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談高考作文匯總5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經(jīng)?吹阶魑牡纳碛鞍,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談高考作文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談高考作文 篇1
語文高考試卷的作文題,歷來備受關注。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一個熱點話題,人們對高考作文的關注已遠遠超過它作為一道題目應承載的分量,高考作文似乎已成為每一年度的社會道德觀、價值觀、文化觀等等的折射或引領。今年盡管我省首次自行命題,但高考作文命題有其穩(wěn)定性的特點,這幾年的高考作文命題就呈現(xiàn)出新的趨勢。
首先,選材逐年限制。今年的高考作文將會繼續(xù)堅持以“三自”(立意自定、文體自癬題目自擬)為特點的開放式話題作文,但從我們閱卷情況來看,有些考生對話題作文的“三自”特點理解很片面,以為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忽視了話題范圍和話題材料的限制,忽視了寫作內(nèi)容與話題的契合。
其次,立意逐年放開。高考作文命題限制立意的價值取向,已逐漸被證明是一種較大的缺憾,如“誠信”、“心靈的選擇”等話題,只能從正面立意,很難立足其他角度,這種所謂正統(tǒng)的立意取向,框定了寫作的主題,也束縛了考生的手腳。去年的話題,沒有預約的主題,考生不必為迎合某種主題而忍痛放棄自己的獨立思考,不同層次的考生能夠根據(jù)他們對話題的把握,可以正寫,可以反寫,也可以辨證地寫,寫出反映自己水平的文章,表現(xiàn)自己的認知判斷與價值判斷。
再次,更加注重思辨。去年的話題牽涉到“情與理”、“知與行”、“判斷和處理”的關系,對哲理性和思辨性的要求無疑更進了一步,需要考生扣裝感情親疏和對事物的認知”這樣一個辨證、動態(tài)、相互轉(zhuǎn)化的過程,客觀地公正地對待事物、認知事物?梢哉f,去年的高考作文題對我們的作文教學也是一個
提示:作文要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還要引導學生用辨證眼光去判斷、分析和思考社會生活中的人和事。
應該注意六大點
因此,對今年考生而言,有幾點是應該注意的:
思考社會生活
在感受生活的基礎上,對錯綜復雜的社會生活要進行認真地獨立地思考,不要滿足于現(xiàn)成的答案。拿到一個話題,要把問題再推進一步思考,然后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分析判斷,作出自己的回答,就容易在作文構思時獲得立意的深度和內(nèi)容的廣度,也就容易出彩。還須強調(diào)的一點是,關注社會問題并不等于追逐社會熱點,那種牽強附會地找高考試題與社會熱點之間直接聯(lián)系的做法,無疑是幼稚的。
加強審題訓練
對作文題目的含義和要求給以仔細的審辨,這是寫好每一篇考場作文的第一要著。幾年來的話題作文降低了審題的難度,使不少人產(chǎn)生了話題作文審題不必費多大勁的錯覺。例如,去年有一篇題目為“在汽車上”的考生作文,是一篇寫一個瘋女人在公交車上一段遭遇的微型小說,文筆流暢,形象豐滿,推理想象也有獨到之處,但我們的閱卷老師怎么也無法把這篇小說的立意與高考作文話題聯(lián)系起來,這就純屬拋開題目、另起爐灶之作!
汲取作文養(yǎng)料
在關注現(xiàn)實材料的同時,考生可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視線投向文學與歷史作品,大大添加羞澀的材料庫,并擴展自己的寫作思路。擁有相當文史知識又能有意識地將其運用到寫作中去的學生,絕不會再有心枯筆澀的感傷。近年來,一些考生從四大名著等作品中尋找創(chuàng)作靈感,或反彈琵琶,或舊說新解,像去年全國卷作文中出現(xiàn)的《寶釵鳴冤》、《孫臏訪談手記》等,都吸引了閱卷老師的眼光。
注重個性閱讀
考場作文,倘能讓你個性化閱讀的內(nèi)容為文章的主旨服務,你的文章就會別具一格,高人一等。20xx年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在于作者巧妙地向閱卷者展示了她深厚的古文功底和閱讀個性,據(jù)說她平時酷愛《三國演義》,很多章節(jié)能熟讀成誦。還有一位考生對音樂頗有研究,在考場上就借音樂表達獨特的人生感悟。很多同學的興趣可能在其他方面,如果作文時,能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或主旨的需要,恰如其分地融入你的個性化閱讀,展示你獨特的人生感悟,那你的作文該會具有怎樣的魅力!
展示自己亮點
閱卷老師找尋的是考生作文中難能可貴的“亮點”。亮點很多,意境深遠,構思精湛等等。在高三作文復習中,必須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個性特長:思維活躍的,使之工于構思;語言豐富的,使之精于表達;思想深刻的,使之開掘內(nèi)涵……對于普通學生來說,最適于發(fā)展的“亮點”是語言,高考作文閱卷,就十分重視考察語言功力。有的考生善用生動的詞語和靈活的句式,使人讀來眼睛一亮,這就是亮點,亮點多了,就容易獲得加分。
不過分追求形式
在近年來的高考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有些考生認為,在一個小時內(nèi)寫800字左右的考場作文中,最能引起閱卷老師注意而又比較容易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的就是在行文體式上做文章。所以,近年來考場刮起一股以文章樣式取勝之風,書信、日記、消息、通知、報告,乃至病歷、案卷等應用文體和童話、寓言、故事新編、科幻故事,乃至小品、相聲等樣式競相登常少數(shù)真寫得好的自然不會被埋沒,不少考生誤以為這樣可以換取高分數(shù),他們并不具備真正的寫作能力,一味在形式上追新獵奇,寫出來的東西很可能是非驢非馬、不倫不類,這正是語文學習中浮躁之風泛濫的一種表現(xiàn)。
談高考作文 篇2
高考第一科語文可以說一直是社會的焦點,也是公眾和輿論議論的中心。一方面是一般公眾對高中數(shù)理化多數(shù)都忘得差不多,難以判斷題出得如何,也無處下嘴議論,那些專業(yè)的門檻雖然并不很高,也曾經(jīng)學過,但還是很難跨過去。但大家都識字,都有文字的理解力,作文題人人都可以議論一番。另一方面當然作文和社會有聯(lián)系,題目容易讓人有所聯(lián)想,也可以借著作文題目澆自己的塊壘。所以關于作文題的各種議論最多。這當然是好事,讓眾人關注還是有好處的,因為語文水平提高被社會關心畢竟是積極的;但也會造成對出題方的壓力,往往會讓專業(yè)精神受到?jīng)_擊。
評判高考作文題的好壞,當然見仁見智。但有兩個標準還是有意義的,也需要社會有相對的共識:一是高考就是要考出學生適應不同大學學習的`不同水平,還是具有選拔性的考試,因此還是要有區(qū)分度,要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現(xiàn)場發(fā)揮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水平高的學生能夠有發(fā)揮的余地,可以一展其才華,水平低些的也能寫出自己的水平。這樣的題目既不能太難,太難了就都寫不好,大家一樣差;也不能太容易上手,大家平時在整個高中階段已經(jīng)經(jīng)過反復練習,也經(jīng)過了押題,很多范文都背得滾瓜爛熟,如果題目正中下懷,就容易大家都寫的一樣好,也難以看得出來高低。二是高考其實終究是看學生的語文水平是否適應大學學習的需要,看理解力、表達能力和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高低。不是看學生是否是有大作家、大社會評論家。有人說大作家來考不一定能考得高分,這也并不奇怪,因為大作家的想象力和表達力高則高矣,但卻未必能適應高考的需要。高考本來就不是為了發(fā)現(xiàn)文豪。豐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社會見解,當然極為重要,社會非常需要,但那其實有另外的空間來展現(xiàn),現(xiàn)在社會的出路也很多樣,不會被埋沒,但這些也難以在很短時間的的高考語文考試中充分展現(xiàn)也是不爭的事實。其實高考作文最終還是要受到自己的功能和性質(zhì)的要求的制約。
看今年高考九個作文題,其實很有趣。從總體上看,這些題目主題積極,社會意義都很正面,這些都會毋庸置疑的。相對看來,題目都相對較易入手,學生們都能有所發(fā)揮。而議論文為中心的態(tài)勢沒有改變,但近些年主流的高考題是以具體事件等為引子,引發(fā)議論的事件型作文。傳統(tǒng)的命題作文最近一些年已經(jīng)不再普遍,而今年可以說是傳統(tǒng)式的命題作文和事件型的平分秋色。傳統(tǒng)式的命題作文的復蘇還是值得注意的。我以為全國1卷《獎懲之后》和上海卷的《評價他人的生活》體現(xiàn)出高考題的特點比較充分。全國1卷用漫畫來表現(xiàn),學生發(fā)揮空間大,可寫的多,區(qū)分度高,容易考出水平,是題目中難得的。這個漫畫好就好在指向性在確定與不確定之間,看起來還是容易理解的,但真琢磨其意味,也并不容易。這就讓各種不同水準的學生都有發(fā)揮的空間,但水平如何,可以通過這個題目考出來。這題目也無從押題,只有靠考生平時的積累和整體的語文能力的積累。而考生領悟多少,能表達多少就真正能夠體現(xiàn)他的綜合的語文能力。上海的《評價他人的生活》看起來大家都能說一些,但真說得深入就要一定水平,但又不是太難,和當下學生們的生活經(jīng)驗也息息相關。對他人的評價會影響他人的生活,我們也都是他人的他人,這里其實有很廣闊的發(fā)揮的空間。
全國2卷《語文素養(yǎng)提升大家談》直接把現(xiàn)在語文教育的困擾交給學生思考,也會讓人押不著題,或者是高中老師訓練的盲點所在。但這個題似乎難度相對較高,這個問題社會公眾也有各種分歧的意見,專家們也正在不斷進行探討,要求中學生能夠給出很獨到的答案則相對不太可能。大家談也可能會流于泛泛而談,無論水平高低,都難以深入下去。全國3卷的小羽創(chuàng)業(yè)或浙江的虛擬現(xiàn)實都是熱門現(xiàn)實現(xiàn)象,其實比較容易切入寫,也會有所準備。前者是應和今天社會的“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后者是和今天最時髦的VR議題相連。這些題目考生都能順著路子發(fā)揮,不易跑題,也會寫出一些水準。
北京的兩個題目,第一個關于華陰老腔,涉及傳統(tǒng)文化議題,也是社會流行現(xiàn)象題。這類題,社會上人覺得很時尚,很切近社會,其實寫法也有一定的路子,并沒有超出社會流行見解的觀念。現(xiàn)在中學語文教學其實時尚性也并不弱,考生的一般知識面也并不太窄,這些題進入相對并不難。北京第二個題目《神奇的書簽》雖然題目比天津的相似題目要復雜些,但也并不難寫,基本思路其實和天津的《我的青春閱讀》相差不多。常有人以為中學語文教學還是死記硬背的一套,其實對中學語文教育隔膜,現(xiàn)在中學教學觀念和社會上一樣新,激勵學生創(chuàng)意,對現(xiàn)在社會上的流行議題,對媒體等都說的新觀念早就有反應,大都市學校如此,許多三四線好學校也如此。我有時倒覺得反而對語文基本功訓練有些欠缺,不扎.實。
江蘇的《話長話短》是傳統(tǒng)本分的議論文,雖然容易準備,但寫好也有點難度。其實這樣的傳統(tǒng)題目還是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因為準備這樣題目不容易,臨場發(fā)揮還是要見到功力水平。這樣的題也屬于見仁見智的。至于天津的《我的青春閱讀》或山東的備好的行囊,發(fā)揮空間很確定,思路也很清楚地限定在題目中,都相對容易寫,老師也容易在平常訓練中準備好了,也不容易看出學生水平。高考作文出題其實很不容易,要經(jīng)過學生的檢驗,也要社會的檢驗,在這些復雜的要求中尋求多方平衡其實是重要的。
談高考作文 篇3
“與你為鄰”這個題目看著比較虛,但給考生留下的想象空間很大。
它這里實際上講到的也是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人在社會中他不是一個孤立的人,他處在人群中,他處在社會里。任何一個人,必然是和他人或事會發(fā)生聯(lián)系的。在這種情況下,就要學會“與人為鄰”,換句話說就是要學會“與你為鄰”。這里的“你”,它可能是一個具像的實實在在的東西,也可能就是一個想法、一個理想。我是和理想為鄰的,我是和正義為鄰的,我是和尊重為鄰的,我也可能是和張三、李四這樣具體的人為鄰的。甚至可以說我是和全球其他的民族、其他的國家為鄰的等等。因為這個“鄰”不是一個具體的東西,它可能是一個具體的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單位、一個個人。這是實的。虛的,比如說是一種主義、一種信仰、一種理想、一種信念、一種關系、一種意識等等。
所以,我才說這個題目看起來出的很虛,但是可以討論的空間是比較大。它實際上是在考察你的想象力。你在和不同的“鄰”相處的時候,你要把握什么樣的原則。想象的空間很大。比如一生中,以正義為鄰,以勇敢為鄰,以真誠為鄰,走完自己的人生。你和正義為鄰,你也是一個正義的人;你和真誠為鄰,你就是一個真誠的人。
談高考作文 篇4
客觀事物是曲折復雜的,對曲折復雜的客觀事物進行全面、正確的認識,并且以文章的形式把它恰當?shù)胤从吵鰜,不可能是一揮而就的,必須經(jīng)過反復研究,不斷地修改,才能臻于完美。修改是對人們思維不周密的一種必要的彌補。古今中外無數(shù)成功的事例無不證明了修改在文章寫作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古人講“善作不如善改”,“文章不厭百回改”,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然而,高考作文的具體情況決定了我們既不可能如魯迅所言,文章寫成后“擱它幾天,然后再來復看,刪去若干,改換幾句”。更不可能像曹雪芹那樣,“披閱十載,增刪五次”。高考是限時作文,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冷處理”,沒有推倒重來的可能性,甚至連最后重新謄抄的時間都沒有。那么高考作文是否就不存在修改的問題了呢?回答是否定的。那么,怎樣過好高考作文修改關呢?針對高考作文的具體特點,我認為在以下三個階段上下功夫。
一、 成文前的修改。
修改往往被認為是初稿完成后才開始的,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修改工作是貫穿在寫作過程始終的。動筆前構思時對提煉主題、選擇材料、布局謀篇等推敲的過程,都帶有修改的性質(zhì)。成文前注重構思的修改,可避免文章寫到一半甚至寫成后動大手術,這是考試作文的大忌。變“治療”為“預防”,這不失為事半功倍的一種好方法。
就構思而言,此時的修改是對思維的修正。不論作文題目類型如何,接觸到話題第一步工作便是審題、構思,許多考生對這步工作往往是不重視的。事先沒有成竹在胸,匆匆落筆,行文時只能是“腳踩西瓜皮”,無形中加大了成文后修改的難度,而且時間上不允許。構思的工作就像是在腦海中繪就一幅“草圖”,既然是“草圖”必定是粗糙、不完善的,因而就有修改的必要,對它的修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保Τ鲱}者的意圖,根據(jù)命題者規(guī)定的話題來確定自己的文章的主題。把自己認為最有必要寫的內(nèi)容限定在某一點上,其它的意思都不必談。那么這個被限定的意思就形成了主題。然后用一句話把主題用文字的形式固定下來,使自己形成一個十分明確的觀點,反復修改這一主旨句或中心論點句,直至認為最能體現(xiàn)題目要求,使之成為統(tǒng)攝全文的“魂”。這樣動筆時就不致出現(xiàn)主題模糊和離題或扣題不緊的毛病。
。玻黝}確定后,許多材料會在腦海中浮現(xiàn),對材料進行取舍,首先要求作者有“對象感”,要確定文章的假定讀者對象,從特定的讀者對象出發(fā)來考慮材料的取舍、斟酌用語的得體,例如同樣是寫一封信,寫給母親的信和寫給朋友的就應該有很大的差別的;其次要選擇令讀者信服的、對主題最有支持力的材料,否則,哪怕手頭的材料再新,再感人,也只能忍痛割愛。
。常畯牧硪粋角度來說,高考的作文的真正讀者(可能是唯一的讀者)就是閱卷老師,揣摩閱卷老師的心理也是十分重要的,雖然不可能投其所好,但至少不能把對老師大不敬的“另類”語言視作“創(chuàng)新”,也要盡可能避免對一些敏感話題作出偏激的議論。
。矗帉懱峋V。這是用文字固定思維的過程,它會使我們考慮問題更加周密,思維更有條理,便于總體把握主題,不致偏離方向。“磨刀不誤砍柴工”,許多同學卻不習慣這樣做,邊寫邊想,難免造成文筆散漫、結(jié)構混亂。對提綱的修改要求使材料的排列既能合乎客觀事物的條理、人們思維的條理,又能引起人們的興趣,而且要能突出地表現(xiàn)主題。如果不下一番功夫修改調(diào)整,是很難達到這一要求的。
二、成文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修改。
有了精密周到的構思,又列出了詳盡的提綱,按理可以洋洋灑灑下筆如有神了,但高考這樣特殊的作文環(huán)境,什么樣的問題都可能出現(xiàn)。文章寫了一半,卻發(fā)現(xiàn)偏離了主題,怎么辦?推倒重來是不可能了,這時修改就體現(xiàn)在將錯就錯,大錯化小,小錯化了,要善于對已成的文字加以利用、挖掘,化“腐朽”為“神奇”,這是高考作文修改的技巧,也是文章修改的藝術,具體可采用:
1.糾偏歸正法:如果考生在寫作過半時,發(fā)現(xiàn)思路不清,沒有始終以主題思想來統(tǒng)一材料,甚至偏離了主題,那么這時首先要做的是停下筆,理清思路。在保留現(xiàn)有文字的前提下,從已使用的材料中發(fā)掘與主題的聯(lián)系,在原文中加入幾句點題之筆,當然要力求銜接自然,切忌生硬粘貼。并盡量在后半篇中增補一些能表現(xiàn)主題的典型材料。用篇尾的強調(diào)主題思想的語句來扣題,人為地把“迷途的馬車”拉回“正途”。
2.以偏為正法:相比前面的方法,以偏為正法更主動,沒有斧鑿的痕跡。所謂以偏為正,即將錯就錯。既然主題轉(zhuǎn)了,那么順其自然,從已成的文章中重新立意,變換主題,快速調(diào)整思路,另辟蹊徑。同一個題目、同一個材料,往往有不同的角度,換一個角度或許會令人耳目一新,使文章頓然生色,在近年高考以話題作文為主要考查方式的情況下,這種方法尤為適用。
三、成文后的修改。
文章寫成后,很多同學以為大功告成,為了保持文面的整潔,不敢輕易動筆修改。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文面是形式,形式必須在內(nèi)容正確的前提下才顯得重要。所以,修改文章,使之主題鮮明、材料充分、文句順暢,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步。只是在這種情況下,修改應是多就少改,盡量使已有的文字發(fā)揮最大的作用。我們可以采用:
1.從已成文章的材料中發(fā)掘、概括主題,并用議論性的語言、抒情的文字來升華主題,點明題意,甚至可以 發(fā)掘新意,使普通文章升格。
。玻畷鴮懻_,文從句順,是寫作的最基本的要求,力爭消滅文中的錯別字和病句,是文章寫成之后修改的重要組成部分,邊默讀邊改,用語感來彌補閱讀自己文章時所容易形成的心理定勢,及時發(fā)現(xiàn)毛病,修改毛病。
。常畼它c符號的正確使用、文章格式的規(guī)范是高考作文評分的一個方面,有些同學作文不注意使用標點,通篇都是小圓點,句逗不分。通過最后的修改,規(guī)范標點,調(diào)整格式,不失為亡羊補牢之舉。
。矗晌闹蟮男薷模瑤碜畲蟮母弊饔镁褪瞧茐牧宋拿娴恼麧,這樣,使用規(guī)范的修改符號就顯得尤為重要。修改符號寫得合乎習慣、清楚、美觀,既便于閱卷老師理解你的修改意圖,同時也避免了隨意刪改帶來的文面凌亂、不整潔的毛病。
總之,高考作文的修改要本著變“治療”為“預防”,化“腐朽”為“神奇”的原則,下筆前重構思修正,行文時及時補救,成文后多就少改,以期花最少的時間,取得最大的成效。
談高考作文 篇5
兩位老師的觀點都很新穎,也談得很有道理,確實切中了目前高考作文中一些問題的要害。但我認為,高考作文自有其特殊性,我們應該從高考的角度來認識高考作文,而不能以自由的生活作文的眼光來看待高考作文。在此,我也想談談我對高考作文的一些思考和認識,以就正于大方之家。
高考作文與科舉取士
談到高考作文,很容易讓人想到古代的科舉取士。中國古代的科舉取士基本采用的是一文定終身。關于這種形式的好壞,在語文界一直有爭論。有人認為這種形式好,能比較全面地檢測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有人認為因為存在著評分上的不公正性,不宜過多地夸大作文的選拔功能。到現(xiàn)在呢,又衍生成高考語文試卷中究竟該不該加大作文分數(shù),更有甚者甚至引發(fā)了高考語文試卷中還要不要作文題的爭論!冬F(xiàn)代社會需要這樣的高考寫作嗎》一文中就說到:“為什么不少發(fā)達國家因為(作文)缺少客觀性的評價而不考作文,為什么我們的近鄰——有濃郁中國文化底色的日本,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考場作文并不給予評分,在同等情況下翻出來以供參考,這恐怕是工業(yè)社會對寫作內(nèi)容、方式、數(shù)量的要求與農(nóng)耕時代的要求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有關吧,老師筆記《漫談高考作文》!蔽艺J為,也不應該把高考作文一棍子打死,在中國目前的國情之下,取消高考語文試卷中的作文的做法是不現(xiàn)實的。高考作文自有其選拔功能,我們就拿走向極端的古代科舉“一文定終身”來說,它不也選拔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人才嗎?中國古代出名的文人里,多數(shù)還是通過這條路走出來的,你敢說他們就不是人才嗎?當然,你完全可以說,是人才,無論采用哪種選拔方式都可以脫穎而出,既然這樣,我們還要現(xiàn)在的高考干嗎?我并不是替科舉取士辯護,我們現(xiàn)在的高考也并非科舉取士,我也并不是說現(xiàn)在的高考就沒有問題,包括高考作文我也認為應該改革,只是作文,至少在目前,還自有其選拔功能,不宜完全否定。
客觀辯證看待目前高考作文
應該說,恢復高考以來近三十年的高考作文走過了一條不斷探索、不斷更新、不斷嘗試的道路。命題作文、材料作文、話題作文各領風騷好幾年,發(fā)展到現(xiàn)在,應該說呈現(xiàn)出來的是百花齊放的局面。我認為,出題人也算絞盡了腦汁,每年出完題以后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批評和指責。而社會呢,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待,因為只有批評和指責才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水平——我沒有人云亦云,我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當然,我也并不認為高考作文題不可以批評和指責,我只是想說,不要動不動就采用全盤否定的手法,高考出題人對自己出的題還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自有他們的想法。
我認為,目前高考作文的癥結(jié)還主要表現(xiàn)在命題的傾向性上,它直接剝奪了學生思維的權利。無論是材料作文還是話題作文,在作文題的原材料部分,幾乎都有“明顯”的審題傾向性,這很不利于考查學生的思維水平。這也許才是造成《高考作文:你要把我們帶到哪里去》一文中所說的“語言華麗、內(nèi)容空洞的文章得高分”、“借歷史故事說事的文章得高分”、“玩弄技巧、胡編亂造的文章得高分”的根本原因。因為學生根本就不再需要花太多的工夫去審題立意(材料里面已經(jīng)明確地告訴我們應該往哪方面寫作),只需要“玩弄”點小技巧就可以輕松地得高分,他為什么不這么去做呢?可以這樣說,目前絕大多數(shù)的高考作文題都在漠視對學生思維的考查,富有思辨、爭論價值的作文題如鳳毛麟角,學生只需要用一些小技巧、小花樣,堆砌點歷史的或現(xiàn)實的材料,去闡發(fā)一通出題人已然給出的思想,就可以贏得高分。這當然直接違背了作文考查的初衷。
【實用的談高考作文匯總5篇】相關文章:
2.高考作文期待
3.談
4.談
5.高考作文排比開頭
6.高考作文我期待
7.姐姐的高考作文
8.談意氣
9.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