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视频在线观看,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在线,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手机版,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 <sup id="fgl9g"></sup>
      <legend id="fgl9g"><abbr id="fgl9g"><thead id="fgl9g"></thead></abbr></legen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全唐詩》卷五百九十八

      時間:2023-01-07 15:50:13 全唐詩 我要投稿

      《全唐詩》卷五百九十八

        《全唐詩》共計900卷,目錄12卷。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全唐詩》卷五百九十八,歡迎大家閱讀。

      《全唐詩》卷五百九十八

        卷598_1 【言懷】高駢

        恨乏平戎策,慚登拜將壇。手持金鉞冷,身掛鐵衣寒。

        主圣扶持易,恩深報效難。三邊猶未靜,何敢便休官。

        卷598_2 【寄鄠杜李遂良處士】高駢

        小隱堪忘世上情,可能休夢入重城。池邊寫字師前輩,

        座右題銘律后生。吟社客歸秦渡晚,醉鄉(xiāng)漁去渼陂晴。

        春來不得山中信,盡日無人傍水行。

        卷598_3 【和王昭符進士贈洞庭趙先生】高駢

        為愛君山景最靈,角冠秋禮一壇星。藥將雞犬云間試,

        琴許魚龍月下聽。自要乘風隨羽客,誰同種玉驗仙經(jīng)。

        煙霞淡泊無人到,唯有漁翁過洞庭。

        卷598_4 【依韻奉酬李迪】高駢

        柳下官資顏子居,閑情入骨若為除。詩成斬將奇難敵,

        酒熟封侯快未如。只見絲綸終日降,不知功業(yè)是誰書。

        而今共飲醇滋味,消得揶揄勢利疏。

        卷598_5 【留別彰德軍從事范校書】高駢

        無金寄與白頭親,節(jié)概猶夸似古人。未出塵埃真落魄,

        不趨權(quán)勢正因循。桂攀明月曾觀國,蓬轉(zhuǎn)西風卻問津。

        匹馬東歸羨知己,燕王臺上結(jié)交新。

        卷598_6 【途次內(nèi)黃馬病,寄僧舍呈諸友人】高駢

        官閑馬病客深秋,肯學張衡詠四愁。紅葉寺多詩景致,

        白衣人盡酒交游。依違諷刺因行得,淡泊供需不在求。

        好與高陽結(jié)吟社,況無名跡達珠旒。

        卷598_7 【遣興】高駢

        浮世忙忙蟻子群,莫嗔頭上雪紛紛。沈憂萬種與千種,

        行樂十分無一分。越外險巇防俗事,就中拘檢信人文。

        醉鄉(xiāng)日月終須覓,去作先生號白云。

        卷598_8 【南海神祠】高駢

        滄溟八千里,今古畏波濤。此日征南將,安然渡萬艘。

        卷598_9 【送春】高駢

        水淺魚爭躍,花深鳥競啼。春光看欲盡,判卻醉如泥。

        卷598_10 【海翻】高駢

        幾經(jīng)人事變,又見海濤翻。徒起如山浪,何曾洗至冤。

        卷598_11 【筇竹杖寄僧】高駢

        堅輕筇竹杖,一枝有九節(jié)。寄與沃洲人,閑步青山月。

        卷598_12 【遣興】高駢

        把盞非憐酒,持竿不為魚。唯應嵇叔夜,似我性慵疏。

        卷598_13 【嘆征人】高駢

        心堅膽壯箭頭親,十載沙場受苦辛。

        力盡路傍行不得,廣張紅旆是何人。

        卷598_14 【湘妃廟】高駢

        帝舜南巡去不還,二妃幽怨水云間。

        當時珠淚垂多少,直到如今竹尚斑。

        卷598_15 【赴安南卻寄臺司】高駢

        曾驅(qū)萬馬上天山,風去云回頃刻間。

        今日海門南面事,莫教還似鳳林關(guān)。

        卷598_16 【閨怨】高駢

        人世悲歡不可知,夫君初破黑山歸。

        如今又獻征南策,早晚催縫帶號衣。

        卷598_17 【馬嵬驛】高駢

        玉顏雖掩馬嵬塵,冤氣和煙鎖渭津。

        蟬鬢不隨鑾駕去,至今空感往來人。

        卷598_18 【宴犒蕃軍有感】高駢

        蜀地恩留馬嵬哭,煙雨濛濛春草綠。

        滿眼由來是舊人,那堪更奏梁州曲。

        卷598_19 【寓懷】高駢

        關(guān)山萬里恨難銷,鐵馬金鞭出塞遙。

        為問昔時青海畔,幾人歸到鳳林橋。

        卷598_20 【步虛詞】高駢

        青溪道士人不識,上天下天鶴一只。

        洞門深鎖碧窗寒,滴露研朱點周易。

        卷598_21 【贈歌者二首】高駢

        酒滿金船花滿枝,佳人立唱慘愁眉。

        一聲直入青云去,多少悲歡起此時。

        公子邀歡月滿樓,雙成揭調(diào)唱伊州。

        便從席上風沙起,直到陽關(guān)水盡頭。

        卷598_22 【入蜀】高駢

        萬水千山音信希,空勞魂夢到京畿。

        漫天嶺上頻回首,不見虞封淚滿衣。

        卷598_23 【邊城聽角】高駢

        席箕風起雁聲秋,隴水邊沙滿目愁。

        三會五更欲吹盡,不知凡白幾人頭。

        卷598_24 【渭川秋望寄右軍王特進】高駢

        長川終日碧潺湲,知道天河與地連。

        憑寄兩行朝闕淚,愿隨流入御溝泉。

        卷598_25 【山亭夏日】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水精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卷598_26 【蜀路感懷】高駢

        蜀山蒼翠隴云愁,鑾駕西巡陷幾州。

        唯有縈回深澗水,潺湲不改舊時流。

        卷598_27 【殘春遣興】高駢

        畫舸輕橈柳色新,摩訶池上醉青春。

        不辭不為青春醉,只恐鶯花也怪人。

        卷598_28 【春日招賓】高駢

        花枝如火酒如餳,正好狂歌醉復醒。

        對酒看花何處好,延和閣下碧筠亭。

        卷598_29 【過天威徑】高駢

        豺狼坑盡卻朝天,戰(zhàn)馬休嘶瘴嶺煙。

        歸路嶮巇今坦蕩,一條千里直如弦。

        卷598_30 【對花呈幕中】高駢

        海棠初發(fā)去春枝,首唱曾題七字詩。

        今日能來花下飲,不辭頻把使頭旗。

        卷598_31 【寄題羅浮別業(yè)】高駢

        不將真性染埃塵,為有煙霞伴此身。

        帶日長江好歸信,博羅山下碧桃春。

        卷598_32 【塞上曲二首】高駢

        二年邊戍絕煙塵,一曲河灣萬恨新。

        從此鳳林關(guān)外事,不知誰是苦心人。

        隴上征夫隴下魂,死生同恨漢將軍。

        不知萬里沙場苦,空舉平安火入云。

        卷598_33 【廣陵宴次戲簡幕賓】高駢

        一曲狂歌酒百分,蛾眉畫出月爭新。

        將軍醉罷無馀事,亂把花枝折贈人。

        卷598_34 【安南送曹別敕歸朝】高駢

        云水蒼茫日欲收,野煙深處鷓鴣愁。

        知君萬里朝天去,為說征南已五秋。

        卷598_35 【對雪】高駢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

        卷598_36 【訪隱者不遇】高駢

        落花流水認天臺,半醉閑吟獨自來。

        惆悵仙翁何處去,滿庭紅杏碧桃開。

        卷598_37 【赴西川途經(jīng)虢縣作】高駢

        亞夫重過柳營門,路指岷峨隔暮云。

        紅額少年遮道拜,殷勤認得舊將軍。

        卷598_38 【錦城寫望】高駢

        蜀江波影碧悠悠,四望煙花匝郡樓。

        不會人家多少錦,春來盡掛樹梢頭。

        卷598_39 【太公廟】高駢

        青山長在境長新,寂寞持竿一水濱。

        及得王師身已老,不知辛苦為何人。

        卷598_40 【邊方春興】高駢

        草色青青柳色濃,玉壺傾酒滿金鐘。

        笙歌嘹亮隨風去,知盡關(guān)山第幾重。

        卷598_41 【塞上寄家兄】高駢

        棣萼分張信使希,幾多鄉(xiāng)淚濕征衣。

        笳聲未斷腸先斷,萬里胡天鳥不飛。

        卷598_42 【寫懷二首】高駢

        漁竿消日酒消愁,一醉忘情萬事休。

        卻恨韓彭興漢室,功成不向五湖游。

        花滿西園月滿池,笙歌搖曳畫船移。

        如今暗與心相約,不動征旗動酒旗。

        卷598_43 【池上送春】高駢

        持竿閑坐思沉吟,釣得江鱗出碧潯。

        回首看花花欲盡,可憐寥落送春心。

        卷598_44 【南征敘懷】高駢

        萬里驅(qū)兵過海門,此生今日報君恩。

        回期直待烽煙靜,不遣征衣有淚痕。

        卷598_45 【風箏(一作題風箏寄意)】高駢

        夜靜弦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

        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移將別調(diào)中。

        卷598_46 【平流園席上】高駢

        畫舸搖煙水滿塘,柳絲輕軟小桃香。

        卻緣龍節(jié)為縈絆,好是狂時不得狂。

        卷598_47 【聞河中王鐸加都統(tǒng)】高駢

        煉汞燒鉛四十年,至今猶在藥爐前。

        不知子晉緣何事,只學吹簫便得仙。

        卷598_48 【句】高駢

        人間無限傷心事,不得尊前折一枝。

        滿宮多少承恩者,似有容華妾也無。

        滿身珠翠將何用,唯與豪家拂象床。

        何人種得西施花,千古春風開不盡。

        編修過程

        全唐詩 清 康熙刊本《全唐詩》的編修過程是這樣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清圣祖玄燁即考慮編纂此書,至四十四年(1705年)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蘇州時,將主持修書的任務交給江寧織造曹寅,并將內(nèi)府所藏季振宜《唐詩》一部發(fā)下,作為?妆。

        御制全唐詩 清康熙 揚州書局刻本

        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揚州開局修書,參加?幮薜挠匈x閑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潘從律、汪士綋,徐樹本、車鼎晉,汪繹、查嗣瑮、俞梅等十人。至次年十月,全書即編成奏上。得詩四萬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計900卷,目錄12卷。

        歷史背景

        隋唐五代詩簡介

        隋及初唐是詩歌史上的過渡時期。唐代詩歌達到全面繁榮,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僅《全唐詩》所收,就有詩人2200余家,詩作48900余首。獨具風格的著名詩人約有五六十個,產(chǎn)生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偉大詩人,標志著中國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峰。

        隋代詩歌,齊梁影響根深蒂固,但隋初詩人如盧思道、楊素、薛道衡等,他們的一些較好的邊塞詩,反映了征人的生活體驗和思想感情,具有某種清新剛健氣息,透露出一點新氣象。形式格律亦有進一步的發(fā)展,像盧思道的《從軍行》、薛道衡的《豫章行》,已粗具初唐七言歌行的規(guī)模。隋煬帝的《江都宮樂歌》,已接近于唐代的七律。而無名氏的《送別詩》,其聲調(diào)韻律,已是很成熟的七言絕句了。

        初唐詩壇沉浸在"梁陳宮掖之風"里,宮廷詩人如虞世南、上官儀、楊師道、李義府等,詩風浮艷。沈佺期、宋之問兩人雖未擺脫齊梁影響,但他們完成了律詩形式的定型,在聲律方面有重要貢獻。被稱為"初唐四杰"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積極開拓詩歌的表現(xiàn)領(lǐng)域,從題材內(nèi)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顯露了新的獨特風貌。繼四杰之后,陳子昂以鮮明的創(chuàng)造革新精神,掃蕩齊梁余風。他提倡"漢魏風骨",以復古為革新。所作《感遇詩》和邊塞詩,內(nèi)容豐富,剛健樸質(zhì),現(xiàn)實性很強,實踐了他的理論主張,開啟了一代新風。

        盛唐詩歌發(fā)展了各種體裁和形式,風格流派眾多,達到全面繁榮的高潮。除李白、杜甫外,出現(xiàn)了以寫山水田園閑適生活為主的山水田園詩人和以寫邊塞征戍生活為主的邊塞詩人。山水田園詩人如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等,語言清新洗煉,意境深幽秀麗。但思想內(nèi)容上帶有逃避現(xiàn)實的消極因素。邊塞詩人如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等,把邊塞的奇麗景色與建功立業(yè)的英雄壯志結(jié)合在一起,氣勢雄偉,情調(diào)悲壯,具有奇情異采的藝術(shù)魅力。

        李白是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熱愛祖國,同情勞動人民,蔑視權(quán)貴,追求自由,表現(xiàn)出對封建社會一切壓迫和羈束毫不調(diào)和的叛逆態(tài)度。詩作想象奇妙,熱烈奔放,色彩繽紛,飄逸不群,成為屈原之后浪漫主義詩歌的新的高峰。杜甫作為現(xiàn)實主義的"詩圣",關(guān)心人民的疾苦,關(guān)心祖國的命運,對人民無限同情,對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強烈憎恨。其詩作憂國憂民,沉郁頓挫,飽含愛國激情,具有高度的人民性。"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他們的詩歌對以后詩歌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中唐大歷前后,元結(jié)、顧況等人的詩,繼承了杜甫同情人民、批判現(xiàn)實的精神,詩風質(zhì)樸,詞意深摯。劉長卿、韋應物主要以山水詩見稱,風格含蓄溫和,清雅洗練,皆自成一家。當時影響較大的"大歷十才子",內(nèi)容浮淺,實際成就較差。貞元、元和年間,詩壇又出現(xiàn)大活躍的景象。白居易、元稹、張籍、王建等倡導"新樂府運動",繼承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而加以發(fā)展革新,以批判現(xiàn)實為主旨,寫下大量政治諷喻詩。

        其他詩人如韓愈、孟郊、柳宗元、劉禹錫、李賀等,在藝術(shù)上也有各自創(chuàng)造。其中韓孟一派努力探索詩歌的新形式、新風格,或氣象闊大,或思力深刻,或奇崛險怪,或筆力峭拔;有的有散文傾向,有的流于艱澀怪誕,對宋詩影響很大。賈島以"苦吟"著名,李賀則在語言形象上精思獨造,形成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在元白和韓孟兩派詩人之外,柳宗元的山水詩意境深沉,情致委婉。劉禹錫的《竹枝詞》富有民歌風味,開朗流暢,都有鮮明特色。

        晚唐五代詩感傷頹廢的情調(diào)和藻飾繁縟的風氣逐漸增濃。杜牧、李商隱的詩憂時憫亂,感嘆身世,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之感。他們的七律和七絕在藝術(shù)技巧上有獨特的貢獻。皮日休、杜荀鶴、陸龜蒙等人的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末的社會動亂和階級矛盾。五代詩壇冷落,是唐詩的尾聲。

        唐詩完成了中國古典詩歌各種形式的創(chuàng)造。古體詩的五言、七言、樂府歌行,近體詩的五律、七律、五絕、七絕、排律,無不齊備。這些形式,上承風騷,下啟詞曲,并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流傳最普遍,影響最深遠的詩體。唐詩的成就空前絕后,成為以后各代詩的榜樣。

        唐五代詞簡介

        詞是唐五代興起的一種配合音樂歌唱的新詩體,F(xiàn)傳最早的唐代民間詞是在敦煌發(fā)現(xiàn)的曲子詞。文人詞始于中唐,傳為李白所作的《菩薩蠻》、《憶秦娥》,張志和的《漁歌子》,韋應物的《調(diào)笑令》,白居易、劉禹錫的《憶江南》等,是較早的作品。初期文人詞題材較廣泛,形式較短小,一般都具有清新、明朗、活潑的特色。

        詞至晚唐,作者漸多,藝術(shù)上趨于成熟。以溫庭筠影響最大。溫詞題材偏于閨情,內(nèi)容嬌嬈柔弱,詞句過于雕琢。如《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等。五代時趙崇祚編《花間集》,以溫庭筠為首,西蜀詞人為主,內(nèi)容多閨情離愁,形式上追求藻飾。唯韋莊詞語言清麗,稍有內(nèi)容,如《思帝鄉(xiāng)·春日游,杏花吹滿頭》、《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等。另有牛希濟、李珣的詞,也給人以清新開朗的感受。

        五代時詞家集中在南唐首都金陵,重要作家有馮延巳、李璟和李煜。馮延巳留詞100多首,為唐五代詞人存詞最多者。多寫閑情、春愁,語言清新流轉(zhuǎn),繼承溫庭筠婉約詞風并有所發(fā)展,對宋代晏殊、歐陽修等人有很大影響。

        李璟遺詞四首,具有濃厚的感傷情調(diào)。李煜原為南唐國君,初期詞多寫宮廷豪華生活,降宋后所寫詞大多為家國之恨,感慨極深。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等,藝術(shù)上以白描取勝,語言明凈,意境優(yōu)美,以鮮明生動的形象言懷述志,抒寫特定的生活感受,一變花間詞人鏤金刻翠的詞風,對詞的創(chuàng)作積累了新經(jīng)驗,開拓了新境界,在詞的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全唐詩》卷五百九十八】相關(guān)文章:

      《全唐詩》卷一08-13

      《全唐詩》卷三08-13

      《全唐詩》卷四08-13

      《全唐詩》卷五08-13

      《全唐詩》卷六08-13

      《全唐詩》卷七08-13

      《全唐詩》卷八08-13

      《全唐詩》卷九08-13

      《全唐詩》卷一十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