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的讀后感
讀完某一作品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到底應(yīng)如何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秦帝國的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大秦帝國的讀后感1
大家好,今天我要跟大家介紹的書是【大秦帝國】
全書共六部 11卷 先后順序是【黑色裂變】【國命縱橫】【金戈鐵馬】【一陽一謀春秋】【鐵血文明】【帝國烽煙】。
全書講述了從秦孝公商鞅變法開始,直到秦二世亂政亡國的一百六十余年間,秦國由弱變強,統(tǒng)一中國,又迅速滅亡的故事。從書中,我們見證了秦國從一窮二白、列強環(huán)伺之下,變法圖強。經(jīng)過了幾代君臣的不懈努力,最終掃清六一合,統(tǒng)治八荒的艱辛與悲壯。然而,從始皇帝建立帝國到帝國崩塌,只用了十五年。
魯迅說:喜劇是將人生中無價值的東西拼湊給人看,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而大秦帝國的興亡史,就好像是這么一個黑色的幽默。
書中,在那個大爭之世,在秦面臨滅國之危的時候,我讀到了老秦人“啾啾老秦,共赴國難”的志氣;在山東士子皆卑秦的困境中,我讀到了秦孝公的胸懷;在商鞅變法的舉措中,我讀到了“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的肝膽;
在張儀與蘇秦的連橫、連縱中,我讀到了一代名士的報復與堅持;在屈原兵敗自投汨羅江的時候,我讀到了君昏國惑的悲憤與無奈;在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中,我讀到了思想的解放與文化的融合;
從秦始皇的堅持法治、整肅軍政、超拔新銳、修渠利民中,我讀到了一代帝王的大刀闊斧;從他掃清六一合、統(tǒng)治八荒的連綿大戰(zhàn)中,我讀到了一代帝王的雄心壯志;從帝國初定,“欲將何等一個天下交付后人,我等君臣,可功也,可罪也”的話中,從他統(tǒng)一架構(gòu)華夏文明驅(qū)逐匈奴中,從他數(shù)次巡視天下積勞成疾中,我讀到了一代帝王的一種責任,一種擔當。
一個國家如此,人亦如此。當你為了一個目標的實現(xiàn),不惜付出所有的時候,你就離成功又近了一步。
我不止一次有想過,我的目標實現(xiàn)需要幾年,五年、十年、二十年、還是無限期。其實,實現(xiàn)目標難的不是路途的艱辛,也不是對未知的擔憂;難的是缺乏一種說走就走的勇氣,難的是是否對目標還一如既往的堅持。
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書中這樣寫到:“人的一生,應(yīng)該是這樣的: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恥!
我想:當我年華不再的時候,我又留下了什么。
所以
聽從內(nèi)心的吶喊
尋找失落的目標
堅持向前的腳步
別停下
已錯過了的別懷念
已失去了的別留戀
向前向前
大秦帝國的讀后感2
終于在斷斷續(xù)續(xù)中讀完了孫皓暉先生寫的《大秦帝國》中的前五部(《黑色裂變》、《國命縱橫》、《金戈鐵馬》、《陽謀春秋》、《鐵血文明》),還剩下第六部《帝國烽煙》不忍心看,因為想到即將看到六代君王嘔心瀝血的奮斗,在一夕之間毀于奸佞之手,我的內(nèi)心非常難受,心緒有些低落,就暫時把它放下了。
這一部鴻篇巨制耗費了孫皓暉先生的16年的時間,在洋洋灑灑的近五百萬字的小說了,講訴了在戰(zhàn)國時期,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中,秦國從秦孝公開始歷時一百六十多年,經(jīng)過六代領(lǐng)袖篳路藍縷的奮斗,再現(xiàn)了一個國家一步步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悲壯的歷程。讀罷令人唏噓不已。
我本人最喜歡最受感動的是第一部《黑色裂變》,秦孝公接手的是一個貧弱的秦國,一個幾乎要被群強瓜分的秦國,可也就是在這樣艱難的背景下,秦孝公能痛定思痛,痛徹祖先的問題,思考國家貧弱的原因,招賢納士,改變國家的命運。歷史就這樣讓秦孝公和商鞅相遇了,在二十幾歲的年紀,彼此惺惺相惜,肝膽相照,用二十幾年的時間把秦國從一個貧弱的邊陲之國,變成了一個國富明強的狼虎之國。使中原諸國為之一震。
在很多歷史資料或者小說里,商鞅被描繪成一個刻薄寡恩的人,但是我在這一部小說里,看到的是一個有血有肉,“極心無二致,盡公不顧私”的商君。商君是秦孝公的謀臣,他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讓這個國家強盛,秦國的貧弱縱然有外敵的原因,但問題總歸出在自己身上,怯于公戰(zhàn),卻私斗成風。商君要改變這種面貌,非強力無以易其俗,只有深徹變法才能變民眾的行為。雖然我也覺得商君的律法有些嚴苛,但是他維護法律的精神卻是值得學習的,法不阿貴。缺陷就是制定律法的時候更多的是從統(tǒng)治者角度出發(fā),比較少真從老百姓的角度去考慮,所以后來他自己被誣陷謀反罪,卻是有冤無處伸。
在這一部小說里,我從一個教育者的角度發(fā)現(xiàn),秦國對于王子的磨練都是比較多,一個人如果總是養(yǎng)尊處優(yōu),那么他是很難體會到老百姓的.那種艱難的,并且很容易成為一個敗家子。所以秦國君主對于王位的繼承人更多的是強調(diào)其才能,而不是所謂的嫡長子繼承制。這樣的做法,有好有不好。這種做法對于整個國家來講不一定是安全的,最終秦帝國之所以二世而斬也是有這部分的原因,秦始皇沒有及早確立公子扶蘇的儲君地位。
但是如果從一個企業(yè)或者個人來說,我卻是比較認同這樣的做法的,一個人如果太過于順利或者養(yǎng)尊處優(yōu),那么對于他個人或者所在的群體里卻是致命的。身為一國之君,如果能從小吃過苦,理解別人的難處,那么他在制定相關(guān)律法的時候比較能從老百姓的角度去考慮,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也能不畏艱難敢于去突破既有的障礙,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秦孝公、秦惠文王嬴駟、秦昭襄王嬴稷、秦莊襄王嬴異人、秦始皇嬴政都是有在王家之外的民間歷練比較長時間的,所以他們身上的浮華之氣較少,大都比較務(wù)實質(zhì)樸,本性待人。能納人言,使得一群又一群的天下英才聚攏在秦國,為秦國的一統(tǒng)夢想,注入生命力。
秦國在戰(zhàn)國時期,是所有國家中變法最為深徹的,所以只要繼承者是中人之資以上,那么經(jīng)過幾代人的努力,他們就真的實現(xiàn)了一統(tǒng)天下的夢想。所以法治應(yīng)該高于人治。
我在這部小說里還注意到人在老的時候,還是比較容易犯糊涂的,并且比較不能聽進良言。小說里出現(xiàn)了很多霸主暮政產(chǎn)生的悲劇,如果人能過在精力旺盛的時候,把該安排的事情安排,并且不貪戀權(quán)位,把功業(yè)留給后來者,自己居于參謀者的位置,那么可能很多悲劇就可以避免了。
這本小說的內(nèi)容是在是太豐富了,里面涉及的人物特別多,這部書也讓我一睹了先秦諸子的風采,實在是太佩服他們了,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寶藏,需要我們后世去挖掘。
戰(zhàn)國時期,是一個動蕩的時代,但也是一個思想大解放的時代,每個學派都在追求天下大道,為安天下給出自己的答案,有些答案不一定適合那個時代,但是卻為我們后世留下的寶貴的精神財富。
儒家學派孟子大師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民本思想,雖然在但是沒有得到統(tǒng)治者的認同,認為儒家思想大而不當,但是孟子的民本思想直到今天還是有很強烈的借鑒意義的,所謂天下者,無他也,唯民心也。
墨子的“兼愛”理念闡述了眾生平等的觀點,人生而為人,不能因為不同的階級、不同的家庭背景就被不同地對待著,而應(yīng)該平等地對待。這個世界永遠都是不公平的,所以我們才在努力地追尋著平等、公平!凹鎼邸边@樣的理念在今日也還是沒有過時的。
楊朱的理念擁有濃郁的個人主義色彩,曾為天下顯學,但是慢慢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歷史重視強調(diào)大、集體,但是我們卻往往很容易忽略了集體是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組成的。社會中的每一分子都是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的,我們不是一些空洞的符號,我們是有血有肉的人。對于個人的重視,并不代表著不愛國家,我們國家是由無數(shù)個人組成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意識在自己的重要性,當權(quán)者能夠去尊重每個人,那么很多當權(quán)者對普通老百姓的迫害就會少一些,老百姓也會積極向上。
荀子大師是我們的前輩,自己的理念沒有得到統(tǒng)治者的采納,轉(zhuǎn)而教育英才,在蘭陵縣開辦私學培養(yǎng)出來很多左右天下的大才,其他最有名的就是韓非子和李斯了。荀子大師認為人性中有向善的一面,也有向惡的一面,關(guān)鍵在于你怎么去引導,給于孩子怎么樣的生存環(huán)境。所以他非常重視教育對人的影響。而且他也是像孔子一樣能夠因材施教,根據(jù)學生的才具,給予適當?shù)狞c播,讓學生能夠綻放自己的光彩。
這部小說值得稱道的地方還有很多,我就沒有辦法一一列舉了,只能寫點自己的感受。它是一部值得一讀再讀的好書。
大秦帝國的讀后感3
那天去圖書館(已將近一年不曾走進書店的門,不知道有多少新書,不知道現(xiàn)在的書又呈現(xiàn)怎樣的一種趨勢。高考完后,有將近三個月的時間來“消遣”,在家實在無聊,便去了書店)。一進門,便看見新書介紹“某某著,歷史是個什么玩意”一下子覺得很新鮮。看似是個很隨意又帶著些戲謔的詞,但是實際意義卻又很深遠。我不太喜歡理論性的書,比如像那些百家講壇系列的,看電視我或許會聽得進去,但看那些所謂“個人結(jié)晶”的文字,倒是有些勉強。
那些,終究是他們自己的見解,或者想法;蛟S有的人贊同,但只是贊同而已。人家的觀點,挪用了是侵犯知識產(chǎn)權(quán)的。高三的時候,堅定了要開影視公司的夢想,但是要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F(xiàn)在看電視劇,不僅看劇情,更看場面,揣摩每個背景所預(yù)示的情節(jié)。邢臺臺的《虎膽雄心》演完后,《大秦帝國——黑色裂變》就出場了,似乎在書店見過,但再去尋就看不見了。那是一套《大秦帝國》的書,分好幾個板塊。而這個電視劇濃縮了一段商鞅變法的歷程,很感動很振奮人心。是那種不羈豪放,笑談灑脫,隱忍堅毅,國之棟梁的人!妒酚洝诽饭f商鞅是個很殘暴的人,法度嚴厲,與儒背道相向。然,還有比商紂,夏桀更殘暴的人么?鞅治法嚴厲為國,而夏桀商紂為私。僅憑這一點便足以推翻太史公的說法。史官記錄歷史,不論真假,都是前人的記載,這些記載,或可稱為一國興盛的功德碑,或可成為陷害良臣的確鑿證據(jù)。歷史,過去的事,過去的好事多于壞事。有些正史是可以懷疑的,有些也是也不是完全要否定它的。
良臣可以說成佞臣,佞臣加以粉飾也可成為良臣。朝中不說,但庶民有心,或喜或怒,人間的才子自會記錄。寫歷史劇時間很痛苦的事,需要把自己放到古代,去想古人所想去做古人所作。時間可以跳躍,不去詳細描寫每一天的瑣事,或許在所有的史書中都看不到這一點吧;蛘哒f,歷史是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他在冥冥之中有一種前進的力量,盛則衰,衰后盛。歷史似乎是一個冷眼旁觀的人,它單純的看這些不斷變化的事情,而這些事情的背后,人們根據(jù)不同的利益對這些事情進行不同的評價。我很拘于歷史,時代不能錯,事情不能錯,感情傾向也不能錯。《大秦帝國》的編劇,抑或是原著小說,它保留著《史記》的枝干,譬如經(jīng)景監(jiān)介紹三見秦公得識,商鞅舌戰(zhàn)老士族,朽木立信,變法條約,公子虔受刑,孝公死商鞅被舉發(fā)謀逆等。但作者將這些枝干串聯(lián)在一起,又加入了很多細節(jié),不失真實卻也不覺真實。編劇于正說過,如今市場中國日益商品化,拍片需要成本,很大,所以你如果不想講這些投資打水漂的話,就要融入市場,看市場需要什么就做什么。關(guān)于劉徹,有《漢武大帝》,是少年杜淳扮,以后的陳寶國扮。陳寶國,很霸氣的一位君主,演技很不錯,雖然沒有仔細看過,黃曉明版的劉徹,很有那種爆發(fā)力,《美人心計》里,茅子俊版的劉徹,可以說還欠火侯,不知是戲份少還是什么緣故,怨氣很大,對權(quán)力的謀求很大,而想一展抱負的雄心有些少,所以,我真想讓他接演《寒衣調(diào)》,將劉徹文武雙全,少年英勇中年奢糜,老年昏庸完整的呈現(xiàn),或許寫不到老年了,因為都希望將英雄美好的一面呈現(xiàn)在少年時代。少年,是一個人最輝煌的時代,充滿著激情,同時也是最容易犯錯的年代。
大秦帝國的讀后感4
近日在圖書館發(fā)現(xiàn)一本好書,名曰《大秦帝國》。其歷史從商鞅變法奠秦根基至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而終,詳述了這一段崢嶸歲月,用生動雄奇的筆調(diào)再現(xiàn)了文明歷史中逆境奮進、自強不息的各類豪杰將相志士英才。掩卷長思,這些英魂的烈烈風姿兀自震撼人心,令人心緒難平、熱血沸騰。
戰(zhàn)國,一段強勢生存的歷史!叭跣【鸵獪缤觥⒙浜缶鸵ご颉,成為幾乎沒有任何緩沖的鐵面現(xiàn)實。也正因此,便有了經(jīng)濟改革、權(quán)力爭奪、文化爭鳴……于是創(chuàng)造的各種奇跡也多。 英主迭起、名將輩出、大才如云……
英主、將相、治學,三部曲奏出了戰(zhàn)國時代的最強音。
英主多矣!秦孝公決意振興弱秦,彰《求賢令》于天下,開求賢之先詞;立國恥碑,惕厲國人;果敢變法,用人不疑,形成英主強臣肝膽合作的千古佳話。燕昭王整頓殘存弱燕,幾十年如一日,因操勞過度,雖年紀輕輕卻兩鬢斑白,然終不改萬丈雄心。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阻力之大令人咋舌,當時被認為是:“舍中國文化而襲胡人之服,變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然趙武靈王從實戰(zhàn)中看出了胡服騎射的威力便決意改革,其膽魄之大,手段之強硬令人拜服!英主遠不至此,更有秦惠王、秦昭王、秦始皇……個個胸懷天下,意氣縱橫,令人神迷目眩。
拜將入相者更多。商鞅十年磨劍,霍霍待試,枕戈待旦,躍躍難平。生平之志絕不為安身立命謀官入仕,而是為國立制,為民做法。在《求賢令》感召下,他孤身入秦,鐵膽變法,強秦根基。“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是時人的公評。最終護法獻身,雖遭車裂,但功業(yè)千秋。在秦人眼中竟是生前如圣,死后如神?v橫家蘇秦,初次謀秦,敗而返家,孰料嫂不為炊,妻不下機。一怒之下,蘇秦在荒野中結(jié)廬,與風霜雨雪為伴,惕厲奮發(fā),臥薪嘗膽,后終 佩起了六國相印。“戰(zhàn)國四公子”尚是其馬前卒,風頭之勁,天下無二!其它名相更有張儀、藺相如、范睢、呂不韋……尚武之期,名將更是風云際會。孫臏圍魏救趙開兵法之別樣洞天;司馬錯從兵勢之外全局權(quán)衡戰(zhàn)爭;白起謀定而后動屢戰(zhàn)屢勝號為軍神;廉頗守城之穩(wěn)健一時無兩;趙奢勇略,首敗秦軍銳士,西戰(zhàn)驚天下;樂毅伐齊一鼓而下七十余城,田單獨守孤城卻起死回生……
治學也是《大秦帝國》特意抒寫的章節(jié)。它代表中華民族原生文明的悠悠文化。鬼谷子、墨子、孟子、荀子等都悉心培育英才,使得人才在紛爭之世猶如國之瑰寶,大放異彩。
好書記載著英雄們奮進的事跡:多少名將名相跋涉于坎坷、崛起于沉淪,縱世事艱難、依然不計險阻,雖九死而無悔。自強不息的精神,永遠是我中華民族的靈魂,其間謀略之奇,運用之妙,亦是我中華民族智慧的財富。
瓦釜雷鳴,陵谷崔嵬!吧旜H鵬九萬里,縱南海折翅,夫復何憾!”前輩自強不息的偉岸風姿,千百年以后,仍引領(lǐng)著無數(shù)有志之士奮然前行!
大秦帝國的讀后感5
《大秦帝國》分為六個部分《黑色裂變》、《國命縱橫》、《金戈鐵馬》、《陽謀春秋》、《鐵血文明》、《帝國烽煙》,講述了秦國從秦孝公開始到秦始皇的七代君王之間的從商鞅變法到一統(tǒng)天下再到瞬間滅亡的故事,跨度約一百四五十年,是一部極為真切的歷史小說。這是我迄今為止所讀過的最長的一部著作,無意中在微信讀書里看到了這部小說,手機上一共是15289頁,一開始并沒有計劃讀這書,后來斷斷續(xù)續(xù)的看了第一部,發(fā)現(xiàn)這并不是一部晦澀難懂的史籍,作為小說來講可讀性非常強,一路讀下來,酣暢淋漓、如汞泄地。讀完之后回想各中細節(jié)情景,引人入勝,對作者運籌的筆力十分佩服。除補齊歷史知識的殘缺外,更收獲了新的思想,站在另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后來也看了改編的電視劇,孫皓暉先生耗時整整16年,嘔心瀝血完成這部皇皇巨著,內(nèi)容敘述汪洋恣肆,為我們留下了先秦歷史的精神食糧,對于我等業(yè)余歷史愛好者,終于對高爾基所言的“我撲在書籍上就像一個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有所體會。
(一)商鞅變法
這是秦帝國由衰轉(zhuǎn)盛的分水嶺。戰(zhàn)國素有變法強國傳統(tǒng),魏之李悝變法,楚之吳起變法,齊之齊威王整軍治吏,韓之申不害變法,以及后來的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等,然則上述變法范式之根本弱點,在于“只強一時,不強永遠,只強表面,不強根本”。其根源大抵在于“變法不徹底、法令不穩(wěn)固。前代變法,后代復辟”。而商鞅變法與上述變法的根本不同而商鞅變法將根本放在了“立法立制”與“執(zhí)法守法”兩個立足點上,從權(quán)力體制到土地分配乃至庶民生活,都頒發(fā)了系統(tǒng)的法令,涉及田地、賦稅、農(nóng)耕獎勵、軍功、郡縣制、連坐、度量衡等諸多方面,綱舉目張,且其執(zhí)法強硬,鐵腕護法,為秦帝國未來的走向和一統(tǒng)奠定了根基。這些法令今天看來未免有些殘暴苛虐,然則正如書中所言,大仁不仁,在戰(zhàn)國那個硝煙彌漫風云際會的年代與秦人好勇斗狠私斗成習的民風,如果沒有嚴酷穩(wěn)定的法令支撐又如何能使秦國強盛、繼而東出爭天下呢?在動蕩時期,生產(chǎn)習慣之間的關(guān)系會逐漸相互脫節(jié),人民群眾喪失了遵規(guī)守紀的習慣,乃至喪失其恢復的能力,這大抵就是秦獻公時秦國內(nèi)部的狀況。而要想讓經(jīng)歷了饑餓困頓之后活下來的人不至于失去他們的國家所依賴的那種秩序的習性,就必須重建整個社會機制。在這種情況下,除了以武力為基礎(chǔ)建立起一套全新的制度核心外,并沒有其他的辦法,其法令的嚴苛也就可以理解了。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去審視歷史問題,未免偏頗。
縱觀全書,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后來的丞相張儀、范睢、呂不韋直至李斯,相比于商鞅的“極心無二慮,盡公不顧私”都黯然失色了。曠世之作<商君書>,法家巨著的發(fā)軔之作,后商鞅時代,秦帝國百年之中仍奉為圭皋,其中的法制思想,法制理念深入秦人骨髓,秦國成為戰(zhàn)國中唯一法制的國家。直至漢朝,其整體法律框架仍以<商君書>為核心展開,伴隨著整個中國封建王朝的興盛與衰敗。商鞅因變法得罪老世族而遭受肉體車裂,而他的法制精神因<商君書>而被千載傳承,為人銘記。
(二)合縱連橫
縱橫策士可謂是戰(zhàn)國時期的一道奇觀。“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說的就是縱橫策士,有“談笑間,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本事。可見當時縱橫家在戰(zhàn)國政治斗爭中的舉足輕重。私以為,大秦帝國最精彩的兩部就是商鞅變法與合縱連橫。商鞅變法展現(xiàn)了孝公、商君這兩個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君臣組合,一心為秦責無旁貸,可以說是篳路藍縷,挽狂瀾于既倒。作者斡旋的筆法、巧妙的措辭都完美的展現(xiàn)了二人的磐磐大才,令人折服。與此不同,第二部的精彩在于戰(zhàn)國時期群英的集會,蘇秦、張儀、公孫衍縱橫家的博弈,齊威王、趙武靈王一代雄主盛極一時,魏無忌、田文、黃歇、趙勝四公子放蕩不羈,孟子、荀子、莊子百家爭鳴,還有為我們奉獻了端午節(jié)三天假期的屈原……如此形象各異的不同角色同時出現(xiàn),在作者的筆下并未顯得雜亂無章,也不會在閱讀時感覺到冗雜紛亂,他們都是圍繞強國、合縱這一條線索展開,并在行事風格的敘述中展現(xiàn)了各自豐滿的人物性格,高潮跌宕起伏,令人拍案叫絕。與第一部秦孝公、商鞅君臣為主線描寫略有不同,第二部是圍繞蘇秦、張儀二人組分兩條線進行敘述,秦國仿佛成了配角。兩人師出同門,各有所長,不相伯仲。鬼谷子對二者斷語“張儀之才,有中出新;蘇秦之才,暗夜點火”,也就是說,一個如虎添翼,一個另辟蹊徑。后來蘇秦提合縱長策,而張儀據(jù)此提出連橫已對,就是對二者才能最好的證明了。畢竟,是蘇秦開了天下縱橫先河,沒有合縱,就沒有張儀的連橫。雖然是二者相互較量,張儀似乎還生出了一籌,但從實際來看,蘇秦是開辟天下格局的大手筆,而張儀只是應(yīng)對跟進的應(yīng)變之才而已,他的勝出,與其說是才智謀略,毋寧是背后的實力強大。用張儀自己的話說,蘇秦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合縱連橫之爭,六國雖然落了下風,卻結(jié)束了秦的一強獨大,這是我等都沒有想到的,六國的二次變法開始了”,合縱連橫之爭使六國有了喘息的時間,后來的樂毅變法、趙雍的胡服騎射都是這段時間獲得成績的,雖如曇花一現(xiàn)短暫,確不容忽視。同樣,合縱連橫亦為秦開啟了東出大門,與山東六國逐鹿中原,融入中原文明,使其真正踏上了統(tǒng)一的道路。
(三) 金戈鐵馬
宣太后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走進廟堂權(quán)力中心的政治女性。在她的統(tǒng)治之下,秦帝國攻滅義渠,使秦國東進再無后顧之憂。因在闕與之戰(zhàn)敗于趙奢而自裁,盡顯本色。秦昭襄王重用白起、范睢,外交上實行遠交近攻,軍事上歷經(jīng)長平大戰(zhàn),確立最終秦國一強獨大的局面。其間發(fā)生了樂毅滅齊、田單復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等重大事件,高潮迭起。秦昭王之后,秦孝文王、秦莊襄王期間秦帝國經(jīng)歷兩代庸主,在位時間較短,除呂不韋助秦莊襄王滅周外,并無其他政績,亦無重大紕漏,直至秦始皇嬴政繼位,開始了秋風掃落葉般的滅國大戰(zhàn),一統(tǒng)六國。在滅國大戰(zhàn)中,王翦、王賁父子居功至偉,出韓國外其他五國,都是王翦、王賁父子所滅。戰(zhàn)國四大名將,本有機會兩兩對戰(zhàn),競相角逐,然而兩次都被趙國自毀長城。長平大戰(zhàn)趙括換廉頗,使白起沒有與廉頗對戰(zhàn);滅趙大戰(zhàn)李牧被郭開等奸臣用計冤殺,王翦又與李牧失之交臂,不可謂不遺憾。王翦不僅軍事才能出眾,也很有政治頭腦,從這點上說,他要強于只知道打仗的白起。滅楚之戰(zhàn)時,秦始皇未采用王翦方略,王翦便裝病不出,直至李信戰(zhàn)敗,秦始皇親自來請,王翦又討了房屋田地才決定帶兵滅楚。事實上,他是防止秦始皇的猜忌才會索要房屋田地,他明白功高蓋主的危險,所以他才有了一個善終。除王翦外,蒙恬是本部的另外一個穿線之人,書中描寫蒙恬抗擊匈奴取得勝利,鎮(zhèn)守邊關(guān),費解的是作者卻對此輕描淡寫,耗墨不多,對于九原的了解也相對較少。
大秦帝國的讀后感6
《大秦帝國》六部十一卷正式全部看完了。在看的過程中,有許許多多的感觸,感想。秦國,能夠從一個窮苦偏僻小國,最終能夠一統(tǒng)山東六雄。期間有商鞅變法,有張儀的連橫之計,有白起的輝煌戰(zhàn)績,有秦皇嬴政的一統(tǒng)天下。通過總結(jié)秦國的成功,其中有太多震撼我的人和事跡。雖然秦國距今已經(jīng)20xx多年了,但是所帶來的啟示依然值得我學習受用。
堅守承諾,威武不屈——商鞅
"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是商鞅的變法指導思想,為了取信于民,在變法令下達后,商鞅以三丈之木置于國都南門,募民有能徙木于北門者賞十金,但無人響應(yīng),最后他將賞金增至一百金,有一人應(yīng)募,即獲得一百金,以此來取信于民。"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是古人高風亮節(jié)的人格,在這部書中的商鞅為了變法的實施,不畏同貴族、權(quán)勢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他也知道這樣會得罪他們,但為了秦國的強大,為了自己的奮斗目標,在他們的威逼恐嚇、甚至暗殺面前絲毫沒有退縮。他所體現(xiàn)的對事業(yè)的忠誠,對承諾的堅守是使他的法能夠最終在秦國實施并且深入人心的關(guān)鍵保證。我們在做事情上也要堅守自己的原則,不能在困難和大部分人反對的情況下就退縮。要有自己的觀點立場,并且敢于擔當。
不拘一格,廣納賢良——秦國歷任君主
古人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秦國自秦孝公的招賢令開始秦國就像大海一樣的吸納天下人才。秦國丞相商鞅、呂不韋來自衛(wèi)國,張儀、范雎、李斯來自楚國,大將蒙驁來自齊國。這些人在自己國家被排擠壓迫但到了秦國卻都能大顯身手一展胸中之志。秦國對人才的重視也得到了人才們的回報,是這些外來人才成就了大秦帝國,而這些人才得以青史永存,離不開秦國歷任君主的招賢納士。沒有他們的不拘一格,廣納賢良,也就沒有秦始皇的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所以秦國得以強大不是一時之功,秦國統(tǒng)一六國也不是秦始皇一人的功勞。對一個國家是這樣,對一個單位,對一個人更是如此。作為領(lǐng)導,要有大氣度,大胸襟,要懂得洞察他人的才華,任人唯賢。作為員工,要懂得展現(xiàn)自己,這樣才能使自己的才華得以證明,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秦國的成功同樣告訴我們,成功絕不是"三分鐘熱血"就可以得到了,要有長遠眼光,以及堅持不懈的決心和毅力。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山東六國
總結(jié)秦國的成攻,就不免想到山東六國的失敗,君王的昏庸無為,大臣的迂腐無能,連年的征戰(zhàn)使得民不聊生,而此時的秦國卻在悄無聲息的改革軍事,農(nóng)業(yè),法制最終得以一統(tǒng)六國。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要懂得憂患意識。碌碌無為,也許就會給競爭對手以可乘之機,對于國家,對于企業(yè),對于個人都是這樣,唯有不斷創(chuàng)新,提高自身水平,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大秦帝國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羅馬帝國的滅亡故事11-22
《白銀帝國》觀后感04-26
亞述帝國與“血腥的獅穴”的故事11-16
古代世界上下五千年《羅馬帝國的滅亡》06-02
周易的讀后感12-08
黃繼光的讀后感11-03
詩詞的讀后感12-10
《生命的傘》讀后感_讀后感600字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