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视频在线观看,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在线,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手机版,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 <sup id="fgl9g"></sup>
      <legend id="fgl9g"><abbr id="fgl9g"><thead id="fgl9g"></thead></abbr></legen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描寫山水的優(yōu)美古詩

      時(shí)間:2023-11-06 16:20:02 古詩三百首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描寫山水的優(yōu)美古詩

        無論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古詩吧,古詩的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duì)仗、聲律。你知道什么樣的古詩才經(jīng)典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描寫山水的優(yōu)美古詩,歡迎大家分享。

      描寫山水的優(yōu)美古詩

      描寫山水的優(yōu)美古詩1

        王維 五言詩《涓溪》:

        言入黃花川,

        每逐青溪水。

        隨山將萬轉(zhuǎn),

        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

        色靜深松里。

        漾漾泛菱槳,

        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

        清川淡如此。

        諸留盤石上,

        垂釣將已矣。

        孟浩然的代表作《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王維的代表作《謂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窮蒼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荊扉。

        雉雒麥苗季,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

        張繼的`六言絕句《山家》:

        板橋人渡泉聲,

        茅檐日午雞鳴。

        莫嗔焙茶煙暗,

        卻喜曬谷天晴。

        王建的七絕《雨過山村》

        雨里雞鳴一兩家,

        竹溪村路板橋斜。

        婦姑相喚浴蠶去,

        閑看中庭梔子花。

        辛棄疾的《西江月夜行黃沙首中》: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fēng)半夜鳴蟑。

        稻花香里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gè)星天外,

        兩三點(diǎn)雨山前,

        舊時(shí)茅店社林邊,

        路轉(zhuǎn)溪頭忽見。

        建安時(shí)期曹操所寫的《觀滄!罚

        東臨礙石,以觀滄海。

        水何潺潺,山島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雨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光燦爛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詠志。

        孟浩然的七言詩《夜舊鹿門山歌》:

        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秀才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guān)山月》)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dú)坐敬亭山》)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田園田居》)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不識(shí)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蒹葭》)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zèng)汪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锝《竹枝詞》)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白居易《憶江南》)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萬林如海涌波濤。

        林深無人鳥相呼。

        峰多巧障日。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入。(杜甫《春望》)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guān)山月》)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dú)坐敬亭山》)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田園田居》)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不識(shí)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蒹葭》)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zèng)汪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锝《竹枝詞》)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lán)。(白居易《憶江南》)

        泉眼無聲惜細(xì)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描寫山水的優(yōu)美古詩2

        1.觀滄海

        曹操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品鑒

        古人說曹操詩歌具有“霸氣”,其實(shí)所謂“霸氣”,正是他一統(tǒng)天下的雄心壯志的流露。曹操通過觀滄海所體悟出的乃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的人生境界,是含納萬物、吞吐日月的英雄胸襟,具有揮灑酣歌、剛健挺拔的陽剛之氣。

        2.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謝朓

        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

        白日麗飛甍,參差皆可見。

        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去矣方滯淫,懷哉罷歡宴。

        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鄉(xiāng),誰能鬒不變?

        品鑒

        詩的基本內(nèi)容在題目中已經(jīng)傳達(dá)了出來,詩人在黃昏時(shí)分,居高臨下,還望京都。“白日”二句寫京邑巍峨的宮殿,“麗”顯示出光澤感!坝嘞肌彼木鋵懢┮亟纪饩爸拢瑸樾≈x名句。輪廓清晰,音節(jié)圓轉(zhuǎn),屬對(duì)精工,秀氣成采,故李太白詩云:“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苯Y(jié)尾數(shù)句抒發(fā)去國懷鄉(xiāng)的惆悵之情,從中折射出謝跳等士族文人內(nèi)心深處的危懼與苦悶。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

        品鑒

        真實(shí)、生動(dòng)地呈現(xiàn)了塞北草原遼闊蒼茫的北國風(fēng)光,與江南水鄉(xiāng)的秀美迥然不同!帮L(fēng)吹草低見牛羊”一句,簡潔空靈,“風(fēng)”是動(dòng)力,有了“風(fēng)”,由靜態(tài)的美轉(zhuǎn)化為動(dòng)態(tài)酌美。風(fēng)格渾樸自然,悲壯激越,折射出北方游牧民族粗獷豪放的性格特征。

        4.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下, 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 風(fēng)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dá)? 歸雁洛陽邊。

        品鑒

        “青山”、“綠水”對(duì)仗工麗,“潮平”、“風(fēng)正”恢宏而新奇!皯摇弊置!昂H铡眱删涿罱^千古,殷蹯云:“詩人已來,少有此句!(高棅《唐詩品匯》)“生”、“人”二字寫活了“海日”、“江春”。尾聯(lián)透出濃郁的思鄉(xiāng)之情。

        5.春江花月夜

        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绽锪魉挥X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tái)。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shí)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昨夜閑潭夢(mèng)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凡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品鑒

        清人王閶運(yùn)曰:“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diào),孤篇橫絕,競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曲,盡其支流。宮體之巨瀾也。”(《湘綺樓說詩》卷一)聞一多先生譽(yù)之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

        題中五字皆為名詞,是五種自然美景,五景組合成為一幅幅動(dòng)態(tài)的畫面,其中以“月”為主體。在空靈而迷茫的月色中,詩人展現(xiàn)大自然的奇麗景色、馳騁神思于天人之際,詠嘆游子思婦的離別相思,將澎湃的詩情與深邃的哲理水乳交融般地結(jié)合為一體。

        6.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品鑒

        詩人登臨古跡黃鶴樓,泛覽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詩興大作,脫口而出,一瀉千里。既自然宏麗,又饒有風(fēng)骨。詩雖不協(xié)律,但音節(jié)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氣呵成,成為歷代所推崇的珍品。傳說李白登此樓,目睹此詩,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眹(yán)滄浪也說唐人七言律詩,當(dāng)以此為第一。足見詩貴自然,縱使格律詩也無不如此。歷代描寫黃鶴樓的詩很多,但崔顥的一首七律,人稱最佳。此詩寫得意境開闊、氣魄宏大,風(fēng)景如畫,情真意切。且淳樸生動(dòng),一如口語,不能不令人嘆為觀止。這一首詩不僅是崔顥的成名之作、傳世之作,也為他奠定了一世詩名的基礎(chǔ)。《唐詩三百首》是后人對(duì)唐詩的選集,就把崔顥這首詩列為七律詩中的第一首?梢妼(duì)此詩的器重。

        7.臨洞庭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云夢(mèng)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jì)無舟楫,端居恥圣明。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品鑒

        在盛唐諸公中,盂浩然年歲較長,又被時(shí)人視為飄逸之高士,然其“氣蒸云夢(mèng)澤,波撼岳陽城”二句,沉雄空曠,足以顯示盛唐氣象。

        8.山居秋瞑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dòng)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品鑒

        “空山”非山空也,實(shí)為心空!靶目铡辈⒎切闹袩o景,心中無情,而是心中無俗景,心中無俗情!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幽清明凈,毫無纖塵!爸裥鷼w浣女,蓮動(dòng)下漁舟”,浣女清純?nèi)缢,漁翁返樸歸真。《楚辭·招隱士》曰:“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反其意而言之,“空山”不空。

        9.終南山

        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睛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品鑒

        首聯(lián)是遠(yuǎn)眺之景;次聯(lián)寫登山所見,詩人拋開了千巖萬壑、蒼松古柏、怪石清泉,只抓住“白云”、“青靄”來寫,一切景致都籠罩在煙云霧靄之中,令人似乎如入仙境。第三聯(lián)是詩人登臨絕頂、游目四周時(shí)的所見之景,俯瞰群山,尺幅萬里。尾聯(lián)交代出詩人已下至山谷,盡管天色已晚,但游興未減,意欲借宿一夜,明日再游。從側(cè)面透露出詩人對(duì)山水的癡迷和山水對(duì)詩人的魅力。全詩清逸挺秀。

        10.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shí)鳴春澗中。

        品鑒

        詩人以動(dòng)顯靜,以聲襯靜,通過桂花飄落、明月東升、山鳥夜驚顯示了春天夜晚恬靜幽美的自然景色,也顯示出大自然的生命律動(dòng)。

        11.竹里館

        王維

        獨(dú)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品鑒

        沒有詩眼,沒有警句,只是自然的寫實(shí),但它足以打動(dòng)人心。景是清幽的景,幽深的竹林,皎潔的明月;人是閑逸的人,獨(dú)坐幽篁,彈琴長嘯。在平淡自然的外表下,給人以幽靜絕俗、超然物外、神安氣清的感覺。

        12.辛夷塢

        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品鑒

        詩人的筆下芙蓉花不像一種花,它似山中高士,高雅、圣潔、孤獨(dú)、寂寞。同時(shí),它昭示出即使是在沒有人跡的地方,自然、生命依然在按照自己的規(guī)律不停地推移運(yùn)行。

        13.鹿柴

        王維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 復(fù)照青苔上。

        品鑒

        空山寂寂,偶聞人語,林深苔青,斜陽復(fù)照。寫空山偏從有聲有色處著筆,愈見其空;寫幽暗偏從返影復(fù)照處寫,愈見其暗。在空山、在深林、在黃昏,一抹夕陽使幽暗的背景中注入了一道金光,畫面因有這道金光而充滿了生機(jī)活意。

        14.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yuǎn)荊門外, 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 云生結(jié)海樓。

        仍憐故鄉(xiāng)水, 萬里送行舟。

        品鑒

        全詩明麗如畫,次聯(lián)氣象壯闊,自與杜甫“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王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不同。沈德潛《唐詩別裁集》云:“詩中無送別意,題中(送別)二字可刪。”非也。詩人故無人送別,然有水送別,“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豈非送別意?山可以相看“兩”不厭,水自然也與詩人難舍難分。

        15.獨(dú)坐敬亭山

        李白

        眾鳥高飛盡, 孤云獨(dú)去閑。

        相看兩不厭, 只有敬亭山。

        品鑒

        眾鳥飛盡,孤云悠悠。孤獨(dú)苦悶的詩人,與孤寂傲岸的敬亭山,在一個(gè)偶然的機(jī)會(huì)里,不期而遇,一見傾心。

        16.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品鑒

        黃鶴樓是天下名樓,揚(yáng)州是天下名市,兩位“風(fēng)流天下聞”的著名詩人正在離別。一二句敘事,寫出了送別的地點(diǎn)、時(shí)間及孟浩然的目的地!盁熁ā敝笩熕鼥V、繁花似錦的迷人景色。深受李白敬重的孟浩然即將前往那個(gè)令人神往的地方,李白的心中有羨慕,也有惜別。表面上看后二句純粹寫景,但景中含情。孤帆遠(yuǎn)影已經(jīng)消失在碧空之中,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時(shí)光已經(jīng)過去了很久,但李白依舊巋然屹立。深情如流水,伴君到天涯。

        17.望廬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品鑒

        全詩圍繞“望”來寫,首句似與瀑布無關(guān),實(shí)則為瀑布繪出了闊大的背景,“泉自峰頂而出,故以香爐發(fā)端。”(唐汝詢《唐詩解》)!皰臁弊稚鷦(dòng),因是遙看,只見其形,不聞其聲,故曰“掛”。第三句寫山之高,水之急,讀之如在目前。因是“望”,有一定的空間距離,故“三千尺”之長度盡收眼簾。末句想落天外,自是李白之語,夸張,奇特,也有童趣在其中。蘇軾詩云:“帝遣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足見蘇軾對(duì)此詩的推重。

        18.望天門山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duì)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品鑒

        “斷”、“開”、“流”、“回”、“出”、“來”,皆是常見常用的動(dòng)詞,一經(jīng)李白入詩,便化作神語奇言。

        19.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huì)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品鑒

        這是老杜現(xiàn)存的最早的一首詩,寫于24歲時(shí)。詩中雖無“望”字,句句與“望”扣合。結(jié)尾兩句波瀾壯大,富有啟發(fā)性與象征性。清人浦起龍說:“杜子心胸氣魄,于斯可觀。取為壓卷,屹然作鎮(zhèn)!(《讀杜心解》)

        20.登岳陽樓

        杜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品鑒

        劉克莊曰:“岳陽樓賦詠多矣,須推此篇獨(dú)步,非孟浩然輩所及!(《后村詩話》)其實(shí)孟、杜各有所長,同為神品!皻庹粼茐(mèng)澤,波撼岳陽城”,側(cè)重寫洞庭空曠無際之氣象,“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側(cè)重寫洞庭博大深沉之襟懷。前四句寫景,氣勢(shì)博大;后四句抒情,字字流血,聲聲含淚。

        21.登高

        杜甫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長作客,百年多病獨(dú)登臺(tái)。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品鑒

        明人胡應(yīng)麟推此詩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他說;“杜‘風(fēng)急天高’一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勁難名,深深莫測,而精光萬丈,力量萬鈞。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無昔人,后無來學(xué)。微有說者,是杜詩,非唐詩耳。然此詩自當(dāng)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詩藪》)首聯(lián)寫具體景象,頷聯(lián)寫秋天氣象!奥淠尽薄跋隆、“長江”“來”,平淡無奇,加上“無邊”、“蕭蕭”、“不盡”、“滾滾”四詞后,面目迥異。頸聯(lián)寫詩人自己的感情,上句著眼于空間,下句著眼于時(shí)間。尾聯(lián)慨嘆時(shí)世艱難,個(gè)人潦倒,透出無限悲涼意緒。

        22.題破山寺后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萬籟此皆寂,惟聞鐘磬音。

        品鑒

        超妙精工,清幽深微。讀之使人精神純凈,忘情塵俗。

        23.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duì)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品鑒

        喧囂的鬧市終于安靜了,只有江邊客船上的詩人對(duì)愁難眠。月落、霜濃、楓樹、漁火是詩人所見之景,烏啼、鐘聲是詩人所聞之聲。從“月落烏啼”到“夜半鐘聲”,時(shí)光在點(diǎn)點(diǎn)滴滴地流逝,詩人一直在輾轉(zhuǎn)反側(cè),城外古寺隱約的鐘聲也沒有逃脫他敏感的耳朵。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諸景,景色凄冷,使旅人生愁;夜半之鐘聲,則使他愁上加愁。

        24.滁州西澗

        韋應(yīng)物

        獨(dú)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品鑒

        有聲有色,有靜有動(dòng)。短短四句,畫出了互相銜接的三幅畫面。澗邊幽草叢生,樹卜黃鸝輕唱,第一幅畫;黃昏時(shí)刻,風(fēng)雨人作,春潮暴漲,第二幅畫;風(fēng)雨過后,河水平穩(wěn),野渡無人,孤舟自橫。若是風(fēng)雨飄搖之時(shí),孤舟斷不可“自橫”。在三幅圖畫的背后,有一個(gè)人,一個(gè)“,冷”草、“,冷”澗、“憐”鳥、“憐”樹的`人!按撼睅в辍币u來時(shí),他沒有離開,“野渡舟橫”時(shí)他依然沒有離開。一、二句幽靜而富有生機(jī),三句繁音促節(jié),風(fēng)起云涌,四句再度回到幽靜,不過,此時(shí)的幽靜含有稀疏荒涼的意味。

        25.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dú)釣寒江雪。

        品鑒

        千山萬徑,無鳥無人,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在此荒寒中,竟然還有孤舟獨(dú)釣者!全詩清新峭拔,造景巧妙。胡應(yīng)麟《詩藪》評(píng)曰:“‘干山鳥飛絕’二十字,骨力豪上,句格天成。然律以輞川諸作,便覺太鬧!焙沃^“太鬧”?莫非是說王維山水詩乃天人合一之“無我之境”,柳宗元此詩則為天人對(duì)峙之“有我之境”?

        26.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品鑒

        這首詩寫暮色中的秋江。前兩句寫殘陽映照江面,受陽光照射的一半江水閃動(dòng)著紅光,另一邊江水則愈加碧綠,色彩濃重,在視覺上形成強(qiáng)烈的反差。后兩句寫隨著時(shí)間的推移,夜幕降臨了,詩人俯視地面草木上滾動(dòng)著如同珍珠的露水,抬頭望見一彎月牙如同一張弓,此情此景怎不讓人愛憐?這首小詩玲瓏剔透,色彩鮮明,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珍品。

        27.泊秦淮

        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品鑒

        首句連用二“籠”字,寫出晚上秦淮河畔岑寂朦朧的景色。次句關(guān)題,“近酒家”三字引出商女之唱歌。后兩句將歷史、現(xiàn)實(shí)與未來融為一體,感慨既深,寄托亦遙。取象優(yōu)美,造景綺麗。

        28.山 行

        杜牧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品鑒

        “霜葉紅于二月花”,造語自然,又出人意表,擺脫了歷代文人悲秋情結(jié),呈現(xiàn)出一種熱烈向上的生機(jī)勃勃的景象。

        29.江南春絕句

        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tái)煙雨中。

        品鑒

        “煙雨”既是春景的寫實(shí),又是詩人心緒的再現(xiàn)。

        30.樂游原

        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品鑒

        黃昏之時(shí),獨(dú)登古原,百感交集!跋﹃枱o限好,只是近黃昏”,是寫實(shí),也是自嘆身世之遲暮。也有許多人認(rèn)定,此句憂慮大唐之衰微。四句二十字,竟肩負(fù)起如此巨大的歷史重任。今天的史家在論及晚唐時(shí)代時(shí),常引用后二句。

        31.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

        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shí)照我還?

        品鑒

        洪邁《容齋續(xù)筆》卷八云:“吳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fù)圈去而改為‘人’。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边@條記載,常被人視作“文字頻改,工夫自出”的例證。“綠”字寫出了春風(fēng)吹拂的效果,寫出了春風(fēng)的精神。全詩既描繪了江岸明媚秀麗的景色,同時(shí)寫出了詩人在仕與隱之間微妙復(fù)雜的心態(tài)。

        32.飲湖上初晴后雨

        蘇軾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品鑒

        前兩句先寫湖上“初晴”時(shí)的水光山色,后寫“后雨”時(shí)縹緲山影!扒绶胶谩、“雨亦奇”表明了作者的感情,引起了下文。后兩句用了一個(gè)空靈又貼切的妙喻刻畫出西湖的神韻。此后西湖又被人稱為“西子湖”,這一妙喻“遂成為西湖定評(píng)”。(陳衍《宋詩精華錄》)

        33.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yuǎn)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品鑒

        這支小令被稱為“秋思之祖”(見周德清《中原音韻·小令定格》),直接以名詞性意象組合而成,前三句九種意象,皆采用偏正結(jié)構(gòu)。首句色調(diào)凝重,次句明麗,第三句蕭瑟。后二句寫在夕陽西下時(shí),旅人彷徨悲苦的心情。

      【描寫山水的優(yōu)美古詩】相關(guān)文章:

      描寫山水的古詩01-02

      描寫山水風(fēng)光的古詩05-30

      描寫山水的古詩合集12-31

      描寫山水的古詩大全01-02

      描寫山水的古詩(15篇)03-06

      描寫山水的古詩錦集02-27

      描寫山水的古詩22首10-10

      描寫山水田園的古詩01-12

      描寫山水田園的古詩12-27

      描寫山水的古詩15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