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四愁的成語典故
典源出處
《文選 ·張衡 〈四愁詩〉》:“張衡不樂久處機密,陽嘉中,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法度,又多豪右并兼之家。衡下車,治威嚴,能內(nèi)察屬縣,奸滑行巧劫,皆密知名,下吏收捕,盡服擒。諸豪俠游客,悉惶懼逃出境,郡中大治,爭訟息,獄無系囚。時天下漸弊,郁郁不得志,為四愁詩。屈原以美人為君子,以珍寶為仁義,以水深雪雰?yōu)樾∪,思以道術(shù)相報,貽于時君,而懼讒邪不得以通。其辭曰: 一思曰,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從之梁父艱。側(cè)身東望涕沾翰。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路遠莫致倚逍遙,何為懷憂心煩勞。二思曰,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從之湘水深。側(cè)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贈我金瑯玕,何以報之雙玉盤。路遠莫致倚惆悵,何為懷憂心煩傷。三思曰,我所思兮在漢陽,欲往從之隴阪長。側(cè)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贈我貂襜褕,何以報之明月珠。路遠莫致倚踟躕,何為懷憂心煩紆。四思曰,我所思兮在雁門,欲往從之雪紛紛。側(cè)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路遠莫致倚增嘆,何為懷憂心煩惋!
釋義用法
張衡字平子,是后漢時著名的.文學家和科學家,據(jù)四愁詩前他人所作的序,此詩是有感于當時政治弊端叢生,小人當?shù)溃粲舨坏弥径,詩中的“美人”、“珍寶”、“水深雪雰”等各有詠托寓意,抒發(fā)了他郁結(jié)的心情。后用為詠嘆憂愁郁悶,人不得志; 或懷念君子友人、彼此贈答的典故。
用典形式
【報珠】 唐·杜甫:“飲子頻通汗,懷君想報珠。”
【四愁人】 明·湯顯祖:“留連三語契,感發(fā)四愁人!
【四愁詩】 宋·李宗諤:“綺榭凝塵斷消息,抒情空擬四愁詩!
【吟青案】 宋·楊億:“離愁盡日吟青案,蠲渴何人寄紫梨。”
【青玉案】 唐·皮日休:“酬贈既無青玉案,纖華猶欠赤霜袍。”
【金錯贈】 清·王士禛:“翻憐金錯贈,十載托殷勤!
【寶刀贈】 唐·孫逖:“常聞寶刀贈,今日奉璚琚!
【張衡愁】 唐·李商隱:“張衡愁浩浩,沈約瘦愔愔。”
【繡段詒】 清·顧炎武:“器忝南金許,文承繡段詒!
【貂襜褕】 宋 ·陳與義:“執(zhí)此以贈君,意重貂襜褕。”
【遺四愁】 唐·獨孤及:“騁望傲千古,當歌遺四愁。”
【錯刀贈】 宋·范成大:“未報錯刀贈,驚傳丹旐回。”
【錦繡段】 唐·李白:“慚君錦繡段,贈我慰相思。”宋 ·黃庭堅:“未辱錦繡段,時蒙雙鯉魚!
【錦繡贈】 宋·黃庭堅:“雖非錦繡贈,欲報青玉案!
【酬錦繡】 宋·蘇轍:“玉案愧無酬錦繡,木瓜卻用報瓊瑰!
【平子四愁】 唐·崔峒:“平子四愁今莫比,休文八詠自同時!
【明珠青玉】 唐·韓愈:“明珠青玉不足報,贈子相好無時衰!
【金刀繡段】 宋·楊萬里:“安得玉案雙鳴珰,金刀繡段底物償!
【七字當瓊漿】 唐·張祜:“珍重六銖無可贈,空憑七字當瓊漿!
【報君無玉案】 唐·羅隱:“惆悵報君無玉案,水天東望一徘徊。”
【美人錯刀投】 清·龔自珍:“美人信有錯刀役,不負張衡詠四愁!
【珠璣兼繡段】 唐·羅隱:“珍重珠璣兼繡段,草玄堂下寄揚雄!
【愁心系平子】 明 ·陳子龍:“愁心獨系張平子,欲寄瑯圩奈遠何!
【錯刀留遠客】 唐·李商隱:“虛為錯刀留遠客,枉緣書札損文鱗!
【張衡四愁的成語典故】相關(guān)文章:
無愁天子的典故07-27
望帝愁魂的典故05-10
成語典故04-15
成語典故05-22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成語典故素材12-24
返老還童四字成語典故08-25
防微杜漸四字成語典故09-24
班門弄斧四字成語典故03-19
張衡發(fā)明地動儀的歷史典故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