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视频在线观看,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在线,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手机版,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 <sup id="fgl9g"></sup>
      <legend id="fgl9g"><abbr id="fgl9g"><thead id="fgl9g"></thead></abbr></legen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舟中敵國》典故

      時間:2021-04-18 10:02:20 語文百科 我要投稿

      《舟中敵國》典故

      《舟中敵國》典故1

        舟中敵國

        “舟中敵國”的意思是說,坐在同一條船上的人彼此之間都變成了仇敵。人們用“舟中敵國”告誡世人,不講德行仁義,就會導致眾叛親離。“舟中敵國”,也作“敵國同舟”。比喻即使是親近的人,也可能叛離。

        此典出自司馬遷的《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戰(zhàn)國時期,衛(wèi)國人吳起善于用兵。起初,他在魯國當將軍。后來,魯國國君有些不信任他。吳起聽說魏文侯比較賢明,就投奔了魏國。魏文侯死后,他的兒子魏武侯即位,吳起轉而侍奉魏武侯。有一次,魏武侯在黃河泛舟順流南下。走了一段路程以后,魏武侯回頭對吳起說:“美極了,我們的山河是多么雄偉而穩(wěn)固!這是我們魏國的寶貝呀!眳瞧鸹卮鹫f:“國家的穩(wěn)定在于德行如何,而不在于山川的險峻。舜時代,南方的部落有苗氏,雖然左靠洞庭湖,右有鄱陽湖的'險阻,地形易守難攻?墒,由于朝廷不修德政,不行仁義,結果還是被禹滅亡了。夏末代王夏桀統(tǒng)治的地方,左有黃河、濟水,右有泰山、華山,南臨伊闕山,北靠長達四十里、僅有三步寬的羊腸坂道。但由于夏桀為政不仁,雖然擁有險要的地勢,最后也被商湯放逐了。殷紂王的國家,左有孟門山,右有太行山,北有常山(恒山),南臨黃河。由于殷紂王不修德政,周武王還是將他殺掉了。由此看來,一個國家是否穩(wěn)定、昌盛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形是否險要。如果君王您不修德政,坐在這條船里的人也都會成為您的仇敵的!蔽何浜盥牶笳f:“你說得完全正確!庇谑侨蚊鼌瞧馂槲骱犹,吳起在魏國的聲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舟中敵國》典故2

        典源出處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魏)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顧而謂吳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起對曰:‘在德不在險!艟恍薜,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浜钤唬骸。’”《太平御覽》卷四一八引 《東觀漢記》 曰:“吳漢性忠厚……兵有不利,軍營不完,漢常獨繕檠其弓戟,閱其兵馬,激揚吏士。上時令人視吳公何為,還言方作戰(zhàn)功具,上常曰:‘吳公差強人意,隱若敵國!本砣鳌半[若一敵國矣!

        釋義用法

        吳起對魏武侯講,國君靠仁德不靠山川險要,如果不修德,連同船的人都會成為敵國。后以此典指眾叛親離; 也指競爭的對手; 亦形容乘船。

        用典形式

        【同舟雖敵】 清·黃遵憲:“久客暫歸增別苦,同舟雖敵亦情深!

        【同舟敵國】 清·黃遵憲:“昔日同舟多敵國,而今四海總比鄰!

        【敵國同舟】 清·黃遵憲:“敵國同舟今日事,太倉稊米自家身。”

        【敵國舟中】 唐·柳宗元:“羌胡 轂下一朝起,敵國舟中非所擬!

        【隱若一敵國】 宋·陸游:“后生可謂要有人,誰能隱若一敵國?”

      【《舟中敵國》典故】相關文章:

      舟中敵國的典故04-30

      舟中敵國的意思及成語解釋05-10

      舟中敵國的近義詞是什么11-30

      歷史典故關于子產(chǎn)放生的典故07-22

      歷史典故《賣狗嫁女的典故》07-22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成語典故素材12-24

      樂不思蜀的典故07-25

      蕭規(guī)曹隨的典故06-20

      得隴望蜀的典故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