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典故
在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典故吧,要準確理解有關(guān)典故的正確含義和使用方法,避免用錯,用偏,產(chǎn)生笑話,影響意思表達,還苦于找不到好的典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典故,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典故
說一個聰明、有才智的人,也有失誤的時候時,我們會用“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來形容。一般情況下,它和“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同時使用。該成語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廣武君曰:“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边@里,廣武,即鄭州市廣武(故址在滎陽東北之廣武山上)。而君,是指這個地方的土地所有者即統(tǒng)治者。具體來說,廣武君就是漢初韓信的謀士李左車。
據(jù)史料記載,李左車漢初仕趙,被封為廣武君。李很有才華,又熟讀兵法,所以為趙王所倚重。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韓信、張耳率兵東下井陘關(guān)(即今河北省的土門關(guān)),準備攻打趙國。趙王、成安君得此消息,在井陘關(guān)聚集20萬兵力,準備迎擊。李左車對陳余說:“漢將韓信虜魏王,捉夏說,血戰(zhàn)閼與(韓地,故址在今山西和順),今又與張耳聯(lián)手,其勢銳不可當(dāng),F(xiàn)在漢軍戰(zhàn)線過長,后勤供應(yīng)困難。而井陘道路車不能并行、馬不能成列,糧餉運輸就會滯后。望你借給我精兵3萬,從小路攔截敵人的武器糧餉。你們在這里深挖戰(zhàn)壕,高筑營壘,堅守陣地,使?jié)h軍進不能攻,后不能退,不出十日,韓信、張耳兩將的人頭就可獻于帳前。不如此,我們就要被他們所擒獲!钡馗年愑,以義兵不用詐謀奇計為由,拒絕了李的要求。結(jié)果,韓信一鼓作氣,乘勢夾擊趙軍,使之潰敗,趙王被捉,陳余被殺。對于廣武君,韓信則命令士兵,不能殺害,凡生擒者,要重賞千金。李左車被俘后,韓信親自為其松綁,并以師生之禮相待。
后來,在韓信的感召下,李左車對漢軍預(yù)謀攻燕擊齊的計劃,談了自己的意見。他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今貴軍大敗趙軍,名揚海內(nèi),威震天下。這是將軍的長處。但民眾勞累,士卒疲乏,則是短處。若現(xiàn)在攻燕,未必會成功。不如按兵不動,留守趙國,安撫陣亡將士遺孤。然后針對燕國方向布陣,并派人游說燕國、促其降漢。韓信聽從了李左車的建議,派人出使燕國,經(jīng)陳述利害,燕國隨之而降。李左車的軍事才能,由此可見一斑。
李左車晚年潛心研究軍事,著有《廣武君》兵法一書,可惜已經(jīng)失傳。在他與韓信的首次交談中,曾說過“敗軍之將,何以言勇”一語,后來也作為一個成語廣為使用,本文就不再作介紹了。
【成語】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發(fā)音】
zhi zhě qiān lǜ bi yǒu yī shī
【釋義】
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xiàn)個別錯誤。
【出處】
《晏子春秋》: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引用: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清朝劉開《孟涂文集;問說》: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成語寓意
哲學(xué)家告訴人們,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聰明人不可能永遠聰明,愚笨的人經(jīng)多次思考,也會獲得一些新知。聰明的人也許智力超群,但智者千慮,免不了“一失”,難免會出現(xiàn)紕漏,甚至釀成大錯,抱憾終身。成語告訴人們,無論什么人,無論聰明與否,總歸要多思多慮,思慮及行事也會有矛盾,但只要了解其中的關(guān)系,就會從容、自立自達,不會徒增懊惱、悔恨。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指不管多聰明的人,雖反復(fù)考慮,也會出現(xiàn)個別失誤。復(fù)句式結(jié)構(gòu),在句中一般作分句。
運用示例
宋·王之道《紹興八年六月十二日上侍郎魏礦書》:“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茲殆所謂一得者乎?請試為執(zhí)事陳之。”
明·馮夢龍、清·蔡元放《東周列國志》一二回:“自古道:‘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祭足但知防備厲公,卻不知高渠彌毒謀已就,只慮祭足多智,不敢動手!
魯迅《花邊文學(xué)·運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這里的‘失’,是在非到蓋棺之后一個人的運命‘終是’不可知。”
逸聞趣事
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派韓信帶領(lǐng)一部分人馬向東進攻趙國。趙王聽說后,與成安君陳余把軍隊聚在井陘山口,準備迎敵。
趙王的參謀李左車獻計道:“井陘這地方,不能容兩車并行,也容不下列隊的騎兵。漢軍的后勤部隊一定跟在后面。如果讓我?guī)П÷方財嗨麄兊妮w重,不出十天,他們必然敗走!边@本是很好的計策,但是趙王和陳余沒有采納。
韓信探聽到這個消息,心中大喜,同時暗暗佩服李左車的才華。于是他懸賞千金,要求活捉李左車。
不久,韓信大敗趙軍。趙王被俘,陳余陣亡,李左車被漢軍生擒。他被押至韓信帳內(nèi),韓信連忙為他松綁,十分客氣地向他請教:“我打算向北攻打燕國,向東討伐齊國,用什么辦法才能成功呢?”
李左車起先不愿意多談,說:“我只是一個吃了敗仗的俘虜,哪有資格論及這樣的事情!表n信急忙說:“趙軍失敗,是因為趙王沒有聽取你的計謀。如果他按照你的話做,恐怕我就要成為你們的俘虜了。今天我是誠心誠意地想聽聽你的高見,請你不要推辭了!崩钭筌囘@才直言道:“你從關(guān)中出兵,渡過黃河向東,先滅魏,再滅趙,名聞海內(nèi)。威震天下,這是你目前的優(yōu)勢。然而你現(xiàn)在的兵士已相當(dāng)疲乏,如果急于攻燕,萬一不能很快取勝,時間拖久了,齊國必定做好了充分準備,那時,你的弱點就不免要暴露出來。善于用兵的將軍,總是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而利用對方的弱點,你不如先在這里休整軍隊,一面大造攻燕的聲勢,一面派一個極有口才的人,帶著你的信去見燕王,故意顯示漢軍的強大,逼燕王投降,這樣,齊王也就容易對付了。”
韓信一聽,連聲稱妙,李左車謙虛的說:“我聽人說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我的建議未必全部可取,供您參考吧!表n信按李左車的建議行事,果然獲得成功。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歷史典故《賣狗嫁女的典故》08-10
武庫的典故06-13
管中窺豹的典故07-08
自鄶無譏的典故11-09
冬烘的典故07-31
以逸待勞的典故02-19
樂不思蜀的典故07-20
口蜜腹劍的典故04-24
轉(zhuǎn)危為安的典故09-18
群龍無首的典故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