城名。

        苦叉。亦作曲先。元初置曲先答林元帥府。

        柯散。城名!洞蟮鋱D》在察赤西,本寧遠國之渴寨城。唐置休循州都督府。

        阿忒八失!洞蟮鋱D》在亦剌八里西南,又曰渾八升。

        八里茫!洞蟮鋱D》在倭赤北,屠寄說茫為沙之誤字,八里沙即八剌沙袞。西遼都城。

        察赤。唐石國地,又名塔什干。太祖十五年,征西域,攻拔其城。

        也云赤。城名。《大典圖》在亦刺八里西。

        亦刺八里。城名!洞蟮鋱D》在阿力麻力西南。

        普刺。城名。

        也迷里。城名。《大典圖》在普刺東北。定宗潛邸在此。

        阿力麻里。城名。《大典圖》在苦叉北。至元八年,北平王南木合建幕庭之地。

        合剌火者。本火州治。至治間,地入察合臺后王。至順元年,復立總管府。

        魯古塵。《圖》在合剌火者之東。他古新之西。唐柳中縣,又曰柳陳城。

        別失八里。《圖》在魯古塵之北,本回鶻五城,為畏兀兒地。憲宗置行尚書省。至元二十年,改立宣慰司元帥。后為察合臺后王屬地。

        他古新。城名。《大典圖》在魯古東北。

        仰吉八里。

        古塔巴。

        彰八里。《大典圖》在別失八里之西,由此而西為古塔巴,又西仰吉八里。

        月祖伯大王位下。術赤五世孫。

        撒耳柯思。部族名。太祖十六年,命速不臺征其部落,取之!洞蟮鋱D》在阿蘭、阿思之南。

        阿蘭、阿思。部族名。亦名阿速。太祖十六年,速不臺取其地。

        欽察。部族名。

        斡羅斯。部族名。詳外國列傳。

        不里阿耳。部族名,亦城名,又作布爾嘎爾。《大典圖》在欽察東北。唐波臘國。太祖十六年,速不臺征其部族。后拔都西戎,始城之。

        撒吉剌。部族名,亦城名。斡羅斯之屬地。

        花剌子模。部族名。又作貨勒自彌。詳外國列傳。

        賽藍。城名。本西突厥地。先為海都分地,又屬拔都后王。后為附馬帖木兒所取。

        巴耳赤邗。城名。一曰八兒真。太祖十五年,術赤攻拔其地。

        氈的。城名。一名鄭成。太祖征西域,術赤分兵取氈的、養(yǎng)吉干。

        不賽因大王位下。旭烈兀四世孫。

        八哈剌因。地名,沈曾植說:當作哈剌八因。

        怯失。地名!洞蟮鋱D》:與八哈剌因,隔海東西相對。

        八吉打。即報達。詳列傳。

        孫丹尼牙。哈兒班答大王所筑都城。

        忽里模子。地名。大德中,合贊大王遣使來朝,浮海歸,其登陸處為忽普謨斯,即此地。

        可咱隆。城名!洞蟮鋱D》在失羅子西。先為法而斯部屬地。

        設剌子。法而斯之都城。一名石羅子。

        泄剌失。城名!洞蟮鋱D》在設刺子東。

        苦法。

        瓦夕的。城名。與苦法均為報達屬城。

        兀乞八剌。城名。《大典圖》在毛夕里東南。報達屬城。

        毛夕里。本一小國。中統(tǒng)三年旭烈兀大王滅之。

        設里汪。地名。《大典圖》在兀乞八剌東,一名失兒灣。太祖十六年,者別攻拔其城。按《大典圖》誤,當作兀乞八剌東北,當次于巴耳打阿、打耳班之下,不當介于毛夕里、羅耳之間。

        羅耳。國名。旭烈兀滅之。

        乞里茫沙杭。城名。報達屬城。憲宗七年,旭烈?酥。

        蘭巴撒耳。城名!洞蟮鋱D》在乞里茫沙東,又曰倫白塞耳,本木刺夷堡。憲宗六年,降于旭烈兀。

        那哈完的。城名。又曰你訶溫多。唐阿昧國城都。

        亦思法杭。城名。本貨勒自彌屬城,為波斯舊都。

        撒瓦。

        柯傷。

        低兼。地名。又曰低楞。木剌夷堡。旭烈兀平木例夷,其部眾負崄自守,至哈而班答始取之。

        胡瓦耳。

        西模娘。城名。《圖》在塔米設之南,撒里牙之東,即遼之仙門國。

        阿刺模忒。城名。本木剌夷屬堡,旭烈兀攻降之。

        可疾云。城名。又曰憨顏。貨勒自彌屬地。太祖十五年,大將哲別攻拔之。

        阿模里!洞蟮鋱D》直里海正南,為馬三德蘭部之會城。

        撒馬牙。本馬三德蘭部屬城。

        塔米設。達拔里斯單部屬城。

        贊章。城名。《大典圖》在可斯費音西北。

        阿八哈耳。城名。

        撒里茫。本毛夕耳部屬城。旭烈兀征報達過,破此城。

        朱里章。本貨勒自彌屬城。

        的希思丹。地名。

        巴耳打阿。本阿而俺部都城。

        打耳班。地名。譯言門。波斯筑城乞兒吉思山之要隘,打耳班其通行之門。者別、速不臺討欽察等部,即取道于此。

        巴某。城名!洞蟮鋱D》失載。又曰八米俺。太祖追札剌動哀丁道,攻此城,皇孫阿禿干中流矢卒。城破,夷為平地。

        塔八辛。城名!洞蟮鋱D》失載。

        不思忒。本昔義斯單部之會城。

        法因。本木剌文之屬城。

        乃沙不因。太祖十六年,皇子拖雷攻拔其城。

        撒刺哈西。城名。太祖十六年,拖雷克之。

        途思。本貨勒自彌屬城。本祖十二年,拖雷克之。

        巴瓦兒的。城名。

        麻里兀。又曰馬魯。為呼拉商屬部四大城之一。其三曰彌沙不兒,曰巴里黑,曰哈烈。

        塔里干。城名。本唐之咀刺健國。又曰塔思寒。太祖十六年,親征攻拔其城。

        巴黑里。城名。唐之縛喝國地。

        吉利吉思、撼合納、謙州、益蘭州等處。吉利吉思者,初以漢地女四十人與烏思之男結婚此地。乞利譯言四十,吉思譯言女子也。相傳乃蠻部始居此。元初,析其民為九千戶。其地長一千四百里,廣半之。昂可剌為吉利吉思之附庸,因水名其地。晝長夜短,日沒炙羊胛熟,東方己曙。烏斯亦以水為名。撼合納,譯言布囊也,地形似之。至元中,徙兀連、撼合結、吉利吉思三部人于肇州。謙州,又曰欠欠祝,或日汪汗始屬此地。益蘭州。益蘭者,譯言蛇。初其地見一巨蛇穴中出,飲河水,故名之。至元七年,劉好禮為吉利吉思、撼合納、謙州、益蘭州等處斷事官,以益蘭州為治所。

        征東行中書省,領招討司二、勸課使五。至元二十年,置征東行中書省。大德三年,改鎮(zhèn)東行中書省。五年,復為征東行中書省。未幾罷。至大元年,復置;蕬c元年,又罷!斗捷泟儆[》:鎮(zhèn)東行中書省,領安撫高麗總管府、瀋州高麗總管府、躭羅國軍民安撫司。按高麗總管府并于瀋州高麗總管府,改屬遼陽行省。舊志征東行省下,復列瀋陽等路高麗軍民總管府,一路隸于兩省。誤甚矣。躭羅安撫司,后改總管府,大德五年,與五道稅課使皆罷。

        征東招討司。

        慶尚州道勸課使。

        東界交州道勸課使。

        全羅州道勸課使。

        忠清道勸課使。

        西海道勸課。

        躭羅國招討司。其貢試,每歲進毛施布百匹。后改為軍民都達魯花赤總管府。二十一年,又改為軍民安撫司。三十一年,還隸高麗國。大德四年,復置躭羅總管府。五年,改軍民萬戶府。是年,高麗王日臣請罷耽羅總管府,隸本國,置萬戶府如合浦鎮(zhèn)邊事例。從之。

      【《新元史》卷五十一·志第十八】相關文章:

      《元史》卷五十一 志第三下07-08

      《新元史》卷四十·志第七07-19

      《新元史》卷三十四·志第一07-19

      《新元史》卷三十五·志第二07-19

      《新元史》卷三十七·志第四07-19

      《新元史》卷五十·志第十七07-19

      《新元史》卷四十一·志第八07-19

      《新元史》卷四十二·志第九07-19

      《新元史》卷四十三·志第十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