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目標:
1、欣賞散文詩優(yōu)美意境,感受小雨滴頑皮的快樂。
2、能大膽講述自己的感受,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編。
過程:
一、欣賞散文詩
1、現(xiàn)在是什么季節(jié)?
2、我喜歡春天的風,輕輕的,柔柔的。你喜歡春天的什么?
3、春天怎么樣?
4、聽春天里還有什么?
5、它會到哪里,會發(fā)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6、小雨滴到了哪里?
7、到了草里,是怎么做朋友的?
8、怎么到小花上的,還會去哪里?
9、師念散文詩10、小雨滴都到了哪些地方?
11、沙灘上走上去有什么感覺?
12、還到了哪些地方?
13、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小雨滴?
14、什么地方覺得它很頑皮?做什么頑皮的事情很有趣?
二、創(chuàng)編
1、小雨滴還會到哪里?還會做哪些有趣的事情,和好朋友說說。
2、幼兒講述自己的想法。
3、你們喜歡小雨滴嗎?不僅你們喜歡,小花、小草等都喜歡,這是為什么?
三、師總結(jié)。
活動反思:
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云,風霜雨雪,日出日落,一切都使孩子們感到新奇。在本次活動中我選擇的是大班散文詩《頑皮的小雨滴》;顒又,主要是讓孩子感受散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yōu)美意境,讓幼兒想象創(chuàng)編,使之體驗自由表達和創(chuàng)造的快樂。
為了實現(xiàn)活動目標,這節(jié)課我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情景教學法等來進行教學。根據(jù)“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我采用“視聽結(jié)合——整體感知;啟發(fā)引導——分段理解;創(chuàng)設情境——大膽創(chuàng)編”的學法,讓幼兒說說、看看、想想,從而讓幼兒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標。
活動一開始,我把幼兒帶入預設的一個大自然的場景中,幼兒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再通過聽雨聲,讓幼兒說說雨是什么樣子的,由幼兒自由交談,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貫徹了《綱要》對語言活動的要求,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
幼兒的思維是形象性思維,因此直觀具體的'情境感知更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我們知道,散文詩所承載的很多信息,不是靠老師直接告訴幼兒或理性的講解,而是要讓幼兒在情境中去傾聽、感受、體會。因此我創(chuàng)設了一個有音樂、有畫面、有朗誦的動感情境,把幼兒帶入散文的意境中,通過課件中一個畫面一個畫面的切換, 以開放式、啟發(fā)式的提問,引導幼兒把觀察到的小雨滴的頑皮形象用語言表現(xiàn)出來,從而理解動詞:跳、落、擠、滾、濺、躲等。再通過老師的配樂詩朗誦,激發(fā)幼兒朗誦詩歌的愿望,通過提問:你喜歡詩歌中的哪一句,為什么?使幼兒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體驗散文的優(yōu)美意境。
為了鼓勵每個孩子都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我安排了續(xù)編這一環(huán)節(jié),在看課件的畫面續(xù)編后,我和幼兒一起戴上頭飾,把自己想象成小雨滴,到布置好的大自然的場景中去看看,讓幼兒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并用語言表述出來,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讓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我和孩子們一起扮演小雨滴,深入到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交流。耐心傾聽,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并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建立一種積極主動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達到了在快樂中學習的目的。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huán)節(jié)緊密相連,互相滲透。充分體現(xiàn)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所有環(huán)節(jié)都是圍繞“小雨滴”來進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鑒于生活,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
但是,由于是借班教學,對班上孩子情況不熟悉,對班上孩子已有經(jīng)驗不了解,所以在剛才的教學活動中也有許多把握不夠的地方, 比如,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性不是很高,幼兒對散文詩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在創(chuàng)編過程中,幼兒對所學動詞的運用還不熟練,我在引導幼兒進行創(chuàng)編時,引導語還不夠精準、到位。如果在詩朗誦環(huán)節(jié),加上一些情節(jié)會更好。最后這一環(huán)節(jié),幼兒的頭飾作用不是很大,如果把頭飾改成小雨滴,請幼兒直接把小雨滴送到相應創(chuàng)設的大自然的圖片中,并用好聽的句子說出來,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氣系列活動一:找空氣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使幼兒初步知道新鮮的空氣是沒有形狀、顏色和氣味的。
2、通過動手操作,知道空氣充滿我們的空間,空氣無所不在。
二、活動準備:塑料袋、
三、教學活動:
1、回憶故事《空氣空氣你在哪兒?》
2、出示塑料袋
塑料袋里有什么?抖動一下,把口捏住,有什么變化?
3、請幼兒拿塑料袋,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空氣.------證明:我們周圍到處都充滿了空氣.
四、
空氣系列活動二:測定空氣的存在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到空氣的存在。
2、保護孩子的求知欲,發(fā)展探索的能力。
二、活動準備:氣球、打氣筒、紙、筆。
三、教學活動:
1、引導、觀察。
。1)老師準備1個打氣筒
。2)對著幼兒的.臉擠出一些空氣。讓幼兒感覺到空氣
2、探索:氣球里的空氣
(1)猜想:沒有吹氣的氣球里面有空氣嗎?
(2)實驗驗證:用氣球?qū)χ约旱哪槾禋,感覺空氣是否存在。
。3)給氣球吹氣,說說現(xiàn)在的氣球是否存在空氣。
。4)實驗驗證:用氣球?qū)χ约旱哪槾禋猓杏X空氣是否存在。
。5)請幼兒記錄
3、請幼兒在自己身邊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里面有空氣?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認識青蛙。
2、讓幼兒知道青蛙生活的環(huán)境以及各個成長階段的特點。
3、培養(yǎng)幼兒關(guān)愛生命,愛護小動物,保護自然環(huán)境的好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青蛙各個成長階段的特征;知道青蛙是我們?nèi)祟惖?好朋友;教育幼兒珍愛小生命。
活動準備
一個大雨天的早上,教師在教室的墻角放有一只小青蛙(也有可能本來就有一只青蛙)。青蛙各個成長期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上課鈴聲響了,幼兒坐在小登上唱著兒歌等老師來上課。
1、教師走進教室,一個小孩大聲說:“老師,墻角有一只青蛙”
2、老師走上前看了一眼說:“啊,真有一只青蛙,那怎么辦呢?”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說拿回家喂雞,有的說踩死它,有的說把他扔出窗外……
3,這時老師帶領孩子再認真看那只青蛙,老師說:“你們看它多可憐啊,它現(xiàn)在一定很著急很害怕,誰知道它現(xiàn)在想什么啊”
“它想媽媽了”“它怕我們會打它”“它在哭呢”“它求我們別傷害它”
二、這時教師對孩子講解青蛙的生活習性,出示青蛙吃害蟲的圖片,點出主題青蛙保護莊稼是我們?nèi)祟惖暮门笥选?/p>
三、教師出示各種青蛙圖片,讓孩子認識各種青蛙。
四、教師對孩子們進行珍惜生命,愛護小動物的教育。
五、鈴下課響了,師問:“現(xiàn)在拿這只青蛙怎么辦”。孩子們會齊聲說“送到外面的草地上!”孩子們把青蛙送出教室。
六、教學活動延伸
1、猜謎語(綠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勞動。)
2、讓孩子把謎語講給父母猜,告訴他們別亂殺青蛙,保護自然環(huán)境。
教學反思
對于本節(jié)課的反思:
第一、聯(lián)系幼兒的生活實際,小青蛙是孩子們最熟悉,最喜歡的小動物,這樣容易調(diào)動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
第二,現(xiàn)在的孩子特別是農(nóng)村的孩子總是以玩死小動物為樂趣,從小就有暴力的行為。不懂得珍惜愛護生命,這一課能讓孩子知道生命是可貴的,愛護大自然,愛護小生命。
第三,只有那些善良的人,才是有責任心的人,我們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yǎng)有責任心的人,所以我認為對孩子從小進行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教育是很必要的
第四、不足的是用圖片不太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如用幻燈動畫制作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看看、猜猜、說說,理解圖書中的內(nèi)容,并嘗試運用語言將圖片內(nèi)容表述出來。
2.感受繪本的語言美,意境美,體會小獅子在各種環(huán)境下的心情與感受,懂得感恩的感情。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jié)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nèi)容。
活動重難點:
樂意精讀畫面,大膽猜想,嘗試將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表達出來。
感受小獅子在各種環(huán)境下的情感變化,懂得感恩的感情。
活動準備:
《溫情的獅子》繪本書 故事課件 音樂
活動過程
一、感情渲染,激發(fā)興趣。
1.爸爸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他們對嗎?你們的爸爸媽媽平時是怎么愛你們的,誰來告訴大家,請你來說一說。
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對親情的感受。
二、看看、猜猜、說說,理解故事內(nèi)容。
(一)哆哆和狗媽媽的生活
1.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小獅子? (PPT1)
2.狗媽媽長的什么樣子呢?(PPT2) 他的身體長什么樣?它叫什么?
3.狗媽媽怎樣照顧哆哆呢?幼兒自由講述——看圖講述。(PPT3)
4.(ppt4)播放《搖籃曲》,教師朗誦
5.你們心里覺得幸福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6.現(xiàn)在的哆哆長成什么樣子啦?誰來說說看。狗媽媽怎么樣了?(PPT5、6)
7.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媽媽?哆哆愿不愿意離開狗媽媽?
8.小結(jié):哆哆覺得雖然媽媽老了,可是和媽媽在一起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事了。
。ǘ┒叨唠x開以后的故事
1.(PPT7—PPT9)哆哆和狗媽媽發(fā)生了什么事?狗媽媽的心情怎樣?你是從哪看出來的?
2.到了晚上,哆哆會想念媽媽的什么呢?(PPT10)
3.哆哆做夢夢到狗媽媽,它的心情怎樣,從哪看出來的?它會怎么做?
(三)哆哆和狗媽媽相遇
1.(PPT11—PPT14)哆哆做了什么事?
2.哆哆的速度怎樣?那又是什么力量讓他飛起來的呢?
3. 什么叫做奄奄一息嗎?看看狗媽媽的樣子,請你說說看。(PPT15)
4.分開那么久,如果你是哆哆,你會對媽媽說什么?
5.就在它們抱著對方的時候,警長來了,它下了什么命令?(PPT16、17)你看到開槍了,此時你想對警察說什么?心情怎樣?
6.(PPT18):圖上畫的什么?
在講述中,引導幼兒觀察繪本畫面,無形中滲透閱讀方法。
根據(jù)圖片信息的交流,讓幼兒分段理解故事,大膽講述哆哆的成長經(jīng)歷,感受哆哆在各種情景下的情感和心情變化,既讓幼兒學會關(guān)注畫面細節(jié),增強閱讀意識,同時發(fā)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完整欣賞,感受故事主人公的情感。
1.播放課件,幼兒完整欣賞故事,這本書的名字叫《溫情的獅子》。(PPT19)
2.請幼兒說說自己聽完故事后的感受。什么地方讓你覺得最感動?
3.小結(jié):我們應該學習哆哆這種有情有義的精神,去回報愛我們的人。
完整欣賞故事,進一步體驗哆哆和胖墩的情感牽掛,懂得要學會感恩。
四、延伸活動:
1.將《溫情的獅子》投放在圖書區(qū)供幼兒活動時觀看。
2.在家中幼兒與家長共同閱讀《溫情的獅子》。
3.讓幼兒在家中通過各種形式表達對父母的愛。
教學反思:
《溫情的獅子》這一繪本,就講述了一個愛與被愛,付出與回報之間的故事。繪本是由日本著名繪本作家柳漱嵩先生所作。講述的是一只失去親生父母孤苦伶仃、成天打著哆嗦的小獅子在狗媽媽的養(yǎng)育下健康成長,最后成為馬戲團里的大明星?墒撬钅畈煌穻寢專敝劣蒙Wo她。在善良的狗狗的關(guān)愛下,本是兇悍的獅子,變得有情有意,知恩圖報。我讀到這本繪本時就想到我們大2班的孩子在看了這本繪本之后能不能更深刻的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又能不能學會如何愛別人,以及怎么樣回報別人的愛?帶著這么多的疑惑,邱和孩子們一起閱讀了這一繪本《溫情的獅子》。
帶著之前的疑惑,我們翻開了這本書第一頁并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你覺得這是一頭什么樣的'小獅子?孩子們一下子說出了小獅子很可憐。盡管孩子們不認識字,但是孩子們對圖片的觀察很細致,他們可以從狗媽媽以及小獅子的表情中發(fā)現(xiàn)他們的特點。在看到圖片狗媽媽在喂小獅子喝奶時邱老師提問: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媽媽?孩子們就覺得這個狗媽媽這是一個善良的媽媽,有愛心的媽媽,對小獅子傾注了自己全身心的愛。故事逐漸展開,孩子們也隨著故事慢慢的緊張起來。接下來狗媽媽與小獅子分別的場景,邱老師也分別以圍繞狗媽媽和獅子哆哆的心理的提問,讓幼兒深入場景進行猜測與表演,來體驗他們依依惜別、難舍難分的心情。
大班的孩子對故事有了一定的見解。在最后的結(jié)局中作者留給大家充分的想象空間。我們班的孩子對此也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有的小朋友認為獅子和狗媽媽已經(jīng)死了,他們被獵人送到了別的地方;有的小朋友認為獅子會飛,帶著狗媽媽飛到了別的安全的地方,然后永遠一起生活在一起;有的小朋友認為狗媽媽為了救小獅子犧牲了自己,不管哪種結(jié)局,都寄托了孩子們的希望。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圍繞話題進行談話,會用完整,連貫的語言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2、認真傾聽同伴的講述,感受,理解同伴的心情。
活動準備
1、課件-各種面部表情
2、圖片-小熊娃娃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教師:今天我看到小朋友都很開心!
你們看老師臉上是什么表情?(幼兒回答)
2、教師出示開心的臉譜
3、出示其他表情
這些是什么表情呢?你還認識哪些表情呢?
二、講述自己在幼兒園的經(jīng)歷
1、教師:我們小朋友在幼兒園里肯定也有過這些表情,對嗎?
你們在出現(xiàn)這些表情的時候肯定也有一些有趣的'事情藏在那里。
2、請2—3個幼兒講述
教師引導幼兒講清楚事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心里的想法等。
3、幼兒分組講述
要求幼兒5人一組,沒組選一個表情,輪流講述跟這個表情有關(guān)的事情。
4、小組或個人交流自己講述的故事。
三、畫畫自己的經(jīng)歷
1、教師:剛才小朋友都只介紹了一個表情出現(xiàn)時發(fā)生的事情。
你們還想把和其它表情有關(guān)的事情也講出來給大家聽嗎?
2、幼兒每人選一個表情,并將和這個表情有關(guān)的事情畫下來,然后在向同伴講述。
3、幼兒做畫,教師觀察。
引導幼兒完整的講述事情。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目標
1 學習用刻度尺連續(xù)測量并記錄蠶豆的生長過程,對測量活動感興趣。
2 對植物生長過程有探究愿望。
活動準備
種植區(qū)——蠶豆小火車;各種自然測量工具(火柴棍、回形針、積木、油畫棒……);可供制作刻度尺的卡紙;記錄本等。
活動過程
1 量一量豆苗有多高。
(1)師:小朋友們種的蠶豆苗都發(fā)芽了,F(xiàn)在,我們要來比一比誰種的豆苗長得高。你們有什么辦法?(幼兒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說出測量的多種方法:疊拳頭、虎口碼、木棍量……)
(2)幼兒自由測量,記錄測量結(jié)果。(幼兒選擇喜歡的測量工具測量自己的豆苗)
(3)展示、交流測量結(jié)果:你選用了什么測量工具,你的豆苗有多高?(用手指頭量,有一個手指節(jié)高;用拳頭量,比一個拳頭矮一點;用積木疊,有四塊積木高……)
2 比一比誰的豆苗高。
(1)師:你們都量出了自己的豆苗有多高,現(xiàn)在你能說出誰的豆苗最高?為什么?(如“親親的`豆苗高,因為有四塊積木高,果果的豆苗矮,只有一個拳頭高,四當然比一大了”。“不對,雖然四比一大,可是,積木很小的,四個疊在一起還是很矮”……)
(2)師:到底誰的豆苗高?用你們的方法能比出來嗎?(引導幼兒將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演示比對)
3 討論測量豆苗的最好方法。
(1)師:用什么樣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測量并比較豆苗的高度?(引導幼兒說出“用同一種方法進行測量”。)
(2)介紹刻度尺。
(3)為每棵蠶豆苗制作一把刻度尺(指導幼兒裁剪卡紙條。用統(tǒng)一的方形積木塊作刻度),布置測量環(huán)境:火車新干線。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每日進行觀察,每一個星期將觀察結(jié)果在刻度尺上作一次標記,并記錄時間。引發(fā)幼兒觀察思考:第幾天的時候誰種的蠶豆苗長得超過了誰種的?同樣是蠶豆,為什么有的長得快?有的長得慢?
活動二:時間測量——有趣的滴漏
活動目標
1 發(fā)現(xiàn)物體的滴漏速度與滴孔大小、裝量多少及物體的材質(zhì)有關(guān)。
2 對滴漏計時方法在生活中的巧妙運用感興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大小(容積、小孔)相同的水漏、油漏、沙漏計時器各一個;標記條;親子制作的各種滴漏瓶若干。(漏孔、容積、時間的設定按教學需要確定1
經(jīng)驗準備:對古代計時工具有初步認識;已認識過時鐘。
活動過程
1 夾珠比賽導入。
(1)出示水漏:今天我們要進行一次夾珠比賽,用水漏來計時,當水漏里的水全部漏完,小朋友們就停止夾珠。
(2)交流:小朋友數(shù)一數(shù)夾了多少顆珠子?(提醒幼兒簡單記錄)
(3)出示沙漏、油漏:現(xiàn)在我們再來進行一次夾珠比賽,這一次用同樣大小的沙漏和油漏同時計時。當其中一個滴漏里的東西全部漏完,小朋友們就停止夾珠。
(4)交流:哪個滴漏先滴完?這一次,你夾了多少顆珠子?跟第一次比多了還是少了?
2 討論發(fā)現(xiàn)不同材質(zhì)的物體流動速度不一樣。
(1)師:你發(fā)現(xiàn)沙、水、油在大小一樣、漏孔一樣的滴漏瓶里流動的速度一樣嗎?誰最快?誰最慢?你是怎么得出這個結(jié)論的?(啟發(fā)幼兒通過比較夾珠的數(shù)量發(fā)現(xiàn):第一次夾珠少,說明水流得最快;第二次夾珠多,說明沙流得慢,油流得最慢。)
總結(jié):珠子夾得越多,說明瓶子里的東西流動越慢;珠子夾得越少,說明瓶子里的東西流動越快。
3 玩一玩,進一步發(fā)現(xiàn)滴漏計時的有趣現(xiàn)象。
(1)師:請兩個小朋友一組,分別選擇時間一樣、材料不一樣和滴孔大小不一樣、裝量一樣的計時器玩一玩,看一看,這一次又是什么東西流動快?什么東西流動慢?
(2)請你們將自己的新發(fā)現(xiàn)告訴其他小朋友。
4 活動拓展。
這些有趣的計時器在生活中用得到嗎?你想用在什么地方?
活動延伸
選擇一個“30分鐘”滴漏瓶,為幼兒午餐計時。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萌發(fā)關(guān)愛他人的情感。
2。觀察圖片,排列圖片,創(chuàng)編故事。
3。編出合理的、不同情節(jié)的故事。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fā)現(xiàn)。
5。培養(yǎng)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zhì)及關(guān)心他人的情感。
活動重難點:
觀察圖片,排列圖片,創(chuàng)編故事。
能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圖片細節(jié),編出合理的、不同情節(jié)的故事。
活動準備:
大圖片一套,小圖片每人一套,排圖板每人一塊。
活動過程:
一、師幼談話,導入活動。
這幾天天氣冷不冷?天氣寒冷,小朋友很容易生病,你生過病嗎?你生病的時候有什么感覺?應該怎么辦?爸爸媽媽心情怎么樣?他們會怎樣照顧你?爸爸媽媽悉心照顧你,你心里感覺怎么樣?
二、出示圖片,觀察畫面,感知和理解單頁畫面的內(nèi)容。
1。 出示圖片(一),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圖片內(nèi)容。
。1)提問:有只小獅子也生病了,你們看小獅子病得怎么樣?你從哪里看出來
的?獅子爸爸在干什么?他會怎么說?他會想什么?獅子媽媽呢?她會想什么?說什么?這時是什么時間?
。2)請個別幼兒完整講述圖片內(nèi)容。
。3)教師示范講述圖片一。
2。 出示圖片(二)——圖片(五),幼兒分組觀察講述。
指導語:老師還有四幅故事圖片,請四個小朋友一組來看一看、講一講,你們拿到的圖片上是什么時間?在哪里?都是有誰?他們在干什么?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情?他們會說什么?想什么?
。1) 把幼兒分成四組,每組一幅圖片,幼兒觀察、討論講述圖片。教師逐一參
與小組討論,并給予指導。
。2) 每組選派一名幼兒講述圖片內(nèi)容,不完整的地方可請其他幼兒補充。
三、幼兒操作拼擺小圖片,創(chuàng)編合理的、不同情節(jié)的故事。
指導語:這五幅圖片是講的關(guān)于小獅子生病的故事,這五幅圖片的順序不一樣,講出來的故事也不一樣,F(xiàn)在請小朋友按照你喜歡的、認為合理的排列順序,把圖片擺放在排圖板上,再編成一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在排列圖片的時候,要按照1—5的序號排好;在講故事的時候,不僅要講清什么時間,在哪里,有誰,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還要給故事起一個好聽的名字。
幼兒拼擺排列小圖片,有序地擺放在排圖板上,教師巡回指導,啟發(fā)幼兒能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圖片細節(jié),創(chuàng)編出合理的、不同情節(jié)的故事。
四、個別幼兒展示排圖順序,創(chuàng)編講述故事。
提問:你是怎么排的?誰和他排的順序一樣?還有誰和他排的不一樣?
教師調(diào)整大圖片順序,請2—3名幼兒講述創(chuàng)編的故事,提醒幼兒講述的故事情節(jié)要合理,要和別人講的不一樣,還要說出故事的名字。
五、教師完整講述故事《生病的時候》。
指導語:老師也排列了一種圖片的順序,編了一個好聽的故事,請小朋友聽聽我的故事吧。
六、請幼兒回教室把圖片順序重新排列,編出和剛才不同的故事,講給同伴聽,
七、結(jié)束活動。
活動反思:
在中區(qū)學科組公開展示活動中,我執(zhí)教了這節(jié)大班語言活動《生病的時候》。在高主任、徐園長、王主任的多次指導和修改后,定下了活動的方案。無論從活動方案的書寫形式,還是內(nèi)容的清晰層次和精煉,我都得到了很大的.啟示。這次活動的目標定為三個:
1、萌發(fā)關(guān)愛他人的情感。
2、觀察圖片,排列圖片,創(chuàng)編故事。
3、編出合理的、不同情節(jié)的故事;顒幽繕税亚楦心繕硕榈谝晃唬竺娴膬蓚能力目標層層遞進。根據(jù)活動目標,制定出活動的重點,難點;顒又攸c:觀察圖片,排列圖片,創(chuàng)編故事;顒与y點:能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根據(jù)圖片細節(jié),編出合理的、不同情節(jié)的故事。為了便于現(xiàn)場的操作,把ppt更換為大圖片,方便排圖時對圖片的調(diào)整。
根據(jù)活動目標、重點、難點,制定了活動流程:
1、師幼談話,導入活動。
2、出示圖片,觀察畫面,初步感知單頁畫面的內(nèi)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聽懂并學說滬語童謠,體驗說上海話的樂趣。
2、能認真傾聽老師、同伴的講話。
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幼兒人手一份圖片。
活動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滬語)小朋友,你們好!
聽到老師這樣講話,你們聽得懂嗎?老師說的'是什么地方的話呢?
對了,是上海話。你們會說上海話嗎?
2、出示畫面:一男一女。
看看他們是誰啊,上海話怎么說?(姆媽、阿姨;爸爸、爺叔、娘舅……均可以)
這些東西用上海話怎么說?(雞蛋,鈔票,數(shù)字3)
3、出示畫面:一老人。 他又是誰呢?上海話叫他什么呀?可以叫他老伯伯,也可以叫他老公公。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位老公公有趣的事情。
二、傾聽理解
1、教師用上海方言念童謠,幼兒傾聽。
“從前有個老公公,捫吾(方言:問我)借了兩只蛋,禮拜三(方言:星期三)借禮拜四還,弄堂里廂(方言:里面)兜一圈,買了一頂西瓜帽,用忒(方言:用掉)鈔票3塊3。”
你們聽得懂嗎?聽到些什么?
2、聽聽找找第一句童謠。
出示畫面,引導幼兒共同聽聽找找,聽懂第一句童謠內(nèi)容。
3、聽聽找找后幾句童謠。
教師逐句念童謠,幼兒在人手一份的圖片上圈畫。
4、集體檢驗圈畫的內(nèi)容。
三、學學說說
1、根據(jù)圈畫內(nèi)容集體念童謠。
2、將弄堂里改變?yōu)槌勤驈R,幼兒再次念童謠。接下來,更加有趣的事情要發(fā)生咯1
3、幼兒集體念童謠,教師把滬語童謠逐句畫成一位老公公。
師:是誰啊?有趣嗎?你們也去試試吧。駙上海方言童謠
老公公
從前有個老公公,捫吾(方言:問我)借了兩只蛋,禮拜三(方言:星期三)借禮拜四還,弄堂里廂(方言:里面)兜一圈,買了一頂西瓜帽,用忒(方言:用掉)鈔票3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