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视频在线观看,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在线,国产交换配乱婬视频手机版,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99热

  • <sup id="fgl9g"></sup>
      <legend id="fgl9g"><abbr id="fgl9g"><thead id="fgl9g"></thead></abbr></legend>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復習資料

      回答
      語文迷問答

      2016-02-01

        加點詞的解釋

        1. 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沿著 )

        2. 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 繽紛。( 落花 )( 繁多的樣子

        3. 漁人甚 異之。( 非常 )( 以之為異 )

        4. 復前行,欲窮其林。( 窮盡 )

        5.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 )

        6. 便舍船,從口入。( 放下 )

        7. 初極狹,才通人。(非常 )( 僅 )

        8.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整齊的樣子 )(類 )

        9. 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全,都 )

        10.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都 )

        11.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竟然 )( 哪里 )

        12.具答之。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 全,詳細)( 邀請 )

        13.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都 )

        14.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 邑人來此絕境。( 妻子和兒女 )( 同鄉(xiāng)的人 )

        15.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竟然 )( 更不用說 )

        16.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詳細地說出 )( 感嘆驚訝 )

        17.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請 )

        18.此中人語云:“不足 為外人道也!( 對…..說 )(值得 )( 桃源之外 )

        19.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處處志之。(已經(jīng) )(沿著 )(從前的、舊的)( 做標志)

        20.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到了 )(到 )

        21.太守即 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立即 )(派遣)(標志)(于是,就)

        22.聞之,欣然 規(guī)往。( 高興的樣子。)(計劃。 )

        23.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 實現(xiàn) )(不久 )(渡口 )

        2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這 )(只是 )( 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25.可以調(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 調(diào)弄,這里指彈琴 )

        26.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使身體勞累 )

        27.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 多 )

        28.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大多 )

        29.濯清漣而不妖。(洗滌 )( 清水 )(美麗而不端莊 )

        30.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更加 )

        31.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親近而不莊重)(語氣助詞,啊 )

        32.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少 )

        33.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應當 )( 很多 )

        34.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用 )(雕刻 )

        35.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無 )(順著 )

        36.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贈 )(坐著船在水上游覽 )

        37.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同“又” )( 大約 )(左右 )

        38.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緩緩地。 )( 起 )

        39.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拿著 )(說話 )

        40.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靠近 )

        41.佛印絕類彌勒,坦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極像 )(舉 )

        42.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同“屈”,彎曲 )( 靠 )

        43.珠可歷歷數(shù)也。( 分明可數(shù)。 )

        44.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 椎形發(fā)髻)(靠 )(同“橫” )

        45.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 平 )

        46.對聯(lián)、題名并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 同“又” )

        47.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滿)

        48.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挑選 )( 長而窄 )

        49.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通“舉” )( 培養(yǎng) )

        50.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以…..為親 )(以…….為子)

        51.男有分,女有歸。(職分 )( 女子出嫁 )

        52.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憎惡 )

        53.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這樣….就 )( 發(fā)生 )(造反 )( 興起 )

        54.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所以 )( 這 )

        55.造化鐘神秀。(聚集 )

        56.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同“層” )(眼角 )

        57.會當凌絕頂。(終當,終要 )

        58.渾欲不勝簪。( 簡直 )( 禁不住 )

        59.暮投石壕村。( 投宿 )

        60.老翁逾墻走。( 越過 )

        61.吏呼一何怒!( 多么 )

        62.三男鄴城戍。( 防守 )

        63.二男新戰(zhàn)死。(最近 )

        64.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茍且 )( 停止 )

        65.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應征 )( 還能夠 )

        66.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在 )( 全 )( 同“缺” )

        67.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 如果 )

        68.至于夏水襄陵,沿 溯阻絕。( 漫上 )( 順流而下 )(逆流而上 )

        69.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飛奔的馬 ) ( 快 )

        70.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極高的山峰 )( 沖蕩 )

        71.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實在 )

        72.高猿長嘯,屬 引凄異。( 動詞,連接 )( 延長 )(凄涼怪異 )

        73.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輝映 )

        74.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消散 )

        75.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墜落 )( 潛游在水中的魚 )

        76.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參與,這里指欣賞 )

        77.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高興的樣子 )

        78.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

        79.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只是 )( 清閑的人 )

        80.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當……時 )

        81.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 動詞,畫著文彩 )

        82.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 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閑也。( 租用)(租用 )( 許,使 )

        83.湖中人鳥聲俱絕。( 都消失 )

        84.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 這 )( 凌晨 )( 撐 )

        85.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全白 )

        86.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哪能 )( 還 )

        87.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暢飲 )

        88.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客居 )

        89.帶月荷鋤歸。( 扛著 )

        90. 但使愿無違。( 只 )

        91. 仍憐故鄉(xiāng)水。( 愛 )

        92. 拄杖無時夜扣門。( 一定時 )

        翻譯句子

        1. 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譯: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長在溪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遍地,鮮嫩而美麗,落花紛紛。

        2.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

        譯:打漁的人非常詫異,繼續(xù)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3.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譯:桃林的盡頭正是溪水的發(fā)源地,便出現(xiàn)一座山,山上有個小洞口,洞里仿佛有點光亮。

        4.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

        譯:起初,洞口很狹窄,只容一俱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敞亮了。

        5.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屋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

        6. 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譯:田間小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雞鳴狗叫之聲處處可以聽到。

        7.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譯:人們在田野里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戴跟桃源片面的人完全一樣。

        8. 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譯:老人和孩子們個個都安閑快樂!

        9. 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

        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領(lǐng)著妻子兒女和鄉(xiāng)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10.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譯:問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至于)魏、晉兩朝就更不用說了。

        11.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

        譯:漁人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罷)他們都感嘆起來。

        12. 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譯:其余的人各自把漁人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飯(來款待他)。

        13. 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譯:村里的人囑咐他道:“(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邊說啊!”

        14.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

        譯:(漁人)出來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順著來時的路劃回去,處處都做了記號。

        15.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譯:太守立即派人跟著他去,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16.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譯:山不一定要高 ,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龍(居住)就有靈氣了。

        17. 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譯: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我(室主)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18.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譯:苔蘚給石階鋪上綠毯,芳草將簾內(nèi)映得碧青。

        19.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譯:說說笑笑的是學問淵博的人,來來往往的沒有粗鄙的人。

        20.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耳朵,沒有(成堆的)公文勞累身心。

        21.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譯:我惟獨喜愛蓮____蓮從淤泥易地而處生長出來,卻不受沾染,它經(jīng)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艷。

        22.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譯:(它的莖)內(nèi)空外直,沒有(纏繞的)蔓,(也)沒有(旁逸的)枝,香氣遠播,更顯得清芬;它筆直地潔凈地立在水中,(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可以貼近去玩弄啊!

        23. 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對菊花的愛好,陶淵明以后很少聽到了。對于蓮的愛好,像我一樣的還有誰呢?對于牡丹的愛,那當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24. 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譯:沒有一件不是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摹擬某些東西的形狀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

        25. 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譯: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燒茶的聲音。

        26. 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譯: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不滿一寸。

        27. 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譯:原來是挑選狹長的桃核刻成的。

        28. 技亦靈怪矣哉!

        譯:啊!技藝真是奇妙極了。

        29.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譯: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出來(給大家辦事),(人人)講求誠信,崇尚和睦。

        30. 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譯:(人們)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xiàn)象(而要去收藏它),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也)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總要不為私利而勞動。

        31.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譯: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guān)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32. 重巖疊嶂,隱天避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譯: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33.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譯:到了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

        34. 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譯:中間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35.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

        譯:在春冬兩個季節(jié),雪白的激流,碧綠的深潭,回旋著的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36. 絕 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譯: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

        37. 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譯: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

        38.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譯: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的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xù)不斷,非常凄涼怪異?諘绲纳焦葌鱽碓程涞幕芈暎褶D(zhuǎn),很久很久才消失。

        39. 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譯:巍峨的山峰聳入云端,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

        40.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譯:兩岸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41.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譯: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

        42.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譯: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

        43.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譯: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44.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譯: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45.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譯: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在水中交錯的藻、荇。

        46. 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

        譯:當潮水從浙江入?谟科鸬臅r候,(遠遠看去),幾乎像一條銀白色的線。

        47. 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譯:隨著潮水越來越近,就像玉城雪嶺一般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薄,呑沒宇宙,滌蕩太陽,來勢極其雄偉豪壯。

        48.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譯:然后演習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騎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

        49.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

        譯:(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

        50.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譯: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逸致)的人呢!

        51. 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


      擴展資料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復習

        第21課《桃花源記》 P168

        陶淵明

        一、作者及作品

        陶淵明,晉宋詩人,散文家。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還學過他的文章有《歸園田居》(其三)、《飲酒》、《五柳先生傳》等。

        二、文章知識

        (1)線索:以漁人(武陵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發(fā)現(xiàn)——訪問——離開——再尋,貫穿起來。(2)順序:時間先后順序

        三、詞語解釋

        1、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復前行,欲窮其林。緣:沿著。窮:窮盡。

        2、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鮮美:鮮艷美麗。落英:落花。

        3、甚異之。異:詫異。

        4、豁然開朗。豁然:開闊的樣子。

        5、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

        6、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交通:交錯相通。

        7、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黃發(fā):老人。垂髫:小孩。怡然:喜悅的樣子。并:都。

        8、問所從來,具答之。具:詳盡。

        9、村中聞有此人,咸(xian)來問訊。咸:都。

        10、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妻子:妻子和兒女。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

        11、處處志之。志:動詞,作標記。

        12、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志:名次,標記

        13、聞之,欣然規(guī)往。欣然:高興的樣子。規(guī):計劃。

        14、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尋:不久。津:渡口。

        15、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要”是通假字,“要”通“邀”,邀請。

        四、句子翻譯

        1、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翻譯:芳香的野草鮮艷美麗,落花到處都是。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翻譯: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

        3、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翻譯:土地平坦開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桑樹竹子之類。

        4、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翻譯: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聽見雞狗叫的聲音。

        5、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翻譯:男女穿戴,完全與桃花源外的人一樣。

        6、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翻譯:老人小孩都充滿喜悅之情。

        7、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翻譯:帶領(lǐng)妻子兒女及鄉(xiāng)鄰來到這與人世隔絕的地方

        8、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翻譯:(他們)問起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漢朝,更不必說魏晉了。

        9、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

        翻譯:這個人詳細的介紹了自已所聽到的事。

        10、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了!

        翻譯:這里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11、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翻譯:尋找以前做的標記,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沒找不到路。

        12、后遂無問津者。

        翻譯:此后就再也沒有探訪的人了。

        五、成語積累

        1、世外桃源:與世隔絕,沒有戰(zhàn)亂,人人安居樂業(yè)的理想社會。后用此成語指虛構(gòu)的超脫現(xiàn)實的安樂美好的地方。

        2、豁然開朗:豁然,開闊明亮的樣子。形容有狹窄陰暗突然變?yōu)殚_闊敞亮。也比喻心理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與“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語。)

        3、無人問津;津:渡口。沒有人來問渡口。后用此成語比喻沒有人過問受到冷遇。

        4、落英繽紛;落英:落花。繽紛:繁多凌亂的樣子。鮮花紛紛飄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兒凋謝的暮春天氣。

        六、簡答

        1、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漁人“欲窮其林”的?

        答: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本文中第三段描寫了桃花源人社會風尚的哪兩個方面?

        答:生活幸福;民風淳樸。

        3、本文“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碧一ㄔ慈藶楹螄@惋不已?

        答:問今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4、“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答:不希望外人來打擾這里的生活。也為下文再尋桃源不得埋下伏筆。

        5、漁人離開桃源后,還寫太守與劉子驥先后探訪未果的情形的作用是什么?

        (①增添神秘色彩。②暗示這是一個虛構(gòu)的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世界)

        6、本文的哪兩件事能說明桃花源是虛構(gòu)的理想社會?

        答: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未果,尋病終。

        7、“桃花源”是作者虛構(gòu)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它呢?

        A、虛構(gòu)目的

        描繪無剝削,壓迫,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寧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同當時的黑暗社會形成鮮明對照,表達了作者和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理想社會的追求。

        B、作品意義

        盡管這種理想不可能實現(xiàn),但它體現(xiàn)了人們的追求和向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xiàn)實的不滿與反抗。

        第22課《短文兩篇》

        《陋室銘》P173

        劉禹錫

        一、文體常識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稱功頌德的文字,后成為一種文體。人們經(jīng)常用“座右銘”來激勵鞭策自己。請你從平時積累的古詩文中寫出一則有關(guān)學習方面的“座右銘”。示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二、詞語解釋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名:出名靈:成為靈異的水。

        2、斯是陋室。斯:這。

        3、惟吾德馨。德馨:美好的品德,馨,香氣。

        4、無絲竹之亂耳。絲竹:借代樂器,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亂:使……亂。

        5、無案牘之勞形。案牘:案,文書,案卷。牘,公文。案牘是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

        6、何陋之有?何:什么。

        三、句子翻譯

        1、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翻譯: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身心。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譯: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主人卻有美好的德行。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翻譯: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4、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譯: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四、簡答

        1、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為什么?

        答: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質(zhì)條件的好壞,而是精神世界的純潔與充實,他們鄙棄功名利祿,不趨炎附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保持著自己堅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不覺其陋。

        2、作者做此銘主要表明自己的抱負和情操,也流露出諷刺現(xiàn)實的意味。你能看出當時的現(xiàn)實是怎樣的嗎?

        答:官僚士大夫階層思想庸俗、頹廢、居豪宅,尋歡作樂。

        3、本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志趣(情懷)?

        答:表達了作者高潔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志趣。

        4、從本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積極還是消極的?

        答:從本文表達的高尚傲岸的節(jié)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看,作者的思想是積極的。從獨處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來,使自己與污濁的社會隔離開來等做法來看,作者的思想又是消極的。(可發(fā)揮自己的見解)

        5、在物質(zhì)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答:(略)

        6、人人都有自己的居室,你喜歡的居室是什么樣的?請描繪出來,并說明你喜歡的原因。

        答:(略)

        7、文中有哪些駢句和散句?

        答:駢句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梢哉{(diào)素琴,閱金經(jīng),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散句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愛蓮說》 P174

        周敦頤

        一、詞語解釋

        1、可愛者甚蕃。蕃:多。

        2、濯清漣而不妖。濯:洗。妖:美麗而不端莊。

        3、不蔓不枝。蔓:長枝蔓。枝:動詞,長枝節(jié)。

        4、于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獨:只,僅。濯:洗滌。妖:妖媚。益:副詞,更。植:樹立。褻:親近而不莊重。

        5、菊之愛,陶后鮮有聞。鮮:少。

        6、宜乎眾矣。宜:應當。

        二、句子翻譯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翻譯:我唯獨喜愛蓮從污泥中長出卻沒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滌過,而不顯得妖媚。

        2、蓮,花之君子者也。

        翻譯:蓮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愛,陶后鮮有聞。

        翻譯:對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

        4、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翻譯:像我一樣喜歡蓮花的還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翻譯:喜愛牡丹的人當然就很多了。

        三、簡答

        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本文通過對“蓮”的美好形象和高潔品質(zhì)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tài)的鄙棄和厭惡以及潔身自好的生活態(tài)度。

        2、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寫法。課文中的“牡丹”、“菊”、“蓮”分別象征什么樣的人?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著他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1)牡丹---“花之富貴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貴的人。

        (2)菊---“花之隱逸者”象征:不趨炎附勢的隱士。

        (3)蓮---“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賢能之士。

        作者對蓮的描述和贊美寄寓了他不愿與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潔的品格和堅貞節(jié)操的思想感情。

        3、文章中“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不可褻玩”這些具體特征代表了蓮花的哪些可貴品質(zhì)?

        答:“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凈植”“不可褻玩”這些特征代表蓮花的可貴品質(zhì)是“質(zhì)樸、高潔、胸懷豁達、品行無邪;不拘繁文茍禮、美德廣布四方、獨立自主、威嚴不可褻瀆!

        4、細細揣摩“菊之愛”有兩種含義:一是做一個避世的隱士。二是像陶淵明那樣保持獨立的人格。你贊成哪一種說法?談談看法(如贊成兩種都有道理。自圓其說即可。)

        答:作者的意思是避世者不染塵世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5、“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哪一句話?結(jié)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照應了上文的“世人甚愛牡丹”。結(jié)尾這一句感嘆表達了作者對追求逐利(追求富貴、貪慕富貴)、趨炎附勢的世風的鄙棄。

        6、文章的最后一段運用了多種句式,你能具體指出都用了哪些句式嗎?

        答:文章的最后一段運用的句式分別是感嘆句(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設(shè)問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陳述句(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7、孟子認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與本文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種觀點,談談你的看法。(自圓其說即可)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思想受環(huán)境影響,“孟母三遷”說的即是這個道理。

        答法二:同意本文的觀點,只要保持堅貞的節(jié)操,潔身自好,即使處于污濁的環(huán)境中也能不受影響。

        8、本文所用的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有哪些?

        答:本文所用的修辭手法有排比、設(shè)問、比喻;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表現(xiàn)手法有象征、襯托。

        9、目前,全國正在進行“國花”推選活動,如果你也參加這項活動,下面三種花中你打算選什么為“國花”,請仿照示例,在橫線上填上一句相關(guān)的古詩文名句(任選一個)。

        示例:我選擇杜鵑為國花,因為:花中此物似西施。

        參考答案:

        我選擇荷花為國花,因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選擇牡丹為國花,因為: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

        我選擇梅花為國花,因為:梅花香自苦寒來。

        10、不久前某行政部門征集公益廣告,以一幅清蓮圖為主體圖案的廣告創(chuàng)意,因積極的比喻意義被采納,清你為該主體圖案配一句恰當簡明的廣告語。(不少于8個字)

        第23課《核舟記》 P178

        魏學洢

        一、詞語解釋

        1、高可二黍許?:大約。許:上下。

        2、而計其長曾不盈寸。曾:尚,還。盈:滿。

        3、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簡:挑選。修狹:長而窄。

        4、臥右膝,詘右臂支船!霸x”同“屈”,彎曲。

        5、左手倚一衡木!昂狻蓖皺M”,橫著。

        6、其兩膝相比者。比:靠近、挨著。

        7、珠可歷歷可數(shù)也。歷歷:分明可數(shù)的樣子。

        8、細若蚊足,鉤畫了了。若:像。了了:清楚明白。

        9、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峨冠:戴高高帽子。為:是。

        10、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奇:零數(shù)

        二、句子翻譯

        1、蘇黃共閱一手卷。

        翻譯:蘇軾和黃魯直一同觀賞一幅書畫卷子。

        2、舟尾橫臥一楫

        翻譯:船尾橫擺著一支櫓。

        3、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

        翻譯:總計這只船上刻了五個人,八扇窗。

        4、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翻譯:原來是挑了一個長而狹的桃核刻成的。

        5、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

        翻譯:全都是按照(材料原來的)形狀刻成的(名種事物的)形象,名有名的情態(tài)。

        6、嘗貽余核舟一。

        翻譯:曾經(jīng)贈給我一只用果核雕成的船。

        7、而計其長曾不盈寸。

        翻譯:可是計算它的長度還不滿一寸。

        8、技亦靈怪矣哉。

        翻譯:技藝出真奇妙啊!

        9、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

        翻譯:他們相互靠近的兩膝,都隱藏在畫卷的衣褶中。

        10、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若聽茶聲然。

        翻譯:那人眼睛正視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茶水燒開了沒有的樣子。

        第24課《大道之行也》 P183

        《禮記》

        一、詞語解釋

        1、選賢與能。與:通“舉”舉薦,選拔。

        2、古人不獨親其親。親:以……為親。親:親人、父母。

        3、不獨子①其子②。①子:以……為子。②子:子女。

        4、男有分,女有歸。分:職分、職業(yè)。

        5、貨惡其棄于地也。惡:憎惡。

        6、盜竊亂賊而不作。亂:造反。賊:害人。作:興起。

        7、是謂大同。是:這。大同:理想社會。

        8、女有歸。歸:女子出嫁

        二、句子翻譯

        1、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翻譯:把有賢德,有才能的人選拔出來,人人講求誠信,培養(yǎng)和睦(氣氛)。

        2、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

        翻譯:因此人們不單奉養(yǎng)自己的父母,不單撫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終其天年,中年人能為社會效力,幼童能順利地成長,使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年喪父的孩子、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供養(yǎng)。男子要有職業(yè),女子要有歸宿。

        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翻譯:在大道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們共有的。

        4、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

        翻譯:憎惡財貨被拋棄在地上的現(xiàn)象,卻不是為了獨自享用;憎惡那種在共同勞動中不肯盡力的行為,而不一定為自己謀私利。

        5、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翻譯: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搞陰謀,不會有人盜竊財物和興兵作亂,家家戶戶都不用關(guān)大門了,這就叫做“大同”社會。

        第25課 杜甫詩三首 P185

        唐 杜甫

        一、作者及作品

        杜甫,字子美,是我國古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三十五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后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jié)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杜甫和李白齊名,世稱“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xiàn)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著為解救人民的苦難甘愿做自我犧牲。所以,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始終貫穿著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他的作品“三吏”、“三別”是現(xiàn)實主義詩歌的杰作,《新安吏》、《石壕吏》、《潼關(guān)吏》合稱“三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合稱“三別”。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huán)境下的縣吏、關(guān)吏、老婦、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和廣大勞動人民深重的災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一幕幕凄慘的人生悲劇。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歷史時期,他的詩多涉筆社會動蕩、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

        二、詩歌賞析

        1、《望岳》

        【思想內(nèi)容】

        這首詩從整體上勾畫了泰山的宏偉景象,蘊藏著詩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洋溢著青年杜甫那種蓬勃的朝氣。

        【名句賞析】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被每鬃用浴暗翘┥蕉√煜隆。寫由望岳而產(chǎn)生的登岳的意愿,表現(xiàn)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煉字煉詞】

        “陰陽割昏曉”一個“割”字寫出了高大的泰山將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形成兩種不同的自然景觀,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霸旎娚裥恪币粋“鐘”字,將大自然擬人化,寫得格外有情:大自然將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突出了近望泰山的神奇秀麗。

        2、《春望》

        【思想內(nèi)容】

        全詩沉著蘊藉,真摯自然,反映了詩人熱愛祖國,眷懷家人的感情

        【名句賞析】⑴“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這兩句通常解釋為:花鳥本為娛人之物,但因感時恨別,卻使詩人見了反而落淚驚心。另一種解釋為:以花鳥擬人,感時傷別,花也濺淚,鳥亦驚心。兩說雖則有別,其精神卻能相通,一則觸景生情,一則移情于物,都表達了感時傷世的感情。本聯(lián)以“感時”一語承上,以“恨別”一語啟下,章法分明。⑵“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弊园彩放褋y以來,“烽火苦教鄉(xiāng)信斷”,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戰(zhàn)火仍連續(xù)不斷。多么盼望家中親人的消息,這時的一封家信真是勝過“萬金”啊!“家書抵萬金”,寫出了消息隔絕久盼音訊不至時的迫切心情,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鳴,因而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

        【煉字煉詞】“深”:表面寫山河依舊,草木蔓生的情景,實際寫出荒涼蕭條,物是人非的社會狀況,飽含了憂國之情!吧Α保簳r局動亂國事危急造成骨肉分離,烽火不息致使家書斷絕,這些都使詩人憂心如焚,而又無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撓頭皮度日如年,以至頭發(fā)變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難以勝簪了。這一細節(jié)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xiàn)了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3、《石壕吏》

        【思想內(nèi)容】

        《石壕吏》是被譽為“詩史”的杜詩的代表作之一。這首五言古詩是寫詩人路經(jīng)石壕村,投宿一老翁家庭,親見一老婦人被迫服役的情景,通過對“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繪,揭露封建統(tǒng)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zhàn)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感情。

        第26課《三峽》 P196

        酈道元

        一、作者及作品

        作者酈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學家、散文家!度龒{》一文出自《水經(jīng)注》這是記敘我國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書。

        二、詞語解釋

        1、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自:從,由。略:完全。闕:通“缺”空缺。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至于:到了。襄:漫上。溯:逆流而下。阻絕:斷。沿:順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3、雖乘奔御風不以疾。雖:即使。奔:這里指飛奔的馬。御:駕。

        4、素湍綠潭。湍:急流的水。

        5、飛漱其間。漱:沖刷

        6、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自:如果。非:不是。自非:如果不是。曦:陽光,這里指太陽。

        7、每至晴初霜旦。至:到。霜旦:下霜的早晨。

        8、屬引凄異。屬:連接。引:延長。屬(zhǔ)引:接連不斷。

        9、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三聲:幾聲。三,這里不是確數(shù)。

        三、句子翻譯

        1、自非亭午夜分不見羲月。

        翻譯: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見太陽和月亮。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翻譯:即使騎上快馬,駕著風,也沒有這樣快。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翻譯:至于夏天江水漫上丘陵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絕了。

        4、素湍綠潭,回清倒。

        翻譯: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回旋著清波,倒影著各種景物的影子。

        5、懸泉瀑布,飛漱其間。

        翻譯:懸泉和瀑布在那里飛流沖蕩。

        6、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翻譯:水清,樹榮,(茂盛),山高,草盛,實在有很多趣味。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翻譯:每當?shù)搅顺跚缁蚪Y(jié)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

        8、常高猿長嘯,屬引凄異。

        翻譯:有時高處的猿猴放聲長叫,聲音持續(xù)不斷,異常凄涼。

        9、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

        翻譯:空蕩的山谷里傳來猿叫的回聲,悲哀婉轉(zhuǎn),很久才消失。

        四、簡答

        1、文章中從側(cè)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句子是哪一句?

        答: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2、文章結(jié)尾哪一句引用漁歌反襯三峽深秋清幽寂靜?引用漁歌有什么作用?

        答: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引用漁歌作用是進一步突出三峽山高水長的特點。同時,襯托“晴初霜旦”之時“林寒澗肅”的凄涼情景,渲染蕭瑟的氣氛。

        3、你能概括文章的結(jié)構(gòu)嗎?

        答:文章先總寫三峽地貌,(總寫)(第一段),再寫三峽四季壯麗景色,(分寫)(第二段)

        4、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

        答:作者是從“山”、“水”兩方面描寫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先寫“山”后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描繪出不同季節(jié)的不同景象。

        5、作者是如何從不同的季節(jié)景象來描寫江水的特點的?

        答:夏天,寫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險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兇險和疾速的特點。春冬之時,水退潭清,景色秀麗,突出了三峽春冬景色的清麗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靜,水枯氣寒冷以高猿哀鳴襯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蕭瑟氣氛。

        6、文中提到了巫峽,另外兩峽是什么峽?

        答:瞿塘峽和西陵峽。

        7、文章表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現(xiàn)作者對祖國山水的熱愛之情。

        五、探究欣賞

        1、你喜歡文中那一點?說出喜歡的原因。如;用詞精當,生動有趣;表愉快心情;蛞脻O歌起反襯作用。

        2、本文語言精致、洗煉,用語俏麗貼切,選一點分析。

        答:如:描寫三峽深秋清幽靜寂,說明人們感傷程度。如:描寫三峽春冬時,因急流險灘,雪浪飛濺,故以“素”字修飾“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寧靜,故以“綠”字修飾“潭”字。

        如:飛漱其間的“飛”字!帮w” 字形象,寫出了瀑布從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氣勢。

        六、語言運用

        把下列句子的劃線部分改寫成一副對聯(lián)用來作“畫卷”的修辭語。

        經(jīng)過幾百個日日夜夜的奮戰(zhàn),長江截流工程終于勝利完成,中國人民在這奔騰不羈的長江邊展開了一幅把五千里長江斬斷,把三峽無數(shù)山峰鎖住的神奇畫卷。

        參考答案:“斬斷長江千里水,鎖住三峽無數(shù)峰!

        第27課 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 P199

        陶弘景

        一、文體常識

        書即書信,是一種應用性文體,可具有文學性。

        二、詞語解釋

        1、五色交輝。交輝:交相輝映。

        2、四時俱備。時:季。俱:都。

        3、曉霧將歇。歇:消散。

        4、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與:參與,這里指欣賞。

        5、夕日欲頹,沉鱗競躍。頹:墜落。競躍:爭著跳躍。欲:將要。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

        三、句子翻譯

        1、高峰入云,清流見底。

        翻譯:巍峨的山峰直插云霄,明凈的溪流清澈見底。

        2、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翻譯: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3、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翻譯:太陽快要落山了,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

        4、實是欲界之仙都。

        翻譯:實在是人間天堂。

        四、理解填空

        1、“高峰入云,清流見底”表現(xiàn)了山水相映之美。

        2、“兩岸石壁,五色交輝”表現(xiàn)了色彩配合之美。

        3、“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表現(xiàn)了晨昏變化之美。

        五、簡答

        1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情。

        2、“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边@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言外之意是自從南朝謝靈運以來,只有自己才會欣賞這種奇境。表達了作者對謝靈運的仰慕之情,又抒發(fā)了欣賞山水時不同凡響的審美感受,以及自我欣賞、自鳴得意之情。

        《記承天寺夜游》 P200

        蘇軾

        一、文學常識

        作者蘇軾,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學過他的文章有《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

        二、詞語解釋

        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念:想到。遂:于是。至:到。

        2、相與步于中庭。相與:共同,一起。

        3、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但:只是。

        4、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交橫:交錯,縱橫。蓋:原來是。

        5、月色入戶。戶:窗戶。

        三、句子翻譯

        1、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

        翻譯:想到身邊沒有和我一起享受月光的人,于是來到了承天寺。

        2、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翻譯:懷民也沒有睡,于是我們一起到庭院散步。

        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翻譯:庭院的地面上月光滿地,像積水那樣清澈透明,里面有藻、荇等水草交錯,原來那是竹子和柏樹的影子。

        4、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

        翻譯:哪一個夜晚沒有月光,哪一個地方?jīng)]有翠綠蒼柏?只是那里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悠閑的人罷了。

        四、簡答

        1、全文以“月光”為線索,依據(jù)作者的行蹤,以詩的筆觸描繪了夏夜月光圖,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清冷皎浩的意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表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胸襟和積極樂觀的情懷。

        2、本文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請按不同的表達方式劃分層次,并寫出各層次大意。

        答:記敘、描寫、議論。

        第一層:(1-3句)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記敘,交代清楚了時間、地點、同游者、游歷的緣由。)

        第二層:(4句)觀月賞景。(寫景,表達方式是描寫,描繪月夜庭中美景。)

        第三層:(最后3句)月夜問天,自喻閑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議論,點出作者曠達樂觀的襟懷)

        3、你是如何理解文中的“閑人”的含義?

        答: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喜悅、漫步的悠閑,種種微妙復雜的感情盡顯其中。(或表現(xiàn)作者雖遭貶謫仍強作輕松愉快的復雜心情。既有賞月詠月而發(fā)的自豪自慰,又有為“閑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悵和苦悶。)

        4、欣賞“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边@一句寫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點?點染了一個怎么樣美妙的境界?

        答:此句用比喻手法寫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點染出一個空明澄清,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5、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是什么?

        答:月色入戶,無與為樂。

        第28課《觀潮》 P202

        周密

        一、詞語解釋

        1、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既望:農(nóng)歷十六。

        2、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方:當……時。

        3、倏而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倏而:突然、略:一點點。

        4、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逝:去,往。

        5、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文:畫著文采。

        6、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盛萬仞中。溯迎:逆流迎著潮水。

        7、吞天沃日。沃:因水淋洗。

        8、如履平地。履:踩。

        9、江干上下十余里間。干:岸。

        二、理解背誦

        1、寫參演艦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

        2、寫陣勢變化多端的句子是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3、寫水兵在船上演練技藝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寫雙方習戰(zhàn)之激烈的句子是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寫聲勢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6、作者對潮水的描寫由遠而近,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行描繪,請用原文回答。

        答:(1)寫“形“的句子是“僅如銀線!

        (2)寫“色”的句子是“玉城雪嶺際天而來!

        (3)寫“聲”的句子是“如雷霆,震撼激射!

        (4)寫“勢”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三、簡答

        作者引用楊誠齋的詩句有什么作用?

        答:這兩句詩從側(cè)面對潮水的形象做了補充。同時,也與段首“天下之偉觀”照應,以此加強了讀者對海潮之雄偉壯觀的強烈印象,并為下文作鋪勢。

        第29課《湖心亭看雪》 P206

        張岱

        一、詞語解釋

        1、是日更定。是:這。定:完了,結(jié)束。

        2、余拿一小船,用毳衣爐火。拿:撐,劃。毳:鳥的細毛。

        3、霧淞沆碭。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焉:哪里。更:還。

        5、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強:痛快。白:指酒杯。

        二、句子翻譯

        1、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

        翻譯:(我看見)有兩個人已鋪好了氈子,相對而坐,一個童子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

        2、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翻譯:我痛飲了三大杯,然后(和他們)道別。。

        3、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翻譯:不要說相公癡迷,還有比相公更癡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翻譯:大雪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鳥的聲音都消失了。

        三、簡答

        1、文中在敘寫湖心亭奇遇時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答:運用了神態(tài)、語言、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喜悅之情,特別是“強飲”表現(xiàn)了作者豪邁的心情。

        2、“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焙汀昂嫌白樱╅L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边@兩句哪個是近景?哪個是遠景?

        答:“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笔沁h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是近景。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文言文理解性默寫

        第21課《桃花源記》 P168

        陶淵明

        1、描繪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句子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描寫桃花源美好自然環(huán)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3、描寫桃花源社會環(huán)境安寧的句子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4、描寫桃花源人民安居樂業(yè)、和平幸福的境況(或描寫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是“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

        5、最能體現(xiàn)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是“便要還家,設(shè)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

        第22課 短文兩篇

        《陋室銘》 P173

        劉禹錫

        1、文章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描寫環(huán)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3、表現(xiàn)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從反面表現(xiàn)作者情趣高雅的句子是“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5、文中運用類比表明作者志趣、抱負的句子是“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6、文中具有畫龍點睛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7、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應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8、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愛蓮說》 P174

        劉禹錫

        1、文章集中表現(xiàn)蓮高潔品格的主旨句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2、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道出荷花莊重、質(zhì)樸、潔身自好、不落塵俗的品格。

        3、描寫蓮的形象,先用襯筆,其中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是一般映襯,菊和牡丹是重點映襯,菊是正襯,牡丹是反襯。

        4、描寫蓮生長環(huán)境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描寫蓮體態(tài)、香氣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描寫蓮清高風度的句子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表現(xiàn)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第24課《大道之行也》 P183

        1、全文綱領(lǐng)性句子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2、闡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的句子是“①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guān)愛);②男有分,女有歸。(人人都能安居樂業(yè));③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貨盡其用,人盡其力)”

        3、全文總結(jié)性句子是“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4、出自本文的兩個成語是“鰥寡孤獨”“夜不閉戶”

        ?第25課 杜甫詩三首 P185

        《望岳》

        1、借齊魯大地來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的詩句是“岱宗復如何,齊魯青末了。”

        2、用虛筆寫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實筆寫出了泰山的高大的詩句是“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3、詩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睂懗鲎髡呓髴阎剖,眼界之空闊的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

        4、包含一切有所作為的人都應具有不怕困難、敢于攀登高峰的雄心和氣概的哲理詩句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

        1、詩中“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睂懗鐾兄,也痛切地傳達了詩人憂國傷時的感情。

        2、詩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承上啟下,表明了詩人感時傷事的情感。

        3、詩中的擬人句是“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4、憂國思鄉(xiāng)的詩句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5、悲己句是“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

        1、《石壕吏》中全篇的提綱是“有吏夜捉人”,以下情節(jié),都是從這里生發(fā)出來的。

        2、極其概括、形象地寫出了吏與婦尖銳矛盾的兩句詩是“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3、說明當時戰(zhàn)爭慘烈的詩句是“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

        4、最能概括凄慘情景的詩句是“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5、說明當時兵役苛酷的詩句是“三男鄴城戍。”

        第26課《三峽》 P196

        酈道元

        1、描寫春、冬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是“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描寫夏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是“夏水囊陵,沿溯阻絕。”描寫秋最具有特色的句子是“晴初霜旦,林寒澗肅!

        2、與《三峽》中“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一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唐詩是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中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3、文中山河秀麗句是“素湍綠潭,回清倒影!比俨季涫恰皯胰俨,飛漱其間!

        4、文中用“重巖疊嶂,隱天蔽日!泵枥L了山形的挺拔險峻,用“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睂懕M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第27課 短文兩篇

        《答謝中書書》 P199

        陶弘景

        1、文章首句“山川之美,古來共談!秉c題,表達欲與友人交流山川美景的感受。

        2、描寫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3、直抒胸臆句是“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記承天寺夜游》 P200

        1、描寫月下之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抒發(fā)作者心情的句子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第28課《觀潮》 P202

        周密

        1、寫參演艦之多的句子是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

        2、寫陣勢變化多端的句子是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

        3、寫水兵在船上演練技藝之高的句子是如履平地。

        4、寫雙方習戰(zhàn)之激烈的句子是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寫聲勢之大的句子是水爆轟震,聲如崩山。

        6、作者對潮水的描寫由遠而近,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行描繪。

        寫“形“的句子是“僅如銀線!;寫“色”的句子是“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寫“聲”的句子是“如雷霆,震撼激射!;寫“勢”的句子是“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第29課《湖心亭看雪》 P206

        張岱

        文中具體描寫雪景的句子是“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第30課《詩四首》 P209-211

        1、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寫詩人早晚躬耕的句子是“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表明自己歸隱決心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2、王維的《使至塞上》描寫奇特壯美的塞外風光的名句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詩中有畫句)

        3、李白的《渡荊門送別》詩人通過想象來描繪長江之景的句子是“山隨平野盡,江人大荒流!痹娙送ㄟ^長江之水的描寫來抒發(fā)自己思念之情的句子是“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4、陳與義的《登岳陽樓?其一》一詩中顧影自憐,飽含無限悲涼的身世之慨的詩句是“白頭吊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限悲!迸c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登高》)“萬方多難此登樓”(《登樓》)意境相似的詩句是“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