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视频在线观看,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在线,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手机版,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 <sup id="fgl9g"></sup>
      <legend id="fgl9g"><abbr id="fgl9g"><thead id="fgl9g"></thead></abbr></legen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全唐詩》卷六百七十三

      時間:2023-06-17 12:26:14 曉怡 全唐詩 我要投稿
      • 相關(guān)推薦

      《全唐詩》卷六百七十三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按內(nèi)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什么樣的古詩才是好的古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全唐詩》卷六百七十三,歡迎大家分享。

      《全唐詩》卷六百七十三

        卷673-1 【題甘露寺】周樸

        層閣疊危壁,瑞因千古名。幾連揚子路,獨倚潤州城。

        云近銜江色,雕高背磬聲。僧居上方久,端坐見營營。

        卷673-2 【題玄公院】周樸

        院深塵自外,如佛值玄公。常跡或非次,志門因得中。

        衣巾離暑氣,床榻向涼風。是事不逾分,只應(yīng)明德同。

        卷673-3 【福州東禪寺】周樸

        甌閩在郊外,師院號東禪。物得居來正,人經(jīng)論后賢。

        瓟槽柳塞馬,蓋地月支綖。鸛鵲尚巢頂,誰堪舉世傳。

        卷673-4 【贈大溈和尚】周樸

        大溈清復深,萬象影沈沈。有客衣多毳,空門偈勝金。

        王侯皆作禮,陸子只來吟。我問師心處,師言無處心。

        卷673-5 【秋夜不寐寄崔溫進士】周樸

        愁多難得寐,展轉(zhuǎn)讀書床。不是旅人病,豈知秋夜長。

        歸鄉(xiāng)憑遠夢,無夢更思鄉(xiāng)。枕上移窗月,分明是淚光。

        卷673-6 【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周樸

        旅人游汲汲,春氣又融融。農(nóng)事蛙聲里,歸程草色中。

        獨慚出谷雨,未變暖天風。子玉和予去,應(yīng)憐恨不窮。

        卷673-7 【寄處士方干】周樸

        桐廬江水閑,終日對柴關(guān)。因想別離處,不知多少山。

        釣舟春岸泊,庭樹曉鶯還。莫便求棲隱,桂枝堪恨顏。

        卷673-8 【寄塞北張符】周樸

        隴樹塞風吹,遼城角幾枝。霜凝無暫歇,君貌莫應(yīng)衰。

        萬里平沙際,一行邊雁移。那堪朔煙起,家信正相離。

        卷673-9 【次梧州卻寄永州使君】周樸

        隨風身不定,今夜在蒼梧?蜏I有時有,猿聲無處無。

        潮添瘴海闊,煙拂粵山孤。卻憶零陵住,吟詩半玉壺。

        卷673-10 【贈念經(jīng)僧】周樸

        庵前古折碑,夜靜念經(jīng)時。月皎海霞散,露濃山草垂。

        鬼聞拋故冢,禽聽離寒枝。想得天花墜,馨香拂白眉。

        卷673-11 【董嶺水】周樸

        湖州安吉縣,門與白云齊。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西。

        去衙山色遠,近水月光低。中有高人在,沙中曳杖藜。

        卷673-12 【早春】周樸

        良夜歲應(yīng)足,嚴風為變春。遍回寒作暖,通改舊成新。

        秀樹因馨雨,融冰雨泛蘋。韶光不偏黨,積漸煦疲民。

        卷673-13 【秋深(一作塞上行)】周樸

        柳色尚沈沈,風吹秋更深。山河空遠道,鄉(xiāng)國自鳴砧。

        巷有千家月,人無萬里心。長城哭崩后,寂絕至如今。

        卷673-14 【贈雙峰山和尚】周樸

        峨峨雙髻山,瀑布瀉云間。塵世自疑水,禪門長去關(guān)。

        茯神松不異,藏寶石俱閑。向此師清業(yè),如何方可攀。

        卷673-15 【贈無了禪師】周樸

        不學世所惜,是何無了公。靈匡虛院外,虎跡亂山中。

        晝夜必連去,古今爭敢同。禪情豈堪問,問答更無窮。

        卷673-16 【王霸壇】周樸

        王君上升處,信首古居前。皂樹即須朽,白龜應(yīng)亦全。

        云間猶一日,塵里已千年。碧色壇如黛,時人誰可仙。

        卷673-17 【送梁道士】周樸

        舊居桐柏觀,歸去愛安閑。倒樹造新屋,化人修古壇。

        晚花霜后落,山雨夜深寒。應(yīng)有同溪客,相尋學煉丹。

        卷673-18 【邊思】周樸

        年高來遠戍,白首罷干戎。夜色薊門火,秋聲邊塞風。

        磧浮悲老馬,月滿引新弓。百戰(zhàn)陰山去,唯添上將雄。

        卷673-19 【哭陳庾】周樸

        系馬向山立,一杯聊奠君。野煙孤客路,寒草故人墳。

        琴韻歸流水,詩情寄白云。日斜休哭后,松韻不堪聞。

        卷673-20 【宿玉泉寺】周樸

        野寺度殘夏,空房欲暮時。夜聽猿不睡,秋思客先知。

        竹迥煙生薄,山高月上遲。又登塵路去,難與老僧期。

        卷673-21 【題赤城中巖寺】周樸

        浮世師休話,晉時燈照巖。禽飛穿靜戶,藤結(jié)入高杉。

        存沒詩千首,廢興經(jīng)數(shù)函。誰知將俗耳,來此避囂讒。

        卷673-22 【塞上行】周樸

        秦筑長城在,連云磧氣侵。風吹邊草急,角絕塞鴻沈。

        世世征人往,年年戰(zhàn)骨深。遼天望鄉(xiāng)者,回首盡沾襟。

        卷673-23 【玉泉寺】周樸

        寺還名玉泉,澄水亦遭賢。物尚猶如此,人爭合偶然。

        溪流云斷外,山峻鳥飛還。初日長廊下,高僧正坐禪。

        卷673-24 【春宮怨(一作杜荀鶴詩)】周樸

        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為容。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憶采芙蓉。

        卷673-25 【宿劉溫書齋】周樸

        不掩盈窗日,天然格調(diào)高。涼風移蟋蟀,落葉在離騷。

        回筆挑燈燼,懸圖見海潮。因論三國志,空載幾英豪。

        卷673-26 【登福州南澗寺】周樸

        萬里重山繞福州,南橫一道見溪流。天邊飛鳥東西沒,

        塵里行人早晚休。曉日青山當大海,連云古塹對高樓。

        那堪望斷他鄉(xiāng)目,只此蕭條自白頭。

        卷673-27 【望中懷古】周樸

        齊心樓上望浮云,萬古千秋空姓名。堯水永銷天際去,

        姬風一變世間平。高蹤盡共煙霞在,大道長將日月明。

        從此安然寰海內(nèi),后來無復謾相傾。

        卷673-28 【升山寺】周樸

        升山自古道飛來,此是神功不可猜。氣色雖然離禹穴,

        峰巒猶自接天臺。巖邊折樹泉沖落,頂上浮云日照開。

        南望閩城塵世界,千秋萬古卷塵埃。

        卷673-29 【哭李端】周樸

        三年剪拂感知音,哭向青山永夜心。竹在曉煙孤鳳去,

        劍荒秋水一龍沈。新墳日落松聲小,舊色春殘草色深。

        不及此時親執(zhí)紼,石門遙想淚沾襟。

        卷673-30 【福州神光寺塔】周樸

        良匠用材為塔了,神光寺更得高名。風云會處千尋出,

        日月中時八面明。海水旋流倭國野,天文方戴福州城。

        相輪頂上望浮世,塵里人心應(yīng)總平。

        卷673-31 【福州開元寺塔】周樸

        開元寺里七重塔,遙對方山影擬齊。雜俗人看離世界,

        孤高僧上覺天低。唯堪片片紫霞映,不與濛濛白霧迷。

        心若無私羅漢在,參差免向日虹西。

        卷673-32 【春日秦國懷古】周樸

        荒郊一望欲消魂,涇水縈紆傍遠村。牛馬放多春草盡,

        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積雪蒼山晚,煙伴殘陽綠樹昏。

        數(shù)里黃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卷673-33 【春日游北園寄韓侍郎】周樸

        灼灼春園晚色分,露珠千點映寒云。多情舞蝶穿花去,

        解語流鶯隔水聞。冷酒杯中宜泛滟,暖風林下自氛氳。

        仙桃不肯全開拆,應(yīng)借馀芳待使君。

        卷673-34 【喜賀拔先輩衡陽除正字】周樸

        黃紙晴空墜一緘,圣朝恩澤洗冤讒。李膺門客為閑客,

        梅福官銜改舊銜。名自石渠書典籍,香從蕓閣著衣衫。

        寰中不用憂天旱,霖雨看看屬傅巖。

        卷673-35 【客州賃居寄蕭郎中】周樸

        松店茅軒向水開,東頭舍賃一裴徊。窗吟苦為秋江靜,

        枕夢驚因曉角催。鄰舍見愁賒酒與,主人知去索錢來。

        眼看白筆為霖雨,肯使紅鱗便曝腮。

        卷673-36 【贈李裕先輩】周樸

        曉擎弓箭入初場,一發(fā)曾穿百步楊。仙籍舊題前進士,

        圣朝新奏校書郎。馬疑金馬門前馬,香認蕓香閣上香。

        閑伴李膺紅燭下,慢吟絲竹淺飛觴。

        卷673-37 【桐柏觀】周樸

        東南一境清心目,有此千峰插翠微。人在下方?jīng)_月上,

        鶴從高處破煙飛。巖深水落寒侵骨,門靜花開色照衣。

        欲識蓬萊今便是,更于何處學忘機。

        卷673-38 【塞上】周樸

        受降城必破,回落隴頭移。蕃道北海北,謀生今始知。

        卷673-39 【塞上曲】周樸

        一陣風來一陣砂,有人行處沒人家。

        黃河九曲冰先合,紫塞三春不見花。

        卷673-40 【塞下曲】周樸

        石國胡兒向磧東,愛吹橫笛引秋風。

        夜來云雨皆飛盡,月照平沙萬里空。

        卷673-41 【詠猿】周樸

        生在巫山更向西,不知何事到巴溪。

        中宵為憶秋云伴,遙隔朱門向月啼。

        卷673-42 【桃花】周樸

        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

        可惜狂風吹落后,殷紅片片點莓苔。

        卷673-43 【薛老峰】周樸

        薛老峰頭三個字,須知此與石齊生。

        直教截斷蒼苔色,浮世人儕眼始明。

        卷673-44 【吊李群玉】周樸

        群玉詩名冠李唐,投詩換得校書郎。

        吟魂醉魄知何處,空有幽蘭隔岸香。

        卷673-45 【無等巖】周樸

        建造上方藤影里,高僧往往似天臺。

        不知名樹檐前長,曾問道人巖下來。

        卷673-46 【句】周樸

        古陵寒雨集,高鳥夕陽明。

        高情千里外,長嘯一聲初。(以上見張為《主客圖》)

        月離山一丈,風吹花數(shù)苞。(見《吟窗雜錄》)

        曉來山鳥鬧,雨過杏花稀。(見《優(yōu)古堂詩話》)

        曲渚回灣鎖釣舟。

        平潮晚影沈清底,遠岳危欄等翠尖。(上見《海錄碎事》)

        白日才離滄海底,清光先照戶窗前。(靈巖廣化寺,

        見《閩志》)

        連云天塹有山色,極目海門無雁行。

        可憐黃雀銜將去,從此莊周夢不成。(《詠蝶》。

        見《泉州志》)

        禪是大溈詩是樸,大唐天子只三人。(《贈大溈》)

        歷史背景

        隋唐五代詩簡介

        隋及初唐是詩歌史上的過渡時期。唐代詩歌達到全面繁榮,成為中國古典詩歌發(fā)展的黃金時代。僅《全唐詩》所收,就有詩人2200余家,詩作48900余首。獨具風格的著名詩人約有五六十個,產(chǎn)生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偉大詩人,標志著中國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高峰。

        隋代詩歌,齊梁影響根深蒂固,但隋初詩人如盧思道、楊素、薛道衡等,他們的一些較好的邊塞詩,反映了征人的生活體驗和思想感情,具有某種清新剛健氣息,透露出一點新氣象。形式格律亦有進一步的發(fā)展,像盧思道的《從軍行》、薛道衡的《豫章行》,已粗具初唐七言歌行的規(guī)模。隋煬帝的《江都宮樂歌》,已接近于唐代的七律。而無名氏的《送別詩》,其聲調(diào)韻律,已是很成熟的七言絕句了。

        初唐詩壇沉浸在"梁陳宮掖之風"里,宮廷詩人如虞世南、上官儀、楊師道、李義府等。沈佺期、宋之問兩人雖未擺脫齊梁影響,但他們完成了律詩形式的定型,在聲律方面有重要貢獻。被稱為"初唐四杰"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積極開拓詩歌的表現(xiàn)領(lǐng)域,從題材內(nèi)容到格律形式都有新的探索,顯露了新的獨特風貌。繼四杰之后,陳子昂以鮮明的創(chuàng)造革新精神,掃蕩齊梁余風。他提倡"漢魏風骨",以復古為革新。所作《感遇詩》和邊塞詩,內(nèi)容豐富,剛健樸質(zhì),現(xiàn)實性很強,實踐了他的理論主張,開啟了一代新風。

        盛唐詩歌發(fā)展了各種體裁和形式,風格流派眾多,達到全面繁榮的高潮。除李白、杜甫外,出現(xiàn)了以寫山水田園閑適生活為主的山水田園詩人和以寫邊塞征戍生活為主的邊塞詩人。山水田園詩人如孟浩然、王維、儲光羲、常建等,語言清新洗煉,意境深幽秀麗。但思想內(nèi)容上帶有逃避現(xiàn)實的消極因素。邊塞詩人如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等,把邊塞的奇麗景色與建功立業(yè)的英雄壯志結(jié)合在一起,氣勢雄偉,情調(diào)悲壯,具有奇情異采的藝術(shù)魅力。

        李白是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熱愛祖國,同情勞動人民,蔑視權(quán)貴,追求自由,表現(xiàn)出對封建社會一切壓迫和羈束毫不調(diào)和的叛逆態(tài)度。詩作想象奇妙,熱烈奔放,色彩繽紛,飄逸不群,成為屈原之后浪漫主義詩歌的新的高峰。杜甫作為現(xiàn)實主義的"詩圣",關(guān)心人民的疾苦,關(guān)心祖國的命運,對人民無限同情,對統(tǒng)治階級的罪惡強烈憎恨。其詩作憂國憂民,沉郁頓挫,飽含愛國激情,具有高度的人民性。"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他們的詩歌對以后詩歌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

        中唐大歷前后,元結(jié)、顧況等人的詩,繼承了杜甫同情人民、批判現(xiàn)實的精神,詩風質(zhì)樸,詞意深摯。劉長卿、韋應(yīng)物主要以山水詩見稱,風格含蓄溫和,清雅洗練,皆自成一家。當時影響較大的"大歷十才子",內(nèi)容浮淺,實際成就較差。貞元、元和年間,詩壇又出現(xiàn)大活躍的景象。白居易、元稹、張籍、王建等倡導"新樂府運動",繼承杜甫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而加以發(fā)展革新,以批判現(xiàn)實為主旨,寫下大量政治諷喻詩。

        其他詩人如韓愈、孟郊、柳宗元、劉禹錫、李賀等,在藝術(shù)上也有各自創(chuàng)造。其中韓孟一派努力探索詩歌的新形式、新風格,或氣象闊大,或思力深刻,或奇崛險怪,或筆力峭拔;有的有散文傾向,有的流于艱澀怪誕,對宋詩影響很大。賈島以"苦吟"著名,李賀則在語言形象上精思獨造,形成獨特的浪漫主義風格。在元白和韓孟兩派詩人之外,柳宗元的山水詩意境深沉,情致委婉。劉禹錫的《竹枝詞》富有民歌風味,開朗流暢,都有鮮明特色。

        晚唐五代詩感傷頹廢的情調(diào)和藻飾繁縟的風氣逐漸增濃。杜牧、李商隱的詩憂時憫亂,感嘆身世,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之感。他們的七律和七絕在藝術(shù)技巧上有獨特 貢獻。皮日休、杜荀鶴、陸龜蒙等人的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末的社會動亂和階級矛盾。五代詩壇冷落,是唐詩的尾聲。

        唐詩完成了中國古典詩歌各種形式的創(chuàng)造。古體詩的五言、七言、樂府歌行,近體詩的五律、七律、五絕、七絕、排律,無不齊備。這些形式,上承風騷,下啟詞曲,并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流傳最普遍,影響最深遠的詩體。唐詩的成就空前絕后,成為以后各代詩的榜樣。

        唐五代詞簡介

        詞是唐五代興起的一種配合音樂歌唱的新詩體,F(xiàn)傳最早的唐代民間詞是在敦煌發(fā)現(xiàn)的曲子詞。文人詞始于中唐,傳為李白所作的《菩薩蠻》、《憶秦娥》,張志和的《漁歌子》,韋應(yīng)物的《調(diào)笑令》,白居易、劉禹錫的《憶江南》等,是較早的作品。初期文人詞題材較廣泛,形式較短小,一般都具有清新、明朗、活潑的特色。

        詞至晚唐,作者漸多,藝術(shù)上趨于成熟。以溫庭筠影響最大。溫詞題材偏于閨情,內(nèi)容嬌嬈柔弱,詞句過于雕琢。如《菩薩蠻·小山重疊金明滅》、《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等。五代時趙崇祚編《花間集》,以溫庭筠為首,西蜀詞人為主,內(nèi)容多閨情離愁,形式上追求藻飾。唯韋莊詞語言清麗,稍有內(nèi)容,如《思帝鄉(xiāng)·春日游,杏花吹滿頭》、《菩薩蠻·人人盡說江南好》等。另有牛希濟、李珣的詞,也給人以清新開朗的感受。

        五代時詞家集中在南唐首都金陵,重要作家有馮延巳、李璟和李煜。馮延巳留詞100多首,為唐五代詞人存詞最多者。多寫閑情、春愁,語言清新流轉(zhuǎn),繼承溫庭筠婉約詞風并有所發(fā)展,對宋代晏殊、歐陽修等人有很大影響。

        李璟遺詞四首,具有濃厚的感傷情調(diào)。李煜原為南唐國君,初期詞多寫宮廷豪華生活,降宋后所寫詞大多為家國之恨,感慨極深。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浪淘沙·簾外雨潺潺》等,藝術(shù)上以白描取勝,語言明凈,意境優(yōu)美,以鮮明生動的形象言懷述志,抒寫特定的生活感受,一變花間詞人鏤金刻翠的詞風,對詞的創(chuàng)作積累了新經(jīng)驗,開拓了新境界,在詞的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全唐詩》卷六百七十三】相關(guān)文章:

      《全唐詩》卷一08-13

      《全唐詩》卷三08-13

      《全唐詩》卷四08-13

      《全唐詩》卷五08-13

      《全唐詩》卷六08-13

      《全唐詩》卷七08-13

      《全唐詩》卷八08-13

      《全唐詩》卷九08-13

      《全唐詩》卷一十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