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视频在线观看,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在线,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手机版,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 <sup id="fgl9g"></sup>
      <legend id="fgl9g"><abbr id="fgl9g"><thead id="fgl9g"></thead></abbr></legen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初中文言知識的大盤點

      時間:2021-05-12 15:49:46 語文百科 我要投稿

      關于初中文言知識的大盤點

        一、古今異義詞

      關于初中文言知識的大盤點

        我們把古義和今義不相同的詞叫古今異義詞。概括起來,古今異義主要有這樣幾種:1、詞義擴大,即今義大于古義。如“江”“河”二字,古代一般專指長江、黃河,現(xiàn)在除了指長江、黃河外,更多用于泛指,指一切江、河。2、詞義縮小,即今義小于古義。如“寡助之至,親戚畔之”中的“親戚”,古代除了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外,通指自己家庭中的成員,現(xiàn)代漢語中則不能用于自己家庭中的成員。3、詞義轉移,即一個詞由表示某事物變?yōu)楸硎玖硗獾氖挛。如“犧牲玉帛,弗敢加也”的“犧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牲畜,現(xiàn)在則表示為了正義的目的而舍棄自己的生命或利益。4、感情色彩發(fā)生變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的“卑鄙”,古代是中性詞,“卑”指地位低下,陸游詩“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卑”即此義,“鄙”指見識短淺;而現(xiàn)在則是個地道的貶義詞,用來形容人的行為品質惡劣。

        現(xiàn)代漢語中有些雙音節(jié)詞,在古代漢語中是由兩個單音節(jié)詞組成的短語,這類詞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別重視。如“無論”,現(xiàn)代漢語中是一個起關聯(lián)作用的連詞,而文言文里卻是兩個詞,如《桃花源記》中“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無論”就是兩個詞:無,不要;論,說。

        下面擇要列出課文中出現(xiàn)的一些古今異義詞。

        1、絕境 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無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

        2、交通 古義:交錯相通。 今義:主要用于稱各種運輸和郵電事業(yè)。

        例句: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桃花源記》)

        3、窮 古義:窮盡。 今義:經(jīng)濟貧困。

        例句: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

        4、鮮美 古義:鮮艷美麗。 今義: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桃花源記》)

        5、布衣 古義:平民。 今義: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出師表》)

        6、感激 古義:感動振奮。 今義:感謝。

        例句: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出師表》)

        7、痛恨 古義:痛心、遺憾。 今義:無比憎恨。

        例句: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

        8、可以 古義:可以憑借。 今義:對某事表贊同。

        例句:可以一戰(zhàn),戰(zhàn)則請從。(《曹劌論戰(zhàn)》)

        9、開張 古義:擴大。 今義:開業(yè)(多指商業(yè)部門)。

        例句: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10、涕 古義:淚。 今義:鼻涕。

        例句: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師表》)

        11、兵 古義:兵器。 今義: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師表》)

        12、獄 古義:案件。 今義:監(jiān)禁犯人的地方(監(jiān)獄)

        例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zhàn)》)

        13、池 古義:護城河。 今義: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孟子>二章》)

        14、居 古義:停留、過了。 今義:居住、住所。

        例句:居十日,扁鵲復見(《扁鵲見蔡桓公》)

        15、走 古義:“跑”的`意思。 今義:行走。

        例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

        16、湯 古義:熱水。 今義:菜或面做的稀狀食物。

        例句:及其日中如探湯(《兩小兒辯日》)

        17、去 古義:離開。 今義:到……去

        例句: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兩小兒辯日》)

        18、但 古義:只,只不過。 今義:轉折連詞。

        例句: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木蘭詩》)

        19、妻子 古義:妻子和兒女。 今義:專指男子的配偶。

        例句: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桃花源記》)

        20、其實 古義:它的果實,是兩個詞。 今義:表示所說的是實際情況。(承上文而含轉折),是一個詞。

        例句: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晏子故事兩篇》)

        21、文理 古義:文采和道理。 今義:文章內容方面和詞句方面的條理。

        例句: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傷仲永》)

        22、致詞 古義:對……說話。 今義:指在舉行某種儀式時說勉勵、感謝、祝賀、悼念等的話。

        例句:聽婦前致詞(《石壕吏》)

        23、再 古義:第二次。 今義:又一次。

        例句: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zhàn)》)

        24、何苦 古義:怕什么。 今義:不值得做。

        例句: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25、捐 古義:丟棄。 今義:獻出。

        例句:乃捐金于野。(《樂羊子妻》)

        26、烈士 古義:有雄心壯志的人。 今義:為正義事業(yè)而獻身的人。

        例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27、雖然 古義:兩個詞,“雖”即“雖然”,“然”即“如此”“這樣”。 今義:一個詞。

        例句: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唐雎不辱使命》)

        28、然而 古義:兩個詞!叭弧贝干衔乃f的情況,“而”表示轉折,等于說“如此(這樣),可是……”。 今義:是一個表示轉折的連詞。

        例句: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9、所以 古義:a、表示行為憑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據(jù),相當于“用來……的”,b、表示原因,相當于“……的原因”。 今義:是一個表示因果關系的連詞。

        例句: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公輸》)

        再如: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出師表》)

        30、學者 古義:兩個詞,求學的人。 今義:指在學術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例句: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學者邪?(《墨池記》)

        二、詞類活用

        在古代漢語里,某些詞,主要是實詞,可以按照一定的語言習慣靈活運用,在語句中臨時改變它的功能,即改變原來的詞性。如《狼》中“一狼洞其中”的“洞”本為名詞,表示“洞穴”,這里臨時改變了詞性,用作動詞作謂語,表示“打洞”;又如《陳涉世家》中“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中“堅”和“銳”本是形容詞,這里也臨時改變了詞性,充當名詞,作賓語,表示“堅固的鎧甲”和“銳利的武器”。這種現(xiàn)象就是詞類活用。古漢語詞類活用,常見的主要有:名詞活用為動詞,名詞作狀語,名詞、動詞、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動詞活用為名詞,形容詞活用為動詞或名詞,名詞、形容詞的意動用法,數(shù)詞活用為動詞,數(shù)詞的使動用法等等。

        (一)名詞活用為一般動詞

        名詞活用作一般動詞,在古代漢語中是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活用后的意義仍和這個名詞的意義密切相關,只是動詞化了。

        1、一狼洞其中(《狼》)洞:打洞。

        2、卒中往往語,皆指目陳勝(《陳涉世家》)目:用眼睛看

        3、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前:上前,靠前

        4、婦撫兒乳(《口技》)乳:喂奶

        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曹劌論戰(zhàn)》)福:賜福,保佑

        6、不能名其一處(《口技》)名:說出

        7、朝暉夕陰,氣象萬千(《岳陽樓記》)暉:陽光照耀

       。ǘ┬稳菰~用作動詞

        1、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多:長了很多

        2、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盡:吃盡,吃完

        3、復前行,欲窮其林(《桃花源記》)窮:走完

        4、香遠益清,亭亭凈植(《愛蓮說》)遠:遠播

        5、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出師表》)昭:顯示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威:威震、威懾

       。ㄈ┬稳菰~用作名詞

        1、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祎、董允等,此皆良實(《出師表》)良實:善良誠實的人。

        2、造化鐘神秀(《望岳》)神秀:“奇麗的景色”的意思。

       。ㄋ模﹦釉~活用為名詞

        動詞一般來說,其主要作用是充當謂語,但有時也出現(xiàn)在主語或賓語的位置上,表示與這個動詞的動作行為有關的人或事,這就是動詞活用為名詞了。

        1、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曹劌論戰(zhàn)》)伏:意思是“伏兵”。

        2、吾射不亦精乎(《賣油翁》)射:意為射箭的本領。

        3、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人(《捕蛇者說》)出、入:這里都活用作名詞,意為出產(chǎn)的東西、收入的錢財。

       。ㄎ澹┟~作狀語

        1、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處所,如:道遇水,定伯令鬼走。(《宋定伯捉鬼》)道:名詞用作狀語,意為在道上、在途中。

        2、表示動作行為的工具、手段或依據(jù),如: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船:用船;芜\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表示工具,意思是用箕畚裝運土石。失期,法皆斬(《陳涉世家》)法:表示行為的憑借,意思是依照法令、按照法律。石青糝之(《核舟記》)石青:用石青。

        3、表示動作行為的特征、狀態(tài),如: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狼》)犬:是用比喻的方法修飾動詞“坐”,表示狀態(tài),意思是像狗一樣地坐。

        4、時間名詞作狀詞,表示時間,如:日扳促永環(huán)謁于邑人(《傷仲永》)日:用在動詞前,有“天天”、“每天”的意思。

       。┦箘佑梅

        謂語動詞含有“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

        1、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題破山寺后禪院》)悅、空: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悅,使……空。

        2、無案牘之勞形(《陋室銘》)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

        3、忿恚尉,令辱之(《陳涉世家》)忿恚: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惱怒。

        4、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二章》苦:形容詞使動用法,使……苦惱。

       。ㄆ撸┮鈩佑梅

        謂語動詞含有“認為賓語怎么樣”或“把賓語當作什么”的意思。

        1、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賓客:名詞的意動用法,把……當賓客。

        2、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翁亭記》)樂:形容詞意動用法,以……為樂。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鄒忌諷齊王納諫》)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美。

      【關于初中文言知識的大盤點】相關文章:

      初中文言文《出師表》知識點03-19

      《愛蓮說》文言知識歸納大全04-11

      《琵琶行》文言知識整理03-23

      《氓》文言知識點總結03-30

      《逍遙游》文言知識梳理03-22

      《逍遙游》文言知識大全03-18

      盤點關于星星的謎語05-07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語04-14

      《寡人之于國也》文言知識大全03-27

      《報任安書》文言知識整理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