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副使失物文言文翻譯
在我們上學期間,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離、行文簡練。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看懂文言文發(fā)愁,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副使失物文言文翻譯,歡迎閱讀與收藏。
副使失物文言文翻譯
原文
李士衡為館職,使高麗,一武人為副,與之俱使高麗。高麗禮幣贈遺之物,士衡皆不關意,一切委于副使。時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縑帛藉船底,然后實己物以避漏濕。至海中,遇大風,船欲傾覆,舟人大號,請盡棄所載,不爾,船覆必難免傾覆。副使倉皇,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揀擇,約投及半,風息船定,既而,點檢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無所失。
字詞解釋
李士衡:北宋人,當時在昭文館為官。
使:出使、以使者身份
為:擔任
俱:一起
高麗:古國名,位于今朝鮮半島。
關意:關注在意。
委:委托
疏漏:船底板有隙縫漏水。
欲:將要。
縑帛(jianbó):絲織品、綢緞。這里泛指所得的禮物。
藉:墊在下面的東西。
爾:語氣詞
悉:全,都
實:填放。
息:休止。
暇:空暇
號:大聲喊叫;呼喊。
揀擇:挑選,選擇
以:用,把[1] 。
皆:全,都
譯文
選自《夢溪筆談》翻譯
李士衡在京朝昭文館任編校書籍職務期間,出使高麗,一名武官做他的副使,與他一起出使高麗。對高麗作為禮品贈送的財物,李士衡都不關注和在意,一切都委托給副使去處理。當時,船底破漏,裝船時,這個副使把李士衡所得的細絹及其它絲織品墊在船底,這樣以后才把自己所得東西放在上邊,以避免漏落或浸濕。航行到海當中時,遇到了大風,船將要傾覆,船工們非?只,請求把所裝載的東西全丟棄到海里去,不這樣,(由于船太重)必定難以免禍。副使在匆忙慌張間,把船里的東西全部投到海里去,更沒有時間去揀擇,大約投到一半的時候,風停了,船也平定了。過了一會點數(shù)、檢查所投的東西,都是這個副使的東西。而李士衡所得的東西,由于在船底就一無所失。
所示道理
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通過對比,表現(xiàn)了武人的自私,并以事情的結局,來勸誡世人:損人利己的行為和思想是不可以的,否則只會自食其果。
作者簡介
沈括,字存中,錢塘人,北宋著名科學家、政治家。他出身于官宦之家,仁宗嘉佑年間中進士,任揚州司理參軍。后又被推薦到京師昭文館,負責編校書籍。神宗時,他積極參與王安石變法,多次被委以重任,曾提舉司天監(jiān),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等,亦曾出使遼國,談判邊界劃分問題。后知延州,因他人兵敗受牽連,坐貶。晚年居潤州,筑夢溪園閑居。這期間,據(jù)其科學實踐與平生見聞,著成《夢溪筆談》。
《夢溪筆談》包括《筆談》、《補筆談》、《續(xù)筆談》三部分!豆P談》二十六卷,分為十七門,依次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shù)、人事、官政、機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藥議”!堆a筆談》三卷,包括上述內容中十一門!独m(xù)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六百零九條(不同版本稍有出入),內容涉及天文、歷法、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農(nóng)業(yè)、水利、建筑、醫(yī)藥、歷史、文學、藝術、人事、軍事、法律等諸多領域。在這些條目中,屬于人文科學例如人類學、考古學、語言學、音樂等方面的,約占全部條目的18%;屬于自然科學方面的,約占總數(shù)的36%,其余的則為人事資料、軍事、法律及雜聞軼事等約占全書的46%。
就性質而言,《夢溪筆談》屬于筆記類。從內容上說,它以多于三分之一的篇幅記述并闡發(fā)自然科學知識,這在筆記類著述中是少見的。因為沈括本人具有很高的科學素養(yǎng),他所記述的科技知識,也就具有極高價值,基本上反映了北宋的科學發(fā)展水平和他自己的研究心得,因而被現(xiàn)代人譽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
例如,《夢溪筆談-卷十八-技藝》正確而詳細記載了“布衣畢升”發(fā)明的泥活字印刷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關于活字印刷的可靠史料,深受國際文化史界重視。此外,北宋其他一些重大科技發(fā)明和科技人物,也賴本書之記載而得以傳世。如記載喻皓《木經(jīng)》及其建筑成就、水工高超的三節(jié)合龍巧封龍門的堵缺方法、淮南布衣衛(wèi)樸的精通歷法、登州人孫思恭釋虹及陸龍卷、河北“團鋼”“灌鋼”技術,羌人冷作冶煉中對“瘊子”的應用、“浸銅”的生產(chǎn)等,均屬科技史上珍貴史料。 《夢溪筆談》上述對北宋科技成就的記述,已足以使其名垂青史。非但如此,該書還記錄了沈括自己的許多創(chuàng)見,這進一步推進了北宋的科學發(fā)展。
例如:
在天文學方面,《夢溪筆談》闡釋了沈括自己對渾儀、漏刻、圭表等天文儀器研制方面的許多創(chuàng)見,記述了他的“日有盈縮”這一重要發(fā)現(xiàn)以及他關于實行陽歷“十二氣歷”的建議。書中還準確描述了五星運行軌跡,計算出月道與黃道交角每月后退度數(shù)更為精確的數(shù)值,正確說明月亮的盈虧生光現(xiàn)象,發(fā)明準確測定極星位置的方法,詳細記錄并描述隕石特征及隕落過程,指出了鐵隕石的存在,等等。這些均系天文學史上值得一提的重要成就。
在物理學方面,《夢溪筆談》記述了算家所謂的“格術”,沈括以之解釋小孔和凹面鏡成像,開辟了“格術光學”這一光學新領域。沈括對透光鏡的研究,思考縝密,多有可采之處。另外,沈括還討論了指南針的不同安裝方法,記錄了“以磁石磨針鋒”的指南針人工磁化方法及指南針“常微偏東,不全南也”的現(xiàn)象(卷二十四),從而肯定了地磁偏角的存在。在聲學方面,《夢溪筆談》記述的沈括在琴弦上貼小紙人,以驗證聲音共振現(xiàn)象的發(fā)明,比歐洲類似的發(fā)明要早約七百年。
在數(shù)學上,《夢溪筆談》討論了垛積問題,建立了隙積術,其實質是解決了高階等差級數(shù)的求和問題。書中還探討了會圓術,沈括從計算田畝出發(fā),考察了圓弓形中弧、弦和矢之間的關系,得出了新的弓形面積的近似公式。隙積術和會圓術的建立,為中國古代數(shù)學的發(fā)展開辟了新的方向。
在地質地理方面,《夢溪筆談》記述了沈括對浙江雁蕩山、陜北黃土高原地貌地質的考察,明確提出了流水侵蝕作用說。該書還通過對化石的討論來論證古今氣候變化,對礦石資源亦有涉及,指出江西鉛山山澗水中有膽礬,可以煉銅;發(fā)現(xiàn)陜北的石油可以用于照明和制墨(卷二十四)。在地圖制作方面,記述了沈括以熔蠟和木屑制作立體地圖的發(fā)明,這一發(fā)明早于歐洲約七百余年。書中對地圖制做中州縣相對方位的描述,由傳統(tǒng)8個方位增至24個方位,同時特別重視對兩地間直線距離——“鳥飛之數(shù)”的測量,使州縣相對位置更為可靠。
在生物醫(yī)學方面,《夢溪筆談》也多有記述,且大都觀察準確,記錄翔實,能夠從實際出發(fā),辨別真?zhèn),補正古書之不足。
此外,《夢溪筆談》還以大量篇幅記述了當時的政治、軍事、法律、人事以及一些傳聞軼事、藝文掌故等。對賦役擾民、西北與北方軍事利弊及典禮禮儀和古代音樂演進,均有翔實記載。該書對于研究北宋社會、政治、科技、經(jīng)濟諸方面有重要參考價值。
《夢溪筆談》對沈括的治學思想和方法也多有反映,是研究沈括科學思想的主要參考材料。
對夢溪筆談的關注:
《夢溪筆談》問世后,受到學界重視,不久即被刊刻印行。此書現(xiàn)知最早有南宋乾道二年本,今僅存元、明覆刻乾道本。通行的正、補、續(xù)三編本首出《稗!。1956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了胡道靜的《夢溪筆談校證》,考據(jù)精詳。1957年,中華書局又出版了胡道靜的《新校正夢溪筆談》,很便于閱讀!秹粝P談》在國外也很有影響,早在19世紀,它就因為其活字印刷術的記載而聞名于世。本世紀以來,法、德、英、美、意等國都有人對《夢溪筆談》進行系統(tǒng)而又深入的研究,并向社會公眾加以介紹。我們的近鄰日本,早在19世紀中期,就用活字版排印了沈括的這部名著,是世界上最早用活字版排印《夢溪筆談》的國家。從1978年起,日本又分三冊陸續(xù)出版了《夢溪筆談》的日文譯本。這些情況表明,《夢溪筆談》不愧為一本有國際影響的中國古代科技典籍。
《夢溪筆談》宋本今已不存。此本據(jù)南宋乾道本重刊,尚可窺宋本舊貌,亦為現(xiàn)存最早版本。書為蝴蝶裝,開本宏朗,版心極小,刻印精致,書品佳妙,在元代刻本中獨具特色。元明時期秘藏宮廷,書中鈐有“東宮書府”、“文淵閣”等印。以后流入民間,為藏書家陳澄中所得。1965年,在周恩來總理關懷下,這部稀世珍本由香港購回。
【副使失物文言文翻譯】相關文章:
副使貪財文言文翻譯04-01
文言文翻譯01-13
文言文的翻譯12-28
文言文翻譯03-31
文言文翻譯文言文03-31
鄭人買履文言文翻譯11-28
刻舟求劍文言文翻譯11-28
南轅北轍文言文翻譯11-28
于園文言文翻譯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