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视频在线观看,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在线,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手机版,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 <sup id="fgl9g"></sup>
      <legend id="fgl9g"><abbr id="fgl9g"><thead id="fgl9g"></thead></abbr></legen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幼兒園大班教案

      時間:2023-10-22 12:07:44 幼兒園教案 我要投稿

      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shè)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大班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初步探索并感知風的大小與風車轉(zhuǎn)動的關(guān)系。

        2、嘗試運用各種材料制作小風車。

        3、進一步產(chǎn)生科技探索與制作的興趣。

        活動準備

        小風車若干、記錄紙、記號筆、各種卡紙、鋼絲、剪刀、筷子、牙簽、透明膠等。

        活動過程

        1.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我們小朋友都帶來了風車,請你來玩一玩,怎樣使你的小風車動起來呢?玩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同伴之間不要相互碰撞。

        *幼兒操作活動。

        2.引導(dǎo)幼兒圍繞話題講述。

        *自由交談:你剛才是怎樣玩風車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請你先和旁邊的`好朋友講一講。

        *個別幼兒講述:誰來說說看你剛才是怎樣玩風車的?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秘密?

        你還有什么方法可以讓風車轉(zhuǎn)起來呢?

        *教師:讓風車轉(zhuǎn)起來的方法可真多。只要有風就可以了。

        3.擴展談話范圍。

        *那小風車轉(zhuǎn)的一樣快嗎?為什么?

        請你拿著小風車和好朋友去玩一玩,看一看它什么時候轉(zhuǎn)的快,什么時候轉(zhuǎn)的慢,并把它在記錄紙上記下來。

        *幼兒再次操作并記錄。

        *請個別幼兒講述:誰來說說小風車什么時候轉(zhuǎn)的快,什么時候轉(zhuǎn)的慢?

        *教師:風大的時候,風車轉(zhuǎn)的快;風小的時候,風車轉(zhuǎn)的慢。

        4.嘗試做風車。

        *今天我準備了許多材料,請你們來制作小風車。

        *提出活動要求:

        做的時候要注意動腦筋,找好中心點再去做,注意中心點的部分不能剪掉。同時要特別注意安全。知道了嗎?

        *幼兒制作風車。提醒幼兒特別注意安全。

        小風車若干、記錄紙、記號筆、各種卡紙、鋼絲、剪刀、筷子、牙簽、透明膠等。

        *風車好了嗎?那我們一起來玩一玩,比比看誰的轉(zhuǎn)的快,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幣有紙幣和硬幣,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積極參與活動,了解貨幣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guān)系。

        3、提高對數(shù)學活動的興趣。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培養(yǎng)幼兒的多項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認識貨幣。

        2、分清元和角。

        活動準備

        1、教具準備:真的人民幣,《仿真人民幣》。

        2、學具準備:“仿真人民幣(1)(2);貼有價格標簽的各種文具若干,鉛筆,記錄紙。商 品標簽若干,畫有各種硬幣的存錢罐圖若干,購物作業(yè)單若干。

        3、《操作冊》第五冊第57到58頁

        活動過程

        1、預(yù)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好。

        走線,線上游戲:打老虎。幼兒邊練兒歌邊走線。

        2、集體活動

       。1) 感知人民幣

        教師提問:“小朋友,你們吃的食物,看的書,玩的玩具和穿的`衣服是用什么買來的呢?“教師出示”真的人民幣“,”你們認識這些人民幣嗎?他們一樣嗎?“引導(dǎo)幼兒觀察錢幣上的數(shù)字,了解他們不同的面值。

       。2) 取認人民幣。

        辨別10元以下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能按要求取出相應(yīng)的幣值,如:教師說4元,幼兒能拿出4張一元的人民幣,教師說6元2角,幼兒能拿一張5元。一張1元和2個1角或6個1元2個1角等。

        3、分組活動

        第一組:操作學具,“仿真人民幣”玩取錢游戲。幼兒兩人一組。一名說出錢數(shù),另一名要準確取出相應(yīng)幣值的貨幣。

        第二組:幼兒根據(jù)存錢罐中的人民幣寫出總數(shù)是幾元幾角。

        第三組:幼兒根據(jù)購物作業(yè)單中的提示,突出相應(yīng)的幣值。

        4、游戲活動

        游戲“文具店”。場地上有各種文具,上面標有價格,幾名幼兒扮作售貨員,其他幼兒扮作顧客,讓幼兒學習使用貨幣。

        5、交流小結(jié),收拾學具。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幼兒在操作過程中知道了我們?nèi)祟愲x不開人民幣的,同時也知道人民幣分為硬幣和紙幣,并都有不同的面值(元,角)在游戲中都能用不同的紙幣,硬幣的面值去購買商品。但就是有的幼兒還是把幾元幾角還分得不是很清楚。下節(jié)課要鞏固元角互換。

        小百科:貨幣是購買貨物、保存財富的媒介,實際是財產(chǎn)的所有者和市場關(guān)于交換權(quán)的契約,根本上是所有者之間的約定。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shè)計意圖:

        幼兒學習掌握數(shù)的組成使數(shù)群概念得以發(fā)展。進一步理解數(shù)之間關(guān)系的標志,也為幼兒學習加減運算打下基礎(chǔ)。在插花中滲透數(shù)的組成,使數(shù)的概念得到具體化。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獲取有關(guān)數(shù)的組成經(jīng)驗。并引導(dǎo)幼兒用所學的數(shù)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使學與用結(jié)合起來。

        活動目標:

        1. 通過插花藝術(shù),幫助幼兒積累感知7的分和的經(jīng)驗。

        2. 觀察,感受藝術(shù)插花的造型美。

        3. 能用語言清楚地講述操作過程和結(jié)果。

        活動準備:

        各色皺紋紙,插花泥(橡皮泥代替) 記錄紙筆,每人準備好一朵做好的花,蠟筆,視頻儀;顒舆^程

        1、引起興趣

        師:看我們的教師真漂亮,小朋友們帶來了許多的花,今天我們也來學做花吧;ㄊ窃趺醋龅哪?桌子上每人有一朵花你們可以拆開來看看,看看花到底是怎么做的,等回兒把你們的發(fā)現(xiàn)告訴小朋友。(小朋友探索花的做法,老師巡回指導(dǎo),觀察了解幼兒探索情況)

        評析:“花是怎么做的'?”為引出主題作鋪墊,提升了幼兒的好奇性,按排幼兒拆花的過程,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動獲取插花的知識,在此過程中,幼兒達到求知欲和操作欲都達到了極點,為下面的插花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師: 你們發(fā)現(xiàn)花是怎么做的?

        幼兒A:用了五顏六色的皺紋紙做的。

        幼兒B:用長方形的皺紋紙捏起來塞進吸管。

        幼兒C:發(fā)現(xiàn)有的皺紋紙的邊是鋸齒形的。

        師:誰已經(jīng)看懂了花是怎樣做的?上來給小朋友看(請一位幼兒上來示范,教師口述)取一張長方形的皺紋紙用手捏成一朵花,下面要捏的特別緊。然后把捏緊的插到吸管里,一多花就做好了。

        師:小朋友做花時按老師的要求,選擇你喜歡的顏色做成7朵花做好后也來插一盆好看的花。

        2、幼兒操作,老師巡回指導(dǎo)。

        觀察了解幼兒的插花情況,并進行個別指導(dǎo),鼓勵幼兒互相介紹操作情況)

        評析: 讓幼兒講述自己在拆花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既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高,也是對插花知識條理性的總結(jié)。

        師:插好的小朋友休息一下,也可以去看看別人插的花,互相介紹一下。

        3、交流:

        師:小朋友插的花真好看,誰來介紹介紹?

        幼兒A:我插了4朵紅色的,3朵黃色的。

        幼兒B:我 插了5朵大的,2朵小的。

        幼兒C:我插了1朵紅色的,6朵不是紅色的。

        師:現(xiàn)在老師還要請你們把你們的一盆好看的花記錄下來。 (出示記錄卡片)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張記錄卡,你們會怎樣記錄呢?(請小朋友示范)

        課后反思:

        活動設(shè)計來源于自主游戲中,幼兒提出的花店,由此而想到的。這是一堂寓教于樂,生動有趣的數(shù)學活動,幼兒在寬松自由的氛圍中探索出7的分和。

        本活動注重以游戲娛樂的形式,讓幼兒主動探索,獲得知識。活動中,為幼兒提供了插花所需要的多種材料,讓幼兒在選擇制作過程中產(chǎn)生了極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本次活動營造了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本活動既注重了對幼兒語言能力的提高,也加強了幼兒對美術(shù)的感性認識;顒又凶層變簛碇v述自己的插花過程,既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從而也使枯燥的數(shù)的組成變得豐富,有趣,數(shù)學知識面很自然的得到了推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名稱:圖書區(qū)

        活動目標:

        1、通過區(qū)域活動發(fā)展幼兒動手動腦及口語表達能力。

        2、在區(qū)域活動中發(fā)展幼兒的交往 合作 溝通能力。

        3、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樂趣。

        4、在活動中幼兒能簡單復(fù)述故事內(nèi)容。

        5、樂意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重點

        指導(dǎo)語言區(qū)的幼兒閱讀講述,鼓勵幼兒相互交流和好朋友之間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

        活動準備

        1.完善各區(qū)域活動材料的.投放、布置。

        2.區(qū)域活動卡人手一個。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引起幼兒活動興趣。

        二. 教師講解各活動區(qū)域的活動內(nèi)容。交待活動要求,幼兒自由活動。

        (1)圖書區(qū):將幼兒用書放置其中,供幼兒反復(fù)閱讀、講述。鼓勵幼兒相互交流自己和好朋友之間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

        (2) 美術(shù)區(qū):幼兒嘗試用橡皮泥和插接等方法制作毛筆。

        (3) 建構(gòu)區(qū):用各種積木拼各種不同的造型。

        (4) 生活區(qū):練習扣鈕扣。

       。5)益智區(qū):練習拼圖。

        三、教師巡回指導(dǎo),要求幼兒安靜有序地進行活動。

        重點指導(dǎo)圖書區(qū)的幼兒閱讀講述,鼓勵幼兒相互交流和好朋友之間發(fā)生的有趣的事情。

        1、表揚活動中表現(xiàn)好的幼兒,指出活動中幼兒出現(xiàn)的不良習慣。

        2、指導(dǎo)幼兒收拾好活動場地。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生活中各種靜電現(xiàn)象。

       。2)知道靜電是如何產(chǎn)生的。

       。3)了解常用的三種起電方法。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通過討論建立對靜電現(xiàn)象的認識。

       。2)通過實驗探究了解三種起電方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1.自然界存在兩種電荷:即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起電的三種方式:________________起電,______________起電,_______________起電。

        3.電荷守恒定律

        1、思考與討論:日常生活中,你了解或碰到過的關(guān)于靜電的現(xiàn)象有哪些?請舉例。根據(jù)初中的學習,怎樣使物體帶電?如何檢驗?

        結(jié)論:

        2、討論與探究:以摩擦起電為例,探討起電的本質(zhì)。(靜電現(xiàn)象的解釋)

        結(jié)論:

        3、討論與探究:摩擦起電是使物體帶電的唯一方法嗎?

        1、課堂鞏固:(1)學習與評價P2、1

        (2)學習與評價P2、2

       。3)(雙選)有一帶正電的驗電器,當一帶絕緣柄的金屬球A靠近驗電器的小球(不接觸)時,驗電器的金屬箔張角減小,則金屬球A()

        A、可能不帶電B、可能帶負電C、可能帶正電D、一定帶負電

        (4)學習與評價P2、4

        2、課后提升:(1)書本P5、1——3

       。2)學習與評價P3、5——10

        請完成思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 讓孩子們學會比較物品的長短。

        2. 知道長和短的概念。

        活動準備

        彩色膠帶,彩色皮套,彩色絨線皮套,強力膠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展開]

        1. 用啟蒙積木向孩子們講解長度的概念吸引孩子們的好奇心。

        - 兩個積木有什么共同點?

        - 兩個積木有什么不同點?

        - 哪個更長? 你用什么方法比較的長短?

        - 你想比較什么物品的長短?

        2. 比較不同長短的物品。

        ① 準備好不同長度的物品。

        ② 用彩色膠帶量一量物品的'長度。

        ③ 按照比較出來最長的物品排序。

        ④找一找什么能測出自己的身長。 (用拃量, 步子, 腳印等等)

       、 用自己的身體來量一量教室里大的物品。

        ⑥ 說一說在測量大的物品時用什么測量更好。

       、 討論用不同的方法測量物品有什么差異。

        (用尺子量準確。在測量長度長的物品時用腳量比用手一拃一拃的量方便。)

        3. 用活動紙中準備的材料表現(xiàn)出頭發(fā)的樣子。

       、 用兩面膠粘出頭發(fā)的樣子。

        (一側(cè)粘出短頭發(fā)的樣子,另一側(cè)粘出長頭發(fā)的樣子。)

       、 用絨線皮套表現(xiàn)出長頭發(fā)的樣子。

       、 用彩色皮套表現(xiàn)出短頭發(fā)的樣子。[結(jié)尾]

        1.讓孩子們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朋友們

        2.總結(jié)活動[活動圖片]

        大班數(shù)學教案:認識星期(7以內(nèi)的數(sh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石頭剪刀布”是孩子們熟悉和喜愛的游戲。在這個活動中,我們把原本由兩個幼兒玩的游戲變?yōu)橛梢蝗河變簝蓛山Y(jié)對輪流玩的游戲,并以雪花片為游戲“籌碼”,提高活動的挑戰(zhàn)性。隨著游戲輸贏結(jié)果的產(chǎn)生,幼兒手上的雪花片的數(shù)量在不斷變化,于是,這個活動就自然而然地與“數(shù)運算”核心經(jīng)驗的學習結(jié)合起來了。

        該活動的重點是每輪游戲后的推理過程,即讓幼兒推理“輸完了”和“贏得最多”兩種極端情況形成的過程,并用語言表述自己的推理過程。這個推理過程涉及對三個方面關(guān)系的思考:即游戲前的雪花片數(shù)量、游戲輸贏規(guī)則、游戲后的雪花片數(shù)量。例如,幼兒原本擁有3片雪花片,每輸一次失去一片,每贏一次得到一片。如果某幼兒三次游戲后所剩雪花片數(shù)量為0,那么他應(yīng)該是連輸了三次。如果某幼兒三次游戲后雪花片數(shù)量為6片,那么就要先去掉他原先擁有的3片雪花片,其余的3片雪花片就是他贏得的,根據(jù)每次贏1片的游戲規(guī)則就能推斷出他贏了3次。

        該活動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首先是介紹玩法和規(guī)則,并試玩一次,以幫助幼兒理解規(guī)則;其次是開展兩輪游戲,每輪游戲后引導(dǎo)幼兒進行判斷推理和表述,并用磁性黑板上的磁鐵塊表征雪花片數(shù)量的變化過程,幫助幼兒直接感知和驗證。對大班幼兒來說,他們在推理過程中會自然運用“分解與組合”這一數(shù)學核心經(jīng)驗,但對“三個方面關(guān)系”的思考需要幼兒先在頭腦中表征出這三個方面的關(guān)系,再用語言加以表述,這對大班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提出了挑戰(zhàn),有利于促進幼兒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目標:

        1.在游戲中感知雪花片數(shù)量變化的過程,嘗試根據(jù)雪花片數(shù)量結(jié)果,推導(dǎo)出雪花片數(shù)量與游戲輸贏結(jié)果以及游戲規(guī)則之間的關(guān)系。

        2.提高判斷推理能力,發(fā)展數(shù)學思維能力。

        準備:

        雪花片三筐(數(shù)量多于幼兒人手6片),磁性黑板一塊,磁鐵塊12~15個,粘紙若干(數(shù)量為幼兒人數(shù)的數(shù)倍)。

        過程:

        一、回憶熟悉的游戲,了解新的游戲規(guī)則

        1.回憶熟悉的游戲。

        (1)回憶游戲“石頭剪刀布”的玩法和規(guī)則。

        提問:“石頭剪刀布”的游戲是怎么玩的?有什么規(guī)則?

        (說明: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的回答梳理“玩法”,強調(diào)“規(guī)則”,比如,要同時出手勢,一旦出了手勢就不能更換,如果出了同樣的手勢要重新來一次,等等。)

        (2)介紹新的游戲玩法。

        提出要求:下面我們要把原來的兩人游戲變?yōu)榧w游戲。每個小朋友邊念兒歌“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邊拍手,念完后迅速找到一個朋友和他面對面,一起念“石頭剪刀布”的指令后同時出手勢,比出勝負。每一對朋友只能玩一次游戲、比出一次輸贏,然后更換一個朋友再游戲。

        2.試玩新的集體游戲。

        (1)請幼兒在活動室中間空地上兩兩找朋友輪流玩游戲,引導(dǎo)幼兒一起念兒歌、一起說“石頭剪刀布”的指令。

        (2)提問:誰贏了?誰輸了?出了一樣的手勢該怎么辦?比出一次輸贏后就要怎么樣了?

        (3)待游戲比出輸贏后,請幼兒回座位坐下。

        (4)幫助幼兒理解新規(guī)則:一輪游戲中,每個人要換3次朋友,也就是每人要玩3次“石頭剪刀布”。

        (說明:教師通過引導(dǎo)幼兒念兒歌、說指令以及提問等,吸引了幼兒的注意。游戲中,教師重點關(guān)注的是幼兒能否理解和遵守新的游戲規(guī)則,是否已做到一對朋友在一次游戲中只有一次輸贏,從而為幼兒在之后的推理中思考輸贏關(guān)系做好鋪墊。)

        3.了解增加雪花片后的新玩法。

        (1)講解新的玩法和規(guī)則:游戲前每個小朋友只能拿取3片雪花片,游戲中每一次輸?shù)男∨笥岩o贏的小朋友一片雪花片。游戲中每人要想辦法保管好自己的雪花片,不要掉落和丟失。

        (2)在活動室中間空地上放三筐雪花片,請每位幼兒上來拿取3片雪花片后回到座位上坐好,然后與旁邊的同伴互相驗證有否拿對。

        二、第一輪游戲,體驗3片雪花片的變化過程并進行推理

        1.嘗試游戲,體驗3片雪花片的變化過程。

        (1)請幼兒進行第一次游戲。游戲中教師提問:現(xiàn)在有小朋友手上只剩下兩(一)片雪花片了,他還能玩幾次游戲?

        (2)游戲結(jié)束后教師提問:你贏了嗎?你現(xiàn)在手上有幾片雪花片了?你輸了嗎?你現(xiàn)在手上剩幾片雪花片了?

        (3)請幼兒進行第二次游戲。游戲結(jié)束后教師提問:你贏了嗎?你現(xiàn)在手上有幾片雪花片了?你輸了嗎?你現(xiàn)在手上剩幾片雪花片了?

        (說明:一輪游戲進行三次,一般三次后就會有幼兒輸完3片雪花片。教師要重點關(guān)注幼兒是否遵守游戲規(guī)則,即每次輸贏后能否正確拿出一片雪花片,以引導(dǎo)幼兒在游戲過程中關(guān)注自己手上雪花片數(shù)量的變化及其與輸贏結(jié)果之間的關(guān)系。)

        2.游戲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過程。

        (1)請輸完雪花片的幼兒上來,肯定其能“遵守規(guī)則”。

        (說明:游戲有輸贏是正常的,幼兒將自己手里的雪花片都輸完時,可能會有挫敗感,教師要注意幼兒的情緒,及時引導(dǎo)幼兒形成良好的游戲心態(tài)。)

        (2)請大家一起來嘗試推理。

        提問:大家來猜猜,他的3片雪花片怎么會一片都沒有了呢?如果是因為他輸了,那么他一共輸了幾次?為什么是輸了3次?

        (說明:對于“3片雪花片怎么會一片都沒有了”的推理,基本上所有幼兒都會說“因為他輸了”,而后的教師追問“那么他一共輸了幾次”,目的是幫助幼兒思考輸贏結(jié)果與雪花片數(shù)量之間的關(guān)系,接著教師可以再追問“為什么是輸了3次”,以幫助幼兒在雪花片數(shù)量與“每次輸贏1片”的游戲規(guī)則之間建立起聯(lián)系。)

        (3)提問:誰認為自己手上的雪花片最多?有幾片?

        (4)請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兒上來,與其他幼兒一起來推論他們的雪花片變?yōu)?片的過程。

        提問:大家來猜猜,這幾位小朋友手上的雪花片怎么會變成6片的呢?如果是因為他們贏了,那他們每人贏了幾次?為什么?

        (說明:對于“每人贏了幾次”這個問題,幼兒可能會給出兩種答案,即“贏了3次”和“贏了6次”。出現(xiàn)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在于:前者既記住了自己原先就有3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贏了會得到1片,而后者只記得自己每次贏了會得到1片,忘記了自己原先手上就有3片。當教師追問幼兒為什么說自己“贏了6次”時,幼兒可能會用“3+3=6”來作答,教師可以視情況再深入追問幼兒:“這里有兩個3,這兩個3有區(qū)別嗎?”以幫助幼兒了解自己原先手上的'3片雪花片加上游戲中贏得的3片雪花片才是6片雪花片。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盡可能讓幼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解釋自己的推理過程。)

        (5)幼兒作出推理后,教師呈現(xiàn)磁性黑板,請手上有6片雪花片的幼兒上來在集體面前描述自己在游戲中的輸贏過程,請沒有推理出結(jié)果或推理出錯的幼兒上來根據(jù)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擺放磁鐵塊,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數(shù)量變化過程。

        (說明: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可先向幼兒A提問:“你原先手上有幾片雪花片?”然后讓幼兒A在磁性黑板上正確擺放出磁鐵塊加以表征。隨后,幼兒A每描述自己贏了一次,就讓沒有推理出結(jié)果或推理出錯的幼兒B在3塊磁鐵塊的后面加上1塊磁鐵塊。這個擺放過程既是驗證的過程,又是操作的過程,可讓全體幼兒直觀地看到由磁鐵塊所表征的雪花片變化過程。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要重點關(guān)注幼兒對雪花片變化過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結(jié)果的差異,以了解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反映出來的不同思維水平。)

        三、第二輪游戲,體驗6片雪花片的變化過程并進行推理

        1.嘗試游戲,體驗6片雪花片的變化過程。

        (1)調(diào)整規(guī)則:游戲玩法不變,每人改為拿6片雪花片游戲,共玩3次,每次輸?shù)娜私o贏的人2片雪花片。

        (2)請幼兒游戲一次。游戲結(jié)束后教師提問:你贏了嗎?你現(xiàn)在手上有幾片雪花片了?‘你輸了嗎?你現(xiàn)在手上剩幾片雪花片了?

        2.游戲后分享交流,展示推理過程。

        (1)請輸完雪花片的幼兒上來,肯定其能“遵守規(guī)則”。

        (2)請大家一起來嘗試推理。

        提問:大家來猜猜,這幾位小朋友手上的6片雪花片怎么會一片都沒有了呢?如果是因為他們輸了,那么他們每人輸了幾次?為什么?

        (說明:對于這個問題,幼兒可能會給出兩種答案,即“輸了3次”和“輸了6次”。當教師追問幼兒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答案時,有幼兒可能會用“2+2+2=6”來作答,即每次都輸?shù)?片雪花片,輸了3次2片,就輸完了6片;有幼兒則可能忘記了游戲規(guī)則,會說因為輸了6片雪花片,所以輸了6次。)

        (3)請輸完了雪花片的幼兒描述自己在游戲中的輸贏過程,請沒有推理出結(jié)果或推理出錯的幼兒上來根據(jù)同伴的描述,在磁性黑板上擺放磁鐵塊,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數(shù)量變化過程。

        (說明:教師可請沒有推理出結(jié)果或推理出錯的幼兒A上來,根據(jù)輸完6片雪花片的幼兒B的描述,來擺放磁鐵塊。教師可先向幼兒B提問:“你原先手上有幾片雪花片?”并讓幼兒B在磁性黑板上正確擺放出6塊磁鐵塊加以表征;幼兒B每描述自己輸了一次,幼兒A就去掉磁性黑板上的2塊磁鐵塊……這個擺放過程既是驗證的過程,又是操作的過程,可讓幼兒直觀地看到由磁鐵塊所表征的雪花片的變化過程。)

        (4)請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兒上來,與其他幼兒一起來推論他們的雪花片變?yōu)?2片的過程。

        提問:大家來猜猜,這幾位小朋友手上的雪花片怎么會變成12片的呢?如果是因為他們贏了,那么他們每人贏了幾次?為什么?

        (說明:對于這個問題,幼兒也可能會給出兩種答案,即“贏了3次”和“贏了6次”,出現(xiàn)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在于:前者既記住了每人原先手上就有6片雪花片,又知道每次贏了會得到2片,而后者只記得每次贏了會得到2片雪花片,忘記了每人原先手上有6片雪花片,或者是把游戲規(guī)則記成了每贏一次得到1片。當教師追問幼兒為什么有這樣的答案時,有幼兒可能會用“6+6=12”來作答,即原先手里有的6片雪花片加上贏得的6片雪花片就是12片雪花片,所以贏了6次。有幼兒則可能會用“6+2+2+2=12”來作答,他的解釋是,因為除了原先有的6片雪花片,后來每贏一次得到2片,一共贏了3次,得到6片。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盡可能讓幼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解釋自己的推理過程。)

        (5)請手上有12片雪花片的幼兒描述自己在游戲中的輸贏過程,請沒有推理出結(jié)果或推理出錯的幼兒上來根據(jù)同伴的描述,在磁陛黑板上擺放磁鐵塊,演示同伴的雪花片數(shù)量變化過程。

        (說明:教師的具體引導(dǎo)方法同前。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要關(guān)注幼兒對雪花片變化過程的描述和表征,以及推理結(jié)果的差異,重點引導(dǎo)幼兒思考游戲前的雪花片數(shù)量、游戲輸贏規(guī)則、游戲后的雪花片數(shù)量這三方面的關(guān)系。)

        (6)根據(jù)本班幼兒的推理水平,選擇開展以下環(huán)節(jié)的活動。

        提問:誰的雪花片不是最多也不是最少?他到底有幾片?

        為什么只剩下了這幾片?你在游戲中的輸贏情況如何?

        你能不能用磁鐵塊擺放出你的雪花片輸贏過程?

        如果兩個小朋友手里剩下的雪花片數(shù)量是一樣的,他們的輸贏過程也會是一樣的嗎?

        (說明:以上問題是針對個別幼兒的,可根據(jù)本班幼兒的推理水平,選擇性地開展該環(huán)節(jié)活動,目的是引導(dǎo)他們嘗試回憶或推論自己雪花片的輸贏過程,并用語言加以表述,同時嘗試用磁鐵塊加以表征。最后一個問題意在引導(dǎo)幼兒基于擺放磁鐵塊的過程,嘗試思考和理解“輸贏的不同順序”與“相同答案”之間的關(guān)系。)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名稱

        幼兒園大班數(shù)學活動――5以內(nèi)減法

        活動目標

        1.通過按圖意找減法算式題配對的活動,使幼兒理解減法的意義及減法算式題所表示的意思,并學習5以內(nèi)減法算式題的較迅速的口算能力。

        2.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比較、語言表達及積極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1.喝飲料卡、車到站卡、開窗卡及5以內(nèi)減法算式題卡若干。

        2.貼有數(shù)字1~4的郵箱各一個,有一道5以內(nèi)加法算式題的“信”若干。

        3.每人一份寫有減法算式題涂色用的動物圖及蠟筆若干。

        活動過程

        1.看圖找算式題配對并講述算式題所表達的意思

        (1)教師出示喝飲料卡和車到站卡,請幼兒在桌上尋找可以與圖片做朋友的算式題卡。

        1)讀一讀找到的卡片上的.算式題。

        2)講講算式題所表達的圖片的意思。

        小結(jié):我們看懂了圖片的意思,找到了可以和它做朋友的算式題,知道要從原有的飲料里去掉喝掉的幾杯,從原來乘車的人里去掉下車的人。要算算還剩下多少時,都可以用減法算式題表示并算出結(jié)果。

        3)想一想,在我們周圍關(guān)于吃的、用的、玩的、發(fā)生的事中是否也能用3-1=2或5-2=3來表示。

        (2)出示開窗卡,請幼兒仔細看看、想想,在這一張圖片中能找出哪些不同的減法算式題來表示圖片的意思?

        小結(jié):有的圖片只能表示一種意思,也就只能找一道算式題來和它做朋友;有的圖片能表示幾種意思,那就可以找?guī)椎啦煌乃闶筋}和它做朋友。以后看圖片要更仔細,盡量把能和它做朋友的算式題全部找出來。

        2.玩送信的游戲

        (1)出示游戲材料――4個郵箱和許多信,讓幼兒觀察、思考、討論游戲玩法規(guī)則。

        (2)請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打開4個信箱,按游戲規(guī)則檢查“信”都送對了嗎?

        3.算算涂涂

        出示5以內(nèi)減法算式題卡,算算減法算式題,按答數(shù)涂色。答數(shù)是1的涂自己喜歡的顏色,答數(shù)不是1的不能涂色。

        步驟三:自由編題。

        教師不提供任何編題的條件,讓幼兒完全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編題。這也是幼兒非常喜歡的編題形式,同時,自編應(yīng)用題能喚起幼兒頭腦中有關(guān)加減情景的表象,起到幼兒掌握加減運算由具體過渡到抽象的中介和橋梁作用,從而促進幼兒抽象能力的提高。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觀察、感知植物具有輸送水份的作用。

        2.愿意動手操作尋找植物的莖。

        3.樂意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自己的認識。

        4.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fā)現(xiàn)。

        5.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提前兩三天在自然角做莖輸水作用的實驗,將芹菜、大白菜的跟放入紅色顏料水中,讓幼兒每天定時觀察,每組一份。

        2.物質(zhì)準備:若干顆白菜、芹菜。若干把粗了刻刀,每人一張記錄單。

        活動過程:

        一、教師引導(dǎo)幼兒認識植物的莖。

        1.教師出示芹菜、大白菜:它們的莖在那里?誰能找到他們呢?(鼓勵幼兒大膽動手操作,尋找植物的莖)

        教師:你是怎么找到它的莖的`?

        2.教師引導(dǎo)幼兒比一比誰找到的植物的莖最長,并請幼兒互相比較,讓幼兒感受它們長得是否一樣。

        二、引導(dǎo)幼兒通過觀察來感知莖的作用。

        教師:植物的莖有什么作用呢?(鼓勵幼兒猜想)

        教師:為什么這顆大白菜會變紅呢?教師引導(dǎo)幼兒用塑料刀片將大白菜和放在紅色顏料水中大白菜分別橫切開,觀察它們內(nèi)部有怎樣的變化,一次進一步感知莖的作用。

        三、教師引導(dǎo)幼兒將觀察結(jié)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

        小百科:莖是植物體中軸部分。呈直立或匍匐狀態(tài),莖上生有分枝,分枝頂端具有分生細胞,進行頂端生長。莖一般分化成短的節(jié)和長的節(jié)間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