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四字及解釋
在生活、工作和學(xué)習(xí)中,大家都接觸過比較經(jīng)典的成語吧,成語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yīng)用的,承擔(dān)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那么,你知道都有哪些成語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成語四字及解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語四字及解釋1
1)問道于盲:向瞎子問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請教,不解決問題。
2)世道人心:社會的風(fēng)氣,人們的思想。
3)進(jìn)道若退:指前進(jìn)之道反若后退。
4)六道輪回:佛教語,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指眾生輪回的六大去處,即在這六道中輪回生死。
5)其道亡繇:找不到門徑;無法辦到。亦作“其道無由”。
6)其道無由:找不到門徑;無法辦到。同“其道亡繇”。
7)棄道任術(shù):指統(tǒng)治者不行王道而行霸術(shù)。
8)求道于盲:盲:盲人。向盲人問路。比喻向毫無所知的人請教。
9)神道設(shè)教:神道:本指天教,即神明之理,后指關(guān)于鬼神禍福之說。利用鬼神迷信作為教育手段。
10)師道尊嚴(yán):本指老師受到尊敬,他所傳授的道理、知識、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yán)。
11)失道寡助:道:道義;寡:少。做事違反正義的人,一定得不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
12)世道人情:泛指社會的道德風(fēng)尚和人們的思想情感等。同“世道人心”。
13)論道經(jīng)邦:研究治國之道,以經(jīng)營治理國家。
14)謀道作舍:造房子請教路人。比喻人多嘴雜,意見紛紛,辦不成事。
15)道聽途說:道、途:路。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jù)的.傳聞。
16)道頭知尾:說個開頭就知道結(jié)果。形容思維敏捷、悟性好。
17)道邊苦李:比喻庸才,無用之才。
18)道不相謀:指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會在一起共事。
19)道長論短:指評論好壞是非。
20)道存目擊:一個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養(yǎng),人們只需一接觸便能感受得到。
21)道大莫容: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納不了他。后用以正確的道理不為世間所接受。
22)道德文章:指思想品德和學(xué)識學(xué)問。
23)道而不徑:道:走路。徑:小路。走路要走大路而不走小路,以免遇到危險。
24)道長爭短:指評論好壞是非。
25)道弟稱兄:朋友間以兄弟相稱,表示關(guān)系親密。
成語四字及解釋2
1、【損公肥私】——損害公家的利益而使私人獲利。
2、【透骨奇寒】——冷氣穿透了骨頭,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3、【凱旋而歸】——戰(zhàn)爭獲勝,軍隊奏著得勝樂曲歸來。亦泛指獲勝歸來。
4、【親如手足】——象兄弟一樣的親密。多形容朋友的情誼深厚。
5、【荒無人煙】——人煙:指住戶、居民,因有炊煙的地方就有人居住。形容地方偏僻荒涼,見不到人家。
6、【寡廉鮮恥】——寡、鮮:少。舊指不廉潔,不知恥,F(xiàn)指不知羞恥。
7、【起死回生】——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yī)術(shù)高明。也比喻把已經(jīng)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8、【窮鄉(xiāng)僻壤】——壤:地。荒遠(yuǎn)偏僻的地方。
9、【垂手可得】——垂:垂下。手不動就能得到。形容毫不費力。
10、【營私舞弊】——營:謀求;舞:玩弄;弊:指壞事。因圖謀私利而玩弄欺騙手段做犯法的事。
11、【大刀闊斧】——原指使用闊大的刀斧砍殺敵人。后比喻辦事果斷而有魄力。
12、【漫無止境】——指永遠(yuǎn)不會停止或沒有邊際。
13、【勢不兩立】——兩立:雙方并立。指敵對的雙方不能同時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調(diào)和。
14、【一敗如水】——形容軍隊打了大敗仗,象水潑到地上那樣不可收拾。
15、【耳聽八方】——耳朵同時察聽各方面來的聲音。形容人很機(jī)警。
16、【毅然決然】——毅然:頑強(qiáng)地;決然:堅決地。意志堅決,毫不猶豫。
17、【屢戰(zhàn)屢敗】——屢: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敗。
18、【費盡心機(jī)】——心機(jī):計謀。挖空心思,想盡辦法。
19、【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蓋地。
20、【不在話下】——指事物輕微,或者理所當(dāng)然,不值得一提。
成語四字及解釋3
斜的解釋
不正,跟平面或直線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坡!妗!。~線!。
斜字開頭成語
斜行橫陣 斜風(fēng)細(xì)雨 斜頭歪腦
以斜開頭的成語接龍
斜風(fēng)細(xì)雨 → 雨過天青 → 青紅皂白 → 白日做夢 → 夢寐以求 → 求志達(dá)道 → 道聽途說 → 說白道綠 → 綠水青山 → 山窮水盡 → 盡善盡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謀 → 謀事在人 → 人定勝天 → 天外有天 →天倫之樂 → 樂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鐵 → 鐵證如山 → 山窮水盡 → 盡善盡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謀 → 謀事在人 → 人定勝天 → 天外有天 → 天倫之樂 → 樂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誰與歸 → 歸真反璞 → 璞玉渾金 → 金玉良言 → 言行不一 →一步登天 → 天壤之別 → 別有洞天 → 天翻地覆 → 覆地翻天 → 天外有天 → 天倫之樂 → 樂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鐵 → 鐵證如山 → 山窮水盡 → 盡善盡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謀 → 謀事在人 → 人定勝天 → 天壤之別 → 別有洞天 → 天經(jīng)地義 →義薄云天 → 天涯海角 → 角立杰出 → 出生入死 → 死聲咷氣 → 氣吞山河 → 河傾月落 → 落落大方 → 方枘圓鑿 → 鑿壁偷光 → 光采奪目 → 目中無人 → 人定勝天 → 天外有天 → 天倫之樂 → 樂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鐵 → 鐵證如山 → 山窮水盡 →盡善盡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謀 → 謀事在人
斜字開頭成語意思
1) 斜風(fēng)細(xì)雨:斜風(fēng):旁側(cè)吹來的小風(fēng);細(xì)雨:小雨。形容小的風(fēng)雨。
2) 斜頭歪腦:比喻相貌不周正。
3) 斜行橫陣:指飛行的雁陣。大雁飛行時或為“人”字形,或為“一”字形,故稱。
斜字相關(guān)成語解釋
1) 河斜月落:表示夜將盡。同“河傾月落”。
2) 乜斜纏帳:假作癡呆,糾纏不休。
3) 目不斜視:眼睛不偷看旁邊。比喻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個方向看。
4) 旁行斜上:原指《史記》中的《三代世表》、《十二諸侯年表》等。后泛指用表格行式排列的系表、譜牒等。
成語四字及解釋4
1、山寒水冷
解釋: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出自:宋·釋普濟(jì)《五燈會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來柳綠花紅!
2、寒蟬凄切
解釋:寒蟬,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時,知了發(fā)出凄慘而低沉的聲音。文學(xué)中多用以烘托悲涼的氣氛和情調(diào)。
3、銀裝素裹
解釋: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銀、素:白色。裹:包。從上到下沒有一點彩色,非常素潔,干凈,一般用來形容下雪后美麗的景致。
4、千里冰封
解釋:“千里”是個虛數(shù),指遼闊的北國,并非說是整好一千里。和后面的“萬里雪飄”中的“萬里”一起使用。遼闊的北國大地都被冰封上。“冰”是名詞,作狀語,前面省略了介詞“被”。
5、林寒澗肅
解釋:寒:寒冷肅:清冷。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出處:北朝·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江水》:“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zhǔ)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6、雪虐風(fēng)饕
解釋:虐:暴虐;饕:貪殘。又是刮風(fēng),又是下雪。形容天氣非常寒冷。
出處:唐·韓愈《祭河南張員外文》:“歲弊寒兇,雪虐風(fēng)饕。”
7、冰天雪窖
解釋:形容極為寒冷。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jì)聞》卷四:“公子編修汝舟隨侍,勸以節(jié)勞暫息。公慨然曰:‘二萬里冰天雪窖,只身荷戈,未嘗言苦,時反憚勞乎?’”
8、鵝毛大雪
解釋:指像鵝毛一樣飄落的雪花。形容雪下得大而猛。
出處: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雪夜喜李郎中見訪》:“可憐今夜鵝毛雪,引得高情鶴氅人!
9、冰天雪地
解釋:形容冰雪漫天蓋地。
出自:清·蔣士銓《雞毛房》:“冰天雪地風(fēng)如虎,裸而泣者無棲所。”
10、春去冬來
解釋春天過去,冬天來臨。形容時光流逝。
11、冬日夏云
解釋:冬天的太陽,夏天的云層。比喻人態(tài)度溫和可親,使人愿意接近。
12、冬日之溫
解釋冬天城太陽的溫暖。封建時代比喻君主的恩惠。
13、冬日之陽
解釋冬天里太陽的光和熱。比喻人民所向往的仁政。
14、冬山如睡
解釋冬天的山林象睡著了一樣。形容冬天山林寂靜的景象。
15、冬扇夏爐
解釋冬天的扇子,夏天的.火爐。比喻不合時宜。也比喻毫無用處的東西。
16、冬溫夏凊
解釋凊:涼。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本指人子孝道,F(xiàn)亦泛稱冬暖夏涼。
17、冬溫夏清
解釋冬天使父母溫暖,夏天使父母涼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稱冬暖夏涼。
18、冬月無復(fù)衣
解釋:冬天沒有第二件衣服可穿。形容家境貧寒。
19、雪兆豐年
解釋:指冬天大雪是來年豐收的預(yù)兆。
20、燕雁代飛
解釋:燕夏天來溫帶,冬天歸南方;雁冬天來溫帶,夏天歸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見。
21、自同寒蟬
解釋:寒蟬:冬天的蟬。自己同寒天的蟬一樣不鳴。比喻緘默不語。
成語四字及解釋5
能謀善斷
〖解釋〗善:擅長;斷:決斷。形容人能不斷思考,并善于判斷。
曲盡其妙
把其中微妙之處委婉細(xì)致地充分表達(dá)出來。形容表達(dá)能力很強(qiáng)。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狀語。
出類拔萃
出:超過;類:同類;拔:超出;萃:草叢生的樣子;比喻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超出那一類;高出那一群。形容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類之上。含褒義。多用于環(huán)境保護(hù)及其勞動成果;有時也用于事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洞察一切
洞察:看得很清楚。對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對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準(zhǔn)確的判斷力。含褒義。多用來稱頌偉大人物看問題深刻全面。一般作謂語、定語。
口齒伶俐
口齒:說話、言談;伶俐:聰明,靈活。談吐麻利,應(yīng)付自如。形容口才好。
八面瑩澈
比喻精明練達(dá),洞察一切。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比喻為人很精明
綽有余裕
形容態(tài)度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后也指能力、財力足夠而有剩余。補(bǔ)充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態(tài)度從容、不慌不忙
口若懸河
若:像;懸河:瀑布;激流奔瀉。說起話來像河水傾瀉一樣滔滔不絕。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辯。含褒義。多用來形容人口才好;能言善辯。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揮劍成河
將寶劍一舞,就變出一條河。形容法術(shù)高明,神通廣大,實力雄厚。
功成名就
功:功業(yè)。就:達(dá)到。功績?nèi)〉昧,名聲也有了?/p>
了如指掌
了:了解;清楚。指掌:指手掌里的東西。形容對情況清楚得就像指點掌上的東西;給人看一樣。比喻對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多用于對事物或人的情況十分了解。一般作謂語。
擎天架海
比喻大材干,大本領(lǐng)。元雜劇常喻將帥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故云。
精銳之師
精銳:指軍隊裝備優(yōu)良,戰(zhàn)斗力強(qiáng);師:軍隊。指戰(zhàn)斗能力很強(qiáng)的部隊。
初出茅廬
茅廬:草屋。原意指諸葛亮感念劉備三顧茅廬的誠意;接受邀請;就任軍師;首戰(zhàn)用計火燒博望坡;大敗曹兵;立下了戰(zhàn)功。后比喻剛進(jìn)入社會或工作崗位;缺乏經(jīng)驗?捎脕肀扔魅藙倕⒓庸ぷ;沒有經(jīng)驗。也可用作謙詞。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精明能干
機(jī)靈聰明,辦事能力強(qiáng)。
不慌不忙
不慌張;不忙亂。形容說話或行動從容不迫。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輕車熟路
駕輕車;走熟路。比喻對某種工作很熟悉;干起來不費力。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賓語。
名利雙收
既得名聲,又獲利益。主謂式;作謂語、補(bǔ)語;指既得名聲,又獲利益
奇才異能
奇:少見的.;異:特別的。指特殊的才智和能力。
三百六十行
舊時對各行各業(yè)的通稱。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對各行各業(yè)的通稱
能說會道
道:說;講。形容口齒伶俐;很會說話。用來指人的口才好;善于表達(dá)。一般用作謂語、定語。
能上能下
謂干部不計較職位高低,不論處于領(lǐng)導(dǎo)崗位或在基層從事實際工作,都能踏踏實實地干。實行能上能下,是對干部職務(wù)終身制的一項重要改革。
材優(yōu)干濟(jì)
指才能優(yōu)異,有干練的辦事能力。
大發(fā)議論
〖解釋〗發(fā):表達(dá),傳達(dá)。盡情地發(fā)表各種意見和評論。
侃侃而談
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的樣子。指理直氣壯、不慌不忙地講話。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漫無邊際
漫:不受約束;隨便;邊際:邊緣;界限。大水廣闊;一望無際。形容非常廣闊;一眼望不到邊;蛑刚勗、寫文章等沒有中心;離題很遠(yuǎn)。也作“茫無邊際、渺無邊際!倍嘤糜谡勗挄r。一般作定語、狀語。
從容不迫
從容:不慌不忙;鎮(zhèn)靜;不迫:不急促。形容臨事不慌不忙;鎮(zhèn)定沉著。含褒義。形容人舉止不慌;態(tài)度鎮(zhèn)靜。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精明強(qiáng)干
精細(xì)聰明;善于辦事。也作“精明能干”。用作褒義。形容才能出色。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材能兼?zhèn)?/strong>
材:通“才”。才智和能力都具備。
功成名遂
遂;成功。建立了功績;有了名聲。后指功績名聲都已取得。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理直氣壯
直:正確、合理、充分;氣壯:氣勢旺盛。理由正確、充分;說話的氣勢就很盛。用于褒義。多用于說話;也用于行動;行為。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能文能武
文的武的都行。現(xiàn)常指既能動筆也有實際工作能力。
成語四字及解釋6
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獨攬權(quán)威,行賞行罰。后泛指憑借職位,濫用權(quán)力。
典故出處
語出《書·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
近義詞
耀武揚威、橫行霸道、盛氣凌人
反義詞
仁至義盡
英文翻譯
play the tyrant and enjoy happiness
成語資料
成語解釋:原意是只有君王才能獨攬權(quán)威,行賞行罰。后泛指憑借職位,濫用權(quán)力。
成語舉例:沙汀《還鄉(xiāng)記》:“因為他總終日游蕩,作威作福,毫無打算的用光每一個能夠到手的錢!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貶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
產(chǎn)生年代:古代
成語辨形:作,不能寫作“做”。
成語辨析:作威作福與“橫行霸道”有別:作威作福側(cè)重形容倚仗勢力;“橫行霸道”側(cè)重于形容沒有顧忌。
造句
1、這個家伙被關(guān)進(jìn)牢房,再也不能作威作福了。
2、他一向欺上瞞下,作威作福,嚴(yán)重地破壞了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3、他一貫瞞心昧己,作威作福,嚴(yán)重破壞了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4、你看他那勢不可擋,作威作福的.樣子,這家伙肯定身世不凡。
5、作惡作威作福,那是人民公仆。
6、盡管虎在山林中作威作福,大模大樣地走來走去,但有一個最大的弱點,就是不會上樹。
7、權(quán)力,如果用來對同胞作威作福,或者用來增加個人的虛榮,就應(yīng)該被認(rèn)為是卑鄙的。
8、女人一旦得到平等,就對男人作威作福。
9、他長期在鄉(xiāng)里間作威作福,罪行罄竹難書。
成語四字及解釋7
龍陽泣魚的意思 ,《戰(zhàn)國策 - 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馀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踉唬骸粍t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踉唬骸沃^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
龍戰(zhàn)魚駭?shù)某烧Z意思及歇后語 ,喻戰(zhàn)爭激烈。
鼎魚幕燕的意思及成語解釋 ,宛如鼎中游動的魚,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處于極危險境地的人或事物。
鴻離魚網(wǎng)的意思 ,鴻:鴻雁;離:通“罹”,遭受。張網(wǎng)捕魚,捉到的是鴻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或無端受害
鴻斷魚沉的意思 ,書信斷絕,音訊全無。
鴟張魚爛的意思 ,《舊唐書 - 僖宗紀(jì)》:“初則狐假鴟張,自謂驍雄莫敵;旋則鳥焚魚爛,無非破敗而終!焙笠浴傍|張魚爛”比喻外表囂張,內(nèi)則潰爛而自行覆滅。
鳶飛魚躍的意思 ,鳶:老鷹。鳥在天空中飛翔;魚在水中跳躍。形容萬物各得其所、放任自然的樂趣。
雞頭魚刺是什么意思 ,比喻輕微而不被重視的的事物。
鳥焚魚爛的意思 ,《易 - 旅》:“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咷。”《公羊傳 - 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焙笠浴傍B焚魚爛”謂因內(nèi)亂而覆亡。
鳥散魚潰的.意思 ,潰:潰散。象鳥驚飛,象魚潰散而逃。形容軍隊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
鳥驚魚駭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像鳥、魚那種受驚的樣子。
鳥驚魚潰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潰:潰散。象鳥驚飛,象魚潰散而逃。形容軍隊因受驚擾而亂紛紛地四下潰散。
鳥驚魚散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見“鳥散魚潰”。
鰥魚渴鳳的意思 ,比喻獨身的男子急于求得配偶。
鯉魚跳龍門的意思 ,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成龍。比喻中舉、升官等飛黃騰達(dá)之事。也比喻逆流前進(jìn),奮發(fā)向上。
鮑魚之次的意思 ,賣咸魚的店鋪。魚常腐臭,因以喻惡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亦作“鮑魚
鲇魚上竿的意思及成語解釋 ,同“鲇魚上竹竿”。
魴魚赪尾的意思及近義詞 ,《詩 - 周南 - 汝墳》:“魴魚赪尾,王室如毀!泵珎鳎骸摆W,赤也;魚勞則尾赤!敝祆浼瘋鳎骸棒櫸脖景锥癯,則勞甚矣。”后因以形容人困苦勞累,負(fù)擔(dān)過重。
魯魚陶陰是什么意思 ,“魯”和“魚”、“陶”和“陰”字形相近易混。指傳抄刊印中的文字錯誤。
魯魚帝虎的意思及成語解釋 ,指文字傳抄錯誤。
魯魚亥豕是什么意思 ,魯字和魚字、亥字和豕字在篆文中字形很相似;容易寫錯。把“魯”字寫成“魚”字;把“亥”字寫成“豕”字。比喻文字傳抄的錯誤。
魚龍百變的意思 ,像魚龍那樣變化多端。
魚龍漫衍的意思 ,見“魚龍曼延”。
魚龍混雜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比喻壞人和好人混雜在一起;成分復(fù)雜。
魚龍曼衍的成語意思及歇后語 ,原指各種雜戲同時演出。后形容事物雜亂。也比喻變化很多(含貶義)。
魚龍曼羨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喻世事變幻。
魚龍曼延是什么意思 ,亦作“魚龍漫衍”。亦作“魚龍曼衍”。①古代百戲雜耍名。由藝人執(zhí)持制作的珍異動物模型表演,有幻化的情節(jié)。魚龍即所謂猞猁之獸,曼延亦獸名。②喻虛假多變,玩弄權(quán)術(shù)。
魚龍變化是什么意思 ,謂魚變化為龍。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變化。
魚魯?shù)刍⒌囊馑技俺烧Z故事 ,謂將魚誤寫作魯,帝誤寫作虎。泛指文字錯訛。
魚魚雅雅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形容車駕前行威儀整肅的樣子。
魚餒肉敗是什么意思 ,餒:魚臭爛;敗:肉腐爛。魚爛肉腐。泛指變質(zhì)的食物。
魚釜塵甑的意思 ,《后漢書 - 獨行傳 - 范冉》:“(范冉)遭黨人禁錮,遂推鹿車,載妻子,捃拾自資,或寓息客廬,或依宿樹蔭。如此十馀年,乃結(jié)草室而居焉。所止單陋,有時糧粒盡,窮居自若,言貌無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魚范萊蕪。’”范冉字史云,
魚躍龍門的意思及近義詞 ,同“魚化龍”。
魚躍鳶飛的意思 ,鳶:老鷹。魚在水里跳;鷹在天上飛。比喻各得其所;自由自在。
魚貫雁行的成語意思及歇后語 ,比喻連續(xù)而進(jìn),猶如魚群相接,雁陣行進(jìn)。
魚貫雁比的意思及近義詞 ,見“魚貫雁行”。
魚貫而行的意思 ,象游魚一樣一個跟著一個地接連著走。形容一個跟一個單行前進(jìn)。
魚貫而出的意思 ,像游魚那樣連貫著出現(xiàn)。
魚貫而入的意思及成語故事 ,像游魚那樣首尾連貫地進(jìn)入。比喻有秩序地相繼而進(jìn)。
魚質(zhì)龍文的意思及近義詞 ,魚的實質(zhì),龍的外表。謂虛有其表。
魚腸雁足的意思及成語解釋 ,泛指書信。
魚腸尺素的成語意思及歇后語 ,指書信。
魚肉百姓的成語意思及歇后語 ,魚肉:指受宰割者。后比喻用暴力欺凌,任意殘害無辜的人們。
魚肉鄉(xiāng)里的意思及成語故事 ,魚肉:比喻受宰割;鄉(xiāng)里:地方上的老百姓。把地方上的老百姓當(dāng)作魚、肉一樣任意宰割。
魚網(wǎng)鴻離的意思 ,鴻:鴻雁;離:遭受。張網(wǎng)捕魚,捉到的是鴻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魚米之地的成語意思及歇后語 ,見“魚米之鄉(xiāng)”。
魚米之鄉(xiāng)的意思 ,指河流湖泊交錯;土地肥沃;盛產(chǎn)魚米的富庶地方。也作“魚米之地”。
魚箋雁書是什么意思 ,泛指書信。
魚瞵鶚睨的成語意思及歇后語 ,像魚和鶚那樣瞪眼注視。比喻瞠目而視。
成語四字及解釋8
不做不休指事情既然開了頭,就索性干到底。
不足與謀與:和。不值得和他商量。
不足為意不值得介意。
不足為訓(xùn)足:夠得上;訓(xùn):法則,典范。不值得作為效法的準(zhǔn)則或榜樣。
不足為奇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種事物或現(xiàn)象很平常,沒有什么奇怪的。
不足為憑不能當(dāng)作憑證或根據(jù)。
不足為慮不值得憂慮擔(dān)心。
不足為據(jù)足:夠得上;據(jù):證據(jù)。不能作為依據(jù)。
不足為法不值得學(xué)習(xí)、效法。
不足輕重猶言無關(guān)緊要。
不足介意不值得放在心上。
不足掛齒不足:不值得;掛齒:放在嘴上講。表示不值得一提。
不足齒數(shù)足:值得。表示數(shù)不上,不值得一提。
不自滿假不自滿,不自大。
不自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過高地估計自己的`實力。
不著疼熱猶言無關(guān)痛癢。指不體貼愛護(hù)。
成語四字及解釋9
沉痼自若 chén gù zì ru 成語典故: 沉痼:積久難治的疾病。比喻 積久難改的習(xí)俗或嗜好沒有改變。
頭童齒豁 tóu tóng chǐ hu 成語典故: 童:原指山無草木,比喻人禿 頂;豁:缺口。頭頂禿了,牙齒稀了。形 容人衰老的狀態(tài)。
暮虢朝虞 mù guó zhāo yú 成語典故: 春秋時晉國假道虞國去打虢國 ,打下虢國之后,在歸途中又把虞國滅了 。比喻覆滅變遷的迅速。
沉潛剛克 chén qián gāng kè 成語典故: 沉潛:深沉不露;剛克:以剛 強(qiáng)見勝。形容深沉不露,內(nèi)蘊(yùn)剛強(qiáng)。
克紹箕裘 kè shào jī qiú 成語典故: 比喻能繼承父祖的事業(yè)。
恫疑虛喝 dng yí xū hè 成語典故: 虛張聲勢,恐嚇威脅。
童山濯濯 tóng shān zhuó zhuó 成語典故: 沒有樹木,光禿禿的山。
螽斯衍慶 zhōng sī yǎn qìng 成語典故: 螽斯:昆蟲名,產(chǎn)卵極多;衍 :延續(xù);慶:喜慶。舊時用于祝頌子孫眾 多。
不劣方頭 bù liè fāng tóu 成語典故: 劣:不好;方頭:俗指不通時 宜為方頭。不以不通時宜為不好。形容人 性格倔強(qiáng)、頑固。
濯足濯纓 zhuó zú zhuó yīng 成語典故: 水清就洗帽帶,水濁就洗腳。 后比喻人的好壞都是由自己決定。
抱關(guān)擊柝
【拼音】:bào guān jī tu
【解釋】:柝:木梆;抱關(guān):守關(guān);擊柝:打更巡夜。守關(guān)巡夜的`人。比喻職位卑下。
【出處】:《孟子·萬章下》:“為貧者,辭尊居卑,辭富居貧。辭尊居卑,辭富居貧,惡乎宜乎?抱關(guān)擊柝!
【示例】: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者可也。 ◎唐·韓愈《爭臣論》
郢書燕說
【拼音】:yǐng shū yān shuō
【解釋】:郢: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國的都城;書:信;燕:古諸侯國名;說:解釋。比喻牽強(qiáng)附會,曲解原意。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而過書‘舉燭’!嘞喟淄,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示例】:是不必然,亦不必不然,~,固未為無益。(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四)
遇事生風(fēng)——有機(jī)會就搬弄是非。
成語四字及解釋10
1: 酒綠燈紅jiǔlǜdēnghóng燈光酒色,紅綠相映,令人目眩神迷。形容奢侈糜爛
2: 綠林好漢lùlínhǎohàn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人們。舊時也指聚眾
3: 燈紅酒綠dēnghóngjiǔlǜ這個含有綠的四字成語和第一個酒綠燈紅意思差不多,都是指的生活奢侈糜爛,天天吃喝玩樂,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
4: 綠蓑青笠lǜsuōqīnglì綠草編的蓑衣,青竹編的斗笠。形容漁翁的打扮。
5: 紅愁綠慘hóngchóulǜcǎn比喻愁思滿懷,容易傷感。
6: 綠慘紅銷lǜcǎnhóngxiāo指婦女的種種愁恨。同“綠慘紅愁”。
7: 暗綠稀紅ànlǜxīhóng猶言綠肥紅瘦。形容葉盛花稀的暮春景象。
8: 綠林豪士lùlínháoshì指綠林中本領(lǐng)出眾的人物。
9: 綠水青山lǜshuǐqīngshān泛稱美好山河。
10: 綠女紅男l(wèi)ǜnǚhóngnán服裝艷麗的青年男女。
11: 紛紅駭綠fēnhónghàilǜ紛:紛披;紅:指紅花;駭:散亂;綠:指綠葉。
12: 花紅柳綠huāhóngliǔlǜ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顏色鮮艷紛繁。
13: 綠肥紅瘦lǜféihóngshu綠葉茂盛,花漸凋謝。指暮春時節(jié)。
14: 紅情綠意hóngqínglǜyì形容艷麗的`春天景色。
15: 橙黃桔綠chénghuángjúlǜ橙子黃熟,桔子還綠。指秋天宜人的景色。
16: 粉白黛綠fěnbáidàilǜ泛指女子的妝飾。
17: 綠草如茵lǜcǎorúyīn綠油油的草好象地上鋪的褥子。
18: 柳綠桃紅liǔlǜtáohóng桃花嫣紅,柳枝碧綠。
19: 慘綠少年cǎnlǜshàonián慘綠:淺綠,指服色。原指穿淺綠衣服的少年。
20: 綠林大盜lùlíndàdào指聚集山林的強(qiáng)盜。
21: 綠衣使者lǜyīshǐzhě原指鸚鵡。近代稱郵遞員。
22: 綠衣黃里lǜyīhuánglǐ綠、黃:古時以黃色為正色,綠為閑色。以綠色為衣
23: 紅男綠女hóngnánlǜnǚ指穿著各種漂亮服裝的青年男女。
24: 慘綠愁紅cǎnlüchóuhóng紅、綠:指花、葉。指經(jīng)過風(fēng)雨摧殘的殘花敗葉。
25: 愁紅慘綠chóuhóngcǎnlü紅、綠:指花、葉。指經(jīng)過風(fēng)雨摧殘的殘花敗葉。
26: 綠鬢紅顏lǜbìnhóngyán指年輕女子。同“綠鬢朱顏”。
27: 綠酒紅燈lǜjiǔhóngdēng形容奢侈豪華的享樂生活。
28: 面紅面綠miànhóngmiànlǜ形容因緊張、急躁、害羞等而臉上發(fā)紅的樣子。
29: 綠林豪客lùlínháokè綠林:西漢王匡、王鳳為首的“綠林軍”。指聚集山
30: 大紅大綠dàhóngdàlǜ指顏色濃艷。
31: 回黃轉(zhuǎn)綠huíhuángzhuǎnlǜ樹葉由綠變黃,由黃變綠。
32: 橙黃橘綠chénghuángjúlǜ指秋季景物。
33: 露紅煙綠lùhóngyānlǜ形容花木的色彩鮮艷。同“露紅煙紫”。
34: 綠暗紅稀lǜànhóngxī形容暮春時綠廕幽暗、紅花凋謝的景象。
35: 柳綠花紅liǔlǜhuāhóng形容明媚的春天景象。也形容顏色鮮艷紛繁。
36: 綠林豪杰lùlínháojié指綠林中出眾的人物。
37: 綠林強(qiáng)盜lùlínqiángdào指山林的強(qiáng)盜。
38: 愁紅怨綠chóuhóngyuànlǜ紅、綠:指花、葉。指經(jīng)過風(fēng)雨摧殘的殘花敗葉。
39: 綠葉成蔭lǜyèchéngyīn比喻綠葉繁茂覆蓋成蔭。同“綠葉成陰”。
40: 穿紅著綠chuānhóngzhuólǜ形容衣著鮮艷華麗。
41: 綠鬢朱顏lǜbìnzhūyán形容年輕美好的容顏,借指年輕女子。
42: 慘綠年華cǎnlǜniánhuá指風(fēng)華正茂的青年時期。
43: 綠慘紅愁lǜcǎnhóngchóu指婦女的種種愁恨。綠、紅,指黑鬢紅顏。
44: 綠葉成陰lǜyèchéngyīn指的是女子出嫁生了子女,一代接一代的傳下去。也比喻綠葉繁茂覆蓋成蔭,也可以比喻女子青春已逝去
45: 花花綠綠huāhuālǜlǜ原先指的是花草樹木鮮艷多彩;現(xiàn)在多是形容顏色鮮明多彩。
成語四字及解釋11
篤學(xué)不倦
【解釋】篤學(xué):專心好學(xué);倦:疲倦。專心好學(xué),不知疲倦。
【出處】明·方孝儒《與鄭叔度書》:“中下淳明慈良,有君子之器,又篤學(xué)不倦,其至于古人也奚御,愿益加之意,以果所望!
勤學(xué)苦練
【解釋】認(rèn)真學(xué)習(xí),刻苦訓(xùn)練。
【出處】秦牧《秘訣》:“他的兒子聽后,再不敢妄圖僥幸走上捷徑,經(jīng)過真正的勤學(xué)苦練,終于也成為書法家。”
牛角掛書
【解釋】比喻讀書勤奮。
【出處】《新唐書·李密傳》:“聞包愷在緱山,往從之。以蒲韉乘牛,掛《漢書》一帙角上,行且讀!
鑿壁偷光
【解釋】原指西漢匡衡鑿穿墻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后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出處】《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xué)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懸梁刺股
【解釋】形容刻苦學(xué)習(xí)。
【出處】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廢寢忘食
【解釋】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出處】《列子·開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手不釋卷
【解釋】釋:放下;卷:指書籍。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xué)。
【出處】《三國志·吳書·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光武當(dāng)兵馬之務(wù),手不釋卷。”
秉燭達(dá)旦
【解釋】指人辛勤工作到深夜,直到第二天早上。
【出處】魯迅《華蓋集續(xù)編·無花的`薔薇之三》:“乙校昨夜通宵達(dá)旦,將赤化書籍完全焚燒矣!
刺股懸梁
【解釋】形容刻苦學(xué)習(xí)。
【出處】《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聞雞起舞
【解釋】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后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處】《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蚱鹞!
成語四字及解釋12
1) 郎才女貌:郎:舊指女子對丈夫或情人的稱呼。男的有才氣,女的有美貌。形容男女雙方很相配。
2) 才疏德。翰抛R疏淺,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謙之詞。
3) 才貌雙全:才學(xué)相貌都好。
4) 多才多藝: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
5) 大才盤盤:盤盤:形容大的樣子。指有大才干的人。
6) 大才槃槃:槃槃:形容大的`樣子。指有大才干的人。
7) 高才遠(yuǎn)識:才能高超,見識深遠(yuǎn)。
8) 高才大德: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極高尚的品德。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9) 高才大學(xué):高才:才能杰出。大學(xué):學(xué)識淵博。才能高超,學(xué)識淵博。亦作“高才博學(xué)”、“高才碩學(xué)”。
10) 高才疾足:形容人才能出眾,行動快。同“高才捷足”。
11) 當(dāng)世才度:當(dāng)世:當(dāng)代,現(xiàn)世。才:才華。度:氣度。當(dāng)代具有才華氣度的人。
12) 德薄才疏:。簻\;疏:空虛。品行和才能都很差。常作謙辭。
13) 德薄才鮮:自謙道德修養(yǎng)不足,才能薄弱。
14) 棟梁之才:比喻能擔(dān)當(dāng)大事的人才。
15) 德才兼?zhèn)洌旱拢浩返?才:才能;備:具備。既有好的思想品質(zhì),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
16) 多藝多才: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技藝。同“多才多藝”。
17) 凡才淺識:才能平庸,識見膚淺。
18) 負(fù)才使氣:指依恃才學(xué),任性使氣。
19) 負(fù)地矜才:指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負(fù)驕矜。
20) 蓋世之才:蓋世:壓倒當(dāng)世,超出世上所有的;才:才能。形容超出當(dāng)代、無與倫比的才能。
21) 風(fēng)流才子:舊指灑脫不拘,富有才學(xué)的人。
22) 負(fù)才傲物:指依恃才學(xué),驕傲而看不起旁人。
23) 負(fù)才任氣:指依恃才學(xué),任性使氣。
24) 才疏志大:才干有限而抱負(fù)很大。
25) 才氣過人:才:才能;氣:氣魄。才能氣魄勝過一般的人。
成語四字及解釋13
1、萬馬奔騰:形容聲勢浩大,進(jìn)展迅速,氣氛熱烈。
2、六畜興旺:六蓄指牛、馬、羊、雞、犬、豕。比喻養(yǎng)殖業(yè)興旺發(fā)達(dá)。
3、五谷豐登:五谷指稻、黍(小米)、稷(高粱)、麥、菽(豆),泛指農(nóng)作物。
4、國泰民安:國家太平,人民生活安定。
5、人壽年豐:人健康,年成好,形容生活安樂美好。
6、榮辱與共:光榮和恥辱一同承擔(dān)。
7、唇亡齒寒:嘴唇?jīng)]有了,牙齒就會覺得冷。比喻關(guān)系密切,利害相關(guān)。
8、春滿人間:整個人間都彌漫著春的氣息。
9、欣欣向榮:形容草木長得茂盛。也比喻事業(yè)蓬勃發(fā)展、興旺昌盛。
10、千帆競發(fā):許多船只爭著出發(fā)前行,形容聲勢浩大。
11、刻舟求劍:比喻死心眼,不懂得變通。
12、守株待兔:株,樹樁子。比喻不經(jīng)過努力而想獲得成功的僥幸心理。
13、螳臂當(dāng)車:當(dāng),阻擋。比喻自不量力去做辦不到的事,必然失敗。
14、濫竽充數(shù):比喻沒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數(shù),或拿不好的東西混在好的東西里充數(shù)。
15、掩耳盜鈴: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16、綿里藏針:綿:絲棉。棉絮里面藏著針。形容柔中有剛。也比喻外貌和善,內(nèi)心刻毒。
17、夸大其詞:把事情說得超過原有的程度。
18、摩肩接踵:肩碰著肩,腳碰著腳。形容人多擁擠。
19、殘羹冷炙:指吃剩的飯菜。也比喻別人施舍的東西。
20、風(fēng)馳電掣:馳:奔跑;掣:閃過。形容非常迅速,像風(fēng)吹電閃一樣。
21、察言觀色:察:詳審。觀察別人的說話或臉色。多指揣摸別人的心意。
22、大義凜然:大義:正義;凜然:嚴(yán)肅、或敬畏的樣子。由于胸懷正義而神態(tài)莊嚴(yán),令人敬畏。
23、紛至沓來:紛:眾多,雜亂;沓:多,重復(fù)。形容接連不斷的到來。
24、肺腑之言:肺腑:指內(nèi)心。出于內(nèi)心的真誠的話。
25、叱咤風(fēng)云:叱咤:怒喝聲。一聲呼喊、怒喝,可以使風(fēng)云翻騰起來。形容威力極大。
26、門庭若市:形容交際來往的人很多。
27、面目全非:事物的樣子變得很厲害,貶義.指變得很糟。
28、黔驢技窮:比喻僅有的一點伎倆也用完了(貶)
29、罄竹難書:把竹子用完了都寫不完。比喻事實(罪惡)很多,難以說完。
30、求全責(zé)備:苛責(zé)別人,要求完美:無缺。
31、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險發(fā)生。
32、人心不古: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淳厚。多用以感嘆世風(fēng)淺薄。
3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來。
34、如湯沃雪:像熱水澆在雪上,比喻事情極容易解決.
35、如坐春風(fēng):如同沐浴在和煦的春風(fēng)里,比喻受到教育和感化。
36、洞若觀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37、對簿公堂:在公堂受審。
38、耳濡目染:形容見得多聽得多之后,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39、目無全牛:用來形容技藝已達(dá)十分純熟的地步。(褒義詞)
40、沐猴而冠:沐猴戴帽子,裝成人的樣子。比喻裝扮得像個人物,而實際并不像.
41、誨人不倦:誨:教導(dǎo)。教導(dǎo)人特別耐心,從不厭倦。
42、威武不屈:威武:權(quán)勢,武力;屈:屈服。強(qiáng) 暴的壓力不能使之屈服。表示堅貞頑強(qiáng)。
43、出類拔萃:類:同類;萃:原為草叢生的'樣子,引伸為聚集。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44、良莠不齊:莠:狗尾草,很象 谷子,;煸诤堂缰。好人壞人都有,混雜在一起。
45、滄海一粟: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
46、剛愎自用:愎:任性;剛愎:強(qiáng)硬回執(zhí);自用:自以為是。十分固執(zhí)自信,不考慮別人的意見。
47、樂不思蜀:很快樂,不思念蜀國。比喻在新環(huán)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huán)境中去。
48、古色古香:形容器物書畫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調(diào)。
49、風(fēng)聲鶴唳:唳:鶴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50、反躬自問:躬:自身;問:檢查;剡^頭來檢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51、蓬蓽生輝:謙辭,表示由于別人自己家來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十分光榮。
52、披肝瀝膽:比喻開誠相見,也比喻極盡忠誠。
53、披沙揀金:比喻從大量的事物中選擇精華。
54、萍水相逢:比喻向來不認(rèn)識的人偶然相遇。
55、期期艾艾:口吃.不理解為懦弱猶豫等
56、杞人憂天:比喻不必要的憂慮。
57、前事不忘,后世之師:指記住過去的經(jīng)驗教訓(xùn),可以作為以后的借鑒
58、耳熟能詳:聽得次數(shù)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
59、耳提面命:表示長輩的諄諄教導(dǎo).不用于同輩之間和貶義.
60、罰不當(dāng)罪:處罰和所犯的罪行不相當(dāng),多指處罰過重。
61、南轅北轍:心里想往南去,車子卻往北走。比喻行動和目的相反。
62、泥沙俱下:比喻好壞不同的人或事物混雜在一起
63、翻云覆雨:比喻反復(fù)無;蛲媾侄巍
成語四字及解釋14
1.孝感動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頑,母囂,弟象傲。舜耕于歷山,有象為之耕,鳥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堯聞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讓焉。
隊隊春耕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寶位,孝感動天心。
舜,傳說中的遠(yuǎn)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bǔ)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jīng)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
2.戲彩娛親
周老萊子,至孝,奉二親,極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稱老。常著五色斑斕之衣,為嬰兒戲于親側(cè)。又嘗取水上堂,詐跌臥地,作嬰兒啼,以娛親意。
老萊子,(東周)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jìn)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xué)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戲舞學(xué)嬌癡,春風(fēng)動彩衣。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鬧。
3. 鹿乳奉親
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雙眼,思食鹿乳。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親。獵者見而欲射之。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jìn)入深山,鉆進(jìn)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xiàn)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y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hù)送他出山。
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4.百里負(fù)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貧,常食藜藿之食,為親負(fù)米百里之外。親歿,南游于楚,從車百乘,積粟萬鐘,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嘆曰:"雖欲食藜藿,為親負(fù)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fù)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fù)米,哪里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負(fù)米供旨甘,寧辭百里遙。身榮親已歿,猶念舊劬勞。
5.嚙指痛心
周曾參,字子輿,事母至孝。參嘗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無措,望參不還,乃嚙其指。參忽心痛,負(fù)薪而歸,跪問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嚙指以悟汝爾。"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于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xué)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xué)而》)的修養(yǎng)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xué)》、《孝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
母指才方嚙,兒心痛不禁。負(fù)薪歸未晚,骨肉至情深。
6.蘆衣順母
周閔損,字子騫,早喪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損,衣以蘆花。父令損御車,體寒,失鎮(zhèn)。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母聞,悔改。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并稱?鬃釉潛P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jìn)》)。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后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jīng)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zé)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賢母在,三子免風(fēng)霜。
7.親嘗湯藥
前漢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養(yǎng)無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湯藥非口親嘗弗進(jìn)。仁孝聞天下。
漢文帝劉恒,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fā)展農(nóng)業(yè),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經(jīng)濟(jì)得到恢復(fù)和發(fā)展,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yù)為"文景之治"。
仁孝臨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賢母,湯藥必親嘗。
8.拾葚異器
漢蔡順,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亂,歲荒不給,拾桑葚,以異器盛之。赤眉賊見而問之。順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賊憫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與之。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dāng)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饑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饑。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么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黑葚奉萱闈,啼饑淚滿衣。赤眉知孝順,牛米贈君歸。
9.埋兒奉母
漢郭巨,家貧。有子三歲,母嘗減食與之。巨謂妻曰:"貧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兒可再有,母不可復(fù)得。"妻不敢違。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見黃金一釜,上云:"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nèi)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chǎn)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yǎng),對母極孝。后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dān)心,養(yǎng)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yǎng)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fù)活,不如埋掉兒子,節(jié)省些糧食供養(yǎng)母親。"當(dāng)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并得以兼養(yǎng)孩子。
郭巨思供給,埋兒愿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
10.賣身葬父
漢董永,家貧。父死,賣身貸錢而葬。及去償工,途遇一婦,求為永妻。俱至主家,令織縑[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歸至槐陰會所,遂辭永而去。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后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于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jié)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椏V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11. 刻木事親
漢丁蘭,幼喪父母,未得奉養(yǎng),而思念劬[qu]勞之因,刻木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針戲刺其指,血出。木像見蘭,眼中垂淚。蘭問得其情,遂將妻棄之。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nèi)(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jīng)常思念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后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刻木為父母,形容在日時。寄言諸子侄,各要孝親闈。
12.涌泉躍鯉
漢姜詩,事母至孝;妻龐氏,奉姑尤謹(jǐn)。母性好飲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魚膾[kuai],夫婦常作;又不能獨食,召鄰母共食。舍側(cè)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躍雙鯉,取以供。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愿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fēng)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涌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yuǎn)走江邊了。
舍側(cè)甘泉出,一朝雙鯉魚。子能事其母,婦更孝于姑。
13.懷橘遺親
后漢陸績,年六歲,于九江見袁術(shù)。術(shù)出桔待之,績懷桔二枚。及歸,拜辭墮地。術(shù)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桔乎?"績跪答曰:"吾母性之所愛,欲歸以遺母。"術(shù)大奇之。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xué)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shù),袁術(shù)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shù)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shù)見他小小年紀(jì)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后,博學(xué)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jīng)》,撰寫《太玄經(jīng)注》。
孝悌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綠桔,遺母報乳哺。
14.扇枕溫衾
后漢黃香,年九歲,失母,思慕惟切,鄉(xiāng)人稱其孝。躬執(zhí)勤苦,事父盡孝。夏天暑熱,扇涼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劉護(hù)表而異之。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嵯臅r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jīng)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zāi),黃香盡其所有賑濟(jì)災(zāi)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冬月溫衾暖,炎天扇枕涼。兒童知子職,知古一黃香。
15.行傭供母
后漢江革,少失父,獨與母居。遭亂,負(fù)母逃難。數(shù)遇賊,或欲劫將去,革輒[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賊不忍殺。轉(zhuǎn)客下邳[音pi],貧窮裸跣[音xian],行傭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畢給。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zhàn)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欲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yǎng),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后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雇工供養(yǎng)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負(fù)母逃危難,窮途賊犯頻。哀求俱得免,傭力以供親。
16.聞雷泣墓
魏王裒,事親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殯葬于山林。每遇風(fēng)雨,聞阿香響震之聲,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親勿俱。"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xué)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yè),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當(dāng)風(fēng)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dāng)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慈母怕聞雷,冰魂宿夜臺。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17.哭竹生筍
晉孟宗,少喪父。母老,病篤,冬日思筍煮羹食。宗無計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須臾,地裂,出筍數(shù)莖,持歸作羹奉母。食畢,病愈。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y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yán)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shù)莖嫩筍。孟宗大喜,采回做湯,母親喝了后果然病愈。后來他官至司空。
淚滴朔風(fēng)寒,蕭蕭竹數(shù)竿。須臾冬筍出,天意報平安。
18.臥冰求鯉
晉王祥,字休征。早喪母,繼母朱氏不慈。父前數(shù)譖之,由是失愛于父母。嘗欲食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臥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歸供母。
王祥,瑯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隱居二十余年,后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nóng)、司空、太尉。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一片臥冰模。
19.扼虎救父
晉楊香,年十四歲,嘗隨父豐往田獲杰粟,父為虎拽去。時香手無寸鐵,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踴躍向前,扼持虎頸,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于害。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只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于放下父親跑掉了。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風(fēng)。 父子俱無恙,脫離饞口中。
20.恣蚊飽血
晉吳猛,年八歲,事親至孝。家貧,榻無帷帳,每夏夜,蚊多攢膚。恣渠膏血之飽,雖多,不驅(qū)之,恐去己而噬其親也。愛親之心至矣。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qū)趕,擔(dān)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夏夜無帷帳,蚊多不敢揮。恣渠膏血飽,免使入親幃。
21.嘗糞憂心
南齊庚黔婁,為孱陵令。到縣未旬日,忽心驚汗流,即棄官歸。時父疾始二日,醫(yī)曰:"欲知瘥劇,但嘗糞苦則佳。"黔婁嘗之甜,心甚憂之。至夕,稽顙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yù)感家中有事,當(dāng)即辭官返鄉(xiāng);氐郊抑校赣H已病重兩日。醫(y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兇,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于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fā)現(xiàn)味甜,內(nèi)心十分憂慮,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后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并守制三年。
到縣未旬日,椿庭遺疾深。愿將身代死,北望起憂心。
22.乳姑不怠
唐崔山南曾祖母長孫夫人,年高無齒。祖母唐夫人,每日櫛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數(shù)年而康。一日病,長幼咸集,乃宣言曰:"無以報新婦恩,愿子孫婦如新婦孝敬足矣。"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人稱"山南"。當(dāng)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yǎng)婆婆,如此數(shù)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愿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后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孝敬崔家婦,乳姑晨盥洗。此恩無以報,愿得子孫如。
23. 滌親溺器
宋黃庭堅,元符中為太史,性至孝。身雖貴顯,奉母盡誠。每夕,親自為母滌溺器,未嘗一刻不供子職。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馬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yīng)盡的職責(zé)。
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
24.棄官尋母
宋朱壽昌,年七歲,生母劉氏,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見者五十年。神宗朝,棄官入秦,與家人決,誓不見母不復(fù)還。后行次同州,得之,時母年七十余矣。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jīng)刺血書寫《金剛經(jīng)》,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后,決心棄官到陜西尋找生母,發(fā)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于在陜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jīng)七十多歲了。
成語四字及解釋15
成語解釋:指陰歷五、六月間天氣最炎熱的時候。
成語舉例:馮志《敵后武工隊》第11章:“五黃六月煙反潮,抽著又滅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主語、定語;指天氣最炎熱的時候
成語結(jié)構(gòu):聯(lián)合式
產(chǎn)生年代:古代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二七回:“只為五黃六月,無人使喚,父母又年老,所以親身來送!
用法:作主語、定語;指天氣最炎熱的時候
例子:馮志《敵后武工隊》第11章:“五黃六月煙反潮,抽著又滅了!
例句:我若南京再娶家小,~害病死了我。(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十二四)。
“響皮肉五荒六月里還放好幾日撕撓不了,這八九月天氣拿不的.了?”(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八七回)
【成語四字及解釋】相關(guān)文章:
四字成語及解釋07-02
四字的成語及解釋06-24
經(jīng)典的四字成語及解釋08-12
四字成語解釋07-16
桂馥蘭香的四字成語解釋10-16
常用四字成語解釋01-06
四字成語摘抄及解釋06-21
四字成語摘抄及解釋(精)08-20
明察秋毫的四字成語解釋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