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一得三如何造句
【釋義】“問一得三”比喻問的少,得的多。
【出處】此典出自《論語·季氏》:“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贝呵飼r,孔子有個兒子叫孔鯉,字伯魚。
當時,在孔子的學生中,有些人認為孔子在教學上不一定會把全部知識都傳授給學生,還有人認為孔子對自己的兒子可能教的更多一些。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陳亢問伯魚:“您在老師那里聽到過什么特別的教導嗎?”伯魚回答說:“沒有。
有一天,他一個人站在那里,我快步經過庭院。
他問我:‘學過《詩》嗎?’我說:‘沒有。
他說:‘不學《詩》,(在官場中)就不會說話。
于是我回去就學《詩》。
又有一天,他又是一個人站在那里,我從他面前快步經過庭院。
他問我:‘學過《禮》嗎?’我說:‘沒有。
他說:‘不學《禮》,(在官場中)就站不住腳。
我回去后就學《禮》。
我只知道這兩件事。
陳亢聽了孔鯉的回答,心里十分歡喜。
他說:“我提一個問題,得到了三個收獲:了解到學《詩》的道理;了解到學《禮》的道理;又了解到君子不偏向自己的兒子。
【問一得三如何造句】相關文章:
問一得三05-26
刨根問底的造句01-17
明知故問造句09-10
三春如何造句05-08
三節(jié)如何造句05-22
問字如何組詞01-17
明知故問怎么造句11-26
用明知故問造句02-02
刨根問底的近義詞及造句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