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馬是干什么的?
洗馬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xiǎn mǎ,是古代官名,即太子洗馬。秦始置。漢時亦作“先馬”。秦漢時為太子的侍從官,出行時為前導,故名。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洗馬是干什么的?歡迎大家閱讀!
第一篇 洗馬是干什么的?
洗馬”,是古代官名!跋础辈⒎侵xxǐ,而是通“先”,亦稱“先馬”。洗馬并非洗刷馬匹之意,也不是指馬夫,而是在馬前馳驅之意。秦漢時期,洗馬為太子的侍從官,太子出則作為前導。晉道代時其職責改為掌管圖籍,南朝時洗馬隸屬于典經(jīng)局,隋唐時則設司經(jīng)局洗馬一職,唐代名臣魏征,早年曾為唐太子李建回成掌管圖籍的洗馬官。沿襲至清代。清代司經(jīng)局所設之洗馬用滿漢各一人,從五品。在歷史上許多名人都做過洗馬之職,如魏徵曾做過太子李建成的洗馬;清末重臣張答之洞四十三歲時,還只是一個洗馬的官。清末廢。
第二篇 什么是斜封官?
“斜封官”,也被稱作“墨敕斜封官”,是唐朝的非正式任命的官員,由于任命狀是斜封著從側門交付于中書省執(zhí)行,且其上所書“敕”字用墨筆(與中書省黃紙朱筆正封的敕命不一樣),故此得名。“斜封官”也是當時人們對由非正式程序任命的官員的一種蔑視性稱呼。
在唐朝,官吏的任命制度有嚴格的既定的程序,即先由吏部注官,再經(jīng)過門下省過官,最后經(jīng)過中書省對皇帝頒下的任命狀進行“宣署申覆”。皇帝和宰相掌管五品以上的`高級官員的授職和遷轉以及六品以下的一些清要官職的任命權,吏部主要主持六品以下的中低級官員的授職升遷。此外,兵部也掌握一部分由門蔭入仕者的授職之權。但是唐中宗、睿宗時期,韋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擅寵用事,貪污受賄,公開賣官鬻爵,違反正常任官制度,而是由皇帝或以皇帝名義直接任命。被任命的斜封官名稱有員外、同正、試、攝、檢校、判、知官等,有時可達數(shù)千人。墨敕斜封官的授官方式導致朝政混亂,遭到部分官員的強烈反對。但直到唐玄宗登基之后,才在姚崇等的協(xié)助下,罷免了中宗以來的斜封官,并規(guī)定此后不得以此法任官,從而結束了長期以來冗官濫吏充斥的局面。
第三篇 被張飛暴打的“督郵”是負責什么工作的?
《三國演義》中有張飛暴打督郵的情節(jié),那么督郵是負責什么工作的官呢?督郵這個官職開始設置于西漢中期,是各郡的重要屬吏。見于記載的有“督郵曹掾”、“督郵掾”、“都郵”等,通稱“督郵”。督郵的職責除督送郵書外,又代表太守巡行屬縣,督察長吏和郵驛,宣達教令,兼司捕亡等。一郡分為數(shù)部的,每部各有督郵一人。
第四篇 “縣令”、“縣長”、“知縣”這些名稱是怎么來的?
先說縣令,秦國的商鞅變法,合并那些小鄉(xiāng)為縣,縣令就是縣的長官。戰(zhàn)國末年,郡縣兩級制形成,縣屬于郡,縣令成為郡守的下屬。而到了秦至南北朝時,縣的行政長官有了大小區(qū)分,大縣稱令,小縣稱長。秦、漢法令規(guī)定,人口超過萬戶以上的縣為大縣,不足萬戶的縣為小縣。到了唐代,稱佐官代理縣令為“知縣事”。宋代則經(jīng)常派遣朝廷官員為縣的長官,管理一縣行政,亦稱“知縣事”,簡稱知縣,如果當?shù)伛v有戍兵,知縣則兼兵馬都監(jiān)或監(jiān)押,兼管軍事。到了明、清兩代,知縣就成為一縣的正式長官了。
【洗馬是干什么的?】相關文章:
舊唐書是說什么的07-04
中介秘書是干什么的11-25
時間就像(是)什么的比喻句11-09
時間是(如)什么的比喻句摘抄02-10
洗龍蝦_550字02-11
洗夫人維護統(tǒng)一04-22
正確的洗毛筆方法大全07-31
劉秉忠《干荷葉》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