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關羽為何能成為神?
全國各地關帝廟很多,清朝中葉全國的關帝廟有近30萬座。人們都把關羽奉為“武財神”,所以還拍了很多有關關羽的電影,如由甄子丹、姜文、孫儷聯(lián)袂主演的電影《關云長》。那么為什么人們吧關羽奉為“神”呢?關羽為何能成為神呢?
由人變成神,至少要有兩個先決條件:巨大的人格魅力和有口皆碑的豐功偉績。關羽神勇異常,一生戰(zhàn)功赫赫:誅文丑殺顏良、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水淹七軍……青龍偃月勢挾風雷,美髯飄動絕倫逸群。陳壽在《三國志》中稱關羽“威震華夏”。
只有具備大本事、真本事,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人們才會確信他能護佑大家。關羽從解白馬之圍獲封漢壽亭侯到成神,經受了900余年的漫長考驗。公元1102年宋徽宗先封關羽為“忠惠公”,過了6年又覺得不解氣,再加封他為“崇寧真君”、“義勇武安王”。萬歷十八年明神宗封關羽為“協(xié)天護國忠義大帝”,22年后又加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zhèn)天尊、關圣帝君”。順治元年,清廷封關羽“忠義神武關圣大帝”,到1879年,關羽的'封號又追加成“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詡贊宣德關圣帝君”。
先后曾有16位皇帝,23次為關羽頒旨加封,且一個比一個高。清朝中期,全國約有關帝廟30余萬座,僅北京就有116座。關羽的人格魅力首先體現(xiàn)在一個“忠”字上,其次是義、仁、勇、烈……氣貫千秋,亙古一人。而且“赤面秉赤心”,內外一致,“隱微處不愧青天”,磊落落、坦蕩蕩,人前背后都沒有見不得人的事。關羽還活著時,就已經跟神差不多了,即使受挫或失敗,也能成就千古名句,被傳為美談。如“刮骨療毒”、“華容道義釋曹操”、“大意失荊州”、“走麥城”……如此生得忠勇,死得偉烈,縱然被殺,也令人覺得不餒反雄,不丑反美。
關羽在各種民間傳說中頻頻“顯靈”、“顯圣”,救苦脫危,廣濟民生,其英靈之威在社會上越傳越神。缺少信仰的時代,關羽的忠忱便成了稀有品質;商品社會唯利是圖,而關羽卻是“春秋大義”、“義薄云天”。當散漫、怯懦、自私成為風氣時,關羽的勇武、骨子里的剛硬,在現(xiàn)代人眼里似乎只有神才能辦得到。關羽身上集中代表了中華文化的核心價值取向,他怎能不成神?他的成神可以說是水到渠成,成全民意,順乎歷史潮流,因此才會“儒佛道三教并尊,士農工商四民同拜”。中國有100多種職業(yè)拜奉關羽為“祖師爺”或“保護神”。他真是“萬能之神”,全民崇拜。
【三國的關羽為何能成為神?】相關文章:
三國群英贊——關羽Ⅲ06-19
三國演義關羽之死05-10
讀《三國演義》有感——關羽03-05
三國中比關羽更忠心的人03-30
《三國志·關羽傳》閱讀理解05-02
關羽11-21
關羽10-27
關羽02-29
關羽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