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學常識之五行的排行順序
導語: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那么五行之間的順序是如何時排列的呢?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下面為大家?guī)砹藝鴮W常識之五行的排行順序,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國學常識之五行的排行順序1
《尚書洪范》中的五行功用,據(jù)說《尚書洪范》是周武王向殷朝貨族箕子請教治國大法時箕子的答辭。所謂洪范,即洪范九疇,乃治理天下的一系列重大章法制度。
五行順序,五行的排列順序
五行的最早記載是木火土金水,但水是第一位的,這是人類早年對宇宙萬物本質(zhì)的第一次認識。無論是西方還是東方,都說水是第一位,古希臘第一個哲學命題就是水為萬物之本源。我們這里,五行一曰水,水也是第一位的。后來在1993年湖北荊門各地挖出了一批竹簡,這批竹簡里就有一篇題目叫《太乙生水》,水第一位,火第二位,木第三,金第四,土第五。在人體當中體液占了71%,地球上水占了70%?梢娝卸嗝粗匾,萬事萬物離開水肯定都不行。但是水是第一,火為什么是第二?木為什么是第三?金為什么是第四?土為什么是第五?這個中間是相生關系還是相克關系?或是其它關系?水跟火是相克,水可以克火,但火跟木就不是相克,木和金也不是,金和土也不是。這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可以養(yǎng)看《洪范篇》中的解釋。
《洪范》說,五行第一句就是“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第二句“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边@是從功能上來說的。我們知道這個功能之后,就清楚前面說的一、二、三、四、五的次序是什么?這個次序真正的道理又是什么?從功能上來看,不是就這個東西而論這個東西。好多人覺得五行木、火、土、金、水好像是五個東西,最早是講五種基本物質(zhì)的。我們知道,古印度認為宇宙萬事萬物是由四個元素構(gòu)成的,我們中國人認為是由五個元素構(gòu)成的。古印度說的是四大皆空,即水、火、土、氣,氣又可以叫風,宇宙就是由這四個元素構(gòu)成。我們是從功能上來劃分的,所以五行最早說的是五種基本元素,到后來進化為五種基本功能,就是五種相?梢杂眠@個五行來解釋一切事物,因為它原來就是講五種功能的類型。
“水曰潤下”,水是潤下的功能,是往低處奔流,能夠滋潤萬物,能夠助人。
“火曰炎上”,“炎上”往上冒。這里有兩個意思,一個是炎,一個是上,炎就是火熱,上就是向上!把咨稀本褪菬崆椤崃摇⑼庀,高昂、喜歡往上走,不喜歡往下行。五行是有方位的,在方位上火是最上面,水是最下面。而在五個方位里,用東、南、西、北來說,上面是南方,下面是北方。如果觀相的時候,入境以后如果坐在最高位,喜歡呆在最上面,要是潛意識當中是這樣,說明你這個人的行為舉止、性格也是這樣,那往上的可能就是火。如果說不愿意往上,就愿意往下,居下、柔弱、滋潤萬物、與世無爭的,那可能就是水。所以功能的劃分非常有意思,也特別好。當然《黃帝內(nèi)經(jīng)》上說人的臟器有心臟、腎臟,心屬火,腎屬水,因為心具有炎上的功能,是火熱的,它像一根棒一樣,可以把血打到全身,有著很強的力量。所以它居最高位,是皇帝、是君主,統(tǒng)領一切,正所謂心主神明。
“木曰曲直”,曲就是垮曲,直就是筆直。這個木的功能既可以彎曲,也可以筆直。準確地說,木的功能是可以把曲的東西變直,比如說,這個人從外形來看是直的、髙的、瘦的,這種人往往就是屬木。木有一種生發(fā)功能,因為樹木生發(fā)而正直。木所在的方位居于東方,因為奮天先到東方,畚天到了樹木就生發(fā)了,所以木是在東邊。從時間上看,它又是春天。
“金曰從革”,跟木相對的.是金。從這里可以看出,舫面的次序?qū)嶋H上是從功能定位的,上下定位那就是火跟水,左右定位是木跟金。金曰從革,從是隨從,革是改革。意思是說,順應天道進行革新,進行改革。所以金有—個功能就是革命、革新。金屬的東西是鋒利的,堅硬而難以改變,但是它可以讓別的東西改變,因為它太鋒利了,可以去懲罰別人。所以在方位當中,它是在西邊,就是太陽落下的方位。在一年當中它是秋天,秋天樹木落葉,表明季節(jié)已經(jīng)更換改變了。也就是說,它是從夏天而來,夏天屬陽,春天也屬陽,到了秋天、冬天是屬陰。所以秋天屬金,是一種改革、變革的時期。
這是一左一右,也就是一東一西,其位罝就明確了。最后一個是土,當然在中間!巴岭技诜w”,前面都說“曰”,這里就說“爰”,爰就是曰,是故意用另外一種說法,越故意說就說明這個東西越東要,所以土最為重要,土居中位,調(diào)節(jié)四行。土的功能是稼穡,稼就是種莊稼,穡就是收莊稼。也就是說土既以種莊稼,乂可以收莊稼。它居于中位,可以潤澤叫方,起了一個潤滑的作用。這就是中醫(yī)所講的脾,脾就是土,脾土就起了潤滑的作用。潤就是運動、運輸,可以把東西輸送給別人,同時又可以回收過來,它有雙向作用,一個是送,一個是收。只要是居中,有調(diào)控作用的,有雙叫性格的,就可能屬于土,是中性。土不占四方,但統(tǒng)領四方;土不占四時,但統(tǒng)領四時。所以中央是最重要的。
接若,《尚書洪范》又作了更多的解釋,說“潤下作咸”是從味道來說的。潤下的味道能夠變成咸的味道。潤下在五行中屬水,水為咸!皾櫹隆币簿褪钦f,水是咸味的!把咨献骺唷,“炎上”就是火,火是苦味。其實苦的味道還有一種功能就是可以去火。比如說這個人上火了,最好吃一點帶苦的東西。食物里面吃苦瓜,去火非常好,功能非常強;鸶嗍窍鄬摹!扒弊魉帷保扒薄笔悄,木曰曲直,所以木屬酸,酸的東西也屬木!皬母镒餍痢,“從革”就是金,金的東西其中有一種味道叫做辛味,辛就是辣,辛辣。所以“辣”字就是辛字旁,辣的東西是屬金的!凹诜w作甘”,“稼穡”就是土,甘就是甜,甜味是屬土。
這個解釋是對五行的一種推延、一種運用,是運用在味道上。先秦諸子百家里面,《孫子兵法》也講五行,《孫子兵法》有一句名言叫“味不過五”,味道不過這五種,酸、苦、甘、辛、咸!拔逦吨儯豢蓜賴L也”。這五種味道調(diào)和以后,是怎么嘗都嘗不盡的,誰能把天下的味道都嘗盡?那是不可能的。雖然這么簡單,就五種,但是一調(diào)和起來就無窮無盡。《孫子兵法》說,“聲不過五種”,哆、睞、咪、嗦、啦五種,也就是宮、商、角、徴、羽,但“五聲之變,不可勝聽也”,“勝”就是完了的意思。所以它的意思就是說,五種聲音的組合永遠也聽不完,這里就運用了五行說。五行的理論,在漢代以后更加深入人心。
國學常識之五行的排行順序2
我國古代哲學理論,屬于古人對物質(zhì)的屬性及其相互關系的認識范疇。
醫(yī)學中的五行學說則是古代的樸素唯物,自發(fā)辨證的思想方法與醫(yī)學實驗的相結(jié)合。
“五指木、火、土、金、水五類事物,“行是運動。
這個學說是以五行的屬性,聯(lián)系人體的臟腑器官,并通過五臟為中心,運用“相生,“相克,“相乘,“相悔的理論來說明一些生理現(xiàn)象和病理變化,用以總結(jié)臨床經(jīng)驗。基本內(nèi)容:以五行的屬性分別臟腑器官的.特征。
如肝、筋、目屬木;心、脈、舌屬火;脾、肉、口屬土;肺、皮毛、鼻屬金;腎、骨、耳屬水等。以生克的關系說明臟腑器官相互資生和制約的生理現(xiàn)象,如肝能制約脾(木克土),但脾能資生肺(土生金),而肺又能制約肝(金剋木)等等,以此來說明臟腑間有著彼此維系,彼此協(xié)調(diào)生理活動的關系。以乘侮關系闡述病理變化及治療方法。
如肝病犯脾,是木乘土,治療應採取抑木扶土法;治療肺氣虛弱,採用健脾補肺,叫培土生金法。由此可見,五行學說貫串于醫(yī)學的各個方面,并包含著古人的一些寶貴臨床經(jīng)驗,也是中國醫(yī)學的基礎理論。
它強調(diào)事物間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觀點。對古代醫(yī)學的發(fā)展起了一定作用。
但是,這個學說以五行通套一切事物,如果完全按照生剋乘侮解釋事物的變化發(fā)展,就會失之籠統(tǒng)。
故后世在醫(yī)學實驗過程中也逐漸有所擺脫。今天,在實踐中要取其有益的臨床經(jīng)驗,拋棄其不合理之一面。
國學常識之五行的排行順序3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一)五行的概念
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這五種基本的物質(zhì)形態(tài)及其運動發(fā)展的變化。
古代哲學家認為,金、木、水、火、土是構(gòu)成世間萬物的基本元素,世界上所有事情的表象都是這五種物質(zhì)運動變化發(fā)展的結(jié)果。古人把宇宙中所有的事物和現(xiàn)象都歸納到五行的范疇之中,用五行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運作關系,來解釋說明其運動生成變化發(fā)展的規(guī)律,這一規(guī)律被稱為“五行學說。
(二)五行的特性
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長期的生活實踐勞動中通過對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zhì)的運作規(guī)律進行觀察,并進行抽象的概括屬性。
以金來說,金具有變革的特性,后引申為凡具有收斂、整潔性質(zhì)或作用的事物和現(xiàn)象,都歸納在金的范疇。同樣的的特性,木具有曲直、積極向上、向外舒展的特性,后來引申為具有生長、升發(fā)、疏通一切的性質(zhì)或作用和現(xiàn)象,都歸納在木的范疇;水是具有滋潤一切、向下流動的特性,引申為凡是具有寒涼、滋潤一切、向下性質(zhì)或醉哦用的事物和現(xiàn)象都被歸納在水的范疇;火是具有溫熱、上升、向上發(fā)展的特性,后引申為凡是具有溫熱、升騰性質(zhì)或作用的事物和現(xiàn)象都被歸納在火的范疇;土是具有生長萬物的特性,引申為凡是具有生長、承載一切性質(zhì)或作用的事物和現(xiàn)象都歸納在土的范疇。
(三)事物、現(xiàn)象的五行歸納
中國古人依據(jù)五行學說運動發(fā)展的規(guī)律,運用取象比類法和推演法,將自然界所有事物和現(xiàn)象,以及人體生理、病理的現(xiàn)象,歸納在五行學說中,形成了五大體系。
以自然界來說,在萬物生長方面,有五化特性,即生、長、化、收、藏;而在方位方面有五方特性,即東、南、中、西、北。以人體來說,在五臟方面,有肝、心、脾、肺、腎這五個特性;而在情志方面人有怒、喜、思、悲、恐這五種特性。
對于民間的各種傳說,紅眼病看一眼就會傳染嗎?經(jīng)研究表明,許多專家據(jù)此介紹,這種說法其實是缺乏科學依據(jù)的.。
民間對紅眼病有很多的理解,因為紅眼病傳染很強,有不少人甚至認為紅眼病只要看一眼就會傳染。
那么,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紅眼病看一眼就會傳染嗎?專家介紹,這種說法其實是缺乏科學依據(jù)的。
在民間人們所說的“紅眼病,其實就是指是傳染性結(jié)膜炎,其又叫暴發(fā)火眼,是一種急性傳染性眼炎。
根據(jù)不同的致病原因,可分為細菌性結(jié)膜炎和病毒性結(jié)膜炎兩類,其臨床癥狀相似,但流行程度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結(jié)膜炎為重。
紅眼病多是雙眼先后發(fā)病,患病早期,病人感到雙眼發(fā)燙、燒灼、畏光、眼紅,自覺眼睛磨痛,像進入沙子般地滾痛難忍,緊接著眼皮紅腫、怕光、流淚。
早晨起床時眼皮常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睜開。
對那些嚴重的患者來說,會伴有頭痛、發(fā)熱、疲勞、耳前淋巴結(jié)腫大等全身癥狀。
紅眼病是“急性傳染性結(jié)膜炎的俗稱,又叫“火眼或“紅眼,是人們對具有眼睛發(fā)紅、結(jié)膜充血(或出血)、分泌物增多的急性流行性細菌性或病毒性結(jié)膜炎的統(tǒng)稱。
紅眼病全年均可發(fā)生,以春夏季節(jié)多見。
人們對各種紅眼病普遍易感,得過紅眼病的患者也會再次染上紅眼玻通常的人患上紅眼病,如不及時隔離、治療和預防,在一兩天內(nèi)全家會被感染,甚至在短時間內(nèi)造成幼兒園、學校的流行。
研究認為,只有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才會患玻為預防紅眼病,
專家介紹說,紅眼病其實是一種角膜炎癥,分為細菌性結(jié)膜炎和病毒性結(jié)膜炎兩類。
我們可以看出,紅眼病能夠傳染主要是因為細菌或病毒的的感染所致的,如果紅眼病要出現(xiàn)傳染,也必須讓別人接觸到這些細菌或者真菌才行。
二、五行學說的基本內(nèi)容
1、五行相生
生,指的是助長、促進。相生,是指金、木、水、火、土之間存在著某一行對另外一行的促進作用。五行相生的規(guī)律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以水生木來說,水為木之母,木為水之子。
2、五行相克
克,指的是克制、制約。相克,是指金、木、水、火、土之間存在著某一行對另外一行的制約作用。五行相克的規(guī)律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中任何一行都具有“我克其他,“其他克我兩方面對對對關系!拔铱似渌俏宜鶆,“其他克我是我所不勝。因此,五行的相克關系,又叫“所勝和“所不勝的關系。
五行相生相克維系著五行之間的動態(tài)平衡,這是自然界正,F(xiàn)象,人體內(nèi)五行的相生相克,也屬于正常的生理活動。
三、五行學說在中醫(yī)學中的應用
(一)說明了五臟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關系
1、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
五行學說將人體的五臟(肝、心、脾、肺、腎)分別歸屬于五行之中,以五行的屬性來概括說明五臟的生理功能。我們耳熟能詳?shù)膸拙湓,肺屬?肝屬木;腎屬水;心屬火;脾屬土,就是根據(jù)五臟運轉(zhuǎn)不同,從而對應不同的身體器官。
2、說明五臟間的相互關系
(1)五臟相互資生的關系
肝木藏血以濟心;心火之熱以溫脾;脾土化生水谷以充肺;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腎水之精以養(yǎng)肝。
(2)五行相互克制的關系
肺金清肅下降,可抑制肝木的升發(fā),防其太過;肝木的疏泄,可以克制脾土的停滯;脾土的運化,可以防止腎水的泛濫,防止心火亢盛;心火的溫熱,可以制約肺金的清肅太過。
(二)解釋五臟病變的相互影響
五行學說是可以用來說明五臟病變的相互關系,“木火刑金,是指肺金不但不能制約肝的升發(fā)太過,反被肝火所傷,出現(xiàn)咳嗽等癥狀。木乘土,表明了肝病傳脾,這樣的說法,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來解釋的,也表明了在病理上,它們是有關聯(lián)的。
(三)疾病的診斷治療和護理
五行學說在醫(yī)學診斷上的廣泛應用,主要是根據(jù)五臟、無色、以及脈象變化進行分類聯(lián)系的,再結(jié)合中醫(yī)看病時候的望、聞、問、切四診方法,根據(jù)五行學說理論來推斷病情或作出診斷,如常見的臉顯紅色、口中味苦,這大多是心火亢盛。
病癥的發(fā)展過程中,一臟之病通常會波及到其他的臟腑。因此,除了要對病人的病變進行治療外,還要根據(jù)五行學說的運轉(zhuǎn)規(guī)律來調(diào)節(jié)各個臟腑之間的關系,防止疾病的惡化。
【國學常識之五行的排行順序】相關文章:
國學常識之《大學》02-03
國學常識之文史知識03-08
國學常識之禪讓制07-29
國學常識之禪讓制09-19
國學常識之何謂“霜露之疾”04-28
國學常識之吳中四杰04-21
國學常識之科舉四宴05-22
國學常識之所謂宗法制09-27
國學常識之古代悼亡詩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