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视频在线观看,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在线,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手机版,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 <sup id="fgl9g"></sup>
      <legend id="fgl9g"><abbr id="fgl9g"><thead id="fgl9g"></thead></abbr></legen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文言文閱讀知識

      時間:2025-05-16 17:01:11 文言文名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文言文閱讀必備知識推薦

        上學的時候,大家一定都接觸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語言,而不是日常語言寫的文章。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文言文閱讀必備知識推薦,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言文閱讀必備知識推薦

        文言文閱讀知識 1

        1、 值: 遇到、 正好、 價值

        2、去:離開、距離、除去

        3、引:牽,拉、伸長

        4、執(zhí):拿著、掌管、固執(zhí)

        5、走:跑

        6、益:好處、更加、增加

        7、是:這、判斷動詞、正確

        8、若:如果、好像、你

        9、悉:全、都

        10、佯:假裝

        11、徐:慢慢地

        12、頷:下巴、點頭

        13、嘗:曾經

        14、危:高、危險、端正

        15、舉:選拔、全、發(fā)動

        16、居:停留、處在、居住

        17、比:等到、靠近

        18、鮮:少,鮮艷

        19、諸:幾個、兼詞

        20、向:從前、先前

        21、 已: 停止、 罷了、 通“以”

        22、訖:完結

        23、并:一起

        24、予:給予、我

        25、負:背、違背、憑借

        26、莫:沒有、不要

        27、再:兩次,第二次

        28、但:只是

        29、孰:誰、哪個、通“熟”

        30、蓋:大概是、原來是

        31、田:田地、通“畋”打獵、通“佃”耕種

        32、顧:看、回頭看、拜訪、難道

        33、齋:屋舍、祭祀前清心潔身、素食

        34、子:子女、對人尊稱、你

        35、 聞: 聽說 (使、 聽到) 、聽聞、用鼻子嗅味道

        36、既:已經(之后)、既然、既、、又

        37、謝:道歉、推辭、凋謝、感激

        38、固:原來、堅決、鞏固、頑固、固守、固然

        39、亡:逃跑、丟失、滅亡、死亡、通“無“,沒有

        40、及:到、等到、趕得上、以及

        41、就:靠近,接近、欣賞、完成、從事

        42、許:答應,贊同、地方、擬生詞、表約數,相當于來

        43、具:器具、具有、準備、通“俱”全、都;詳細

        44、胡:古代少數民族通稱、為什么

        45、徒:光,空、白白地、只是

        46、方:剛好、正好;才、當、、的時候、方圓、方正

        47、善:好、好處、擅長、善于

        48、 賈: 商人、 買賣、 通“價”價值

        49、直:與“豎”相對、只、僅僅,一直、通“值”價值

        50、因:于是、就,憑借、順著、按照、因為、通過

        51、竟日:一整天

        52、市:集市、買

        53、戚然:悲傷的樣子

        54、明年:第二年

        55、次第:依次

        56、誠:如果、確實

        57、遂:于是,就、終于

        58、中道:半路上

        59、謁:拜訪

        60、書:寫、信、字條

        61、逮:到、捉拿

        62、未嘗:不曾

        63、地方:土地方圓

        64、俟:等待

        65、少時:年輕時

        66、妻子:妻子兒女

        67、加冠:男子成年

        68、厭:滿足、厭惡

        69、身=躬:親自

        70、王:君王、稱王

        71、語:話,談論、告訴

        72、遺:留下來的`,給予

        73、矢:箭頭

        74、豈:難道(是否、何況)

        75、事:侍奉

        76、特:只是

        77、自:從(在)、如果

        78、肖:相似、像

        79、易:交換、改變,容易

        80、譬:譬喻、打比方

        81、 見: 看見, 通 “現” “被”

        82、習:復習、溫習

        83、堪:忍受

        84、肆:放縱、陳列、店鋪

        85、除=拜:任命官職;除去

        86、適:到、往,剛才、正好

        87、由是=以是=:因此、通過這種

        88、 奚為: 什么, 怎么樣

        89、白:白色、空的、陳訴、說;明白

        90、使:出使、使者、派遣、假使

        91、 熙: 光明, 興盛, 通“嬉”嬉戲,開玩笑

        92、遽:就、立刻、馬上、急忙

        93、會:適逢、正趕上、相會、聚會,一定

        94、駑:劣馬(比喻才能平庸、愚笨)

        95、 明: 明亮、 明白、 次 (年、月)

        96、素:白色的、為加裝飾的、向來

        97、以為:認為、把、、當作

        98、雖然:即使這樣、雖然這樣

        99、可以:可以、、把(憑借)、能夠

        100、諫:含蓄規(guī)勸君主或長輩,進諫

        文言文閱讀知識 2

        說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之、其、而、以、于、乃、雖、為、者、且、則、乎、然、與)在文章中的含義和用法。

        3、理解并翻譯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歸納文章內容要點。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達的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

        6、對文章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體會和見解

        解析:

        1.文言詩文背誦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寫文言詩文語句,不僅要連貫前后語句,默寫時還應一字不錯。默寫一般4句詩、2句文,特別注意背誦篇目中的名句。記住并糾正自己以前默寫中的錯別字。

        2.古詩理解鑒賞要重點關注各冊教材中以講讀篇目出現的古詩詞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學常識的積累,特別是教材中的注釋;要對《篇目點擊》中的賞析指導和練習相當了解,對詩句的理解、詩詞主要內容和寫作意圖、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準確。

        3.對一些名家名篇,還應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時代和篇名。

        4.掌握常見文言實詞的含義和6個虛詞的用法。一般為古漢語的特殊用法為:一詞多義、通假、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因此對課文中的這類詞要特別重視,必須理解掌握《篇目點擊》中收入的150個實詞和6個虛詞的用法,特別是教材中出現的義項。

        5.在句子翻譯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識。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語賓語加上;如判斷句、倒裝句(賓語前置、狀語后置)、被動句、反問句等。在翻譯時要落實關鍵實詞的含義和虛詞的用法,翻譯句子的語氣句式必須與原句保持一致。

        6.在課外文言文的閱讀上,遇見不會的詞或者一下沒想起的詞大可不必緊張,聯系上下文,結合故事(文章)的情節(jié),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詞帶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記翻譯不可脫離文章。如果選文下有注釋,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釋的提示作用。

        7.在課內語段閱讀上要注重選文主要內容的歸納概括,如果在自己掌控的范圍內,當然可以憑答題;若自己不到位或不清,則要仔細閱讀選文收集處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簡要的表述。在課外文言文閱讀上,要注意文章蘊含的道理體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歸納提煉。

        常見考法

        從考查形式上看,以單篇閱讀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與文段、文段與詩詞的比較閱讀或鏈接閱讀。選文采取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的。從近幾年考題看,課內文章入選率較高的有《鄒忌諷齊王納諫》《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等名篇。

        課標對文言文閱讀提出的要求是:“閱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敝锌嘉难晕拈喿x材料的選取必須是“淺易”的,對“淺易”的理解應當是:文中多數字詞屬于常見的實詞和虛詞,即使有少數生僻字詞,或選文中出現不常見的典故,也會安排注釋以降低難度,讓考生在初中文言文的基礎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題型分析及解題方略:

        文言散文的考查,常見的考點與題型不外乎字詞解釋、斷句、語句翻譯、文意歸納、寫法分析、人物與作品評價等內容。下面就復習和解題方法提幾點建議:

        1.準確解釋字詞含義。注意利用注釋,利用平時積累的實詞虛詞,利用拓展聯想和關聯組詞,確認字詞在上下文語言環(huán)境中的意思。

        2.正確、順暢地翻譯句子。翻譯句子,第一,要內容正確,符合文意;其次,譯出來的句子要表達準確,得體流暢。

        3.概括文意。往往通過填空、回答問題的方式,考查對文章層次、景物特點、內容要點(如湖北武漢卷10題:年羹堯善于用兵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吉林卷15題: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所記敘的范仲淹讀書時的軼事)、人物性格特征與感情態(tài)度、作品意義、閱讀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這是除了字詞解釋和語句翻譯之外考查頻率最高的點。解答時務必注意,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善于從細微處著眼,篩選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要點,同時要推敲答案用語的準確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煩,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較閱讀。這是近幾年較為常見的一種題型。常用的是兩段材料比較,材料的相關點一般在于作品的題材、主題、人物、手法、社會意義等方面。有的以課內散文為主,鏈接課外相關材料(如江蘇常州卷《鄒忌諷齊王納諫》與《成侯鄒忌為齊相》,湖北黃石卷《出師表》與《諸葛亮言家事》);有的兩篇都是寫景的游記(廣西柳州卷《三峽》與《與朱元思書》);有的是同一作者寫不同景點的文章(如湖北潛江卷袁宏道的《滿井游記》與《虎丘記》);有的用相關主題的兩段材料(如山東濱州卷《魚我所欲也》與《晏子諫景公》,福建廈門卷用兩段賞荷的材料)。

        比較閱讀只是一種形式,在兩段或幾段材料之間有一種互補或互襯的關系,有的從兩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題,有的是各自單獨命題,題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間沒有比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內容上或題量上的補充。考點基本與單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遷移。為了做到古為今用,學以致用,命題常考查對散文主題與人物思想感情的評價,要求考生聯系實際談談對某些觀點的看法。解答這類題目,要善于從古代史料中讀取人物優(yōu)秀的思想品質,從事件中讀取寶貴的人文精神,用發(fā)展的眼光評價其社會意義,同時也要注意到時代的局限性,恰當地取舍,合理地揚棄。

        6.寫法分析。包括語言品味、修辭賞析、結構分析、文章風格闡釋等等。答題時盡力借助已學過的課文,聯想已做過的訓練題,舉一反三,由此及彼,尋求答案。

        誤區(qū)提醒

        例文言文閱讀

       。祝╅喿x下文,回答問題。

        《醉翁亭記》

       、侪h(huán)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于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谌舴蛉粘龆嘱_,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壑劣谪撜吒栌谕荆姓咝萦跇,前者呼,后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fā),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芤讯﹃栐谏,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游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1.本文作者是歐陽修,自號醉翁,晚年又號 ,他是 (朝代)著名文學家。

        2.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1)翼然臨于泉上者( )

       。2)佳木秀而繁陰( )

       。3)山肴野蔌( )

       。4)觥籌交錯( )

        3.文章第②自然段不僅寫出了朝暮之景,還描繪了四時的景物變化。作者抓住了四時的哪些景物來表現山水之美?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4.作者為我們展示了風光綺麗的自然美景之后,又在第③自然段描繪了“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幅圖畫。請體會作者為什么首先描繪“滁人游”這幅畫面。

        5.“言在筆先,意在筆后”,作者放情林木,縱意山水,讓我們通過這美麗的風景體會到了太守獨特的游樂情懷。你認為作者在此文中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ㄒ遥╅喿x下文,回答問題。

        予少家漢東①,漢東僻陋無學者,吾家又貧無藏書。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堯輔②頗好學。予為兒童時,多游其家。見有弊筐貯故書在壁間,發(fā)而視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脫落顛倒,無次序;因乞李氏以歸。讀之,見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猶少,未能悉究其義,徒見其浩然無涯,若可愛。

        (節(jié)選自歐陽修《記舊本韓文后》)

        【注】①漢東:漢水以東,指隨州(今湖北隨州)。歐陽修四歲喪父,往隨州依靠叔父生活。②堯輔:是大姓李氏的兒子。

        6.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

       。1)貯故書在壁間( )

        (2)徒見其浩然無涯( )

        7.短文敘述了歐陽修得到《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的經過,請你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出來。

        8.歐陽修少時,在李家見到“脫落顛倒,無次序”的書籍,竟然“因乞李氏以歸”。對此你有怎樣的感受?

        答案:1.六一居士 北宋(或“宋”) 2.(1)像鳥張開翅膀一樣(或“像鳥展翅的樣子”)(2)開花,這里指滋長(或“茂盛”)(3)菜蔬(或“蔬菜”)(4)酒杯 3.春天野花盛開,夏天樹木茂盛,秋天風高霜潔,冬天水落石出。(或“野花、樹木、風霜、水石”) 4.滁州人如此興高采烈出游,是因為生活安定富足,這與太守的勵精圖治有關,寫這些是為了引出下文的“太守醉”。(或“引出后面的三幅圖畫”“為下文寫‘太守醉’作鋪墊”) 5.圍繞“熱愛山水,寄情山水,隨遇而安,與民同樂,排遣抑郁”其中任何一點回答即可。示例①:表現出作者對美好山川的熱愛及隨遇而安、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曠達情懷。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fā)了作者的理想。示例③:表達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復雜感情。6.(1)舊,舊的(或“原來的”“過去的”)(2)“邊”(或“際”“邊際”) 7.因為他到朋友家玩,見到破筐里的舊書,就向人家討要回來讀。 8.圍繞“好學、愛書”回答即可。示例①:歐陽修小時候生活條件如此艱苦都這樣刻苦好學,我們今天更應該珍惜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示例②:正因為歐陽修小時候如此好學才有后來的成就,所以他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學習。

        分析助讀:

        所選的兩篇都是歐陽修的作品,前篇是千古傳誦的游記,后篇是往事回顧,都能讓我們感受到歐陽修的思想情懷。

        第1題考查文化常識。易錯之處是誤填他人的字號,誤填朝代。如果了解歐陽修字號的來歷就不會記錯。所謂“六一”,即藏書一萬卷、集錄金石遺文一千卷、一壺酒、一張琴、一局棋、一醉翁,足以見他怡情書卷、涉趣棋酒的生活情趣。

        第2題、6題考實詞解釋。最易錯的是“翼然”“蔌”“觥”三處,這些字義在現代漢語中已經不多見,答題時可能誤將它們解釋為“飛起來”“野草”“牛角”。此外,將“秀”解釋為“出頭”,也不正確!耙砣弧,像鳥的翅膀一樣張開,“然”,形容詞詞尾,表“……的樣子”,現代漢語中還有這種用法。“蔌”,蔬菜的總稱,這里指野菜,不是野草,今天也還用“山肴野蔬”一詞,但“蔌”字不常用!蚌 笔枪糯毛F角做的酒器,泛指酒杯。“秀”,原指谷物吐穗開花,這里指繁茂、茂盛?忌艽笾轮勒麄詞語的意思,卻不懂每個字的字義,所以容易出錯。

        第3題考提取信息,也考了語句翻譯!吧介g之四時也”是總收的一句,從這里向前找,找到表現山水之美的四時景物的句子,然后用自己的話譯出。錯誤之處在于不能準確說出原文意思。能答“野花、樹木、風霜、水石”也對,但缺乏美感,不是最佳答案。

        第4題考寫法分析。容易誤答成作者先看到游人,再寫太守野宴,由遠及近的寫法。這樣作答只從取景的立足點看,沒有從深層的因果關系去考慮。滁人安樂,源于太守德政,政治而民歡,寫“滁人樂”是為了引出“太守醉”,為下文作鋪墊。從全文看,文章運用層層烘托的方法,此處也是一種烘托。

        第5題考情感體驗,也是一種文意概括。最易造成失誤之處是對“醉”的理解及由此引發(fā)的感情體驗,誤認為作者是一種“醉醺醺”的借酒排遣抑郁,看不到作者與民同樂,陶醉于山水秀色的積極生活態(tài)度。與一般的遷客不同,歐陽修在謫居時期,其人生態(tài)度也是積極的。

        第7題考文意概括。抓住“到李家玩”“發(fā)現文集”“借書回家”三個要點概括敘述就符合要求。容易漏掉的是前面兩點中的某一點,得到書的經過便說得不完整。如“從李家討得韓愈的文集”或“發(fā)現幾本破書就借回家讀”。

        第8題考查閱讀感受。開放性題目,可從“好學”的角度談感受。如果感受認識比較膚淺,或者語言表達不完整、不流暢,就有可能失分。能結合自身談感受,或能對借書、好學作出合理的評價,認識到少時好學與后來大有作為的關系,作答就更深入一層了。

        【典型例題透視】

        例觀山水之美景

        【甲】《游太和山日記》

        徐霞客

        十一日,登仙猿嶺……五里,越一小嶺,仍為鄖縣境。嶺下有玉皇觀、龍?zhí)端隆R幌咸献晕髂献邧|北,蓋自鄖中來者。渡溪,南上九里岡,經其脊而下,為蟠桃?guī)X,溯溪行塢中十里,為葛九溝。又十里,登土地嶺,嶺南則均州境。自此連逾①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艷異常。山塢之中,居廬相望,沿流稻畦,高下鱗次,不似山、陜②間矣。但途中蹊徑狹,行人稀,且聞虎暴叫,日方下舂③,竟止塢中曹家店。

        【注解】①逾:跳過,越過。②山、陜:山西省、陜西省的簡稱。③“舂”:通“沖”,下墜。

        【乙】《廬山草堂記》

        白居易

        匡廬①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爐峰,北寺曰遺愛寺。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元和十一年秋,白樂天見而愛之。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

        是居也,前有平地,中有平臺,臺南有方池。環(huán)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蓮、白魚。又南抵石澗,夾澗有古松、老杉,大僅十人圍,高不知幾百尺。修柯戛②云,低枝拂潭,如幢( ),如蓋( ),如龍蛇( )……其四旁耳目、杖屨可及者,春有錦繡谷花,夏有石門澗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爐峰雪。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萬狀,不可殫紀,故云甲廬山者。 (選文有改動)

        【注解】①匡廬:指江西的廬山。相傳殷周之際有匡俗兄弟七人結廬于此,故稱。②戛(jiá):摩,摩娑。

        1.“記”是我國古代一種比較常見的散文體裁。初中階段,我們曾經學過不少的同類文章,請你根據回憶和比對,從寫作內容和行文風格上,分別為【甲】【乙】兩文各找一篇最近似的課文。將文題寫在相應位置。

        2.請用“/”為下邊的句子準確斷句。

        自此連逾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艷異常。

        3.分別解釋【甲】【乙】兩文中加點的“溯”“蹊”“及”“旦”的意思。

        4.根據文意,將“張”“豎”“走”三個字準確還原到【乙】文的括號里。

        5.請用原文說出白居易的“廬山草堂”具體建在什么地方。(限四字)

        6.【乙】文中加橫線的句子,描寫了“廬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也有一組描寫四季之景的句子,請默寫出這組句子。

        7.翻譯下邊的句子。

        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

        答案:1.《小石潭記》《桃花源記》《滿井游記》與《游太和山日記》最近似!对狸枠怯洝贰蹲砦掏び洝放c《廬山草堂記》最近似。 2.自此連逾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艷異常。(“自此”后斷一處不扣分) 3.溯:逆流而上。蹊:小路。及:到,達到。旦:早晨。 4.“豎”“張”“走” 5.“介峰寺間”或“面峰腋寺”均可。 6.野芳發(fā)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 7.介于香爐峰(或“山峰”)、遺愛寺(或“寺廟”)之間,那地方最美(或“最好”),又是廬山之最(或“第一”)。(境:地方;勝:美好的,優(yōu)美的;絕:最,極;甲:第一。重點看以上四個關鍵詞,大意正確即可)

        透視助讀:

        這是兩位名人謳歌山水的妙筆精品。

        甲文選自《徐霞客游記》!缎煜伎陀斡洝芬脖环Q為“千古奇書”,是徐霞客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用日記體裁撰寫的一部寫實著作。太和山即武當山,為道教名山,在湖北省境內。山中殿宇規(guī)模宏大,自然風景絕佳。本文記敘的土地嶺是又一處美不勝收的桃源勝境。徐霞客對山嶺間的景致給予了清晰的描繪,表達了對名山仙道的美好情感。

        白居易的《廬山草堂記》,記敘了自己理想居所的美好環(huán)境,匡廬秀甲天下,草堂所在地“面峰腋寺”,秀甲廬山,自然是絕勝之境。

        感受山川形勝之美,是情操陶冶,也是審美享受。

        第1題考查文體意識,對古代散文文體“記”的把握!坝洝背R姷挠袃煞N:一種以記事為主,一種以寫景為主。“記”通過記事或寫景來表達作者的情感。題干中的提示“寫作內容和行文風格上”“最近似”很重要。從寫作內容和行文風格上看,《游太和山日記》以敘事為主,穿插景物描寫,這和《小石潭記》《桃花源記》《滿井游記》相似;《廬山草堂記》以寫景為主,借景抒情,這和《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相似。

        第2題考查文言文斷句。斷句的前提是對全文的整體把握。前面的內容是粗略記敘行程中所到之處。這一句中先讀懂“連逾”是“接連跨越”的意思,從這里起鏡頭掠過一片山嶺,接著出現具體的景物描寫,顯出了幾幅畫面。寫了桃李,寫了山花,最后用“幽艷異常”收束,所以將句子斷為:“自此連逾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艷異常。”斷開的每一處,都有相對完整的意思,連接起來又是一個整體。

        第3題考查文言實詞的含義。實詞一般有多個義項。溯:①逆流而上,是原本的字義;②追溯,是后起義。蹊:①小路;②蹊蹺。及:①到達;②趕上;③比得上;④推及、顧及。 旦:①天亮;②(某一)天。根據文中具體的句子進行分析:“溯溪行”,即“順著小溪逆流而上”,所以“溯”為“逆流而上”;“蹊徑狹”,即“小路狹窄”,“蹊”“徑”都是“小路”的意思;“杖屨可及者”,即“拄著拐杖穿著鞋子可到達的地方”,所以“及”為“到達”;“昏旦”,即“傍晚和早晨”,所以“旦”為“早晨”。

        文言實詞往往一詞多義,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多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熟悉它們的義項;在結合具體的文言句子進行解釋時,注意選出符合上下文的義項。

        第4題考查主謂詞語的搭配。所給的“豎”“張”“走”三個詞語都是動詞,必須明白和它們搭配的“幢”“蓋”“龍蛇”是什么意思,接連三個“如……”的本體事物是“古松”與“老杉”的枝柯!按薄笔枪糯鲀x仗用的一種旗幟,名詞,這里不是與建筑物有關的量詞,“豎”可與其搭配;“蓋”,古代稱傘為“蓋”,有遮蔽作用,所以與“張”搭配;“龍蛇”是蜿蜒行走的動物,可用“走”字作謂語。填入后,句子完整恰切地表達出對古松、老杉的形態(tài)描寫。

        此類題不是簡單的用代入法就能濟事的,一定要弄清相互搭配的詞語組成后表示什么意思,這個意思在文中是否說得通。

        第5題考查對閱讀信息的提煉和文意把握。從“介峰寺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因面峰腋寺,作為草堂”中可以看出廬山草堂的位置。答“介峰寺間”或“面峰腋寺”均可。解題時要針對問題找準相應的句子,按照要求抓住關鍵詞語并限定四字作答。

        第6題考查課內文言名句的默寫和課內外知識的鏈接?嫉氖菍Α蹲砦掏び洝废嚓P內容的識記,并由本文的描寫引起聯想。注意提示“四季之景的句子”,所寫語句不可多出或遺漏。

        第7題考查句子翻譯。這個句子特別要注意的地方有四點:其一,“介”字后面省去了“于”,翻譯時要注意補上;其二,“其境”指代的是“那個地方”,說“草堂”反而不合適;其三,“勝絕”指“最美好的”;其四,“甲”,是“第一”的意思。詞語的意思理清后,再將句子的意思理順。

        將文言語句準確翻譯成現代漢語,必須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從微觀上,能把握句子中實詞、虛詞的用法和意義,即以理解實詞和虛詞為基礎,對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通假現象、詞類活用,對常用的虛詞、固定短語、修辭格以及特殊句式,都有一個準確的把握。二是從宏觀上,善于聯系上下文推敲判定,整體理解,不要斷章取義。

        備、孫權結成抗曹聯盟。

        文言文閱讀知識 3

        詞類活用:

        (一)名詞的活用

        1.名詞活用為動詞

        名詞活用為動詞有許多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名詞后面還有名詞或者名詞短語,這個名詞或者名詞短語就是活用動詞的賓語。如:

        (1)樊於期乃前曰:"為之奈何?"(《荊軻刺秦王》)

        (2)撫軍大悅,以金籠進上,細疏其能。(《促織》)

        "乃、細"都是狀語,于是原本是名詞的"前、疏"都活用成了動詞。

        如果一個名詞前面有能愿動詞,那么這個名詞就可能活用成了動詞。如:

        (1)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莊暴見孟子》)

        (2)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張目叱之,左右皆靡。(《廉頗藺相如列傳》)

        "鼓""刃"前面有"能、欲",都由名詞活用為動詞了。

        2.名詞做狀語

        名詞一般是不能做狀語的,做了狀語就意味著帶了副詞的性質。在文言文當中,這也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所以名詞做狀語也是一種詞類活用的現象。如:

        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赤壁之戰(zhàn)》)

        "南指"相當于"向南指"。

        (二)動詞的活用

        動詞的活用主要是動詞活用為名詞。在一定的.上下文當中,一個動詞處在主語或者賓語的位置,這個動詞就可能活用為名詞了。如:

        (1)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六國論》)

        (2)今邯鄲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援、救"原本都是動詞,這里不是處在主語,就是處在賓語的位置,所以都活用為名詞了。

        (三)形容詞的活用

        1.形容詞活用為名詞

        形容詞的主要功能是做謂語、定語;如果一個形容詞做了主語或者賓語,這個形容詞就可能活用為名詞了。如: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約從離衡,兼韓、魏、燕、楚、齊、趙、宋、衛(wèi)、中山之眾。(《過秦論》)

        "賢"原本是形容詞"德才",這里是"賢士、賢人",可見它已經名詞化了。

        2.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形容詞如果帶上賓語,就活用為動詞了。如:

        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苦"后面帶上了"秦"做賓語,就活用為動詞了。

        (四)使動用法

        使動用法是一個動詞或者形容詞,產生了使賓語發(fā)生某個動作的意思,這個動詞或者形容詞便有了使動意義,活用為使動詞了。如:

        晉原軫曰:"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敵不可縱。"(《崤之戰(zhàn)》)

        "勤民"是"使民勞累",是使動用法。

        (五)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表示心理活動,意思是"認為怎么樣"。如:

        "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fā)。(《荊軻刺秦王》)

        "遲之"是"認為這件事辦得太遲",是描寫心理活動。

        文言文閱讀知識 4

        一、文言實詞

        1、文言實詞的古今詞義變化

        A、詞義的擴大;B、詞義的縮小;C、詞義的轉化;D、感情色彩的變化;E古今詞義的變化;F、古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現代漢語以雙音節(jié)詞為主。

        2、文言實詞中的一詞多義

        3、文言實詞的活用

        文言中有些詞的性質可以臨時改變,如名詞用作動詞、名詞用作狀語、形容詞作名詞、使動用法、意動用法、被動用法等。

        4、通假字:古書中用一個字替代另一個字的使用現象,叫通假。

        二、文言虛詞

        準確理解、掌握常見文言虛詞之以而于則者也等的用法和意義,準確辨析在不同文句中的用法和意義,以達到對文句的理解。

        可以采用以單個虛詞為線索進行歸納整理,完全理解它的意義和用法。

        三、文言語句的斷讀與翻譯

        1、文言語句的斷讀

        A、按詞語斷讀:一個詞絕對不能斷讀開;

        B、主謂之間斷:主語與謂語之間往往有較大停頓;

        C、按結構關系斷:語句中有假設、承接關系的,可以根據關系斷讀開。

        2、文言語句的`翻譯

        A、注意重點詞語的翻譯;

        B、注意特殊句式的翻譯;

        C、靈活使用翻譯方法:留補刪換調。

        四、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斷句、倒裝句、使動句、意動句、被動句。

        文言文課內外對比閱讀

        考查的內容主要有:

       、俳Y合兩材料,給加點的字注上不同的讀音;

       、 指定具體的語句比較異同;

       、鄢R娡僮钟梅ǖ漠愅;

       、艹R娢难詫嵲~含義的異同;

       、萦贸R娢难蕴撛~的用法解決比較閱讀材料中的問題;

       、薷鶕n內文言文特殊句式特點找出文比較閱讀材料中相應的句式;

        ⑦領會比較閱讀材料的基本內容,并進行比較分析;

       、鄬⒈容^閱讀材料中的重要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岜容^兩材料在內容、寫法及表達方式方面的異同;⑩比較閱讀材料的情感傾向。

        文言文閱讀知識 5

        文言文考查歷來在中考中占有重要一席。因為,文言文學習不僅在語言層面上有助于吸收古代語言的精華,豐富現代漢語的寫作表達能力,而且,它還肩負著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德情操的重任。2003年的中考,是使用2003年3月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以下簡稱新大綱)及2000年秋季使用新語文教材后的第一次中考。因此,在承繼近一兩年來中考文言文閱讀題的基礎上,文言閱讀試題的內容將有所變化。變化的依據就是新大綱的要求及新課程標準的影響;诖,我們就要重視這兩個重要文件關于文言文的'表述。

        新大綱規(guī)定,課文中"古代詩詞和文言文占30%左右""誦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書理解內容,背誦一定數量的名篇"!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代表了語文教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對語文教學有重大影響。在階段目標第四學段(7~9年級)中有關文言文部分的要求是:"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淺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yōu)秀詩文80篇。"教學建議中要求:"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有些詩文還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于積累、體驗、培養(yǎng)語感。"評價建議中說:"評價學生閱讀古代詩詞和淺易文言文,重點在于考查學生記誦積累的過程,考查他們能否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而不應考查對詞法、句法等知識的掌握程度。"我們明確了這些要求,就可以在復習過程中簡化頭緒,把握重點,順應2003年中考中關于文言文閱讀的走勢。

        文言文閱讀知識 6

        考試要求:

        (1)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

        (2)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

        常見文言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3)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此類活用

        (4)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

        (5)篩選文中的信息;

        (6)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

        文言文閱讀這七條具體要求在高考命題中,側重考查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理解以及運用這些知識篩選提取信息、歸納概括內容、分析概括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前者是閱讀淺易文言文的前提,后者則是閱讀中的重點和難點,這些具體要求應該說都是閱讀淺易文言文最基本的條件。

        考試內容

        高考題中的文言設題有下列5種:

        1.實詞解釋。做這類題,要讓詞回原句,句回原文,就是說,首先把解釋好的詞放回原句中,把整個句子翻譯一下,一般情況下,譯得通順,就說明解釋是正確的,反之就是錯的。如果詞回原句還不能斷定解釋得對錯,那么還可以把整個句子放到原文中,結合上下句,根據語境來判斷解釋的對錯。

        2. 虛詞意義和用法的判斷。本題主要是考查公布的18個虛詞,解題方法除了熟練掌握18個虛詞中每個詞的幾個意義外,還要注意,有時兩個詞的意思相同,但語法功能各異,這樣也不能認為是相同的,如“則”雖然在不同的句子中都能譯成“就”,但有的是副詞,有的是連詞,這樣也不能判定是相同的。

        3.文中人物性格的判斷。本題應該注意設題中出現的問題。一般的解題方法是選擇能直接表現人物性格的,而間接表現人物性格的不能算在內,另外,如六句中有四句能直接表現人物性格,而設題時,只設了三句,失掉一句,這樣的答案也應算對,不必去追究沒有被列入的本來正確的那一項,也就是說,不要求全。

        4.對選文信息分析和判斷。其一,要認真核對每個題支的前后兩部分。準確地說是重點看題支的前半部分,而后半部分只是一般地瀏覽,這時就盲目下結論,判定對還是不對。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就是對每個題支的前后兩部分做仔細的推敲,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就不會中招。其二,無中生有。文言文本來是比較難理解的,而且在考場上也只能把全文理解個大概,個別句子還不是十分清楚。因此,命題人就會利用這一點,在設題時,把本來文中沒有的事件,強加于人物身上,而考生又因為在文言文方面不特別擅長,加上時間急迫和粗心,很容易對其忽略不計,選中錯誤的答案。其三,張冠李戴。試卷中的文言文敘述的事情相對比較復雜,人物還不止一個,這樣,在命題時很容易故意采取張冠李戴的方法,把甲做的事放到乙身上;把乙做的事又放到甲身上。在閱讀時確實看到文中有這件事情,然而,他們沒有仔細地看一下這些事情是不是這個人物做的。其四,在某些題中,人物事件都能對上,人是這個人,而事情又是這個人做的事,按理說應該沒有問題了吧?其實不然。命題人總是會給你制造點麻煩,設下陷阱,引誘你出錯,他們會在時間和事件的銜接上讓考生產生錯覺。如有一道題的設置,有一位官員不斷升遷,在升遷中,他在每個階段都建立了功績,設題人就利用這一點,把這個官員在做太守時的業(yè)績,改為他任節(jié)度使時的業(yè)績。表面看來沒有任何差錯,仔細推敲,才知大謬不然?傊@類題只要考生認真去閱讀思考,一般就不會中招了。

        5.翻譯。試卷中文言題有兩句是對選文的譯釋,有一定的難度,過去對譯文的要求有三個字:信(準)、達(通)、雅(美),而在高考試卷中能做到前兩個字就可以了,特別是“信”。所謂的“信”,我們稱之為直譯,所謂的“達”就是意譯,考生拿到譯文后,首先想到的是直譯,就是使每個詞對號入座,如果對號入座后譯句實在不通,這時才可以采取一下意譯,目的`就是遵守約定的語言習慣,但無論如何,一個句子在翻譯的時候一定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否則,考生就會失分。在這里有必要強調一下,評卷人在評卷時是按得分點給分的,如果被定為得分點的詞譯釋錯誤,那么譯文肯定會被扣分,所以,一個句子中,被列為得分點的詞一定要翻譯正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不失分。那么什么詞能被列為得分點呢?我認為有兩個條件。第一,這個詞一定是一個比較難的詞(也包括活用現象);第二,這個詞在這個句子中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說,出題人認為如果考生能把這些詞譯準,那么譯整個句子就不會有大問題。另外,得分點還有設在特殊句式上的(過去也曾考過),這些特殊句式都要譯成符合現代人的說話習慣,否則也要被扣分。

        應對策略

        第一步:倒吃甘蔗

        1、讀信息篩選題題干——定中心

        信息篩選題的設題思路是把文中表現人物某一方面特點的若干信息抽出來,讓考生辨析,據此可判定 文中寫的是什么樣的人物,有怎樣的性格或品質,或行為有何特征等。

        做文言文時,先閱讀這個題目的題干,從而了解文章的人物及中心,帶著這個中心去讀原文,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2、讀分析概述題選項——定內容

        概述題所給選項是命題人對文意的概括,其中雖有一項“不正確”,卻有三項是正確的,這正是給我們整體把握文意的提示.

        這一步驟,建議基礎較差的同學放在讀原文之前進行,而基礎較好的同學可以在讀完原文后讀此題來印證自己所獲取的信息。

        第二步:節(jié)節(jié)劃讀

        劃讀史傳文,就是用豎線把結構中的段落層次劃分出來。這樣有利于理清脈絡,即使沒讀懂,也至少要知道事件、時間、人物間的關系。

        第三步:讀題目,定答案

        1、文言實詞題:內外推義

        語境推義(填空),句法推義(對稱性、搭配性),語匯推義(其他合成詞或成語)

        音形推義(不得已而為之)。

        2、信息篩選題:細究題干

        篩選之前,一定要把題干中的要求分析清楚:包含幾方面的內容,要選出錯誤的還是正確的選項等等。

        如09湖北卷題11,要求選出分別表明“生存艱難”和“無所畏懼”的選項,那么一個是內容要對應,一個是順序要符合。

        3、分析概括題:理解文意,按圖索驥

        理解文意:抓住人、時、地、事四要素,弄清楚哪些人做了哪些事,對誰做的,什么時間、什么情況下做的,人物之間是什么關系等等,不要把一個人當成兩個人,也不要把兩個人當成一個人。通常選項中的錯誤都出在這四要素的混淆上,我們一定要仔細分析。

        結束語:做文言文閱讀題,原則是:里應外合

        里應(解題技巧):

        1、倒吃甘蔗——粗略了解文章內容

        2、節(jié)節(jié)劃讀——理清文章脈絡

        3、讀題目,定答案

        外合(全面積累):

        1、文言實詞:常見實詞、詞類活用、通假字

        2、古今異義:區(qū)別異同,了解分類

        3、文言虛詞:18個常見虛詞

        4、文言翻譯: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思想方法

        一、實詞的判斷方法。

        在文言文的復習備考中,必須積累一定數量的實詞?墒牵难詫嵲~絕大部分具有多義性,關鍵是要確定這個實詞在特定語境中的具體含義。這就必須在積累的基礎上掌握一些詞義推斷的具體方法,以便靈活運用,形成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

        二、虛詞的判斷方法。

        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是高考的一個考點常見的文言虛詞雖然只有18個,但每個虛詞的意義都很豐富,如果單憑死記硬背各個義項,拋開具體語境,不借助一定的語法結構分析,效果肯定不好。綜觀近幾年高考試題,從總體來看,對文言虛詞的考查著眼于應用,不直接考語法,題型都是客觀選擇題。為降低難度,同時也是為了貼近中學教學實際,考查內容都是課內課外相結合,要求考生辨析加點虛詞用法的異同。如果能在積累的基礎上,尋求規(guī)律,形成一定的推斷技巧,無疑會提高答題的正確率。但要想攻克文言堡壘,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關鍵靠平時的日積月累。

        三、歸納內容要點 概括中心意思

        “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是文言文閱讀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它要求學生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并對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論述道理進行綜合性分析、判斷,進而推理概括。這種考查應用性、綜合性強。

      【文言文閱讀知識】相關文章:

      文言文閱讀需要的閱讀法06-07

      文言文翻譯知識01-31

      文言文的閱讀方法01-28

      周書文言文閱讀09-29

      酒酸不售文言文閱讀10-19

      狼文言文閱讀02-17

      文言文的閱讀方法09-07

      文言文閱讀教案02-25

      文言文整體閱讀07-18

      《口技》文言文閱讀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