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親途中發(fā)生的故事。這個故事最早是從民間口頭流傳下來的,歷史上并無確切記載。在古籍中,戰(zhàn)國鄭人列御寇著《列子》一書中有關(guān)于伯牙鼓琴的民間故事。如下是《伯牙鼓琴》的原文和譯文。
原文: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傾聽.伯牙彈琴,心里想著高山.鐘子期說:“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里想著流水,鐘子期說:“好啊!水勢浩蕩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鐘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巖石下;心里傷感,于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鐘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您聽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從哪里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伯牙鼓琴文言文翻譯
原文
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鐘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鐘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鐘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fù)鼓琴,以為世無足復(fù)為鼓琴者。
非獨鼓琴若此也,賢者亦然。雖有賢者,而無禮以接之,賢奚由盡忠?猶御之不善,驥不自千里也。
譯文
伯牙在彈琴,鐘子期聽他彈。伯牙正彈奏到意在描繪泰山的樂曲,鐘子期(仿佛就看到了高山)說:“彈得真好!我好像看到巍峨的大山!”一會兒,伯牙又彈奏到意在描繪流水的樂曲,鐘子期(仿佛就看到了江河)又說:“彈得真美!我又好像看到浩浩蕩蕩的江河!”
鐘子期死后,伯牙悲痛萬分,拉斷了琴弦,把琴摔破,并發(fā)誓終身不再彈琴。他認(rèn)為這個世上沒有值得再為之彈琴的人了。
不僅僅是彈琴這樣,對人才也同樣是這個道理。雖有能人,而不能以禮相待,為什么要求人才對你盡忠呢?就好像不善于駕駛車馬,好馬也不能發(fā)揮日行千里的才能。
道理
此后,由于這個故事,人們把“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便也有《高山流水》的古箏曲。把“知音”比作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同自己有共同語言的人,“伯牙絕弦”一詞也漸漸演變成了一種意思:由于知音逝世,從而棄絕某種特長或愛好,表示悼念。
注釋
①伯牙:俞伯牙,春秋時楚國人,善彈琴。鐘子期為其知音。
、诜剑赫凇
、酃模簭。
、苤驹谔剑盒睦锵氲礁呱。
、菰唬赫f。
、拊眨赫Z氣詞,表示感嘆。
⑦巍。焊摺
、嗌龠x:不一會兒。
、釡珳(shāng):水流的樣子。
、馄疲核て啤
以為:認(rèn)為。
足:值得。
復(fù):再次。
者:……的人。
【伯牙鼓琴】相關(guān)文章:
伯牙善鼓琴典故09-15
《伯牙善鼓琴》注釋及翻譯07-21
伯牙善鼓琴的讀后感02-27
伯牙善鼓琴修辭手法04-07
伯牙鼓琴文言文翻譯01-17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翻譯03-31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譯01-14
文言文閱讀題:伯牙善鼓琴03-30
列子《伯牙善鼓琴》文言文解析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